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下的儒家道德思想教育_易小会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特别是儒家的伦理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掘和发扬儒家思想(特别是其教育思想和德育方法论),并将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之上。

可见,在现阶段研究儒家思想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1、脱离实际脱离生活。

由于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强调阶级教育、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正在长知识的生命个体,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育人具有完善的人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一个青年应该具有的活力与生机。

而现实的情况是,只注重学生记住了多少党的指示、方针政策,而不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导致学生一提思想政治课就打不起精神,甚至反感思想政治教育课。

由于学习成绩下滑而酿就的杀亲惨剧不断;由于金钱权欲的诱惑而致使高级干部纷纷下马;由于纠纷而造成命案连连.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现代已呈“半休克”状态!由此可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今时代的要求,必须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彻底反思并做出改革。

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使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实现真正的价值就必须将之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唤!2、教育模式僵化。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克抗先生认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僵化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存在问题。

家长们的思想观念则助长和强化了学生身上的问题。

围绕思考儒家理想人格的传承对当代人的意义和作用400字作文

围绕思考儒家理想人格的传承对当代人的意义和作用400字作文

围绕思考儒家理想人格的传承对当代人的意义和作用400字作文《论语》是做人的灵魂、准则。

孔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在具备仁爱之心的同时,还必须兼备社会良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正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中经常强调的“义”。

这里的“义”即道义、正义,准确地说,是一种社会良知与责任感……在孔夫子看来,“义”是安身立命之根本,道德的价值高于物质的利益,人的精神追求远比物质需要有意义。

合乎道义的生活,即使贫贱困苦,也能使人感到精神充实、快乐,而那种凭借不正当的手段谋得的富贵利禄,虽然可以使人得到物质利益的满足,却只如飘忽即逝的浮云,不值得一顾。

孔子主张道德高尚的人应“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了追求道德的价值,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是孔子重“义”的一面。

同时,孔子虽然强调道德的价值,却并非绝对地排斥利。

他明确肯定,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天性,这一点连他本人也不例外。

孔夫子特别强调的是,谋求物质利益必须建立在合乎道义的基础上,不能无所节制,不能没有限度,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损害道义。

他指出:“官与贵,是人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凸现出来。

为此,正确看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

孔夫子的“见利思义”思想,有助于启迪今天的社会成员在这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取向,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有利于社会朝着健康、良性的轨道迈进。

孔夫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要懂礼、讲礼。

礼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内心修养,具有强制性。

孔夫子非常赞赏周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

《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也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

浅谈网络时代如何进行中学德育教育

浅谈网络时代如何进行中学德育教育
3 . 认 知 水 平 的 影 响
互联 网能拓 宽青少年获取 知识 的视 野 . 将 逐 步提 高他们 的 学 习效 率和知识 水平 .使 学 习的 自主 性和 广 阔性 明显增 强 在促使 青 少年形 象思维 能力发达 的 同时. 又会减 弱他们 逻辑 思维能力 阅读量 的减 少又极 大的破 坏 了他们 的文字应 用能 力 . 减缓 了他 们对传统 文化 的认知和提 升
对 网络 知识知之 甚少 . 不能熟练地 运用 、 驾驭 网络 , 及 时解 决 网络 中出现 的种 种 问题 这使得在 中学生思 想品德 形成过程 中充 当重要 角 色的 学校 、 中学德 育 工作者 , 面对 网络 文化 的 冲击往 往显得过 于无力 . 不能有 效承担起 对 中学生上 网的指 导与监督责任 . 网络 时代教 师“ 道德代 言人 ” 的权威性 受到 了 空前的挑战 。 网络既是 一个个信 息的 宝库 .也 是一 个信 息的垃圾 场 。
【 摘要】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普及 , 使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都将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同时对中学教育 所 带来的影响也是 不可估量的
【 关键词 】 网络 青少年 德育 【 中图: f-  ̄ ] G 6 3 1 【 文献标识码】 A
网络对青 少年的影响 1 . 人 生观 和世 界 观 的 影 响 青 少年 正处在人 生观 和世界观形 成的重要 阶段 在这个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i t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1 月 中 旬 刊
思想 . 政 治
浅谈 网络 时代如何进行 中学德 育教 育
刘 全 文
( 山东省安 丘 市第一 中学 山东 安丘 2 6 2 1 0 0 )

