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长清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2016.1)
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 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憔悴.(cuì)哽咽.(yàn)附和.(hâ)一霎.时(sh à)
B.喑.哑(àn)椭.圆(tuǒ)喧嚣.(xiāo)扎.小辫(zhā)
C.瓜蔓.(wàn)静谧.(mì)酝酿.(niànɡ)丝丝缕.缕(l ǚ)
D.葱茏.(lǒnɡ)潜.行(qián)弧.形(hú)忍俊不禁.(j 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
...的一项是( )(3分)
..错别字
A. 分辨宛转部署喜出忘外
B. 烂曼倘徉贮蓄各得其所
C. 锤炼藩离隔阂闲情逸志
D. 分歧烘托弥漫春华秋实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
...一项是( )(3分)
A.我在各位老师面前谈学习经验,实在是班门弄斧
....。

B.这些钱显然是杯水车薪
....,却带给他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C.《三国演义》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
....的历史画卷。

D. 冬奥会上群雄会聚,其中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的选手独占鳌头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分)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5.下列关于《草房子》中相关人物与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芦荡放鸭的孤独之旅改变了杜小康,让他变得更加坚强了。

B.在汇演中,秃鹤把那个秃头伪军连长的角色演活了。

C.用蚊帐打鱼虾;夏天看到捂在棉套里的冰棍,自己也穿大棉袄……桑
桑的这些举动让人忍俊不禁。

D.桑桑是白雀和蒋一轮的爱情使者,见证了他们曲折而圆满的爱情。

二、文言诗文阅读。

(2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
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 )(2分)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B. 是.非木杮(这)棹.数小舟(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C. 不亦颠.乎(颠倒)竟.不可得(竟然)
D. 阅.十余岁(经过)转转不已.(停止)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一项是( )(2分)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 )(2分)
A. 讲学家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所以石兽沉入深沙了,不能顺流寻找。

B. 老水兵判断河中石兽应在下游,因为石兽“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C. 文章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告诉人们:只有经得起实践
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D. 文章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
然”,更不可主观臆断。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6分)
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
......(1分)
性质讷而好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1.董遇“三余”读书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共6分,每小题3分)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注释:①樵夫:砍柴的人。

12.从题目开始通读全诗(包括注释),是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

采用这
种方法读诗,然后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竟挑蝴蝶下山来”
一句所表现出来的画面。

(3分)
13.第二句中“鸟不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共8分,每小题1分)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十二则》)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正如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
漆公店》)
(5),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7)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8)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三、(2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20题。

(一)乡村一树寂寞红(15分)
杜忠书
①‚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

‛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的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子,也吹起了游子满腔思绪。

②当柿子红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柿子。

家乡的柿子犹如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总在眼前闪烁,柿叶如同一面面‚红旗‛总在眼前飘扬,一幅幅‚柿‛情画意总在眼前浮现,那些温馨的回忆悄无声息的弥漫开来……
③每到春天,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
..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柿树娇嫩的枝条从树上钻出来,青翠欲滴,煞是好看。

不几天,柿树就开花了,花很小,有黄色的,有橙黄色的。

花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朵朵似娇俏可人的小姑娘。

④点点的清香氤氲,偶尔有蝴蝶飞来,萦绕其间;间或蜜蜂来访,流连其中。

一阵春风细雨,满地落花。

这可让孩子们高兴坏了,女孩子就用马尾巴草把柿子花一朵一朵的串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做成手链,戴在手上,或者串一串长长的,制成花冠,那俨然就是花仙子了,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⑤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顶着帽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就很难发现它们。

我们就在树下玩耍,欢闹声中,盛夏已过。

秋像藏猫猫的顽皮孩子,一下子窜到面前,调皮的笑着,扮着鬼脸。

再看柿树,青涩的柿子,已慢慢的变成橘黄色,像刚学会变脸的顽童,狡
黠的笑着,站在枝头,跳着,闹着,直到把枝头压弯了才肯罢休。

⑥‚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变红了。

从远处看,仿佛一团燃烧的火。

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再由金黄慢慢变得红通通了。

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⑦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红了人们的心情。

