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11.2功率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功率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Fv t W P ==,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 )”,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学习重点:功率的计算 自主学习: 1,物理学中用一新的物理量 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

叫做功率 。

它在数值上等于 2,公式: 。

公式变形: 、 。

3. 功的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是 ,所以功率的单位是 ,为了纪念英国的工程师 ,人们将功率的单位叫做 ,简称 ,符号 。

所以: 1W= J/S 。

常见的单位还用 。

1KW= W 。

合作探究:
1.做功快慢的比较——功率
(1)、小红体重500N ,在 5S 内跑到10m 高的楼上。

则小红做了 J 的功。

(2)、小明体重500N ,在10S 内走到10m 高的楼上,则小明做了 J 的功。

(3)、小强体重400N ,在10S 内跑到12m 高的楼上。

则小强做了 J 的功。

(4)、上面三道题中,小红和小明, 做功快,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小明和小强, 做功快,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5)利用功率的公式,计算出小红的功率P= ,小明的功率P= ,小强的功率P= 。

2、功率公式的计算应用
【例题】大石头的质量为12t ,起重机在30s 内将大石头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3m ,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是多少?
3.公式:P=F V的应用,将W=FS,代入P=W/t,可得P= FS/t =FV。

【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该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6000N,则(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2)则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4.请解释为什么汽车在爬坡是总是换速度比较慢的档?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关于力、距离、功与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越大,功率越大 B.距离越长,功率越大
C.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2、如图4所示,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在10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
0.2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是(g取10N/kg)()
A. 1200W
B. 10W
C. 12W
D. 120W
3、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进行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时9s,乙从同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10s.甲、乙两人体重之比是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P甲:P乙是()A.4:3. B.27:25.C.3:4 D.25:27
4、李华同学用了半分钟时间,从一楼上到二楼,他上楼的功率为80W,则他所做的功为多少J?
5、一汽车重20000N,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1/20,当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的功率是多大?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如图,水平面上放置了质地均匀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质量相等,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

为使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小海按不同方法把甲乙两物体分别切下一部分后,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

下列切法可能达到目的是
A.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B.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C.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
D.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由柱体体积公式V=Sh知道,
V甲<V乙,
又因为甲乙质量相等,由=m V
ρ知道,
ρ甲>ρ乙。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甲乙剩余部分质量仍相等,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
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由压强公式
F
p
S
=知道,当
S甲<S乙
时,
p甲>p乙,
故A不正确。

B.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因为ρ甲>ρ乙,
由=m V
ρ知道,切掉的部分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剩余部分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的总质量小于乙的总质量,甲的总重力小于乙的总重力,甲对地面压力小于乙对地面压力,而
S甲<S乙,由压强公式
F
p
S
=知道,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B正确。

C.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因为甲乙质量相等,所以,ρ甲V甲=ρ乙V乙,ρ甲S甲h甲=ρ乙S乙h乙,
因为
h甲=h乙,
所以,
ρ甲S甲=ρ乙S乙,
设切掉的厚度为△h,则有
ρ甲S甲△h=ρ乙S乙△h,
即切掉的部分质量相等,故C不正确。

D.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剩余部分质量质量仍相等,因为ρ甲>ρ乙,由=m V
ρ知道,所以剩余部分体积
V甲'<V乙',
因为
h甲=h乙,
所以,剩余部分底面积
S甲'<S乙',
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

F
p
S
=,因为S甲'<S乙',所以p甲>p乙,故D不正确。

2.炎热的夏天海口,环卫工人利用洒水车给马路洒水降温,洒水车在水平马路匀速行驶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B.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C.动能减少,机械能减少D.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跟质量、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动能+势能。

【详解】
洒水车在平直的马路上匀速行驶,在工作的过程中,洒水车的质量不断减小,速度不变,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则洒水车的机械能变小。

故选C。

3.如图是手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墙面上静止的示意图,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B.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墙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C.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D.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作用在木块上,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故A 正确;
B.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墙的弹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等大、反向,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4.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一星,直接入轨”方式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所示,它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在大气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增大
B.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减小
C.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不变
D.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时,相对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势能转化为动能,不计空气阻力,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机械能守恒,所以其机械能不变.5.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

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给踏板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踏板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上的力,身体向上跳起,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身体会向前倾倒,利用的是惯性,故B符合题意;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运动员给墙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会给身体施加一个力,身体离墙而去,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前的力,身体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小明做完课间操从一楼走到二楼教室,此过程小明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A.15J B.150J C.1500J D.15000J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从一楼走到二楼的竖直高度约为3m,因此克服重力做功约为:
W=Gh=500N×3m=1500J。

A.15J与分析不相符;
B.150J与分析不相符;
C.1500J与分析相符;
D.15000J与分析不相符。

7.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A.牛顿B.托里拆利C.帕斯卡D.伽利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牛顿研究了牛顿第一定律.不符合题意.
B.托里拆利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符合题意.
C.帕斯卡研究了液体压强问题.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研究了单摆实验,在牛顿第一定律上也有重大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密度约为1kg/m3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Pa
C.用手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0.5N
D.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水的密度是1000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00kg/m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平面处的大气压在1.0×105 Pa左右,泰山山顶气压远小于1.0×105 Pa,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托起一个鸡蛋的力为
F=G=mg=0.05kg×10N/kg=0.5N,
故C符合实际;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是6g=0.006kg,受到的重力约是
G=mg=0.006kg×10N/kg=0.06N,
故D不符合实际。

