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放站上行底部噪声电平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放站上行底部噪声电平的分析
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我国各大网络运营商在大力提高无线网络覆盖率的同时,对网络覆盖质量也越来越重视。
作为无线网络覆盖的重要产品,移动通信直放站产品以其稳定的工作性能、良好的性价比,在无线网络覆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原有网络(基站覆盖)基础上,引入移动通信直放站后,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原有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证网络运行质量,需要进行网络优化工作,将影响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
在优化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便是直放站上行系统对网络(基站)的干扰程度,即“直放站上行底部噪声电平UNF (Uplink Noise Floor)”。
所谓“上行底部噪声电平UNF”是指空间的白噪声和直放站的噪声通过直放站上行链路放大以后,输出到天线端的噪声功率值,如果UNF过大将会影响或干扰基站。
直放站系统核心可以说是一个透明放大传输系统,即下行将基站信号通过放大以后,传送给手机,上行则将手机信号通过传输放大以后传给基站进行处理。
因此,为了使直放站系统不干扰基站并同时保证手机正常通信,则必须将UNF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针对UNF,大多数基站控制中心机房都有相关的测试项和指标,如Motorola公司对此指标有一测试项,即IOI(Interference On Idle TS)测试(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供应厂商也有类似指标,只是说法不一样)。
IOI即指空闲信道上行干扰值,所谓空闲信道上行干扰,是指B TS测量空闲信道上行链路的干扰噪声,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BTS对每个信道上接收到的上行噪声信号进行测量。
这时测量到的信号被认为是上行干扰信号,干扰信号的强度反映了该信道受干扰的大小,称为上行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其参考噪声电平取-110dBm)。
BTS的IOI 测试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首先对基站和手机即GSM系统中空中环境接口(Um接口)的部分指标进行介绍。
由于下行指标的分配和理解一般都很清楚,因此下面主要介绍手机的上行接口。
按照GSM规范,一般情况下,保证基站正确接收手机信号有两个条件:
▲基站接收上行手机信号的最小接收绝对电平为-110dBm;
▲在保证最小接收绝对电平的同时,为了保证其载噪比,或者说是克服同频干扰(C/IC),要求此时基站接收的空间噪声底部电平需小于信号9dB,即小于:-110-9=-119dBm。
在此,如果直放站到达基站接收天线端的上行噪声电平值大于-119dBm,则会不同程度地干扰基站接收效果,轻则影响基站通信效果,重则堵塞基站。
在实际网络建设和工程中,为保证基站正常接收手机信号,我们一般要求基站接收到的直放站噪声电平小于-125 dBm(留有6dB余量)。
下面分析如何判断直放站上行到达基站天线接收口的电平噪声强度(如图2)。
接收、发射功率一致,若收发功率不一致,则应考虑其差值),直放站接收到的功率为BdBm,则BTS与直放站之间的IL(插入损耗)=(A-B)dB。
同时假设直放站上行天线口噪声底部电平为CdBm,则直放站上行到达基站天线接口的电平噪声强度D≈C-IL=C-(A-B)=C+B-A(dBm)(注:损耗值或增益值都必须考虑空间损耗值、馈线损耗值、天线增益值等,同时,因周围环境的不同,D也非固定值)。
在此,为了保证BTS的正常工作,就要保证D<-125dBm;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看出,D、A、B是由现场测试决定,关键是要了解C值,而C值的大小,与直放站信号引入方式有关。
针对直放站系统的信号引入方式,主要可分为无线接入或有线接入两种方式。
对于无线接入系统,若设备天线口上行底部噪声在最大输出增益情况下有-20dBm,即如果I L>-20-(-125)
=105dB,则引入直放站后不会对基站产生干扰;否则,
当直放站(无线接入设备)与基站之间的空中耦合衰耗小于105dB时,则应该相应降低直放站上行输出噪声电平(通过调整LNA来降低底部噪声输出电平),以避免干扰基站接收指标。
同时应注意,此时的基站并不一定是指直放站所取信号的基站,而是指距离直放站最近且损耗较小的基站,例如下面图3中,IL的计算就应以IL2为主,以避免干扰基站2的通信效
果:
对于有线接入设备的UNF调整方式,只是从基站到直放站信号的传输方式不一样,因此,可仿照无线接入直放站同样方式进行分析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