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抿着嘴,偷窥着偶尔路过身旁的人们。

⑧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萎顿的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

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曳枝头。

有些柿子在树上呆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地上,钻进草丛。

唯有那些美好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⑨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的挂在枝头。

⑩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

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

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啄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佳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

不一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的啄着,叫着。

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
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

15.下列词语词性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泥(名词)游子(动词)B.覆盖(动词)点燃(名词)C.灿烂(形容词)它(代词)D.这(代词)一只(名词)16.通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每小题3分)
(1)第③-⑦段,按照顺序来写家乡的柿树,通过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依次写了娇嫩的枝条、、青色的小柿子、,温馨的回忆表现出浓浓的深情。

(2) 文章题目“乡村一树寂寞红”的含义一方面指:,
另一方面指:。

17.阅读第③、⑩段,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

(6分,每小题3分)
(1)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
..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
..了乡村的柿树。

(2)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
............光.。

(二)描花的日子(14分)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

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

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

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

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

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

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④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

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

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

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

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

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

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

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

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

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

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
也算不错了。

‛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

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

我画猫。

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

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

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

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

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

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

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

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

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

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⑪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

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⑫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8. 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

你认为
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9.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

20.阅读第⑩~⑫段,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⑩⑪段的故事情节。

(3分)
⑵说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四、(50分)
21.按要求作文
请以“他(她)走进了我的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
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2016.1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2.D
3.D
4.B
5.D CDDBDCDB
二、文言诗文阅读。

(共26分)
6.C
7.D
8.B(6-8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9. 性质讷/而好学(1分,只画一处,多画、错画不得分)
10.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3分。

每句1分,意思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1.应该用好闲暇的时间刻苦读书。

(2分,答出“用好闲暇时间”或“刻苦读书”都可得满分。


12.示例:樵夫是山林受欢迎的常客。

他挑着柴草,快乐地走在山间,林中的蝴蝶亲近他,围绕着他的柴担飞舞,和他一起下山归来。

(3分。

樵夫、蝴蝶,基本物象全且语言通顺占2分,写出欢乐/悠闲的语境占1分)13.“不猜”,不猜疑、不畏惧(1分)。

写出了樵夫经常到山林中来,山林中的鸟雀喜欢和他亲近、嬉戏,与他唱和,表现出樵夫生活的悠然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境界)(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分)
14.(1)匹夫不可夺志也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商女不知亡国恨(4)一山放过一山拦 (5)海日生残夜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为有源头活水来 (8)惊起一滩鸥鹭 (每句1分,错字不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29分)
15.C(3分)
16.⑴时间(季节)柿树花开柿子成熟(3分。

每空1分)
⑵乡村一树柿子寂寞的挂在枝头(1分)柿树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2分)。

(共3分)。

17.(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温暖,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2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乡的柿子红成一片的灿烂景象(流露出寂寞红已成为作者对家乡的一种美好寄托)(2分)。

18. 示例一:能(1分)。

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
花”关系不大,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示例二:不能(1分)。

第①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作了铺垫(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9.画线句是对外祖母的神态、动作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外
祖母在画出梅花的花枝之后期待母亲继续描画的心理,表现了外祖母和蔼可亲的形象,也表现出她与母亲心灵的默契与融洽(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20.(共6分)①猫在宣纸上踩上红脚印,母亲和外祖母继续描花,在猫
的脚印旁添枝加花,略作修改,就描绘出一大幅梅花(3分,起因、经过、结果各占1分)。

②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外祖母与母亲的聪慧、善良(1分);也增添
了故事的趣味性,渲染了一家人美好和谐的欢乐气氛,突出了文章的主题(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七年级语文第11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