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籼粳杂交稻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鉴定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讯
NONGYEZIXUN
农业信息
江西省籼粳杂交稻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鉴定与分析
武志峰1 刘凯丽1 乐丽红1,2 陈忠平1
(1.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江西南昌 330046;2.余干县农技推广中心,江西余干 335100)
摘 要 为筛选更多适宜在江西省大规模推广种植的优质粳稻品种,鉴定一季中稻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分别在江西省5个地区对10个籼粳杂交稻品种与当地主导籼稻品种的生产力展开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这10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均可在江西地区种植,7个籼粳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籼稻。
其中,甬优系列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甬优7850、甬优1538、甬优8050及甬优7850表现出超强的生产潜力及抗逆性,可作为一季中稻在江西省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适应性;丰产性;籼粳杂交稻;生产力;江西省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约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稻种植以籼稻为主,粳稻的比重较小[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粳米的需求日益增长[3]。
相关研究表明[4],与籼稻相比,粳稻具有花期抗高温性、后期抗低温性和抗病性等优点,能提高单产水平,且有利于机械化收割。
目前,我国的粳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江淮流域,长江以南则以籼稻为主,江西省是我国水稻生产大省,光、热、水资源配合良好,适度发展粳稻种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光、温、水等资源优势,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提升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5-7]。
但目前针对江西省发展粳稻种植在品种选择及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
因此,本研究在江西省的不同地区开展多点试验,以当地主导籼稻品种为对照,旨在明确不同粳稻品种的产量表现,以期为江西省适度发展粳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 2018年在江西省选取5个试验点进行粳稻品种适应性试验,试验点分别为贵溪市、抚州市水稻原种场、都昌县、鄱阳县及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供试品种分别为粳籼优0405、粳籼优0505、嘉丰优2号、甬优7860、甬优7850、甬优8050、杭优198、杭优216、浙粳优1578和甬优1538,将当地杂交优质中籼稻天优华占作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5个试验点均采用统一的试验方案。
5月20日播种,6月6日栽插,小区面积30 m2,2次重复。
采用湿润育秧,手工移栽。
行株距30 cm×20 cm,常规稻插4本、杂交稻插2本。
施肥水平及肥料运筹:粳稻和籼稻品种施纯氮量分别为225、195 kg/hm2,基蘖穗肥比例均为4∶3∶3,氮磷钾比例为1∶0.5∶0.5。
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和穗肥各施50%。
氮肥为尿素,磷肥为钙镁磷肥,钾肥为氯化钾。
田间操作(如播种、栽秧、施肥、病虫草防治等)在同 1 d内完成,其余管理与一般高产稻田相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生育进程记载 在生长期内详细记载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其中播种和移栽为已指定的日期,重点记载拔节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日期。
1.3.2 基本苗、高峰苗及成穗率测定 从分蘖期开始,在每个小区定点0.24 m2,每3 d调查1次分蘖数,直至高峰苗期,并于成熟期调查该点的有效穗数,计算成穗率。
1.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成熟期每小区普查100穴,计算有效穗数,取5穴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和测定千粒重,进行理论测产,并实收核产。
1.3.4 农艺性状、抗病性及抗倒伏性 对田间水稻的叶色、叶姿、长势、稃尖颜色、熟期转色程度及粒型进行观测记录。
抗病性主要调查田间水稻植株对稻瘟病、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的感病率。
抗倒伏性主要调查田间水稻植株的倒伏面积占该品种种植面积的比率。
1.3.5 数据处理及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全生育期和播抽历期 表1为不同品种杂交籼稻的生育进程,可以看出,10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在江西省作单季稻种植都能正常抽穗结实,但不同品种间的生育进程存在较大的差异。
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全生育期普遍在126.00~150.60 d,全生育期最长与最短的品种相差24.6 d,差异显著。
其中,粳籼优0405与粳籼优0505、籼稻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少数杂交粳稻品种生育期较对照长23 d以上,最终也能安全成熟,并且获得高产,如本试验中的甬优7860和嘉丰优2号较对照迟熟23 d左右。
从生育进程来看,籼稻播种-拔节期与齐穗期-成熟期时间较短,这也是其生育期较短的主要原因。
在粳稻品种中,除粳籼优0405与粳籼优0505两个品种与籼稻对照生育进程相似外,其余品种生育期均长于籼稻品种,主要表现在播种-拔节期与齐穗期-成熟期显著长于籼稻对照。
2.2 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由图1可以看出,籼稻对照产量最低,为10.01 t/hm2,其余粳稻品种产量均在10.39~11.81 t/hm2,其中嘉丰优2号的产量最高。
产量关系依次为嘉丰优2号>甬优7850>甬优1538>甬优8050>杭优198>甬优7850>杭优216>粳籼优0505>粳籼优0405>浙粳优1578>对照。
尽管粳籼优0405、粳籼优0505与浙粳优1578的产量明显高于籼稻对照,但方差分析表明,
基金项目:江西省农业厅“籼改粳”专项。
JIANGXI AGRICULTURE
110
图1 不同杂交粳稻品种产量差异性
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表2),籼稻对照的有效穗数最高,
表2 不同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品种有效穗数/hm2穗粒数籼稻对照(CK)303.75a×104172.60c
杭优198 HY198210.90d×104285.08a
