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2021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有了观前,即有观后。
好莱坞的灾难或亲情片看多了,偶看国产的,特别不适应。
坞片是上帝保佑、个人英雄、普世价值、大气回肠;国片则家长里短、郁闷纠结、凄惨悲号、天怜地悯。
臂如影片大兵雷恩,如按中式思维,母亲二个儿子战死沙场,强烈诉求第三个儿子回家,绝不过份;估计故事线索,围绕母亲,绕来绕去,绕得母亲成了圣人。
观后,画面淡出,记忆模糊……
坞片却不然,大战乌云下,只有母亲一个孤独背影。
大兵拯救过程,渐进展示人性光芒,将一队个人人情,溶入普世人性。
观后,画面淡入,回味无穷……
不过,冯导的《唐》,在大灾背景下,亲情展示,跌宕起伏,张驰有度;不想流泪,几无可能。
影院里的哽咽声,此起彼伏,足见冯氏言情功力。
有了事前的防潮准备,博主的眼框,依然湿润了五回……
本博主将国产的电影,与时俱进地分成三大类:
一类曰主导片。
主要导演的意思。
臂如由冯、张、陈等玩的,头戴五代主力光环,且拥有亿元俱乐部显赫生世的…片子;
二类曰烂片。
烂片的基本定义是:经烂媒大肆鼓噪,蛤蟆成了天鹅,野鸡变成凤凰,且一不小心,陷入影场,之间大跌眼镜,虚掷光阴;之后不停自责花钱花得特怨枉的…片子;
三类曰埋汰片。
中国一年片子产量三、四百,你瞅过几部?估摸着零头前面的,要么被审没了,要么在影院里孤苦零丁、被慌忙撒架的…片子……
至于一本正经学究似地按主旋律、按类型、按题材等等分类,实在是俗不可耐。
中国的片子,与中国的足球有得一拼!在一帮烂脚拐腿的坚实基础上,再去研讨踢球的战略高地,战术低洼?实在是劳而无功,枉费心机!
话虽粗陋,却绝无对《唐》不恭的意思。
首先,《唐》是一类主导片。
在国内的视野里,对冯导演,我还是要恭维的;其次,在一类里比划,仍算灵光一闪,上乘之作,且是多年少见的言情片。
《唐》片感人,仍有硬伤。
情节的突兀或极端,也就算了。
反正三十多年的时空跨度,浓缩在二小时内,难免瑕疵。
戏剧冲突,张弓拔弩,欲射还止,奔向激烈,也算必然。
没必要火眼金睛,挑刺审渣,明察秋毫。
天灾人亡面前,显得不太厚道。
不过,中国电影里,戏剧表演的浓重痕迹,仍是通病,值得议论一番。
国内的演艺圈,出自电影学院、中戏、上戏的居多。
戏剧舞台表演功底殷实,且受前辈老辈教诲,流毒甚深,为害至今。
舞台表演,直面观众,需场景制造,气氛烘托,声情并茂,夸张搞怪等等,皆是正道;电影表演,间接面对观众,需蒙太剪接,自然流畅,生活口语,有镜无镜,有语无语,才是正途。
国内电影演员,能称道的,皆是本色演员,葛优就是!真正大师级的,还没找到。
臂如好莱坞的霍夫曼,演老演少演女人,神形皆备,真假难辨,如火纯青,大师级的!汤姆.汉克斯,英雄亦可,傻瓜亦象,众口皆碑,大师级的!……群星璀璨,举不枚举!
