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方法论要求
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 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创造条件, 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 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即否定联系的客观性是唯心 主义和诡辩论的表现。
◆有人说:“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 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 什么?
从整个世界的角度看,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 是事物存在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联系是绝对的、 普遍的、无条件的。 就单个事物而言,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总是有条 件的,如果两个事物没有条件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关系,是不能有联系的。这个意义上说,联系又是有 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
联系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的多 的条件,一切以时间、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样性 地点为转移。
原理(世界观)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
典型例证 全国一盘棋;做 事要通盘考虑; 画龙点睛;一着 不慎、满盘皆输;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是全局、 主导、统率
部分会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对整体 重视部分,搞 功能起决定作用。 好局部
考点4 联系的多样性
1.联系多样性的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即 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点。
2.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直接(间接)联系;内部(外部)联系;横向(纵向) 联系;本质(非本质)联系;必然(偶然)联系;因果联 系;整体与部分联系…… ◆不同联系所处地位不同,对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 起的作用也不同。
整体和部分是互 相联系,密不可 分的
掌握系统优化的 点面结合;在战 方法,着眼整体, 略上重视敌人, 统筹考虑,优化 在战术上藐视敌 组合 人
考点3 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①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 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②联系就与实践关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 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 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性活 动才能形成,一旦形成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 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 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存在” 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 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 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 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 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⑵实践方面:
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 每一个要素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 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 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知识梳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原理
内容(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1.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 联系 系着;2.事物内部各部分、 的普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素相互联系;3.世界是 遍性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中把握事物,切忌陷 的客 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 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 观性 意志为转移的 论
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 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系统优化的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 在,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⑴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 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 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⑵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 发展。 ⑶反对分裂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既 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 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臵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 分割裂开来的倾向。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如何处理和 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①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 足整体,统筹全局。党和政府要把改善民生臵于社会建 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③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还 会对整体功能有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用部分 推动整体。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 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必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点5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指导意义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 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 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 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 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①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 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⑴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 的和长远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⑵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 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 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 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被破 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 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 相互影响
联 系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考点2 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内容
事物内部 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 2.方法论要求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 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 事物联系着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有机整体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 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考点6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 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 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
⑴认识方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考点1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联系、矛盾、发展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 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 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