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之歌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击队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游击队之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歌曲为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A段(第1 -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
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队战士打游击战,灵活又机智的形象。
B段(第9 一1 6小节)分两大乐句。
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
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
这一切与A 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敌人的蔑视。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
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O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聆听、体验、探究、参与歌唱等活动,充分感受的 歌曲的情绪、音乐的塑造力。
3、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能通过设 计歌曲的艺术处理方式和群体合作提高音乐创造与表现能 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弱起节奏的把握 教学难点:变化音的把握;歌曲情绪的把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军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节奏练习
(板书) 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
消灭•个敌人 ①同学将板书上的三个短词带入所对应的节奏念一念,变成:
神枪手O 每二颗子弹 消灭一个敌人
②分别由三个组承担一个节奏短语,由老师承担指挥,指挥到哪 个组由哪个组的同学念各自承担的短语,不按顺序指挥,有时一组连
LQ X 工 X X X XXX X : j⅜刃
如迳
续重复的,有时两组同时,有时三组同时,有时两组先后,有时三组连接。
并且请学生关注教师在指挥时候动作的力度提示,学生的声音强弱要随教师的幅度有所调整。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学生非常自然地接触了《游击队之歌》中出现的节奏的。
通过互动练习让学生进行了节奏的熟悉训练、注意力的集中训练,使整个课堂形成非常有节奏有动感的氛围,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体现。
】
2、师:抗日战争的时候,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有的是由中国共产党军队派出的,有的是由当地民众组成,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群众建设根据地,破坏敌人交通运输、通信、侦察、指挥、补给系统和各种基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他们就叫做——游击队。
【设计意图:教师用很简洁的话语介绍了游击队的性质以及作战方式,从而为歌曲的情绪把握的引导埋下了一个伏笔。
】
二、学唱《游击队之歌》
1、听《游击队之歌》范唱,说说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分别塑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形象?学生可以根据歌曲的歌词、范唱对歌曲的处理来考虑。
【设计意图:通过听范唱学生初步熟悉歌曲旋律与歌曲的情绪;通过分段了解歌曲的结构,培养对小型歌曲作品的曲式分析能力;通过对歌词的关注感受到整首歌曲的词曲结合的巧妙之处,同时对歌曲所塑造的游击队人物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
2、教师范唱
【设计意图:考虑到范唱歌曲是一首男声四重唱的歌曲,所以通过教师的范唱再一次清晰歌曲的乐句旋律。
】
3、学生跟琴演唱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很多同学以前听到过,所以通过直接跟琴演唱的方式来进行。
】
4、跟唱一遍之后,请学生来说说哪些地方在演唱时候不容易掌握。
一般说来,基本包括以下几个地方:
①开头的弱起节奏,这个地方学生可以通过打拍子和多次聆听和感受前奏这样两种方式来加以引导。
②注意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
③第二句要学生仔细观察歌词与曲谱的对应关系,使词与上面的谱正确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方式,把歌曲演唱中的难点找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和反复练习,使学生能高效率的把握好歌曲旋律演唱的正确性。
】
5、完整演唱
三、请同学设计歌曲的艺术处理方式,特别是在力度层次上的变化。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p mp mf f
这些力度标记,请学生在课本上运用这些标记为《游击队歌》做处理。
老师在多媒体上把这些记号快速的标记在歌曲上面,请全班同学根据多媒体上新标记的这位同学所处理的歌曲强弱来演唱。
演唱之后体味一下效果。
可以请三到四位同学说自己的创作。
通过全班同学演唱之后对比几位同学处理歌曲的方式,讨论出最符合大众口味的歌曲处理方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处理作品,可以熟悉和运用几个重要的力度标记,并且请全班同学即兴演唱该同学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即兴演唱能力和对力度标记的识辨能力,同时让创作并敢于展示自己创作的同学体验到自己作品的实际演唱效果的快感,同时也是对全班同学合作演唱经过即兴处理歌曲的一次尝试。
】
四、师生合作
让学生考虑如果要选择一样乐器为《游击队之歌》伴奏会选什么?(这是一首进行曲式的歌曲,歌曲第一部分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奏出了军队行进的感觉,小军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请同学来用小军鼓来尝试几种可为歌曲伴奏的节奏。
最后师生合作,在教师的小军鼓的节奏中,全班演唱。
五、欣赏《游击队之歌》视频
选自建国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作品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
六、拓展
聆听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悠扬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七、教学反思
《游击队之歌》是花城版教材中为大家所熟悉的又是非常普通的歌曲,歌曲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觉得导入、新课、创造实践、合作表现、拓展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在很自然很轻松的节奏下进行的,各环节都行之有效,毫不拖沓。
实现了下面的三维目标: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聆听、体验、探究、参与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充分感受的歌曲的情绪、音乐的塑造力;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之歌》,并能通过设计歌曲的艺术处理方式和群体合作提高音乐创造与表现能力。
广东花城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下册
《游击队之歌》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陆颜飞
小数除法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
一一商大于1
教学内容J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
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
—.5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
他计划4周跑步22. 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
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生:22. 4 千米=22400 米22400÷4=5600 米5600 米=5. 6 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咖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25.2÷6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 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
第二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二)
-- 商小于1
教学内容: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练习三第3一11 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O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
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
该如何列式?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 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
原来〃7〃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
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
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
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 ,用。
来占位。
)
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2. 4/3 7. 2/9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
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 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
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D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P18 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
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
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
课后小记:
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
课堂中张子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
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
对于极个别计算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