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我的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是我的家乡,她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一个魅力四射的城市。
她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地理位置历史
东莞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它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
候温和;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
台地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115。
98公里(含内航道),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东莞是岭南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五千年前,东莞已有大量先民聚居,三国吴时建郡;东晋咸和六年置东莞县,县治在今天的宝安南头。
唐至德二年更名东莞,县治从莞城移至到涌。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分东莞的香山立香山县;明历万历元年将东莞守御干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东莞域地随之缩小。
在近代,它曾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率领义勇军民抗英销烟的名城;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是东江纵队的根据地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先后隶属广州市、佛山地区和惠阳地区。
1985年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为为地级市,由省直辖。
纵观上下五千年,其历史印迹历历在目。
东莞的市花是白玉兰,象征着莞人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而以东莞地方命名的的莞香,历史悠久,是东莞的地方特产。
(二) 东莞美食
东莞地处南疆,属海洋性亚热带气候区,雨水充足,四季常青。
它的地形复杂,有沿海区、水乡、埔田、丘陵、山区。
咸水海鲜、水乡鱼虾、丘陵果木、山区野味,无所不产。
改革开放前,东莞尚是一个农业大县,人们精耕细作,稻海翻金,蔗田铺翠,红蕾挂蕉,蝉鸣荔熟,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丰富的土产带来丰盛的特产。
过去万江的烟花、炮竹,厚街草席,寮步芽香,莞城米粉,为东莞赢得数百年的声誉。
有油有糖,心里不慌,懒婆娘也会做出几味好菜。
何况“民以食为先”,东莞人更是“讲食唔讲着”,平时“衣冠不整,也会上茶楼”叹番几味。
因此,东莞美食特产更多。
1麻涌香蕉
“麻涌香蕉大又多,蕾蕾像个大猪萝;等到秋来蕉子熟,香气
飘过五条河。
”当路过东莞麻涌时,那绿油油的一望无际的蕉林
常令人想起这首民谣。
麻涌地处珠江出海口,河流纵横交错,
土地肥沃,空气、水分与阳光充足,适合性喜温暖的香蕉生长。
其所产的香蕉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早在元代,东莞已有香蕉生
产。
据《元一统志》载:”蕉子,番禺、南海、东莞、清远并有,
美香而甘。
”而到了明清后,香蕉的生产更是达到了相当大的规
模: 明末清初屈大均记载东莞中堂蕉利村"芭蕉满海天”清嘉
庆年间"蕉多出麻涌蕉利一带"。
麻涌香蕉蕉果硕大, 蕉皮光亮薄身,蕉肉香甜,口感嫩滑。
入口即
觉柔软,既而满口芳香,轻咬则齿颊留香,过后更是回味无穷。
"
芭蕉金剖润"新鲜的香蕉制成的香蕉干片香甜爽脆,让人欲罢不
能。
2厚街烧鹅濑
濑粉是用大米磨成粉,做成像面条一样圆柱状的食品。
它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其中,要数厚街的最出名。
厚街的烧鹅濑粉远近驰名,是当之无愧的本土美食招牌
--这与厚街人对濑粉不可割舍的的感情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以前厚街家家户户都懂得自己制作濑粉,家家必
备有米粉。
有人说,世间美味,莫过于一碗濑粉,用新烧好的烧鹅腿,
撕开脆皮,让汁水流入粉中,捞着吃。
试想一下,金黄欲
滴的鹅油浮在滚烫的氤氲着香气的汤上,点点滴滴—你
能说你的胃得不到极大的满足?
