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世界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2题)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

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

这一国际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2.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B.有利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
C.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 D.客观上扩大了世界购买力
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中国制造;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设立北美总部。

这些说明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缩小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平等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5.(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46题)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的“炉边谈话”中提出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现的是( )
A.“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B.“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C.“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D.“建立稳定的货币,以便推进贸易发展”
6.(2010年9月海南高中新课程测试17题)①大前提: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②小前提: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是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③结论:斯大林模式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社会主义普遍模式。

A.①②③都正确
B.①②③都错误
C.①②正确③错误
D.①②错误③正确
7.(2011年3月南昌市一模20题)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尉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 .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8.(2011年5月榆林市二模35题)下表为1960—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变化情况(据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年鉴》)
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6.3% 7.8% b.7% 4.3% 3.5%
造成如表所示苏联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赫鲁晓夫改革未取得成效
B.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勃列日涅夫片面发展重工业及与美国军备竞赛
D.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影响了经济发展
9.下列一组苏〈俄〉联时期的宣传画,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D.③①④②
10.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

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11.(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16题)1920年6月,苏俄哈尔科夫省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中央寄去了书信,信中写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去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

”这主要反映当时
A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反动势力猖獗
B 沙俄政府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D 人民不适应刚刚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12.(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40题)2003年,墨西哥取消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多种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不久,5万多农民因抵挡不住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在首都举行示威游行。

这一现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该( )
①建立贸易壁垒②增加科技投入③扶持弱势产业④提高产品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同共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14.(2011年1月三明市三校联考21题)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15.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下列关于欧盟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合作组织
B.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组织
C.经济、政治、军事合作组织
D.政治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
16.(2010年10月河南许昌市高三四校联考31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28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多边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从50年代出席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初步亮相国际舞台,艰难打开局面;到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实现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朝核、伊朗核、缅甸、伊拉克、阿富汗、苏丹达尔富尔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在各种多边平台坚持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努力维护中国在政治、安全、经贸、人权、卫生、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切身利益。

……我们积极推动东亚系列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务实合作
——张业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
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

(2分)
(2)根据材料二,“某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什么原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6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的成就。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有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经济方面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特点?
(3)斯大林在材料二中提出的经济观点,在实践中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亚太地区;从成员看,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B正确。

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北美三国;欧洲联盟只是欧洲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组织。

2.B
解析:B项是关贸总协定的目的和作用。

3.C
解析: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4.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5.D
解析:根据所学,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

会议最终基本上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是该体系建立的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本题选D项。

6.C
解析:根据马克思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模式的经济表现并不是马克思的设想,故①②正确③错误。

7.D
解析: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罗斯福竞选当总统。

罗斯福在总统竞选演说说阐明了新政的思想。

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是在1933年,故D不正确。

8.A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是在1970年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早在1964年就已下台,另外赫鲁晓夫改革也并不是未取得成效。

故选A项。

9.C
解析:①是30年代的农业集体化运动;②是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太空技术的成果;④是指1946—1950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

10.A
解析: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协约国的外来干涉和国内的叛乱。

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苏俄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后来战争结束,该政策中许多超出战时需要限度的措施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遭到了农民的抵制,农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11.C 12.D
解析:根据所学,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作指导,坚持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其次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第三,发展中国家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第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劝解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本题选D项,第①项建立贸易壁垒说法错误,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13.B
解析:随着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它们不愿意再受美国的控制,开始联合抗击美国。

14.A 15.B
解析:1995年成立的欧盟没有军事合作。

二、非选择题
16.(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分)
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分)
(3)成就: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积极参与解决地区争端;加入WTO、W【非选择题】(2010年10月河南许昌市高三四校联考题)O等国际组织;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推动区域合作机制。

(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
17.(1)表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一切权力集中于党;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3)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能够集中一切力量解决重大问题,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如实现工业化,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的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
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