杭优216 HY216215.55d×104291.90a
嘉丰优2号 JFY2H275.85b×104291.35a
粳籼优0405 JCY0405246.60c×104178.53c
粳籼优0505 JXY0505259.50bc×104223.08b
甬优1538 YY1538216.60d×104280.36a
甬优7850 YY7850217.65d×104277.95a
甬优7860 YY7860260.10bc×104264.51a
甬优8050 YY8050236.55cd×104250.61ab
浙粳优1578 ZJY1578215.55d×104269.15a
表3 不同粳稻品种基本苗、高峰苗及成穗率对比
品种基本苗高峰苗成穗率/%
籼稻对照(CK) 4.44a28.39a62.47b
杭优198 HY198 4.20a23.38b62.03b
杭优216 HY216 4.24a23.28b64.33ab
嘉丰优2号 JFY2H 4.38a22.42b67.09ab
粳籼优0405 JCY0405 4.36a31.33a61.91b
粳籼优0505 JXY0505 4.12a28.47a62.83b
甬优1538 YY1538 4.28a23.19b64.96ab
甬优7850 YY7850 4.12a22.74b65.52ab
农业资讯
NONGYEZIXUN
农业信息
他品种并无显著差异,叶瘟病较为严重,稻曲病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粳籼优0505,南方黑条矮缩病并未发现。
表4 不同粳稻品种田间长势情况
品种整齐度叶色叶姿长势稃尖颜色粒型熟期转色倒伏性落粒性叶瘟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SRBSDV)籼稻对照(CK)齐浓绿挺旺白柱好斜较好20440
杭优198HY198齐浓绿挺旺白柱好斜一般00430
杭优216HY216齐浓绿披旺白柱好直一般00410
嘉丰优2号JFY2H齐浓绿挺旺白柱好直一般00420
粳籼优0405JCY0405齐淡绿挺旺紫柱一般伏一般00440
粳籼优0505 JXY0505齐淡绿披旺紫柱一般斜一般10450
甬优1538YY1538齐淡绿挺旺白柱好直一般00410
甬优7850YY7850齐淡绿挺旺白柱好直一般00420
甬优7860YY7860齐淡绿挺旺白柱好直一般00410
甬优8050YY8050齐浓绿挺旺白柱好直一般00410
3 讨论
试验表明,与对照籼稻相比,不同籼粳杂交稻品种在江西省不同生态区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本试验中选择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均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全齐穗成熟,因此鉴定了籼粳杂交稻在该地区种植的适应性。
与该地区传统种植的水稻品种相比,7个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当地一季中籼稻。
水稻产量可分为群体颖花量(群体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即库容与充实两个部分。
杂交粳稻基本苗数与籼稻尽管无明显差异,但较高的成穗率,保证了足够的总颖花量,加之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
此外,粳稻的食味品质、加工品质优于籼稻,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籼稻[8]。
这些结果表明当地种植粳稻是可行的,有利于发挥籼粳杂交稻的品种潜力。
在品种选择上,前人研究认为,较长的生育期有利于充分发挥光温资源和杂交稻产量优势[9]。
花劲等认为,在安全成熟范围内,粳稻生育期延长,尤其是灌浆结实期的延长,有利于提高产量[7]。
汪本福等通过试验表明,水稻粳稻品种产量水平一般随生育期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10]。
这也与本试验结果类似,在正常抽穗成熟的条件下,本试验中试供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产量明显较高。
陈忠平等认为,水稻高产条件下易倒伏,应将品种抗倒性能纳入品种选择考虑因素中。
在本试验中,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田间观测,综合筛选出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强、抗病、抗虫、耐高温等多抗优质品种,从而实现因种栽培[11-12]。
但本试验仅为试验第1年,目前的结果只是初步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4 结论
通过对不同籼粳杂交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发现,甬优7850、甬优1538、甬优8050及甬优7850的成穗率较高,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耐热性、抗倒伏及抗病性较强,适宜在江西省作为一季稻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潘文博.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2009:12.
[2]黄福灯.高温胁迫下水稻耐热生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
学,2010:24.
[3]李旭毅,池忠志,姜心禄,等.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
种籽粒灌浆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256-3264.
[4]陈波.江西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及其形成特
征[D].扬州:扬州大学,2017:9.
[5]汪伟.播期对软米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与氮素吸
收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17:37.
[6]黄山,何虎,张卫星,等.不同粳稻品种在江西不同生态
区的农学表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1):25-32.
[7]花劲,周年兵,张军,等.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
筛选[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3):4582-4594. [8]王大为.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问题研
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54.
[9]成臣,曾勇军,王祺,等.氮肥运筹对南方双季晚粳稻产
量及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5):1386-1395.
[10]花劲,周年兵,张洪程,等.南方粳稻生产与发展研究及
对策[J].中国稻米,2014,20(1):5-11.
[11]汪本福,张枝盛,李阳,等.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
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中国稻米,2018,24(5):93-95.
[12]陈忠平,罗赣丰,郑厚亮,等.江西滨湖地区籼粳杂交稻
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鉴定与分析[J].中国稻米,2016,22(5):53-55.
JIANGXI AGRICULTURE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