厚街的濑粉爽滑而有弹性; 经十几种香料腌制过后烧出
来的烧鹅腿皮脆肉香,外皮通常焦焦的,带着炭烧的香味,
一层薄薄的脂肪包着嫩嫩的鹅肉,吃起来味浓而不腻,堪
称极品;厚街烧鹅濑最讲究的是汤底。
大块鸡,大块肉,
大块骨,再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上几个小时,揭开锅
盖,浓浓的汤香便四处飘逸。
吃濑粉时, 将赖粉在热水中稍稍一烫,放入碗中,加上一大勺高汤,面上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撒一把葱花,光看卖相,已经让人垂涎欲滴。
尝一尝,滑滑的濑粉迫不及待的顺着下去了,鹅肉软的就像快要在嘴里融化。
啖啖汤,觉得神仙下凡也不过如此--鲜美中渗入了烧鹅肉的浓香, 醇香馥郁。
厚街烧鹅濑的美味是其店铺不断开枝散叶的原因。
来东莞不试试烧鹅濑实在一个极大的遗憾。
3道滘粽
别以为广东只有肇庆的粽子才出名,东莞道滘的也是名扬四方的。
道滘粽种类繁多,有崧木粽、豆沙粽、莲子粽、咸肉粽等, 里面一般有糯米、去皮的绿豆、莲子、咸鸭蛋黄、五花腩肉等材料。
每逢端午节前, 道滘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准备粽叶,糯米,咸草,绿豆等。
包粽子时,拿几片粽叶,铺在手里,勺上一勺糯米;依次放上绿豆、咸蛋黄、腩肉等馅料;最后盖上一片粽叶,把粽叶折好,抽一根咸草,把那大粽子扎扎实实地绑好--一定要包得密不透水,否则便不好吃了。
包好后,将粽放在大锅里,煮8小时左右。
煮时粽子里的各种馅料和粽叶的香味在高温中彼此交融,气味芬芳诱人,实在令人垂延三尺。
道滘粽中糯米柔软却不失韧道,还有粽叶的一丝淡淡的清甜,香糯清甜,口感极好。
里面的馅料更是香味馥郁,出油的蛋黄、清甜的莲子、松松喷香的绿豆香气扑鼻。
4白沙油鸭和东莞腊肠
秋风起,食腊味。
秋冬以腊味煲“反底瓦缶掌糯米饭”,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传说宋代时,传苏东坡在莞城资福古寺作客时,闻得隔壁福祥记腊味飘香,垂涎不止。
东莞的腊
味的美味也可略见一斑
了,其中白沙油鸭和厚
街腊肠最为出名。
白沙油鸭,也叫白
沙腊鸭,有着200多年
的历史。
关于它的来历,
有这样一段记载:明清
时期,虎门白沙设立盐
埠,官兵多江浙人,善
养鸭,喜此地河水纯净,
退伍时解甲不归乡,在溪边养鸭,并有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腊鸭,此地水足粮丰为其提供条件,故糅合江浙养鸭经验与南安制作技巧,创出别具一格的“白沙油鸭”。
油鸭制做十分讲究, 被宰杀前一定要圈着用大米进行人工灌喂10天左右。
这样,鸭子才会又肥又白,制作出来的腊鸭才会成色好,肉厚而鲜美。
接着把鸭子宰杀脱毛后,用水冲洗,晾干,再用食盐在鸭身上均匀磨擦,浸腌一夜,隔天取出在阳光下晾晒,即可食用。
每年11月、12月,白沙村的晒鸭场在太阳的照射下一片光亮,一只只油鸭被烤得黄橙橙的,其情景颇为壮观。
白沙油鸭以其鸭皮白肉肥厚著称,经腊月北风吹爽,百日晒晾,连骨架生香。
晚清时期已出口香港,近20年来,更以肉厚味美、脆嫩、爽口、油而不腻的特点名扬海外,远销至东南亚和欧美等国。
吃油鸭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在饭里煮成腊味饭。
饭熟后,块块亮黄的油鸭躺在白得带点晶莹的饭里,香味一直往上窜,满室实足的香味。
再尝尝,皮肥而脆,一咬热油蹦出,油而不腻;鸭肉厚实味香,甘饴香醇,香而不俗,而饭也因为鸭味的渗入变得格外可口。
此外,白沙油鸭可以佐以芋头、菜疏,制作出"香芋油鸭煲"、"鸭脾糯米饭"、鸭颈芥菜汤"、"金银鸭肝肠"、"鸭肾炖西洋菜"等,各有风味。
厚街腊肠可分为花肠、鸭肝肠、猪肝肠等几种,各有特色。
而关于
厚街腊肠的来源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南宋末年,战乱不断,百姓为
了避祸,纷纷逃入山中。
当时厚街有个姓王的村民,把大米和碎肉
拌匀,灌入肠衣中,用小绳束成一节节的,然后晒干,随身带备逃
难。
吃的时候或蒸或煮或烤,既可当菜又可当饭,而且非常美味。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将一定比例的肥肉、瘦肉、鸭肝、猪肝等切碎、稍剁后加配料,灌入肠衣中,悬挂暴晒,去掉水份成干制品—这就成了今天名闻海内外的厚街腊肠。
厚街腊肠选料精良、制作严谨, 腊肠色、形、味独特,形状不同一般,呈椭圆形,紫酱色,比鸽蛋稍大,芳香可口。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又粗又短,一般身长不到2-3厘米,几乎象一个大红枣一样,所以又叫枣肠。
有人甚至将一些矮壮而精灵的人戏称为“东莞腊肠”。
其实,这样的形状不仅方便食用,而且香味包含在肠里而不易流失。
因为这个特点,腊肠煲仔饭是厚街吃腊肠的一大传统吃法。
不知你是否有吃厚街腊肠煲仔饭的经历:煲仔饭中的腊肠金黄光泽,被腊肠味渗透的米饭饱满香甜,再咬一口腊肠,满嘴留香,腊味特别浓郁。
不会散失,等到一口咬下去时就香气满嘴,特别浓郁。
厚街腊肠质鲜、香醇、爽脆,美味而有特色。
5 石龙麦芽糖柚皮
麦芽糖柚皮是东莞的土特产之一,也是东莞特色小食之一。
它是用柚子皮、麦芽糖和蔗糖加工而成的一种蜜饯,以石龙所产最为出名。