浅谈高职德育中加强儒家德育思想教育

浅谈高职德育中加强儒家德育思想教育

非每一个 人都 可 以成为 圣人 ,但是 大 家针对 自己不
同的社会 角 色 ,都 可 以寻找 到适合 自己的道 德追 求 的 目标 。 获得道 德 发展 的动力 , 这是 孔子德 育体 系 的
特点。
其次 , 体现 在道 德 的内容上 。 家提 出 了重义轻 儒 利、 以义制 利 的原则 。“ 子喻 于义 , 君 小人 喻于利 。” “ 义而 富且 贵 。 不 于我 如浮 云 。” 以 , 家提 倡人 不 所 儒 能 为了个人 的私 利而损 失 他人 与国 家的利益 ,认 为 物质利 益 的追求 不是最 高 的 ,追 求道 德的境 界才 是
仅 要 培 养 有 文 化 的 人 ,更 要 培 养 有 良好 思 想 道 德 素
环 。 当前 高职 院校 的德 育方法 与 内容 、 目标 、 评价 一 样 带着 强烈 的功利 色彩 , 学生 为 了分数高校 “ 两课 ” 是德育 的主
关键 词 : 高职院校 ; 育; 德 儒家思想
中 图 分 类 号 : 7 1B2 G 1 ;2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7—0721 ) —000 1 309 (0 10 05 —4 6 2
1 当前 高 职 德 育 教 育 的 现 状
2 世 纪的竞 争是人 才 的竞 争 。 l 在人 才的构 成 中 , 思想 道德素 质 占着 极 为重要 的地位 。我们 的教 育不
开展 中华 传 统文 化 经典诵 读 , 开设 《 语 》 修课 的 论 选 学校也 不少 。但 在高 职院校 。 尤其 是工科 院校 , 中国 传 统文 化教 育似乎 断层 ,更 不用说 在德 育教育 中融 人 中国传统 文化 的素养 教育 。
观 的建立 , 不利 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形成 。

儒家思想辩论赛发言稿

儒家思想辩论赛发言稿

儒家思想辩论赛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尊敬的对手和观众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儒家思想辩论赛。

今天,我代表儒家一方,将就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展开辩论。

下面,我将分为三个部分来发言:首先,简要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然后,阐述儒家思想最具争议的观点;最后,回应对手的质疑与批判。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儒家思想的内涵。

第一部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学派强调道德伦理,提倡亲和、仁爱、礼治等传统伦理值,以推崇人性和道德秩序为基础。

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仁、义、礼、智。

首先是仁,儒家将仁爱视为最高道德品质,强调个人要具备仁爱的情怀,善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幸福,实现和谐共处。

仁爱是一种道德的境界,也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

其次是义,儒家将义务与责任看作是人们的基本前提。

人有义务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庭、社区、国家和整个世界负责。

这种信奉义务的观点深入人心,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是礼,儒家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礼指的是人们的行为举止、态度和言谈等方面的秩序与规范,它既体现了对他人尊重的基本道德底线,也维系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最后是智,儒家思想也非常注重智慧的培养,强调智慧的获取和应用。

智慧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远见和洞察力,以明智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这四个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指导原则。

它们帮助个人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他人的需要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接下来,我将介绍儒家思想中最具争议的观点。

第二部分:儒家思想最具争议的观点儒家思想虽然有许多积极的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争议的观点,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儒家思想对于等级制度的坚持。

儒家致力于建立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为此,儒家强调了社会等级制度。

根据儒家的观点,社会应由君主、贵族和平民组成,各有其所属的等级和责任。

这一等级制度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符合天道和人性的秩序。

论儒家道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结合

论儒家道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结合

H U N A NAG RIC 誊U 妻U 农R 撬A L M A C H I N ER Y。

+2008.7L T.羽U 5,论儒家道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结合林彰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003)摘要: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修身”、”仁爱”、”礼仪”、”信”、”艾”、”廉耻”、”忠”、”孝”、”自省”、”慎独”等内容,时培养当代大学掇基本道德准则、养成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与当代失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竞实和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提离德育工作的突效性。

