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史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但心理学家重视情感的生物学特征,仍文化所建构出来的,不一样的文化决定
近代著名史学家威廉 雷迪批判性地借鉴了心理
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这样的主张下,情感这 学及人类学的现有研究,提出“情感大体上(但不完
全)是经学习获得的”。既避免把情感完全看成是文化
作者简介 :黄梦迪(1995—),女,浙江杭州人,研究 的建构物,陷入完全的文化相对主义 ;又提倡批判性
生,研究方向 :中国史。
地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情感不是纯粹意义上
指导老师 :周东华(1976—),男,浙江杭州人,博士, 的生理现象,把情感视为经过超量学习而获得的一种
教授,研究方向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医疗社会史。
认知习惯。雷迪通过调和两种不同的情感史研究路径,
38 海外文摘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因,希望展现一种“全体史”,将史学研究的对象从政 治、经济等传统领域拓展到人的内心和精神层面。在
自己享受快乐”的性格特点,与现代人相比,以前的 人们表达情绪“更为直接,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6]。
二次大战之后,受到战争因素的影响,更多史家转向 另外包括费弗尔、布洛赫等学者也被视为情感研究的
社会史的研究,视角触及妇女史、性别史等新兴史学 先驱,但是这些学者仍然将情感视为原始的、非理性
尔认为虽然“热情”推动了人们的行动,但实际上理 纪荷兰和法国社会、思想与文化的重要参考标准,探
性才是历史演进的最终动因 [3]。
讨当时欧洲人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倾向 [4]。另一位著名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兴起的年鉴学派提倡扩大历 史学家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提出了他的观点,
史研究视野,从各个方面探究历史的动因、抑或不动 他认为中世纪的人们具有“粗鲁、残忍、易怒,又放纵
总第 843 期 2021 年第 6 期
历史 HISTORY
海外文摘 OVERSEAS DIGEST
情感史研究综述
Total of 843 No.6,2021
黄梦迪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 :近代,情感这一因素在历史研究中常常被忽视。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兴起,
近代史学逐渐走出“宏大叙事”,在雷迪、斯特恩斯、雷森宛恩等人的推动下,情感进入史学家的视野,
成为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并逐渐兴盛。
关键词 :情感 ;情感史 ;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K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177(2021)06-0038-02
1 情感史研究的发展阶段 1.1 情感被忽视
20 世纪末,情感史的首倡者之一、美国社会史家 彼得·斯特恩斯将情感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 19 世纪 80 年代,他便与妻子凯萝·斯特恩斯在《美国 历史评论》上发表文章,分析了情感研究的开展对于于 历史研究非常重要,而且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情感学” 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个社会或者社会中的特定 人群,对情感这一因素和如何正确地表达这些情感所制 定的标准”[8]。王晴佳教授指出“情感学”的提出有着 学理上的必要,因为人有情感几乎古今皆然。“情感学” 的提出正是为了揭示,虽然人都有情感,但情感的表 露则因时因地而异,展现了时间性和社会性。但是罗 森宛恩指出,斯特恩斯对情感标准和“情感学”术语 的理解较为狭隘,研究往往以偏概全,忽视了前现代 欧洲社会和多数非欧洲社会的情感史发展进程。 2 情感史研究的主要方向
“历史研究专注硬邦邦的、理性的东西。对于历史研究 而言,情感是无关重要的、甚至格格不入的 [1]。”
在 20 世纪初,情感史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著名的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在 1919 年出版了
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近代史学,逐渐将情 《中世纪的秋天》一书,该书的出版开了情感史研究的 感这些非理性因素从历史书写中剔除 [2]。比如,黑格 先河。赫伊津哈把情感这一因素作为研究 14 到 15 世
一因素成为社会习俗的被动塑造物,完全否认了情感 的客观性 [5]。在建构主义上建立起来的情感学实际上
情感史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近代 并不关注情感这一因素本身,而是关注情感的标准,
以来,在历史研究中情感这一因素并没有被历史学家 否认了情感有自身的历史 [5]。
视为研究的对象。著名的史学家罗森宛恩曾经说过 : 1.2 情感史的兴起
在传统的观念中,情感被视为非理性的因素,因 提供了实验室证据,证实了情感实际上是通过超量学
此史学家拒绝把情感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和工具。这 习获得的习惯。神经学提供的证据,把情感与理性紧
一认知把情感与理性割裂,使得情感无法成为历史研 密结合起来,情感从而得以成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之
究的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展开以情感为核心的 历史研究 [4]。人类学的建构主义主张,所有情感都是
黄梦迪:情感史研究综述
总第 843 期
情感不再是文化的被动塑造物,而是个体用来改变和 认知世界的力量。打破了以往把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 的观点,成功地把情感纳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为情 感史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情感史研究的兴盛
从 20 世纪 70-80 年代开始,历史研究突破了学 科的单一性,开始朝着跨学科的方向发展,不断吸收 新的理论与方法,改进陈旧的研究方法,努力探索新 的文献与史料,在这样的改变下,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应运而生,比如情感史研究就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迅速 的发展。而情感史的研究与社会史、(新)文化史的开 展有很大关联。不少史学家认识到走出“语言学转向” 的必要,重新感到历史的书写,要关注人的实际经验。 实际上从 20 世纪末叶以来,历史学研究经历了多次 “转向”——语言转向、文化转向、身体转向,每次都 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范围与视野,也跳出传统政治、社 会、经济、思想等人们习以为常的范畴 [i](p38-39)。情感 史研究开展以来,讨论的重要方面有 :情感是否影响 了历史——如果的确有影响,那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 色?分析情感的历史性,历史上的情感与近现代乃至 今天的情感相比,是否一样或者不同——如果有差异, 那么表现在哪里?
流派。社会史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和方 的和有破坏性的事物。在他们看来,西方世界的现代
法,使情感等因素开始进入史学家的视野。社会史家 化与情感的文明化齐头并进,情感的文明化体现在情
首先提出情感表现的“历史性”,也就是“情感有没有 感日益受到理性的约束 [7]。
历史”的问题。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技术发展为心理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