糖柚皮是在咸丰六年,由石龙专制麦芽糖的老字号“李全和”创制的, 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首先,选用优质广西沙田柚,去掉果肉,只取柚皮;将柚皮晒干后,用清水长时间浸泡--这是为了除去鲜柚皮中的苦味;然后再去掉表面的一层柚青,把剩余的部分片成数个三角形薄片;再要用事先制作好的麦芽糖(用小麦化成麦芽,加之糯米,经发酵后制成) 铜锅明火蒸煮大约一个小时,然后倒在糯米纸上冷却,再经过秘传的方法淹制数天而成。
制作好的糖柚皮块色泽金黄透明,卖相好,让人胃口大开! 入口软滑但不粘牙,且完全没有柚皮的苦涩味,细腻无渣,甜而不腻,风味独特。
糖柚皮不仅香滑可口,而且全部采用纯天然原料制成,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营养丰富、并有降低胆固醇之功效,有益正气,开胃消滞,价钱便宜,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健康食物。
麦芽糖柚皮驰名南粤,享誉东南亚。
它易保存,易携带,又有
地方特色,十分合适带回去做为旅游特色产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时
至今日,许多华侨每次回乡探亲之际还都要购买,即使自己不能来
也要托友人带回。
6 咸丸
除夕那一天,东莞人一般早餐午餐吃咸丸,晚上吃年夜饭。
东莞人称咸丸的,其实是用上好的糯米搓成的弹球般大小的一种小丸子,一般是不加任何馅料的。
而咸丸最讲究的是其汤底。
一般家常的做法是用整只鸭整只鸡加上猪骨熬上一夜,煮成一锅香气腾腾浓浓的汤。
然后将切成丝的萝卜,大白菜,韭菜等菜蔬并腊肉腊肠咸丸一并放入,煮熟略加调味便可。
煮熟的咸丸精巧玲珑,且又软又糯又香,夹着汤底的鲜甜;而汤底因融了点咸丸的糯粉变得有点糊,萝卜丝等入口即化,极其鲜美,让人忍不住一碗一碗地往口里灌。
家常做法尚且如此,酒店饭馆就更不用说有多讲究多美味了。
此外,东莞大郎的荔枝, 道滘米粉, 道滘蟛蜞酱(俗称蟛蜞咸扒) , 道滘上口冬瓜,厚街蛋卷,虎门麻虾等也是非常出名的。
东莞的美食具有鲜明的特色,浓重的地域色彩,美味可口,而且东莞的食肆很多,如果你有机会来,不妨海吃一顿。
(三)名胜古迹
1可园
“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说的便是东莞的可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可园的意思是
这个庭园“可堪游赏”, 园中景物多以
“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
洲……它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位于城区
西侧,建于清咸丰年间。
可园占地面积
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
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
十五间房,通过130余道式样不同的大小
门及游廊、走道联成一体,设计精巧,布
局新奇。
可园的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
结构。
最高建筑可楼,高 15。
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虽然可园占地面积不大,但园中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却十分丰富。
造园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
园门前有一片莲塘,塘边有侍人石和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
入门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雄奇、幽深的园景便逐渐展现在眼前。
循环碧廊徐徐观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小榭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2虎门炮台
虎门,一个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地方,一个记载了
太多民族耻辱的地方。
岁月流逝,纵然雄壮的炮台墙壁已苔藓斑驳,沉寂已
久的古炮也已锈迹如染,但炮台脚下汹涌澎湃的海潮
仍在轰鸣做响,炮台下日夜不息的涛声仍诉说着中华
的悲壮历史:虎门销烟现场的滚滚烟云牵动着林则徐
眼睛里愤怒的目光;英舰野蛮的炮火震撼了清政府摇
摇欲坍的官墙;爱国将领关天陪正义凛然,挥师同前
来进犯的英军浴血奋战……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将鸦片大量偷贩到中国。
清朝内部坚决主张禁烟的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抵广
州,收缴鸦片两万多箱,计2376000多斤,从6月3
日到25日在虎门滩上当众全部销毁。
同时与关天培
在东莞县虎门要塞积极布防,设置炮台11座,大炮300多门。
