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模板(共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共4篇)第1篇:[高一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第四节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⑴学问目标
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惟独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逻辑解答有关问题.⑵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概括出平抛物体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观看、分析能力;2.通过对教材上附图5-17"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的分析,或对平抛运动课件的分析启发学生:处理物理问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伎俩来弥补我们感官功能上的缺乏,从而培养新的讨论方向的创新能力、猜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⑶思想、办法教导目标: 1.在学问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讨论过程教导,本节课以讨论平抛物体运动逻辑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讨论物理科学的普通思想办法的主线:观看现象,初步分析→猜想→试验讨论→得出逻辑→重复试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逻辑来讨论冗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办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办法.3.在试验教学中,进行掌握的思想办法的教导:从试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 全部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试验思想的教导."试验的精华在于掌握"的思想,在平抛物体试验中格外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掌握;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掌握;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场释放的掌握;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试验误差的掌握等.⑷情感、德育目标: 1.通过重复屡次试验,进行共性分
析、归纳分类,到达鉴别结论的教导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导.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逻辑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留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导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导.【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是平抛物体的运动逻辑:物体〔质点〕的位置、速度如何随时间改变,轨迹是如何形成的;
2.平抛物体运动是怎样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在落体运动的?这是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器材】
1.平抛、竖落轨迹演示器〔包括电源、三个钢球〕;平轨轨迹描绘仪〔包括小车和绘图笔〕
2.平抛、自在落体与水平匀速试验器〔包括两个不同颜色、同样大小的小球、小锤、支架等〕;
3.平抛物体运动和自在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课本图5-17〕、刻度尺、铅笔;
4."飞机投弹"课件
1、平抛课件2〔能分析演示水平匀速运动和竖直自在落体运动〕; 5,"猎猴"课件3《能演示第一册p.89习题〔3〕描述的现象》。
引入课题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应当知道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一个曲线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渗透迁移原那么、激励逆向思维》
今日我们要讨论的是这样一种新的运动,请看试验演示:《小粉笔头沿水平桌面弹出》、《小球水平抛出》、《小车沿水平轨道抛出》这是一类什么运动?《贯
彻序列原那么、期盼原那么》【板书课题】平抛物体的运动进行新课㈠师要求〖观看现象,初步分析〗
由上面观看的现象分析运动特点及其缘由?〔由同学们相互研究或自立思量完成〕.《生生互动3分钟》
生:被抛出小球具有下列特点:1.水平抛出,2.抛出后的小球、小车、粉笔头只受重力〔空气阻力很小可忽视〕.由于初速与合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轨迹必是曲线.由上述分析可知: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㈡引导〔学生在上述分析根底上进行〕〖猜想〗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能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在落体运动.㈢师生共同〔互动10分钟〕对猜想进行〖试验验证性讨论〗
观看演示试验:⑴平抛、竖落轨迹演示器.平抛、竖落轨迹演示、⑵.平抛物体运动和自在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课本图5-17〕
1.在"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上用铅笔画几条竖直线和水平线,并且过小球的球心,用刻度尺测量这些小球之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再用学过的学问计算一下,得出在相等时间里前进的水平距离相等,可以证实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这表明竖直方向的运动也不影响水平方向的运动
2.由平抛、竖落轨迹演示器演示:平抛的小球与自在下落的小球同时落地。
在高度肯定的条件下,先后使平抛小球以大小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小锤打击的力度不同〕,学生观看得出结论:在高度肯定的条件下,平抛初速度大小不同,但运动时间一样。
推理:平抛运动的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无关,表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在落体运动。
分析验证:从课本所附图5-17"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上可以看出,同时开场自在下落和平抛的小球在同一时间下落一样的高度。
试验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在落体运动,水平方向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㈣引导同学自己推导〖得出逻辑〗〔体现领悟、强化和激励原那么〕〔约10分钟〕明确: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沿初速度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从抛出时开场计时,t时刻质点的位置P〔x,y〕,如图1所示。
〔1〕
〔2〕
由于从抛出点开场计时,所以t时刻质点的坐标恰好等于时间t内质点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因而〔1〕〔2〕两式是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
①由〔1〕〔2〕两式可在xOy平面描出任一时刻质点是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
s OP
1x2y2(v0t)2(gt2)2