关键溺:儒家待统道德思想大学嚷思想遂德教育‘中圈分类号:G TI 文献标识弼:A 文章编号:1007.8320(2008)07-0000—30O n t he C onf uci ani s mt r ad i t i onal m oral s and C ol l e ge st ude nt sL i ng Z hang SenA bst ra ct :T hought t he C onfuci a ni smt r adi ti onal m or al s t hought a nd c ont e m por a r y uni ver si t y sm de m t he m o r al s educ at i on i s or ga ni c t ocom bi ne ,bei ng advant a geous t o an e nri c hment i s vi r t u ous t o t e ach educa t i on co nt ent s w i t h a bundant uni ver s i t y s t udent ,r ai s e vi r t uoust ea ch t he r eal r es ul t s of t he w ork .K eyw or d :C onfuci ani s m t r adi t i on al m or a l s t houghtt he uni ver si t y st udent t houghta m or al s educ at i on我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形成予春秋战禹时期,以孔子为代表。

互联网时代的伦理道德演变

互联网时代的伦理道德演变

互联网时代的伦理道德演变概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着伦理道德选择,而这种选择又往往受到互联网特点的影响,导致传统伦理道德准则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演变。

信息爆炸与价值观念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让人们接触到更广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给人们传递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认知和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比如,在互联网上,一些涉及隐私、正义、公平等伦理价值的议题被广泛讨论,人们对这些议题的看法可能会受到互联网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从而对传统伦理道德产生新的认知和思考。

虚拟空间下的伦理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虚拟空间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们频繁涉足各种社交平台、网络游戏等在线场景,而这些虚拟空间中存在着各种新型的伦理挑战。

比如网络欺凌、虚假信息传播、网络侵权等行为经常发生,如何在虚拟空间中维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网络言论与公共道德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络言论自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然而,随着网络言论的自由度增加,一些不当言论、恶意造谣等行为也随之兴起。

这些不良言论不仅会损害社会公共秩序,还可能对他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规范网络言论、维护公共道德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在互联网上,个人信息和数据越来越容易被他人获取和滥用。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个人隐私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一些互联网平台或者黑客组织可能窃取用户数据用于商业目的或者其他非法活动。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在确保数据流动性的同时保护好用户隐私成为了一个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互联网时代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伦理道德挑战。

儒家思想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儒家思想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56研究
儒家思想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张执远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儒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植于社会生活中,对核心经典进行完整而深入心灵的“闻思修”,有利于提高道德思想境界和智慧气象。

儒家文化是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的宝贵资源。

我们应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的德育价值。

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表层的道德说教,缺乏对儒家德育的深入传承,就好比无本之木,教育所追求的人格目标。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乃至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儒家文化从“孝”“敬”出发,认为“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从对长。

儒家德治的思想内涵,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儒家德治的思想内涵,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儒家德治的思想内涵,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儒家德治的思想内涵,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作者:陈寿灿傅文来源:华夏网时间:2014-10-30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道德政治。

从政治层面上讲,即强调政治国家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儒家德治主张体现了怀柔精神与开明思想,因而被誉为王道政治。

作为传统,儒家的德治主张不仅因其主导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运作而具有历史价值;而且依赖于文化承传影响现实生活而不乏现代意义,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儒家德治思想的内涵与特点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概念及其传统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1]均认为治国驭民要以德为核心。

德,甲骨文中从直从行。

容庚先生释为与循相近。

闻一多先生认为是示行而视之之意。

《庄子·大宗师》云:“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丘也。

”《说文》曰:“德,升也。

”从上引诸说可见,德之本义为循行较为可信。

德,作为思想观念并且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则始于周代。

周革殷命,“监于有殷”,认识到“天命靡常”。

周人对天命的态度是“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这说明,周人已初步认识到天命离不开人事,人事系于统治者的德行。

统治者品德端正,体恤百姓成为德的内涵。

孔子崇尚周代文明,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他继承并发展了周人的重德思想,这主要表现为:首先,周人的“明德慎罚”是孔子德政的思想渊源,两者的承传关系一目了然。

其次,周人强调“以德配天”,不乏神道设教的意味。

孔子则赋予天以自然的属性,他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3]并把德与人的作为直接联系在一起,不但强调统治者个体的道德修养,而且要求把道德扩展到社会政治层面,成为治国驭民的指导思想,因而具有人本主义的特点。

