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氧化剂和还原剂 PPT51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例如:
表示不同元素原子间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情况,箭头由失电子 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标出电子转移数目即可。
使用时要求: (1)单线桥必须画在反应物中,不跨越“===”与生成物相连。 (2)箭头指向得电子元素,箭尾指向失电子元素。 (3)不需要写“失去”“得到”。
【提示】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得电子能力 较强,故通常得到电子作氧化剂;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失 电子能力较强常作还原剂。
【温馨提醒】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特征是化 合价变化。“氧化”与“还原”既对立又统一。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例如: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 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Fe+H2SO4===FeSO4+H2↑ 氧化性:H2SO4>FeSO4; 还原性:Fe>H2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 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化 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熟悉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应用。 (2)培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
课前预习安排: 1.看教材 P37,填写【课前自主研习】栏目中的空白,并完 成【合作探究】。 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课上教学步骤: 步骤 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 2:对【合作探究】1、2 进行提问,反馈学生预习效果。 步骤 3:师生进行互动【课堂释疑拓展】,完成【探究 1】。 利用【问题导思】的设问作为主线。
【解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每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 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对于 A 项 SO2 是还原剂,Fe2+是还 原产物,故还原性为 SO2>Fe2+,A 项能发生;B 项中 SO2 是还原 剂,HI 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 SO2>I-,B 项正确;C 项中 Fe2 +是还原剂,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 Fe2+>I-,与已知信息矛 盾,故 C 项错。D 项中 SO2 是还原剂,H2O2 是氧化剂,故还原 性为 SO2>H2O2,D 项正确。
【合作探究 2】 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 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CuO+H2==△===Cu+H2O 高温
Fe2O3+3CO=====2Fe+3CO2 【提示】
课堂释疑拓展
探究 1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什么是氧化性和还原性?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相比有何 区别?
步骤 8: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掌握 2】和【当堂自主纠 错】中 1、2-4、5 题。
步骤 9:指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框架,完成【自主 小结】。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A 部分必做,B 部 分交流完成,C 部分选作。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认识氧化剂、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知识重点)
【答案】 C
1.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下列结论判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 B.Z2 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4->Z2>B2>A3+ D.X2+是 XO4-的还原产物
步骤 4:教师通过【例 1】对【探究 1】进行讲解。 步骤 5: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掌握 1】和【当堂自主纠 错】中 3 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检验目标的实 现。 步骤 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2】。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 问题作为主线。 步骤 7:通过【例 2】对【探究 2】“氧化还原中各概念之间 的关系”归纳总结。
解析 关于氧化性,由①得:XO4->Z2,由②得,B2>A3+, 由③得 Z2>B2,即 XO4->Z2>B2>A3+,同理还原性的强弱为:A2 +>B->Z->X2+,因此 Z2+2A2+===2A3++2Z-可发生,Z2 在反应 ①中为氧化产物,而在③中为氧化剂。
答案 B
探究 2 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
【提示】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 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得失电子的能力,一般是指元素的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物质的氧化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物质的还原性和元素的 金属性是一致的。
2.如何体现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提示】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体现在物质得失电子难易 程度的比较。即物质越易夺得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强,越难夺得电 子则其氧化性越弱;反之,物质越易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强, 越难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弱。例如,金属越活泼,失电子能力 越强,则还原性越强。非金属越活泼,得电子能力越强,则氧化性 越强。
【典题例练 1】 已知 I-、Fe2+、SO2、Cl-和 H2O2 均有还 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2H2O===H2SO4+2HI C.2Fe2++I2===2Fe3++2I- D.H2O2+SO2===H2SO4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目标定位
1.知识技能 (1)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进一步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认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方法 (1)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 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 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和氧化性、还原性
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应用(能力重
2.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 难点)
还原剂
3.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 化还原反应,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
应用
各物质的相互关系(方法重点)
课前自主研习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①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 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 ②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 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Fe2+ Ag Pt Au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 (H+) Cu2+ Fe3+ Ag+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其一般反应规律是:“上左下右可反应,隔之愈远愈易行。”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常见元素):
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F Cl Br I S
F阴-―离―C子―l-还―原―B―性r-―逐―I渐-―增→S强2-
3.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
点燃
△
如:2Fe+3Cl2=====2FeCl3 Fe+I2=====FeI2,根据变价金
属元素 Fe 被氧化的程度:被 Cl2 氧化成+3 价,而 I2 只能把其氧
当堂自主纠错
1.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便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有色物质,这些有色物质
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则这种空气中的常见氧化剂是
()
A.N2
B.O2
C.H2O
D.CO2
解析 空气中常见的氧化剂是 O2。
答案 B
() A.+2
B.+3
C.+4
D.+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问题,其计
算依据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可据此判断铬元素
在还原产物里的价态。
【答案】 B
规律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 (1)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对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出 1 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 (3)由题中物质,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n(还原剂)×变价 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
(2)常见的还原剂: 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按金属 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 ②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③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④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2S、HI、KI。
【合作探究 1】 为什么非金属单质通常易得到电子作氧化 剂,而金属单质通常易失去电子作还原剂?
化成+2 价,判断氧化性:Cl2>I2。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
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 +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可判断氧化性:KMnO4>MnO2。 【温馨提醒】 金属单质一般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其还原 性强弱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只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
(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的物质。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的物质。 (3)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2.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 ②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 ③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 H2SO4、HNO3、 KMnO4、MnO2。
使用时要求: (1)箭头必须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并且箭头、箭尾指向有化 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 (2)在“桥”上标明电子“得到”与“失去”,且得到与失去 的电子总数必须相等,电子对的偏移按得失处理。 (3)电子转移数以 a×be-形式表示,a 表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的原子个数,b 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当 a=1 或 b =1 时,要省略。
在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用电子转移的观 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 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熟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课堂பைடு நூலகம்学方案
以学生熟悉的氧化剂:氧气和氧化铜等为切入点,让学生列 举熟悉的有氧气或氧化铜参与的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氧 化还原反应、而氧化铜参与的反应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再拓 展到其他熟悉的反应。先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剂、还原 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再从化合价变化或电子得失的角度分 析。理解并熟记高中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 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提示】
【典题例练 2】 24 mL 0.05 mol·L-1 的 Na2SO3 溶液恰好与 20 mL 0.02 mol·L-1 的 K2Cr2O7 溶液完全反应。已知 Na2SO3 被 K2Cr2O7 氧化为 Na2SO4,则元素 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解析 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为: 2KM+7nO4+16HC-1l ===2M+2nCl2+2KC-1l+5C0l2↑+8H2O,故 被还原的物质为 KMnO4,氧化产物为 Cl2,反应中生成 71 g Cl2(即 1 mol)时,被氧化的 HCl 为 1 mol×2=2 mol,转移电子为 1 mol×2=2 mol。 答案 (1)KMnO4 Cl2 (2)2 2 mol
2.在反应 2KMnO4+16HCl(浓)===2MnCl2+2KCl+ 5Cl2↑+8H2O 中: (1)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 式)。 (2)若生成 71 g Cl2,则被氧化的 HCl 是________ mol,转移 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