国产电影能够走出去的,稀稀拉拉,凤毛麟角。
《唐》片剧台表演虽浓,仍应归入凤毛之列。
能否走出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震动世界影坛的:香港拳脚功夫片,外加一个李小龙!《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当听说很多人看过《唐山大地震》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述了1976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次大地震,地震中,丈夫用生命换回了妻子,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两个孩子都活着,但是他们被压在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只能救一个。
但母亲坚定地说:“两个都救!”时间不等人,母亲此时必须救一个,最后,她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哭着说:“救弟弟。
”此时的姐姐,绝望了,虽然她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内心的仇恨一直伴随着她。
事过32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弟弟方达组织的唐山救援队在灾区救援时,与姐姐方登碰巧相认了,方登得知母亲在地震后,为了让她和死去的爸爸的魂认得回家的路,一直没有搬过家,姐姐决定回家与母亲相认。
到家时,母亲给她跪下来,为那次的“错误”向她道歉,这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方登又发现自己照片下的西红柿,以及自己“墓穴”中的一摞课本和一个书包,原来母亲牵挂了她32年!这32年,她时刻怀着对女儿的歉疚而活着。
这原本充满仇恨的她,此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与母亲在墓地抱头痛哭。
生命在灾难下是渺小的,灾难可以使亲人分开,甚至永远失去,但亲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比的,因为亲人,永远是亲人。
近几年,我们国家连续发生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都无比巨大,可是灾区的人民并没有失
去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
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体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情。
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述了1976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次大地震,地震中,丈夫用生命换回了妻子,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两个孩子都活着,但是他们被压在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只能救一个。
但母亲坚定地说:“两个都救!”时间不等人,母亲此时必须救一个,最后,她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哭着说:“救弟弟。
”此时的姐姐,绝望了,虽然她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内心的仇恨一直伴随着她。
事过32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弟弟方达组织的唐山救援队在灾区救援时,与姐姐方登碰巧相认了,方登得知母亲在地震后,为了让她和死去的爸爸的魂认得回家的路,一直没有搬过家,姐姐决定回家与母亲相认。
到家时,母亲给她跪下来,为那次的“错误”向她道歉,这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方登又发现自己照片下的西红柿,以及自己“墓穴”中的一摞课本和一个书包,原来母亲牵挂了她32年!这32年,她时刻怀着对女儿的歉疚而活着。
这原本充满仇恨的她,此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与母亲在墓地抱头痛哭。
生命在灾难下是渺小的,灾难可以使亲人分开,甚至永远失去,但亲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比的,因为亲人,永远是亲人。
近几年,我们国家连续发生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都无比巨大,可是灾区的人民并没有失去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
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体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情。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
时间飞逝,34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无数人的心,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在短暂的几十秒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瞬间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今天有幸观看了刚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万分。
黑暗渐渐笼罩着城市,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即将席卷整个唐山城,一切的平静将被打破,没有人预料,没有人恐慌,依然同往常一样,天黑黑,人静静,期待旭日东升……突然间,房屋倒塌,巨石乱飞,钢筋铁骨连滚带爬,大地在震,哭声喊声一片,我的心与地震中楼房发生了共振一样撕心裂肺的痛,生命转瞬间便被无情的吞噬,4万条鲜活的生命就化为灰尘消失了。
夜,温柔的露出了他凶神恶煞的一面,残酷的魔爪吧4万条生命抓去为它陪葬,但是在废墟之中我同样看到了真情的释放,看到了生命的伟大,看到这里,我落泪,情绪零碎。
记忆,是电影强加给我的一项符号,也是串通电影的主线,如忘不掉的的回忆,记恨母亲32年,母亲因地震中对丈夫,女儿的愧疚的印记,守望废墟32年,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女儿和儿子同时压在了石板的两端,母亲只能也必须做出抉择,最终选择了救弟弟,在黑暗中小女孩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三个字“救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使小女孩感到了绝望,她的心又是多么的痛。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不知有多少人面对死亡的抉择。
但是幸运之神的眷顾使小女孩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供养她读书,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他健康快乐的成为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女孩。
