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C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
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2分)
1. (2分) (2019九上·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jié)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A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wù),便是敬……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给文中划线字“剖”选择正确的读音()
A . pāo
B . pōu
C . pō
(2)给文中A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A . 副
B . 幅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éwù
直________旁________
2. (1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B . 契合:指合得来,意气相投。

C . 驱遣:消除,排除(情绪)。

D .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3. (1分)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通过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B .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这一基本问题,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

C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只有驱遣想象,才能接受文艺作品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D . 作者引用王维的一句诗,通过这个例子,论证了阅读文艺作品要看到一幅图画,才能够鉴赏。

4. (1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 . 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C .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 . 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5. (1分)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时间好像一条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6. (1分)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②各种机遇从我们眼前滑过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 ④①③②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①③④②
7. (1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屈原吟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

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8.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

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

“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04版)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2分)
1-1、
1-2、
1-3、
2-1、
3-1、
4-1、
5-1、
6-1、
7-1、
8-1、
8-2、
8-3、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