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们党有能力领导广大农民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
-
29
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1949年10——1951年冬,趁热 打铁组织互助组
第二阶段:1951年冬——1953冬大量发展 互助组方式办初级社
第三阶段:1953年冬——1955年10以发展 初级社为中心
第四阶段:1955年秋——1956年底合作化 高潮
5.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外 交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四、思考题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革 命性质及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为什么说“不要四面出击”是党 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方针?
-
7
3.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基本经验.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为什么说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 然?
第一,关于富农政策的变化
第二,关于地主
第三,对小土地出租者
第四,对中农
2.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
第一批 50年冬至51年春
第二批 51年冬至52年春
第三批 52年春至53年春
-
12
3.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
第一,坚持放手发动农民群众自己起 来斗争的群众路线
第二,遵照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 的策略方针,结成了一条最广泛的反 封建统一战线
-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的改革 和其它民主改革 (一)抗美援朝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升级原因 2.中共中央的英明决策 3.正确的战略方针 4.革命斗争和外交斗争相结合 5.边打边稳边进的方针 6.意义
-
11
(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 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 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1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10——1956.9
序言
-
2
一、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一)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政权,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经济 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强大的国营经 济.
(二)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结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用合作的方式 引导个体经济走集体化道路:以和平赎 买的办法,消灭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 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四、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
的消极作用极大地受到限制,对国民经济的
积极性得到发挥。从而使初级形式的国家资
5.什么是赎买政策?在我国为什么能 够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
6.为什么说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7.我国社会从新民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特点.
-
8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1.军事上,把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2.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3.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恢复国民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 (2)接受帝国主义的在华财产 (3)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稳定物价
-
2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中国工业化 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制定
1、一五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
2、指导思想
(1)党当时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 的主要任务,并且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党强调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必须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估计我们主观力量增长 的可能性
(3)党坚持在经济建设中要执行自力更生 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
16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三反”“五反”运动 1、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1)调整公私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 调整公私工商关系,二是调整负担 (2)调整劳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在当时 条件下的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 是确立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即资本家必须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接受工 人的监督 (3)调整产销关系,实质是克服私人企业 生产中的无政府转态,使产、销之间趋于平 衡
(2)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 实行和平改造的政治前提和基本保证
(3)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为和平改造创造了重要的经济条件
(4)工农聪明的建立和巩固
(5)民族资产阶级有可能接受社会主义改
造的最重要一个条件是我们党对民族资产阶
级、对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采取了正确的方
针、政策 -
-
24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 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宪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确立了我们的政治制度
第二、确立了我们国家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方向和途径
第三、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新中国的人权宣言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什么?
-
25
第一、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 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 务
(2)党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5、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
31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马克思主义的赎买理论和政策
2、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进行和 平改造的可能性
(1)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 期仍具有两面性
(2)实行农业合作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
(3)实行农业合作化是制止农村的贫富两 极的阶级分化,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的需要
(4)实行农业合作化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 要
(5)实行农业合作化也是改造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必要条件
可能性:
(1)最根本的条件是广大贫下中农确有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第二、国家通过加工订货规定了产品的规格、 质量和成本标准,这就促使私营企业改善经 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降低成 本,增加生产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活跃市场, 满足人民物质生活起了一定作用。
第三、国家通过加工订货等初级形式的国家 资本主义使这些企业中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它 的生产关系,使它具有若干的社会主义因素
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
造准备了条件.
-
4
第二阶段:从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 阶段
国内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矛盾.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党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对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5
三、本章重点掌握的问题(教学目的要 求)
第三,在土改完成的地方“趁热打 铁”,推行互助合作运动
-
13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1.镇反方针
(1)必须坚持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 的方针
(2)必须坚持采取专门机关和广大群众 相结合的方针
(3运动后期党中央强调镇反工作要采取 谨慎收缩的方针
-
14
2.镇反政策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 立功者受奖的政策
-
3
二、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划分和主要 任务
第一阶段1949.10—1952.12国民经济 恢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 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这个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
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
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恢复
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为有计划地进行社
32
3、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 验
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教 育、改造,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 取利用、限制、改造
形式: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 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 义国营企业。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
33
第一、国家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售办法, 基本上控制了私营企业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 掌握其生产过程和产品销路
-
27
五、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第一、通过合作化运动引导个体农民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列主义的一条 基本原理
第二、根据中国的国情必须实行农业 合作化
-
28
(1)实行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要求
-
9
(二)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1.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2.全会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式的基础 上,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的中 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 基本特征而努力
第二,规定了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 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
第三,制定了团结大多数,集中力量孤立 和打击极少数敌人的战略策略方针
(4)党还要求在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中正确 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同改善 人民生活恰当地结合起来
-
22
3、主要措施
第一、正确制定每年的发展方针,加 强年度计划
第二、及时调整工农业的发展速度
第三、不断纠正“左”倾冒进和右倾 保守偏向
第四、实行粮、棉、油等农产品的统 购统销政策
第五、持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第二、宪法明确规定了“建立社会主 义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过渡性的 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因此,这 个社会的宪法便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
26
(三)粉碎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 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 1、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 2、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 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 (四)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1、新中国的对外方针 2、日内瓦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巨大成就和成功 经验 1、巨大成就 第一、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第二、成功地进行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改 组 第三、人民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和提高 第四、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 2、成功经验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方针,彻 底完成民主革命,是恢复经济的保证。
-
19
第二、坚持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 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政治运动与 经济建设的关系
3、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步骤、政策
(1)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步骤(或形式)
-
30
(3)合作化运动的原则
(4)合作化运动的政策
4、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经验
(1)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 采取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 过渡形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私有制,既使 农民愿意接受,又避免了因突然改变而使农 业生产力受到破坏而损失
(四)其他的民主改革
1.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
2.革除封建婚姻制度
3.取缔旧社会遗留的买谣嫖娼、贩毒吸 毒、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现象
-
15
4.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小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 命运动,是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土 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结束, 标志着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已基本解 决,即人民大众和国民党残余势力、 地主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而此时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则正在逐 步地上升为主要矛盾。
1.了解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基本条件及其历史必然性
2.了解建国初期党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正确政策和策略, 着重理解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提出的战略策略方针.
3.了解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 点着重认识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 然性.
-
6
4.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 伟大意义,深刻认识党创造性地开辟了 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
17
2 、“三反”“五反”运动
(1)开展三反五反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同党和国家机关 干部的猖狂进攻的需要
第二,这是为了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经济 建设的迫切需要
(2)三反五反的概况
三反运动:是建国后我党领导的第一场大规 模的反腐败斗争
五反运动:是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的一场 斗争
-
18
第三、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统 一财经管理
第四、正确处理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 关系,坚持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 线
第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 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20
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 划的制定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 (1)什么是过渡时期? (2)列宁关于过渡时期无产阶级政党任务 的论述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
23
五、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外交工作 (一)文化和思想建设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的制定 2、对旧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革 3、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4、建国初期思想文件战线上的斗争 (1)关于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 批判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4)肃反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