然而儿时的痛苦回忆,久久未散,直到5.12四川汶川地震,她第一时间积极参加救援工作,无意中遇到了弟弟,并回到了离开32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
伴随着时间的轮回,一晃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儿女们越来越有出息,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而母亲头发白了,人老了,却坚守着简陋的家。
这次时隔32年的相遇,女儿终于明白了当初因为自私折磨了母亲32年,而苍老的母亲一个跪歉,让观众泪如雨下,听着喘喘声,我终于理解了母亲常说的那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生和死不过是一步之遥,只有经历了死里逃生的洗礼,才会明白生命是多么宝贵,而我是无法深刻的明白的,至少现在。
没了之后,我们什么都无力做到,因为没做一件,都是良心抽搐。
此刻,我懂得,母亲所表现的坚毅,为完成自我救赎而坚守不移的固执。
触动我的心灵的是母爱的伟大,养父养母在生活中对女儿的无微不至的关心,而对消失五年女儿的牵挂留下的凄凉背影,折射出来的是父爱的纯真,养母临终前的嘱咐,以及表现出来的坚韧,撞击着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亲情,母亲是坚毅的。
用一生的担当,独自守望心中的废墟。
养父是坚强的,默默忍受着对女儿的思念和孤独。
儿子是坚强的,以残酷的身躯追逐自己的梦想。
女儿是坚强的,虽纠结儿时的记忆,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
他们都是坚强的,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对生命的追索,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
有这样一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亲情,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怎忍心荒废年华,应该让每一天绽放出光彩。
默默地离开电影院,不断地思考,仅仅因为23秒一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而我们得到的不是形式,颤动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
1976年7月28日凌晨突如其来的唐山大地震,在国人的心里留下了一条深深的伤疤。
而《唐山大地震》将地震再次以影片的形式重现在人们面前。
《唐山大地震》开篇就以一段惨烈的灾难场面直接把我从现实生活引进电影里。
特别那地震前夕成群急速飞行的蜻蜓,确实
十分震撼。
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我来说,这持续十分钟的天崩地裂,把我的感情积聚到一个高度,让我真真切切的领会到那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悲痛。
而我的情感就在随后的2个小时里慢慢释放。
我印象最深刻的泪点之一就是女儿方登和儿子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楼板下,救援人员用撬杠撬楼板,但只能保一个活命,母亲在泪水中选择了救儿子。
女儿听到后,紧闭泪眼在无奈中等待死亡。
我明白母亲在那种情况下是很难抉择的,可是最终“救弟弟”三个字却让我深深体会到旧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
不过母亲在后来的32年,一直都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充满对女儿王登的愧疚,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淡化了我对母亲的不满。
影片里另一位重要人物我认为是王登养父,他对于养女王登的关心和爱以及理解包容是影响王登最终对母亲态度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军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是家庭和儿女,其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离家的王登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家,王登的养父大声宣泄几年来对女儿日夜的担心和思念,最终看到熟睡的外孙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用精湛的演技让影片一直紧扣着爱的主题,使亲情的伟大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对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地震前母亲让姐弟吃西红柿,发现仅剩下一个时,母亲说:“这个给弟弟吃,妈明天再给你买”。
这个明天一等就是32年,方登走
进母亲房间时,桌上放了一盆西红柿,方登拿起了一个泪花闪烁,母亲静静地走过来说:“登,妈没有骗你,柿子都洗干净了,你吃吧!登,妈对不起你,妈给你赎罪,妈给你跪下了。
”这是感情戏的戏核,好多人在这一段都哭了。
显然,对于经历过那次地震的人们来说,《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枚催泪弹,触碰了人们内心埋藏已久的回忆,对地震的恐惧,对失去的亲人的缅怀。
而对于没经历那些生死离别的人们来说,爱显然成为了更大的主题。
并且,影片后续情节把20__年的汶川地震也拉进来,影片的主题变得分散,而唐山大地震更加让人觉得只是一个背景。
影片美中不足之处还有影片里面的广告气息太浓了。
KAPPA,中国人寿,剑南春,宝马,LV等等,我个人觉得,影片怎么说也是存在商业性,里面融入了广告,我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过于明显,则会让人觉得很反感。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好的催泪电影,冯导是最能抓得住观众眼睛和摸得清内心什么地方最脆弱的导演,他的情感表达其实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的那种,他的表达方式有一种“憋”的感觉,这种感觉恰恰让观众进入到电影里的角色。
但是如果要称之为一部伟大的片子,就还算不上,至少作为观众的我,很期待的去看这部片子,现在记忆还只是停留在汶川地震上,对唐山大地震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
我期待能有一部伟大的片子,再次触动我的内心。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的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
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的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
让人不禁为此感动。
第一次感动是在一开始地震突然来袭方登方达在晃动的屋
子里叫“妈妈妈妈”时候,元妮在一片慌乱中尖叫道“来——啦——”不顾一切的要冲进去救人,然后方大强推开元妮,冲进摇摇欲坠的房子里,就在那一刹那,房子倒塌了。
元妮绝望的翻开木砖,在看到手的那一刻,余震来了,希望破灭了,手不见了......