2ygt
x2v0②求时间t内质点的位移,t时刻质点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的大小位移方向可用s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α,α满足下述关系。
tg③由〔1〕〔2〕两式消去t,可得轨迹方程上式为抛物线方程,"抛物线"的名称就是从物理来的。
如图2所示。
平抛运动的速度公式
t时刻质点的速度vt是由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vy合成的。
=v0 vy=gt vt 的大小
vt的方向可用vt与x轴正方向夹角β来表示,满足下述关系
㈤教导学生要进行〖重复试验,鉴别结论〗〔指导学生自行阅读相关资料〕在科学进展中,惟独当不同的讨论者从重复试验中得出一样结果时,科学结论得到鉴定,才干被公认为成立。
㈥下一步才是〖追求统一〗〔指导学生自行阅读相关资料〕在科学史上,但凡在某一详细领域得到物理逻辑,科学家总是要把它与己有的根底理论进行比拟讨论.当得到平抛逻辑后,自己要想到它与牛顿运动定律的统一:水平方向F=0,a=0.匀速运动;竖直方向F=ma,a=g.自在落体运动.可见:平抛运动逻辑与牛顿运动定律是统一的.稳固演示〔开阔眼界,拓展学问,培养想象能力〕
1.飞机投弹"课件1.《结合课本第87页例题描述的现象》
2."猎猴"课件3《能演示第一册p.89习题〔3〕描述的现象》。
布置作业〔适时进行物理学史教导〕
1.练习三第⑴、⑵、⑶题课外思量并《研究1》平抛物体飞行时间与什么有关?水平位移与什么有关一。
《研究2》伽利略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说,一颗石子从船上一根桅杆顶上落下时,不管船是静止的还是匀速航行的,它都将落在桅杆的脚下,并亲手做了这个试验。
请用平抛运动的逻辑解释这一现象.并能举出生活中相像的实例。
2.练习三第⑷、⑸、⑹、⑺题做在练习本上。
【教学表明】
1."引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激发求知欲,都有不行估量的作用.从己知到未知,是普通的引入办法,话语应简洁且具有启发性."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课所需的预备学问是:运动的合成、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直线运动的一些学问。
所以,在引入时只需容易几句话就能到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标,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2.做好演示试验和分析好闪光照片是新课学习的关键.从试验事实出发,观看现象初步分析、进行猜想、而后再试验讨论得出逻辑、之后还需重复试验鉴别结论、终于要追求统一。
这是一条讨论物理科学逻辑的普通办法,也是本课教学主线.老师
应赋予特殊重视..3.学生应在老师引导下,积极获取学问、.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和科研的办法.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所以本教案在观看现象初步分析、猜想、试验讨论、推导逻辑阶段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4.本节课的重点是控制平抛运动的分解办法.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平抛运动为什么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在落体运动.教材己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提供了素材.因而,我们既要做好演示试验和演示课件,还要留意理论上的容易分析.对于根底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种理论分析可以在生生互动的研究过程中进行.5.在学生明确平抛运动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后,对于平抛运动的计算公式,如飞行时间、水平距离等,可引导学生日己分析推导得出,并可依据公式画出它的轨迹,而不必死记硬背.有可能时,研究中应明确下述几个问题,对稳固本课更为有益
⑴飞行时间由竖直分运动即自在落体运动确定,因此飞行时间t确定于高度h,而与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无关.也就是说,无论以多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的物体〔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只要高度一样,都将同时落地;水平飞行距离与水平初速及飞行时间都有关系.本节课例题和练习三的第
1、
2、3题都是这方面的研究题.〔倡议留着课外思量稳固〕.⑵平抛运动在任一时刻的速度是它的两个分运动在这一时刻速度的合成.它的大小和方向需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计算得出,它的方向时刻改变.平抛运动的速度不能直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出。
第2篇:[高一物理教案97]
[高一物理教案9-7]
教案9-7 受迫振动共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知道什么是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控制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三、教具
受迫振动演示器,共振演示器,两个频率相等的音叉
四、教学办法
试验观看、讲授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上节课讲了阻尼振动,在外力使弹簧振子的小球和单摆的摆球偏离平衡位置后,它们就在系统内部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不再须要外力的推进,这种振动叫做自在振动,由于阻力不行避开,这样的振动终于都会停下来。
则我们有无使它们振幅不减小的方法呢?〔提问〕那就是给系统不断补充能量,即给系统一个周期性的外力,使该外力对系统做功来不断补充系统所损失的能量,使其不断振动下去,这种振动叫受迫振动,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板书】七受迫振动共振
〔二〕进行新课【演示1】受迫振动:课本图9-29所示装置中弹簧下面悬挂着重物,放手后让它振动,由于阻尼作用,重物很快停顿振动,假如不断地转动摇把,即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的物体,重物就会不断地振动,这就是受迫振动。
【板书】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维持受迫振动的周期性外力叫做驱动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受迫振动的例子。
〞
学生举例:跳水运发动在跳板上行走时跳板所发生的振动;机器工作机会器底座所发生的振动,都是由于受到外界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受迫振动。
则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在振动时的频率由什么确定呢?请同学们进一步观看试验。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2】受迫振动
把重物提到某一高度,放手后让它做自在振动,记住它的振动频率〔或周期〕,这个频率是系统的固有频率,然后以各种不同速度转动摇把,振子做受迫振动的周期也随之变化,转速大,振子振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大,由此得出结论。
【板书】〔3〕物体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振子的固有频率由什么确定的呢?任何物体都有自身的特别的构造,它们的固有频率是由这些构造所确定的,单摆的固有频率是由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所确定的,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由弹簧和小球所确定的,而与外界无关。
虽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是由驱动力频率确定的,而与物体的固的频率无关,但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是否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有联系呢?
