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课件】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英1国50资0年产前阶后级)革(命人类开首始次由确分立散资孤产立阶走级向代整议体制);
近代史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中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德
国
进
攻
波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兰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重 要 军 事 目 标 实 施 轰 炸
德 军 出 动 大 量 飞 机 对 波 兰
“闪电战”又称“闪击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 军常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速优势, 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是世界战争史上的革命。
“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
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
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
的“政策”应是 ( C )
A.殖民主义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2.代表英国签订《慕尼黑协定》的是 ( C )
A.丘吉尔
B.达拉第
波兰骑兵部队 侵占波兰的德军
波军因武器装备陈旧、战 略战术落后和英法宣而不战而 节节败退,国土大片沦陷。在 德波战争初期,一些波兰骑兵 不知德军坦克为何物,还以为 是套了厚木板并刷上油漆的汽 车。波兰军民虽然展开了英勇 的华沙保卫战,但终因实力悬 殊而失败。9月28日首都华沙沦 陷,不到一月波兰灭亡。
勒
索 里 尼
·
· · ·
绥靖政策的顶峰
张伯伦
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捧 《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 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觉 之中。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 机便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 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实则,《慕尼黑协定》是英、 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它使德国法西 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 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也大大 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 的全面爆发。
五、家国情怀
(一)概念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二)目标 (1)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 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 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 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 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C.张伯伦
D.戴高乐
3.下列国家与“慕尼黑阴谋”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D )
A.捷克斯洛伐克
B.德国
C.英国
D.波兰
4.在20世纪30年代,对德国的侵略扩张奉行“绥靖”政策
的国家有 ( B )
(1)苏联 (2)英国 (3)法国 (4)美国
A.(1)(2)(3)
B.(2)(3)(4)
C.(1)(3)(4) D.(1)(2)(4)
第
时间:1938年
二 “绥靖政策” 内容:割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次 世
慕尼黑阴谋 后果:纵容了德国,加速战争的爆发
界
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
大 战
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3日
的
德国突袭苏联 1941年6月22日
爆 发
大战全面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
1.(2010·河北中考)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
战争初期的绝对海空优势。
美 国 国 内 动 员 民 众 购 买 战 争 债 券 抗 击 日 本
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接着有近20个国 家相继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随后,美、古巴 等一些拉美国家对德、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 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仅损伤了美军舰队的战斗力, 还迫使美国卷入二战,正式加入反法西斯战争。
莫斯科保卫战的激战场面
日本偷袭珍珠港(Pearl Harbor)——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日军以仅损失5艘自杀性小型潜艇和29架飞机的轻微代价,击沉8艘
美国战列舰和10艘其它战舰,击毁击伤美机260多架,美军伤亡3300多
人。此次偷袭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作战能力,从而确立了日军在太平洋
张伯伦
丘吉尔
伦敦曾连续57个夜晚遭德军 飞机轰炸。英国空军英勇还击, 取得“不列颠之战”的胜利。此 役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谱写了光 辉的一页。
丘吉尔在前线视察
被德机炸毁的英国 天主教堂
德军入侵苏联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 效期10年。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 日(星期日),德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D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C.德国空袭苏联
D.德国进攻波兰
6.1941年6月22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C ) A.珍珠港事件
B.美英等26国《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苏德战争爆发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
7.希特勒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宣讲德意志民族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是最优秀的民族,应该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消灭共产主
义。下列哪一次战争最符合他的上述主张( D )
A.进攻波兰
B.进攻法国
C.突袭英国
D.进攻苏联
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 要因素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方大国为什么要推行绥靖政策? 答: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谋求与法西斯国家妥协,并 力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2)推行绥靖政策的顶峰是什么历史事件? 答:“慕尼黑阴谋”。 (3)标志着绥靖政策破产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答: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又直指波兰。
(1)慕尼黑阴谋为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创造了有利 条件;
(2)使希特勒进一步看清了英、法的软弱; (3)增强了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
于更有利地位,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4)加深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猜疑和分歧。
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 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 争。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现代史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917年)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四、历史解释
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欧 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侵略,也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一)概念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 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 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 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 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1.慕尼黑阴谋
意
大
英
法
德
国
国
国
首
总
元
利 首 相
相
理
首
贝
内
爱
阿
维
德
道
尼 托
尔
华
夫
墨
张
达
希
伯
拉
特
伦
第
动脑筋
1、一战后英法的经济军事地位遭到巨大削 弱。
2、受一战影响,英法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盛 行。
3、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 4、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 5、希特勒打着反共产国际、反苏联的旗号,
迷惑了英、法统治集团。
苏台德地区 德国法西斯的扩张(1938年~1939年3月)
绥靖政策带来了怎 样的影响呢?
1940年6月5日,德军向法国腹地进攻,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 战,14日德军占领巴黎,17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停止战斗,21 日~22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
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德国攻占巴黎
法国签署投降书的福煦车厢
张伯伦下台 丘吉尔组阁 表明英国彻底抛弃绥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