1841年1月7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派兵突然袭击珠江口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等英勇牺牲。
2月25日义律率18艘军舰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身先士卒,率先死战,多次击退英军,但一直等不到救兵。
坚持到晚上,终因寡不敌众,关天培与部众4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现虎门炮台上有“义勇之冢”,埋葬的就是当时抗击英军战死的部分士兵。
虎门白草山西麓沙角炮台后方还有“节兵义坟”,埋着1月7日陈连升和大部分士兵的遗骸75具。
了解到这一段悲壮的历史,虎门炮台的的历史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广东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
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
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O0多门。
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
又在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2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鸦片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
(四)语言
东莞市境内流行粤方言和客方言。
粤语区面积、人口均占全市的绝大部份,但其粤语是靠近广东白话的东莞土话,比白话多一些乡土味,纯粤语镇区有石龙、长安、沙田、洪梅、道滘、麻涌、万江、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大朗、竂步、茶山、企石、石排、常平、横沥、东坑、桥头等20个;客方言主要通行在东南部与惠州、深圳相邻的丘陵地带,约占全市面积的18%,全市仅樟木头是纯客镇。
城区、东城、篁村、厚街、虎门、大岭山、塘厦、黄江、谢岗`清溪、凤岗等镇区兼有两种方言的镇区。
其中,清溪和凤岗2镇大部份讲客方言,
其他则大部分甚至绝大部份讲粤方言。
(五)制造业名城
"东莞塞车、世界缺货"成为誉满全球的"东莞制造"的最好注解。
世界上大多工业产品都可以在东莞企业群体的"工业生物链"中找到其相配套的行业和产品。
世界上95%IT产品都可以在这里配齐。
今天的东莞,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国际制造业名城:今天的东莞,是广东省的中心城市之一:今天的东莞,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今天的东莞,是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东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2%的增长率蓬勃发展, 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东莞市已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东
莞外贸总量连续七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
三,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东莞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进入了宽裕的小
康阶段:2002东莞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5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6842元,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
2%和37。
5%(全国系数分别是37。
9%和47。
7%);2001年末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
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55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摩托车172辆,家用汽车24辆,每百户人家有汽车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东莞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她是一个活力城市,但她决不是一个文化沙漠,她的特色美食,名胜古迹等无不说明了她的历史悠久,古风古韵。
东莞,绝对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