9.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拉力而保持静止,已知F1=5N,F2=3N.那么物体B 受物体A 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应分别为
A.5N、3N B.5N、2N C.2N、3N D.3N、5N
【答案】B
【解析】
【详解】
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1及摩擦力而处于静止状态,A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由二力平衡可得,A受B的摩擦力f A=F1=5N;
对整体进行分析,则整体在水平向上受F1、F2及地面对B的摩擦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故三个力平衡,则摩擦力f B=F1﹣F2=5N-3N=2N.
10.如图所示,甲、乙滑轮重均为1N,匀速提升重均为10N的A、B两物体,滑轮与轴的摩擦、绳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提升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手的拉力F 乙= 11N
B .A 物体受到的合力与B 物体受到的合力不相等
C .若A 、B 两物体都被提升1m ,则利用甲装置做的有用功比较多
D .乙装置提升质量更大的物体时,机械效率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乙图中滑轮为动滑轮,根据动滑轮特点,其拉力为:
F 乙=2
G G +动=10N 1N 2+=5.5N. 故A 错误。

B .由于A 、B 两物体都被匀速提升,则A 、B 两物体都受平衡力,它们受到的合力都为零,即它们受到的合力相等。

故B 错误。

C .若A 、B 两物体都被提升1m ,根据W=Gh ,则两装置对物体做的有用功相同。

故C 错误。

D .乙装置中,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对动滑轮最的功为额外功。

用乙装置提升质量更大的物体时,有用功变大,额外功不变,则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增大,所以机械效率变大。

故D 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

【答案】4
【解析】
【详解】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跑步者的时间为50s 时,对应的路程是200m ,
则跑步者的速度:
200m =4m/s 50s
s v t ==跑步跑步跑步。

12.如图所示,用20N 的水平力F 将重为5N 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保持静止,则此时物体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答案】5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且重力与摩擦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为
f=G=5N
方向为竖直向上。

13.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F甲_____F乙;p甲_____p乙.(都选填“>”、“<”或“=”)
【答案】= >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重力公式G=mg,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因为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F甲=F乙.根据压强公式p=ρgh,因两容器都装水,所以密度相同,压强大小取决于水的深度,深度大则压强大,因为h甲>h乙,所以p甲>p乙.
14.某建筑工地用下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人对绳的拉力F为400 N,能将75 kg的物体以0.1 m/s的速度匀速提升,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__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不计绳重和摩擦)。

【答案】120 62.5
【解析】
试题分析:滑轮组绳子的股数为n=3,所以以0.1m/s 的速度匀速提升物体时,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
v=nv 物=3×0.1m/s=0.3m/s 。

拉力F 的功率P=Fv=400N×0.3m/s=120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点定位】功率 机械效率
15.甲、乙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为1:3,当它们完成相同的功时,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当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时,所完成的功之比为________。

【答案】3:1 1:3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W P t
= 知道,完成相同的功时,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3===1W
t P P W t P P 甲甲乙乙甲

; 第二空.由W P t
= 知道,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时,所完成的功之比是: 1==3W P t P W P t P =甲甲甲乙乙乙。

16.洗手后用力甩手,用力把手上的水甩掉后,水滴最终会落在地上,这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__惯性(“没有”或“仍具有”)。

【答案】 (受到)重力 仍具有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洗手后用力甩手,用力把手上的水甩掉后,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而向下运动,最终落到地面。

第二空.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17.如图所示,为了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小明同学实验时必须先在A处倒入______(选填“50mL 的水”或“50mL的酒精”),再倒入另一种液体,并通过反复翻转将其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玻璃管竖直摆放时,混合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混合前相比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50mL的水小于不变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密度大,故应该先向试管中注入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第二空.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小;
第三空.因为玻璃管为规则容器,因此管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混合前后,液体总重力不
变,且玻璃管底面积不变,由公式
F
P
S
可知混合前后压强不变。

18.一个木箱放在水平面上静止时,木箱受到的支持力与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当木箱受到了10N 水平推力时,箱子未推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1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重等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木箱在水平面上静止,因此受力平衡,受到的重力等于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当10N的力没有推动箱子,这时仍为平衡状态,受力平衡,箱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静摩擦,摩擦力等于外力10N.
19.如图所示,一根足够长的轻质杠杆水平支在支架上,OA=30cm,G1是重为30N,边长为5 cm 的正方体,G2重为10 N。

当OB=15 cm时,绳子的拉力为______N,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
__________Pa。