这一变化既是时代进步使然,亦反映了孔子思想开明与进取的一面。

孔子推行德治特别注重道德教化,他说过一句非常典型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儒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儒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阶段性 研 究成 果 。”
【 中图 分类号】 G 6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2 — 0 0 7 6 — 0 2
人 们在 实践 生 活 中形成 的对 人 生价 值 、 目的和 意 义 的 看法 与 态度 就是人 生观 。人 生观 受到世 界 观 约束 . 世界 观是 人 生观 的 基础 儒 家文化对于人 生价值和 目标这些人 生问题上都有着独到 的见解 . 可以借鉴到 3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去 - " 先是“ 以义
提供 导向. 并注意及 时提升与巩 固学生所获得 的知识基础 与 自主 能力. 大力强化具有延伸度与可训度的教学效果。 为此 , 我们要破 除传统教学以教 室为 中心的弊端 . 在 注意明确与切实达成政 治理 论 课 课程 标 准 . 确 定 其教 学 目的和 任 务 的前 提 下 , 充 分运 用 当今 时代具有的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 引领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向 两方面延伸. 使 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源于社会 实践对 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 还要让学生确认知识的运用是可 以指导 人们对 自然与社会的认知: 在着力引领学生 自觉地关注社会和生 活的同时. 建立与优化及 时有效的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控机制。只 有这样 . 才能使我们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信息化的特点, 因而 才更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性、 方法性与习惯性的学习风尚 . 以便 更好的推动学生 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在课 外进一步 实践社会 , 感 知生活. 不断提升学生 自主收集、 整理、 交流与充分利用信 息价值
节利” 利益观 , 儒家文化提倡: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他们认为每个 人都具有获取物质财富的欲望. 但主张只有使用的正 当方式而获

儒家思想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思想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思想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

然而,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儒家思想的智慧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互联网时代,儒家思想仍然需要传承和弘扬。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求仁爱、礼义。

这些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世界中,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着信息泛滥、沉浸式消费和缺乏公平与效率等问题,而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公德心、诚信和规范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在网络世界中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发展和道德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儒家思想提醒我们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强调个体的责任和担当。

只有充实自己的内在,才能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挑战和诱惑。

二、互联网对儒家思想的挑战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和观点,但也很容易被虚假信息和负面影响所侵袭。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暴力、谣言传播以及激烈的言论争吵,这些都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外,互联网时代流行的“碎片化阅读”和“随意刷屏”现象,也对儒家思想的深度思考和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对经典文化的学习与思考,需要耐心和时间,而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很容易使人缺少深度思考和阅读的能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儒家思想发展之路互联网时代儒家思想的发展需要积极而有创造性的思考。

首先,儒家思想与互联网可以进行有机融合。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互联网正是一个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大平台。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了解儒家思想。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开展儒家思想的普及教育。

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启示

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启示

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启示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启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交流变得更为频繁和便捷。

然而,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网络道德的建设。

如何在虚拟世界中构建起一个诚信和和谐的网络环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诚信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在先秦儒家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启示。

首先,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观念教导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思考和行动。

网络道德建设亦需要我们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查和辨别。

在网络中,人们应保持审慎和理性,不随意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或虚假信息,避免因谣言而引发的恐慌和误导。

诚信要求我们说真话,传播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的健康发展。

其次,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诫我们在网络空间中要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虚拟世界中的网络行为与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一样,同样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

网络中的诚信意味着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进行侵权行为、网络攻击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进行网络欺诈、诽谤和侮辱等行为,尽量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安全。

再次,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教导我们要在网络空间中传递爱与关怀。

网络道德建设需要我们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善。

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各类网络应用,积极分享个人的成功故事、正能量的信息,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困扰,并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同时,在与他人进行网络互动时,要保持彼此的尊重和理解,避免令他人感到冒犯或不快。

此外,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标准可以启示我们要保持网络道德的高尚品质。

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文明礼仪,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

我们应该保持言辞文明,避免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以及对他人进行人格侮辱。

我们应该学会运用网络语言的艺术,表达真情实意、避免无谓的争执和争论,促进和谐的网络交流。

浅谈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教育新策略

浅谈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教育新策略

浅谈信息时代的文物伦理道德教育新策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文中指出: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更趋复杂,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遇到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适合青少年群体交流方式,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寓教于健康向上文化活动之中,扩大青少年参与面,丰富学生体验,持续提升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利用,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引发了空前的和多元的伦理道德问题:网络垃圾文化泛滥、青少年上网成瘾、高技术手段的信息犯罪、计算机犯罪、侵害隐私权、信息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统称为信息伦理或信息道德问题。

