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与化工专业建设内在关系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大赛与化工专业建设内在关系的研究
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与化工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有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和化工工艺试验工等。
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技能大赛将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展示平台和制度创新平台。
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等方面阐述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标签:技能大赛;高职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2005年,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化工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首届“鸣远杯”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
2007年,教育部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发展方向,于2008年6月首次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大赛已成为检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果、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
化工职业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化工行业主要岗位技能要求设置竞赛项目,直接参照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结合化工操作工职业资格考核内容。
高职化工类专业设置也以岗位知识技能需求为依据。
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化工操作岗位很多,化工技能大赛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尽最大限度地反映各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这对专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职业技能竞赛定位于三个结合,即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
这对于引领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化工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
1.技能大赛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实现“就业导向”的保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之一,要以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个对接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竞赛机制,通过竞赛参与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竞赛项目中增强自信,同时锻炼他们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和化工工艺试验工等岗位为依据,通过企业调研,结合技能大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化工技能大赛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充分反映了相关行业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
将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并以技能大赛为引导,推进和检验课程改革。
通过技能大赛,引导职业院校关注化工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方向,以大赛为“坐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达到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某一职业岗位领域内具精湛的职业技能。
根据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形成“四阶段、三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阶段、三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项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学生在校的整个培养过程通过四个阶段完成,实现德能一体、校企一体、工学一体。
在纵向上,按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时间分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等三项能力的学习,通过四个时段完成;横向上突出“德能一体”、“校企一体”、“工学一体”,将学生的学业进步、职业定位和事业目标全盘考虑,将专业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为实施场所,充分发挥其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等功能。
用校园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等良好的育人环境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德能一体”是指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既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品德的教育;德能并重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只有“德能一体”才能和谐发展。
“校企一体”是指人才培养的主体由学院和企业融为一体。
充分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资源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把教学融入企业之中,把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
“工学一体”是指人才培养过程都贯穿工学结合。
只有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质”,“工学一体”实现了培养人才的每个环节做到了教、学、做合一。
2.技能大赛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没有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而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压力,同时更是动力,通过参加大赛,指导教师从教学理念、课程建设能力、科研开发能力、自身素质、教学水平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借助技能大赛平台,教师得以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教师有机会接触更多新设备、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
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始终力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展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对全面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各职业院校应合理把握职业技能大赛的宗旨,让职业技能大赛真正成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助推器。
依托相关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探索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的制度,推行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加快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支持具有实践技术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
3.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
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普遍存在知识基
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
许多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认识不清,不明白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有何作用,这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组织院级化工技能大赛和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化工技能大赛,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深刻认识,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近几年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改观。
技能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大赛项目多是分组进行,需要合作完成。
团队协作精神尤为重要,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
大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严谨科学的精神,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
同时,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和专家,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经过技能大赛的洗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能大赛的开展对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参照。
大赛的组织流程与评分标准等都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我院通过参加全国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组织学院化工技能大赛,对本院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改革,师生反映良好。
学生的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更高。
二、专业建设的逐步完善提高了技能大赛的水平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尝试改革,完善自身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学术培训、下厂锻炼、组织教师技能比赛等途径,使得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更具内涵。
通过引进新设备、新仪器等,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实训环境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观。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日益突出,高职教育的实力逐步提高。
自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自身素质大幅提升,参赛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密切了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提供了普通高职院校向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学习的平台,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
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技能大赛将成为高水平全国职业教育展示平台和制度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许宁.全国化工技能大赛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2]詹先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及其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3]刘甜,刘振河.“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39(5).
[4]曹金玲,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教改革引领作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
育(下旬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