【答案】5100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G2在B点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 A×OA=G2×OB,
即:F A×30cm=10N×15cm,解得:F A =5N;
第二空.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cm×5cm=25cm2=0.0025m2;
物体G1对地面的压力:
F= G1-F A =30N-5N=25N,
由p=F
S
=
2
25N
0.0025m
=10000Pa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如图所示,摆球从A点自由摆动到B点时,请作出此时: (_______)
①摆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②绳对摆球拉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
②绳子的拉力作用在小球上,方向沿绳子向上,所以过球心作沿绳子向上的力即为绳对摆球的拉力.
21.作图题
(1)如图所示,重为10N的木球静止在水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______
(2)如图所示,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动力的示意图以及动力臂(要求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

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因小球静止在水平面,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条直线,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上,如下图所示。

(2)[2]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要使动力最小,应使动力臂最大,故连接支点O与离支点最远点A,线段OA即是最大力臂,过点A作OA的垂线,即为最小动力1F,如下图所示。

(3)[3]过入射点O作法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知,当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过O 作法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知,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小丁同学为了测量镇江陈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1;B.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陈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量筒中陈醋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量筒中陈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cm3,陈醋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答案】游码平衡螺母BCA 4540 1.125×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表示横梁平衡。

(2)[3]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 2;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 1,故正确的顺序是:BCA 。

(3)[4]图中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250g 20g 10g 2.4g 82.4g m =+++=
图中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120g 10g 5g 2.4g 37.4g m =+++=
量筒中老醋的质量
2182.4g 37.4g 45g m m m =-=-=
[5]图中量筒中老醋的体积V=40cm 3。

[6]老醋的密度为
333345g 1.125g cm 1.12510kg m 40cm
m V ρ====⨯ 2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每个钩码重0.5N ,杠杆上每格等距)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的大小,因此应将图甲所示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选填“左”或“右”)调
(3)在图乙中的A 处先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在B 处挂_____个同样的钩码;然后再把挂在B 处的钩码拿掉,在P 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F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 1的方向_____,大小为_____N .
(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
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作用的影响.
(5)图丙中,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_____,原因是_____.
【答案】平衡力臂右1竖直向上0.6 杠杆自重增大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2][3]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测量力臂,杠杆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3)[4]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2G×3L=nG×6L
解得n为1,所以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1个相同的钩码。

[5][6]由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得
F1×5L=2×0.5N×3L
所以F1=0.6N,方向竖直向上。

(4)[7]图丙所示,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5)[8][9]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向右倾斜时,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动力将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增大。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利用箱子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重力不同的建材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箱子和绳重忽略不计。

求:
(1)若工人用200 N 的拉力,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 m ,工人所做功; (2)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400 N 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所运送建材受到的重力。

【答案】(1)2400J ;(2)400N ;(3)1600N
【解析】
【详解】
(1).滑轮组的动滑轮绕2段绳,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h=2×6m=12m ,
工人所做功
W 总=Fs=200N×12m=2400J ;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100%100%2W Gh G W Fs F
η=⨯=⨯=⨯有用
总,
由图乙可知当物体的重力为4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
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F 1=400N
400N 2250%G η==⨯;
(3).动滑轮的重力
G 动=2F 1-G=2×400N-400N=400N ,
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箱子和绳重忽略不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 G h
G W G h G h G G η'
'===''++有用总动动

建材受到的重力
80%400N
1600N 1180%G G ηη⨯'===--动。

答:(1).工人所做功是2400J;
(2).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400 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是400N;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所运送建材受到的重力是1600N。

25.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在竖直向上、大小为250N的拉力F作用下,重为400N的货物在20s的时间内匀速上升5m,求:
(1)有用功W有
(2)拉力F的功率P
(3)此过程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答案】(1)2000J;(2)125W;(3)80%
【解析】
【详解】
(1)拉力做的有用功是:W有=Gh=400N×5m=2000J,
(2)由图知道,n=2,所以动滑轮绳端移动的距离是:s=nh=2×5m=10m,
拉力做的总功是:W总=Fs=250N×10m=2500J,
拉力F的功率是:
2500J
20s
W
P
t
==
总 =125W;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200
100%=100%
2500J
0J
W
W
η=⨯⨯
有用

=80%;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端钩住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当弹簧测力计读数稳定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可测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C.长木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A对长木板的压力与木块A所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木块A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木块A相对长木板是运动的,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
B.木块向左运动,A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木块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故B错误;
C. 长木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 木块A对长木板的压力与木块A所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2.划船活动蕴含着力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船前进的力,施力物体是船桨
B.船漂浮在水面时,船的总重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C.用船桨划水,此时船桨是费力杠杆
D.用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A
【解析】
A. D. 浆向后划水,因为力的作用相互的,所以获得水向对浆向前的力,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D正确;
B.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知,船漂浮在水面时,浮力等于重力,则船的总重等于它排开的水重,故B正确;
C. 用船桨划水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此时船桨是费力杠杆,但可以省距离,故D正确.
故A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注意理解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D.W1<W2、P1<P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知身高170cm的运动员和身高160cm的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重力相同,
身高170cm的运动员比身高160cm的运动员将杠铃举得高,
根据W=Gh可知,W1>W1;
因为两运动员举起杠铃的时间相同,
根据P=W
t
可知,P1>P1.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