当前信息伦理道德问题激化日益显现,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增强相关教育的重要性,但仍然缺乏相对应的理论支持、有效的实践指导和较好的经验借鉴。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是以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而对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大多还是停留在“传授知识”或“说教”的形式上,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虽然也有相关章节涉及到“信息安全”“信息与社会”“网络文明”,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学效果和教育力度都远远不够。

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线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就需要很好地对学生德育教育做出重新的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德育工作要有那些新的适合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一、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信息道德规范缺失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优化德育环境。

应建立健全网络立法,对我国青少年负责,对社会网络负责,就是对共建互联网文明的高度负责表现。

责成游戏开发商对投放市场的产品实行分类分级,使有致瘾可能的游戏不对未成年玩家开放注册,进一步保证青少年网民相对单纯的网络环境与空间。

儒家文化与网络群体性事件

儒家文化与网络群体性事件

儒家文化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国人的行为和价值观念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儒家文化与网络群体性事件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引发关注。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分析儒家文化如何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儒家文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不可忽视。

儒家强调仁政和谦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强调关系的思想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网络上出现的欺凌现象、网络暴力等问题,都与人们未能正确对待他人而起。

儒家文化强调人伦关系,提倡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对于网络上的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儒家文化如何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儒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念,强调个体的修养与社会的和谐。

在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儒家文化强调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提醒人们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坚持中立、克制情绪,避免走向极端。

这些都为人们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儒家文化对于网络言论的规范与引导也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重视言行举止,倡导言论自由但也注重负责任。

在网络时代,言论自由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网络谣言、恶意造谣等。

儒家文化强调言行举止的自律和社会责任,对于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网络言论、理性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修齐治平”和“以礼制人”等理念,可以为网络言论的规范与引导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持。

在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时,人们可以根据儒家文化的思想,积极引导舆论,抵制虚假言论,维护网络上的秩序与和谐。

要提出的是,儒家文化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是双向的。

即使儒家文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着一定的影响与应对方法,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辩论演讲稿

儒家辩论演讲稿

儒家辩论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儒家辩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儒家辩论作为一种思辨方式,旨在通过思考、辩论并最终得出答案,以推动人类的进步。

儒家辩论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还在社会、政治和道德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首先,儒家辩论强调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审慎。

儒家思想倡导“和而不同”,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独立思考和不同意见。

在儒家辩论中,各方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理性讨论问题,并通过辩论来达成共识。

这种辩论方式使人们更加谦虚、宽容,并能够建立起互相尊重、协作共赢的关系。

其次,儒家辩论强调实践和实用。

儒家强调知行合一,提倡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将道德价值观融入于实际生活中。

在儒家辩论中,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实践也需要依据正确理论指导。

通过辩论,人们可以对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正,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再次,儒家辩论强调道德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培养和行为的规范,辩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儒家辩论中,不仅需要关注问题的表面,更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辩论过程中,人们会通过思考来明辨是非、善恶,以及伦理道德标准的适用性。

这种辩论方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最后,儒家辩论强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儒家辩论并非空谈,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儒家辩论,人们能够对社会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儒家辩论对于推动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引领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儒家辩论的意义更为重要。

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辩论来思考并解决。

我相信,在儒家辩论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试析我国当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试析我国当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试析我国当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一、概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源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消极因素的渗透,如网络暴力、低俗文化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分析我国当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当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现状,从而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1. 简要介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是他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思想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阐述我国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我国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青少年普遍具有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独立的个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价值观混乱、道德失范等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能够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当今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塑造健康的社会风气和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通过传授道德原则、伦理规范和人文知识,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道德抉择,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理性思考,遵循正义、善良、诚实的道德准则,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人们良好品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品德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品质,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讲述优秀人物的故事,树立榜样,引导人们向好的方面发展。

例如,传统的孔子文化教育中,孔子被视为儒家思想的象征,他的高尚品德和道德行为一直被世人所推崇和学习。

只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和教育,人们才能够日益成长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再次,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仅需要物质的繁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更需要社会成员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只有一个道德良好、品质过硬的社会才能够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当然,思想道德教育还具有培养人们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个体主义的思想逐渐盛行。

但是,如果人们只追求自身的利益和欲望,而忽视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冷漠和利益之争。

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强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然而,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难以立竿见影。

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地重复学习和实践。

这对于教育者的耐心和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教育

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教育

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教育摘要:从整合传统的道德文化、关注青少年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以及网络媒介素质教育进课堂四个方面探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虚拟社会化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教育伴随世纪更替而悄然来临的信息化、网络化不仅是信息社会在技术上的一种特征,更是人类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

