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案5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稚子弄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这首诗描绘了儿童在寒冷的冬季玩冰的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自然,表现了儿童的无忧无虑和天真活泼。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学生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含义和用法,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蕴和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领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含义,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古诗的背景、作者、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冬天的自然风光或童年游戏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论当时的趣事,让学生进入童年的情感世界,为学习本诗营造情感氛围。

同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或“你们觉得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畅谈感受,并引入课题《稚子弄冰》。

(2)教师可以直接介绍《稚子弄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通过PPT课件或图片展示作者杨万里的相关资料,如他的生平和诗歌作品等。

2. 作者简介
(1)教师向学生介绍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可以通过PPT课件或图片展示杨万里的相关资料,如他的生平和诗歌作品等。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对杨万里的简介,让学生自主了解诗人的更多方面。

可以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相关内容,并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3. 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同时可以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节奏感。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

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较难读准的字音可以标注拼音,以便学生准确跟读。

(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强调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律。

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并相互交流朗读心得。

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4. 细读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阅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可以通过讲解、图解或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难点和意象。

例如,“稚童金盆脱晓冰”中的“金盆脱晓冰”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意境?“彩丝穿取谁家女”中的“彩丝穿取”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手法。

例如,“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的“玉磬穿林响”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敲成”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忽作玻璃碎地声”中的“玻璃碎地声”形容声音清脆刺耳,“忽作”又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同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展现的画面和场景,通过小组竞赛或互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这些活
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5. 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以童年为主题的古诗作品,如《宿新市徐公店》、《观村童戏溪上》等,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些诗歌作品,进一步了解童年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的异同点来加深对童年主题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方式和童年生活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讨论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察,谈谈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以及童年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培养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之情。

6.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稚子弄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7. 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改进。

首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等。

其次,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例如,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如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