【演示3】共振
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课本图9-30〕,其中A、B、C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当A摇摆的时候,其余各摆也随之做受迫振动,而此时驱动力的频率就是A摆的固有频率.试验说明,固有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相等的B摆和C摆振幅最大;固有频率跟驱动力相差最大的D摆振幅最小.由此得出结论: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 的关系曲线.当驱动力的频率f与物体的固有频率f′临近时,物体的振幅越大;
当物体所受的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物体振动振幅最大.在做试验1时,我们也看到当把手转速到达某一数值时,即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子的固有频率时,振子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板书】
2、共振
〔1〕共振:驱动力的频率临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演示4】声音的共鸣〔课本图 9-32〕.
取两个频率一样的音叉A和B,相隔不远并排放在桌上,打击音叉A的叉股,使它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按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停顿发音,可以听到没有被敲的音叉B发出了声音.假如在音叉B的叉股上套上一个套管来变化B叉的固有频率,重复上述试验,就听不到音叉B发出的声音.
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音叉A振动后,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传到B 后,给B一个周期性的驱动力.由于驱动力的频率跟音叉B的固有频率相等,于是B发生共振,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板书】〔2〕共鸣
音叉下面所装的空箱叫共鸣箱,音叉发声后,共鸣箱发生共鸣,可以使音叉的声音加强,家用的音箱的原理类似于此.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些共振对人类有益,有些共振对人类有害,如何利用共振和防止共振呢?
【板书】〔3〕共振的应用和防止
共振现象有许多应用,把一些不同长度的钢片装在同一个支架上,可用于制成测量动员机转速的转速计.使转速计与开动着的机器密切接触,机器振动引起
转速计的轻微振动,这时固有频率与机器运转频率一样的那片钢片发生共振,有较大的振幅.假设已知钢片的固有频率,就可知道机器的转速.共振筛〔课本图9-33〕也是利用共振现象制成的.把筛子用四根弹簧支起来,在筛架上安装一个偏心轮,就成了共振筛.偏心轮在动员机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时,适当调整偏心轮的转速,可以使筛子受到驱动力的频率临近筛子的固有频率,这时筛子发生共振,有较大的振幅,提高了筛除杂物的效率.在某些状况下,共振也可能造成伤害.军队或火车过轿时,整齐的步子或车轮对铁轨接头处的撞击会对桥梁产生周期性的驱动力,假如驱动力的频率临近桥梁的固有频率,就可能使桥梁的振幅显著增大,以致使桥梁发生断裂.因而,部队过桥要用便步,以免产生周期性的驱动力.火车过桥要慢开,使驱动力的频率远小于桥梁的固有频率.
轮船航行时,假如所受波浪冲击力的频率临近轮船左右摆动的固有频率,可能使轮船倾覆,这时可以变化轮船的航向和速度,使波浪冲击力的频率远离轮船摆动的固有频率.
机器运转时,零部件的运动〔如活塞的运动、轮的转动〕会产生周期性的驱动力,假如驱动力的频率临近机器本身或支持物的固有频率,就会发生共振,使机器或支持物受到损坏.这时要实行措施,如调整机器转速,使驱动力的频率与机器或支持物的固有频率不一致.同样,厂房建造物的固有频率也不能处在机器所能引起的振动频率范围之内.
总之,在须要利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临近或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在须要防止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不同,而且相差越大越好.
