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金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诗人王翰的资料。
2.准备三至五首题为《凉州词》的诗对比、拓展学习。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读音是平舌音“cu”。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注意“葡”“卧”字的写法。
另外,“葡萄”“琵琶”两个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比较特殊,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词语,但不必和学生讲构词的方法。
2.阅读教学
学习这首古诗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解决问
题。
在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的同时,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
具体建议如下:
(1)通过查工具书、阅读书后注释等,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过程中,可以配乐读诗,可以给诗配画,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意境等,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3)要调动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意。
3.活动提示
(1)“背诵这首诗”。
这道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指示,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总结更多的朗读背诵的方法。
(2)“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
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但不必讲构词的方法。
(3)“讨论交流”。
这道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学习理解诗意的学习情境。
学生可以根据诗的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对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这里列出了三个句子。
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三句诗都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5)“积累”。
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另一首《凉州词》。
这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
这首诗写了出塞远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壮苍凉,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诗歌第一、二句勾勒出凉州苍茫辽阔而又寂寞荒凉的景象。
接着,第三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戍边士兵处境的孤危和思乡的情绪。
在这时,忽然传来羌笛声。
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杀行客儿”的《折杨柳》曲。
唐代盛行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因此杨柳容易引起离别的伤感。
“何须怨杨柳”,按字面解释,是不必怨杨柳的意思,而实际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以“春风不度玉门关”句结尾。
玉门关这荒凉孤寂的塞外,连春风都不会吹到,还有谁来关心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诗人对戍边士兵的无限同情。
4.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学中,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
例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中的“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联想到“出发”,以为这是在催促将士们马上出发去打仗。
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在这里,“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教师在教学时对这句诗的
理解应予以关注。
5.相关资料
凉州词:乐府旧题。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
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2篇】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昨天,我们已经学过了一首新的边塞诗——《出塞》,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诗人王昌龄赴西域所作,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请同学来一起来有感情,并且有节奏地朗读《出塞》。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王翰的一首边塞诗——《凉州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来读一读,并想一想《凉州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解诗题,知作者
1.【解诗题】请同学们联系诗文和注释,想一想《凉州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教师提示:《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2.【知作者】人王翰和王昌龄一样,是唐朝时期闪写边塞诗的诗人,关于作者王翰,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三、明诗意、悟诗境
1.请同学边读边思考,读准字音试着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划分的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在旁边提示。
3.【明诗意】请同学们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学习提示:在概括诗意的时候,可以将注释带入诗中思考,书中注释如下: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谈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
【沙场】战场。
例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句,思考一下,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时,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
(从“催”字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
)
(2)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
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
但是战士却想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又是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
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
(“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
)
(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几人回”则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
4.【悟诗境】
(1)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诗描述了怎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教师相机抓住“几人回”,体会情感。
)
(欢快宴饮的场面,感受到了战士英勇豪迈和视死如归的心情)
(表达了战士们的爱国情怀。
)
(2)请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凉州词》这首诗。
四、课外扩展
(1)和《凉州词》一样曲调的边塞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看一看,读一读。
(2)这首诗和王翰的《凉州词》在情感上是否相同?为什么?
(王翰的《凉州词》表达了是豪迈和视死如归的心情。
而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
(3)请同学们带着这种被撞的心情,置身其境,来读一读王之涣的《凉州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
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是王之涣描述塞外苍凉境地的代表作。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这话是不错的。
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
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
《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
(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书写巩固。
(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七、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相思
离情
孤城
怨
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