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 . 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 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 . 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2. (2分) (2017九上·南宁月考)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 . 用铝做导线
B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 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
D . 用氮气做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3.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得二氧化碳
B . 用适量的水能区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C . 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至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然后再测定
4. (2分)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
B .
C .
D .
5. (2分)某混合气体可能是CO、CO2、H2、H2O、CH4之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无明显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中有水雾,迅速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原混合气体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 . 3种
B . 4种
C . 5种
D . 6种
6. (2分)(2017·泉港模拟)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 金属元素:Mg、p、Ag
B . 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C . 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
D .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7. (2分)下列实验现象与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吻合的是()
A . 产生大量白雾: 4P + 5O22P2O5
B . 产生蓝色火焰: 2CO + O2 2CO2
C . 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D . 生成白色沉淀: CuSO4 + 2NaOH ==Cu(OH)2↓+ Na2SO4
8. (2分) (2018九下·福田月考) 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B . 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C .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
D . 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显酸性
9. (2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蜡烛质量逐渐变小.这说明()
A . 物质可以自生自灭
B . 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
C .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生成物为气体,散发到空气中了
10. (2分)(2017·柘城模拟)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 . 铁和稀盐酸
B . 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
C . 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D . 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11. (2分)(2016·汶上模拟)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与食盐
B . 用AgNO3溶液验证H2中混有的少量HCl杂质
C . 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 . 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12. (2分) (2018九上·南京期末) 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 . 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C . 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D . 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二、填空题 (共7题;共47分)
13. (2分)(2016·本溪) 酸奶中含有的乳酸对健康是有益的,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计算:
(1)
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
18g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14. (5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优质方便面的品质不仅仅是口感问题,还包括较高的营养指标。
下表是某一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
试回答问题。
方便面营养成分表(每100g中含量)
糖类(g)脂肪(g)蛋白质(g)水分(g)钠(mg)钾(mg)磷(mg)钙(mg)维生素C(mg)其他
61.621.19.5 3.6114413480250……
①方便面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__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
②由表中可知,方便面内不含维生素C(可表示为“Vc”),为了补充Vc,平时应该多吃________ 。
⑵右图所示为某种Vc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你回答:
①Vc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最简整数比)。
②已知青少年每人每天需Vc约60 mg,假设当Vc 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每天至少应服用
________ 次。
③取2片V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其溶液显________ 性。
15. (7分) (2017九上·桂林期末)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
(2)去高海拔的地区旅游,有的人感到呼吸困难,这时需要补充________;
(3)生活中常遇到“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等商品,这里的“钙、铁”是指________(填“单质”或“元素”);
(4)用炭黑制成的墨汁书写的字画能够经久不变色,其原因是________;
(5)为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灯泡内经常放入极少量的红磷保护灯泡内的钨丝不被氧化,其原因是________;
(6)用氖气代替氢气灌充气球,优点是________;
(7)大棚里瓜果飘香,这是因为分子具有________的性质.
16. (8分) (2017九上·丰城期中) 2017年3月27日,疏勒河、党河时隔六十余年后,“再次重逢会流”,干涸半个多世纪的敦煌哈拉湖也重现碧波,焕发生机。
(1)要想知道哈拉湖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________检测。
生活中经常使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净化水时,常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处理水时,通常通入一定量氯气(或加入漂白粉),其作用是________。
(3)哈拉湖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代号)。
A . 分子质量
B . 分子种类
C . 分子间隔
(4)在实验室中要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
17. (18分) (2019九上·京口期中) 氧气和氧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一)工业制氧气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
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
根据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不同,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
(2)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保温瓶盖,并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可观察到__________(填字母)。
A . 木条熄灭
B . 条燃烧更旺
C . 木条先熄灭,后燃烧更旺
(3)(二)生活中的氧气
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
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
湿化瓶装置类似于下图。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b导管连接制氧机
B . b导管连接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 . 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 . 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_(填编号)。
①CO2 ②海水③H2O2 ④空气⑤液氧⑥高锰酸钾
(5)(三)渔业制氧气
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联想到过氧化钙(CaO2)的此作用,小明在实验时,提出下列猜想并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猜想)CaO2与H2O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过程)
①________(填一实验步骤);
②向试管中加入CaO2和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CaO2与H2O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①结合上述实验,小明认为运输活鱼时用CaO2做增氧剂的优点是________。
②小明觉得储存CaO2,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
③同学们对Ca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Ⅰ.氢氧化钙和氧气Ⅱ.碳酸钙和氧气
你认为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按照猜想Ⅰ,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
(6)(四)CaO2品质的讨论
小明购得用于增氧的CaO2产品一包(杂质不含钙元素),该包标签如图所示。
试计算:
CaO2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________gCaO2与24.5g KClO3中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当。
此一包产品至少含CaO2________g。
(7)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质量为2.0×1026kg,某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氧原子质量为________×1026kg。
18. (3分)将同一个土豆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一些结论吗?,请任写一条________ .
(2)把几枚小铁钉完全插入乙土豆内,再把土豆放回乙盐水中,此时土豆在乙盐水中将________ ,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
19. (4分)(2018·桂平模拟)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将25 g丙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t2 ℃ 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将100 g 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_______g 水。
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
20. (5分) (2016九下·山西期中) 小明和小白都用下面的这套装置做实验,A中所加的药品不同,C中所加药品相同,B中都放一个燃着的蜡烛,敞口时蜡烛能持续燃烧.
(1)小明在分液漏斗、锥形瓶和C中分别加了药品,并使之混合,再盖上B的塞子,连接成如图所示,发现B中的蜡烛熄灭,C中的溶液变浑浊,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小白也在分液漏斗、锥形瓶和C中分别加了药品,并使之混合,再盖上B的塞子,连接成如图所示,发现B中的蜡烛燃烧的更旺,C中的溶液也变浑浊,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小白说C中的现象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你认为小白说的对吗?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
(3)小白想进一步探讨C中白色浑浊物的成分,把C中的白色浑浊物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了,她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四、流程题 (共1题;共4分)
21. (4分)(2017·泉州模拟)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1)
若乙与丙都是金属单质.
①乙与丙的盐溶液反应生成丙,则金属活动性乙比丙________(填“强”或“弱”);
②丙为铜,则甲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_(填标号).
a、O2
b、HCl
c、AgNO3
d、KOH
(2)
若乙、丙都是常见碱,其中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丙,写出甲和乙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若甲、乙、丙分别是氧化物、酸、盐三种类别中的一种,丙常用做食品的干燥剂,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
22. (3分)(2018·遂宁)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
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l2、Ca(OH)2和HCl;猜想二:CaCl2和Ca(OH)2;
猜想三:CaCl2;猜想四:CaCl2和HCl。
同学们认为猜想一肯定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
滴酚酞试液,振荡。
________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________
猜想三不成立,
猜想四成立
【实验反思】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六、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23. (6分) (2017九上·路北期末) 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求: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填空题 (共7题;共47分)
13-1、
13-2、
14-1、
15-1、15-2、15-3、15-4、15-5、15-6、15-7、16-1、16-2、16-3、16-4、17-1、17-2、17-3、17-4、
17-5、
17-6、17-7、
18-1、
19-1、
19-2、
19-3、
19-4、
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
20-1、
20-2、
20-3、
四、流程题 (共1题;共4分)
21-1、
21-2、
21-3、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
22-1、
22-2、
六、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