〔三〕稳固练习
1.A、B两个单摆,A摆的固有频率为f, B摆的固有频率为 4f.假设让它们在频率为 5f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 A、B两个单摆比拟
A.A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f. B.B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4f. C.A 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5f. D.B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5f.2.一船在海上以某速度朝东北方向行驶,正遇上自北向南的海浪,海浪每分钟拍打船体15次,船在水中振动的固有周期是6s,为避开发生共振,下列可采纳的四种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把船改向东航行,并使船速增大. B.把船改向东航行,并使船速减小. C.把船改向北航行,并使船速增大. D.把船改向北航行,并使船速减小.3.支持车厢的弹簧固有频率是2 Hz,列车行驶在铁轨长度为12.5 m的铁路上,当行驶速度为多大时,车厢振动最剧烈?
〔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联系实际列举几个共振的应用和防止实例. 2.练习七第〔1〕、〔2〕题做在作业本上.参考题
1、洗衣机在把衣服脱水完毕拨掉电源后,电动机还要转动一会儿才干停下来.在拨掉电源后,发觉洗衣机先振动得比拟小,然后有一阵子振动得很强烈,再渐渐振动又减小直至停下来.其间振动强烈的缘由是
A.洗衣机没有放安稳. B.电动机有一阵子转快了.
C.电动机转动的频率和洗衣机的固有频率相近或相等. D.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2.“洗〞是古代人用金属制造的形似如今洗脸盆相同的东西.盆底铸有四条鱼,叫鱼洗.注入鱼洗一半以上容量的水,用手有节奏地摩擦盆上的两耳,盆会像击钟相同振动起来,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水产生激荡的波纹,形成肯定的图案.在振动剧烈时,盆里像有几条活鱼相同,不仅搅得浪花荡漾,而且还有许多小水珠从鱼口处向上喷.试解释此现象.
表明:
1.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试验的作用,使学生理解物体在做受迫振动时其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的关系,以及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临近时,振动的特点.2.在做共振试验时,也可以用如下的试验代替课本中图9-33的试验。
即在同一块薄木板上固定许多长度不同,但质地、粗细一样的小木棒,振动其中的一个,观看其他小木棒哪一个振动得最强烈。
3.留意引导学生多思量一下共振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乐器的共鸣箱等)以及避开共振的做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习惯。
第3篇:[高一物理教案35]
[高一物理教案3-5]
3.5 力学单位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根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根本单位。
4、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纳国际单位制,以简化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单位制及其应用。
难点:正确理解单位制在错误!链接无效。
计算中的作用。
三、教学办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物理量,大多数物理量都有单位,并且,有的是通过物理公式决定它们的单位。
普通说来物理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这样就会存在同一个物理量浮现多个单位,与此同时存在多种单位制。
则,通用的单位制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建设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单位制
1、根本单位:选定几个根本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力学中的三个根本单位:a:长度的单位——厘米(cm)、米(m)、千米(km);b: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c:质量的单位——克(g)、千克(kg)。
2、导出单位:按照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根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1物理公式在决定物理量的数量的同时,也决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举例表明:
( 1〕我们选定位移的单位米,时间的单位秒,就可以利用v米每秒。
( 2〕再结合公式a Vt-Votst推导得到速度的单位
,就可以推导出加速度的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 3〕假如再选定质量的单位千克,利用公式F=ma就可以推导出力的单位牛。
3、单位制:根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构成了单位制。
(三)、学生阅读课文: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及三个根本单位
1、长度单位——米(m)
2、时间单位——秒(s)
3、质量单位——千克(kg)(四)、稳固训练:
1、现有以下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A.质量; B.N; C.m/s ;
D.密度;
E.m/s;
F.kg; G ;H.s; I.长度 j.时间。
(1) 属于物理量的是。
(2) 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根本单位的物理量有;
(3〕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根本单位的有,属于导出单位的有。
2、例题:
一个本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a:5s末的速度是多大?b:5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大?
分析:此题中,物体的受力状况已知,须要明确物体的运动状况,物体的初速度v0=0,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它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所受的力F,按照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加速度a,即可用运动学求解得到终于结果
2解答:
已知:m=7kg,F=14N,t=5s 求:vt和S 解:a Fm14N7kg2=2m/s=2N/kg
2 vt=at=2m/s×5s=10m/ss=12at=212×2m/s×25s=25m 22 表明:按国际单位制统一各已知量的单位后,不必一一写出各物理量的单位,只在终于结果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就可以了。
简化后的解题过程:
a Fm12147m/s22m/s2vt at25m/s10m/s s at212
22525m 训练:
质量m=200g的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为a=20cm/s,那么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单位,以下运算既正确又合乎普通运算要求的是。
A: F=20020=400N; B: F=0.20.2=0.04N: C: F=0.20.2=0.0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