从发展趋势上看,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广阔空间,一种社会化的新范式—虚拟社会化应运而生。

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福扯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虚拟社会化进程中所凸现的网络道德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确保青少年虚拟社会化的顺利进展。

1虚拟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的新范式所谓青少年的社会化,是指青少年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社会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施化者和受化者。

按照社会化中施化者的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真实社会化和虚拟社会化。

真实社会化即传统社会化,是在家庭、同学群体、学校和大众传媒中进行的社会化,以施化者的真实性和确定性,受化者的被动性明显为主要特征。

虚拟社会化是指在大众传媒,尤其是在电视、计算机网络中进行的社会化,以施化者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和受化者的主动性增强为主要特征。

网络所构筑的“第二现实世界”使青少年的社会化从传统意义上的“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变为“虚拟社会情景的对话”,从而青少年的社会化范式出现了新的变迁,即在传统社会化的基础上的虚拟社会化。

具体来讲,虚拟社会化这一新范式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1全新的现念网络传播的高效性、超地域性、交互性和变易性的特点有助于树立青少年的时效观念、全球观念、平等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此外,伴随着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的出现,对传统的家庭和工作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全新的家庭观念。

电子家庭是伴随网络出现的新的家庭方式,它使家庭方式呈现回归,使家庭重新成为人们共同劳动的场所和社会的中心,改变了传统社会将家庭和社区作为人类基本血缘和地缘单位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脚步前进着,曾几何时有众多的事物被这前进的车轮所碾碎,成为时代进步的陪葬品。

而儒家思想,在历史的年轮里画上两千多个圈,虽然有时也会被世人所遗忘或是摒弃,但是它的光芒总是会照向智者,让其在前进的脚步中画上自己重重的一笔,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世世代代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甚至是所有存在于世界的人们。

但是世界上是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要想在历史的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会利用新的表达方式去适应新的历史形势。

作为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在这个道德较为缺失的网络时代被认为是一种“老古董”、一种约束自由的封建残余等等,要想从这种坏的印象中解脱出来,让网络时代的高职大学生最终接受儒家思想,就必须以一种适应新形势的形式出现去展现自己。

一、网络时代下的高职大学生道德现状要了解网络时代下高职大学生道德现状就必须从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来入手。

近几年各大高校在不断地扩招,让普通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逐步地下降,在任教期间,从和学生的交流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一点就是: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来到高职院校。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他们呈现出一下特征:一是学习基础差,心理本质上有自卑之感。

从小他们就是家长们责骂的对象,而这种家长们自认为是善意的责骂却在无意识中增加了学生们的那种自卑感,学生们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连自己的父母都瞧不起,更何况别人呢?二是长期压抑的这种心理自卑,让其在行为习惯上都走向了一种不良的偏向。

长期的这种心理上的自卑,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加学生的一种放纵自己的心理而走向偏激;三是成绩的不好,让其无视自己的人生道路,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出路的,特别是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压力。

二、网络时代下儒家思想教育的新方向网络,在现今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万能的工具,但是它的这种万能是良莠不齐的,而这种良莠不齐很容易地就会使处于思想动荡期走向成熟期的高职大学生们走向一种误区。

这样作为一个以培养人的理性的教育事业就必须用一种有说服力而又有现实性的思想来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网络这个万能的工具。

面对这种强大的责任,儒家思想当然是当之无愧地走向了新的历史舞台,但是它毕竟是存在了几千年的东西,对于当今的青年学生从他们的角度来讲是一种古董,也是一种过时,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去用儒家道德思想来教育学生就必须做很多的努力。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略谈我的粗浅之见。

(一)加大儒家思想在高职大学生中的地位儒家思想,作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它几千年来都是作为中华民族行为准则,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来自四方的思想严重地冲击着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尤其当今的大学生们,网络中的各种思想侵蚀着他们的头脑,所以要想用儒家思想去引导他们就必须用儒家对现今各行各业的影响来加大它的分量。

例如:一直以来,在如何调节社会关系,特别是企业内部的各层关系之间的问题上,在如何培养人们服从权威、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等问题上,东亚与北美、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有明显不同。

后者主要依靠行政、法律手段,依靠物质的奖励惩罚,而在有儒学文化背景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就强调了儒家伦理的作用。

