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教学反思
《澳大利亚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关于教学环节的思考都直接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感受澳大利亚因地制宜适应、改造、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智慧中初步认知人地协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探究中反思人类改造与利用行为的利弊,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整体气氛活跃,小组探究积极深入,但环节四中学生理解澳大利亚牧羊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地制宜方法的应用时课堂反应明显变慢,部分学生存在理解不到位现象。
通过假设“如果澳大利亚牧羊业仅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任意发展,会给生态产生哪些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影响,同时加深人地协调观重要性的认知。
教学设计前后多次修改,目的在于使区域认知、人地理协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更深入的渗透,也为后期世界区域地理教学开展做出借鉴指导。
通过总结得出几点反思:
反思一:如何钻研教材,挖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教材包含了完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结合教学充分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本身所要体现的主要学科素养,寓学科素养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
地理教材内容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但教材编写时,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由于学习情境控制,课堂的生成捕捉不及时。
因此,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实际,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图文材料,增强课堂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本节教材内容提纲挈领,点到为止。
但教师须在备课环节中要始终将学科素养主线贯穿其中,将纲领性内容充实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引导学生以逐级递进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应用区域认知基本方法,树立人地协调观。
反思二: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中进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可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绘图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等。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教材内容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就决定了绘图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比如本课教学中,通过对澳大利亚版图的绘制和重要纬线、濒临海洋的标注,学生可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总结地理位置独特性,解释动植物的特有珍稀。
反思三:如何在其他世界区域地理教学中发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区域地理学是以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为基础,研究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区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地关系,寻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本节课中,澳大利亚的区域地理位置是形成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基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形成特有珍稀的动植物,并通过因地制宜产生的发达牧羊业。
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是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范例。
因此,以世界区域地理为载体的教学实践归根结底是通过区域认知研究人地关系,为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形成人地协调观作现实铺垫。
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区域地理强调对区域地理位置的判读。
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而某一特定区域的地理要素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处于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因此,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基本过程即确定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评价人地关系,最后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
澳大利亚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38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