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布吉尼认为,儒家伦理与美国现代经济民主主义的巧妙结合,是日本经济成功的秘密所在。

这种经济形式叫做“儒学资本主义”。

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说:“《论语》加算盘,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在日本,职工一进入企业就要接受忠于企业及其领导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企业领导人则以长辈身份给下属以慈爱和礼遇,实行各种形式的感情投资,使职工感到企业像家庭,感戴“家长”,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日本战后的崛起和繁荣不就充分地证明了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不过时吗?(二)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儒家思想,是一种可称之为“至高”的思想,但是它的产生年代的历史背景和现今的网络时代毕竟有着天论网络时代下的儒家道德思想教育易小会,于晓楠,刘月华(江西省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赣江%330108)摘要:道德是生命的发扬,是心灵的归宿,是我们行走在人间的正路。

儒家思想一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在道德方面对人的规范也一度成为中华民族行动的不成文准则。

但是现今网络时代的到来,它具有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及趣味性等特点,容易使人沉溺其中,而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尚处于动荡期走向成熟期,这给新时期的道德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几千年中华民族道德准则的儒家思想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本文就是从分析网络时代下高职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基础之上,论述网络时代下儒家道德思想教育的新方向。

关键词:网络时代;儒家思想;思想教育【教育研究】壤之别,所以在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取其精华的同时也要剔除糟粕,让其真正地成为网络时代道德思想教育无可挑剔的工具。

1.取其精华。

面对网络时代这种道德的缺失,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其精华:首先,面对高职学生应用网络的隐身性去放任自己污蔑别人的行为。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可以引导他们。

“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与旁人同等的地位上,推己及人,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

其次,面对高职学生由于长期的应用网上交流而缺乏基本的对人的尊敬。

儒家思想的思想基础———“孝亲尊师”可以成为教育他们的典范。

儒家认为“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天地之行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父母是生育我们的恩人,要知恩报恩。

凡为人子,孝当竭力,夙兴温清,这是天之经、地之义而民之用。

所以孝是动物天性的光明,人间永恒之真理。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养我蒙正,教我嘉谟。

”老师是生我们法身慧命的恩人。

人若没有智慧,与畜生无异。

因人也是动物之一,人比动物高是人有智慧,有道德观念。

智慧道德是老师教的,所以老师的恩德与父母是相同的。

父母跟老师对待子女、学生、子弟,可以说是爱护无微不至,期待更是殷切,教育也格外地认真。

因此,做弟子的人要常常念着父母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尽心尽力地顺从。

所以说,“孝亲尊师”是德性之根本。

再次,面对道德思想缺失的青年一代,加强对其儒家思想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信的教育也是他们走出道德缺失之路的必需。

诚信,是儒家所推崇的处世原则。

认为“人无信,可乎?大车无,小车无,安可行乎?”“言必信,行必果”等,都充分地说明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没有诚信就等于是车子没有横轴,没有轮子。

2.剔除糟粕。

首先,它的“三纲”及其从中引申出的“三从四德”严重地反映了封建制度中森严的等级制度。

这种思想中体现的阶级划分,不但不能让学生们的道德思想得到良好的教育,反而正是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偏激,也会成为学生们反对正确道德思想的借口和帮凶,所以在教育中不能迎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我们应当摒弃。

其次,儒家思想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四个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学生们,但是如果毫无限制地说“四个非”就完全会限制学生们有益的创新,这也是一种在网络时代中道德教育所不应提倡的。

以上就是我对于网络时代儒家道德思想教育的浅见。

总之,在“网络”这个双刃剑面前,我们在应用儒家思想进行道德思想教育的同时,应该以实际为依据对儒家思想进行有选择的吸取,从而让儒家思想道德真正地渗入网络时代的高职大学生的心中,达到心服、口服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1]阎韬,马智强.论语全译[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中华书局,2006.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据北京和上海的有关部门和媒体调查后报道: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了约两成,其中盗窃等财产型犯罪又占了约七成。

在这些犯罪的大学生中,重点大学的占了三成多,本科生占了七成半,而且恶性案件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还在不断地上升,这对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都是极大的损失。

究其根源,是现在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水平偏低[1]。

所以,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目前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欠合理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将“98方案”独立开设的高校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方法初探张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四川广汉618307)摘要: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文章就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法制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律基础;法律意识----------------------------------------------【教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