第二次感动是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水泥板压着他的两个
孩子,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让她选择,元妮含着泪水大叫着“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元妮始终坚持两个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时候,救援人员准备去另外一个地方救人,元妮痛苦的决定救弟弟,当时姐姐方登听到妈妈元妮说救弟弟三个字
时,从眼睛里流下悲伤的泪,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心里的痛。
同时,我也想到了现在如此幸福的我。
第三次感动是地震后方登在在她死去父亲尸体的身边醒来,暴雨滂沱,就方登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排放好遇难者尸体中慢慢的站起来,眼里没有了眼泪,慢慢的向前走。
第四次感动是方达奶奶在失去儿子的同时,坚持要把孙子方达带回济南,元妮痛苦的同意了,方达、姑姑、奶奶坐车客车离开了,元妮站在路边看着汽车慢慢的离去,就在那一刻,汽车停下来了,方达下车,一直喊车妈妈,最后,两人死死的抱在一起,这就是母亲与孩子的爱。
谁也分不开。
第五次感动是汶川地震后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
同到了汶川支援,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吊瓶,女孩的母亲看着痛苦的女儿双腿压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况很危险,如果继续救女儿,救援人员都会有危险,她站在女儿的身边用颤抖而坚定的语气说“叫医生锯腿”方登猛然抬头,救援人员劝说那位母亲,那个女人说“我知道,那是的我女儿,没腿是咋样,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们,我对不起你们父母”停了停说“以后,要恨,就让她恨我吧”救援人员给女孩截完肢抬出女儿后,那个女人像发了疯似的尖叫着“腿!!我的女儿!!”跑到废墟“我要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方登一把死死
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个做母亲的痛,方凳也想起了再唐山大地震母亲的痛苦抉择。
第六次感动是在救援中方登和方达相认之后,方达带方登回了家,元妮的手不停地颤抖,只是说“先进屋”,我知道此刻元妮心里对女儿的愧疚,方登看见桌上有几个西红柿,拿了一个,元妮进来说“西红柿,妈没骗你”(地震前元妮答应第二天去给方登卖西红柿),元妮接着说“妈给你道个歉”说着就扑通跪下了,我明白了一个母亲地震后的32年一直为当时的抉择痛苦着。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生的心理问题。
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
宁静的唐山上空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炸雷,闪耀着疯狂刺眼的蓝光。
紧接着是天塌地陷,山崩地裂,一座安详熟睡的城市,瞬间夷为平地。
眼前顿现一片落寂的开阔。
废墟下的人在呻吟,废墟上的人在哀吼。
短短23秒的地震,使元妮的一家四口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人。
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在了两头。
可救援人员发现石板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
母亲坚定的回答“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两个只能选择一个。
“老天爷,你个王八蛋!”无奈母亲喊出了令人撕心裂肺怒吼!那声音让人心酸心碎,让人潸然泪下。
从小女孩听到妈妈说救弟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眼泪就流了下来,嘴里还喊着妈妈,这部影片最感人,最令人深思的思考就开始了,我认为电影的主题就正式进入观众的思维。
很震撼,很令人回味和深思。
贯穿整个影片的是如何演绎亲情之间在生死考验中人性变幻,亲人永远是亲人,相隔32年才能缓解母与子心里的隔膜,达到相互理解。
看到小女孩的眼泪流下来,以前的天真活泼,已经离她远去了,接下来就是注定一生的思想挣扎。
考验亲情的事情发生在生死离别之中,尤其是活着的人之间的感情纠结,不论年龄大小心里上都要承受一定的打击,以后会深深影响其一生的命运。
事情发生往往都在一瞬间,注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母亲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独过32年,不想改变
任何环境。
思维停留在对丈夫的留恋,对女儿的悔恨中,永远活在分开的记忆中。
女儿在小小的记忆中留下一辈子难以忘却的母亲的抉择,为什么不选择我,这让她非常珍惜生命,哪怕失去了美好的爱情。
感情纠结贯穿整个影片,每个观众都沉寂在心里和现实的考验中,其实这感情纠结谁都把握不了,只看命运如何安排。
多少人,多少幸福被抢夺,多少生活在一瞬间被埋没,一切变沉默......其实痛苦在每个人心中挣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这种感情,亲情,爱情的变故,不管是在地震,洪水......还是在日常生活变故中生离死别,这种感情的考验都痛彻心扉的。
经历过的人,更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天灾人祸,我们没法避免,但人生的抉择却能够掌握,难道除了遇到天灾才能考验我们感情吗?不是,该你所爱要在平时尽心尽力去爱,尽力的用心付出。
父母不在我们身边,你是否常常给父母电话,是否问寒问暖,敬一份孝心呢。
这部电影关键唤醒人们的良知,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实感情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要懂的去培养,去爱护。
一旦意外发生,要遗憾一辈子的。
父母情是天下最真的感情,电影把人性演绎的很透彻,母亲刻画很到位,表现了一位母亲在经历大悲之后,所有的感情起伏,甚至给女儿下跪道歉,看到这一刻,我向全世界伟大的母亲致敬,母爱伟大!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奉献给儿女的是一生。
任何母亲
都这样。
所以年轻的一代都必须看看这部影片,感受一下父母情,平时父母是悄悄的关心我们,不奢求任何回报,我们理所当然的接受,心里感受不到深刻。
通过这部电影的观赏,让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一下,要多多关心一下身边爱你的人。
许多爱是需要交换的,惟有母爱永远没有条件。
许多爱是需要回报的,惟有母爱永远只是付出。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谢谢,所有给我这次灵魂洗礼的人们,谢谢领导的安排,谢谢冯小刚导演!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7
“残酷23秒,情牵32年。
”地震可以折断钢筋石板,却折不断藕断丝连的亲情;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却冲不淡血浓于水的亲情。
今天,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四个字:非常感动,感动于影片所传递给我们的浓浓亲情。
我流泪了,这泪水不是绝望而是感动。
身为80后的我们,对于唐山大地震是没有印象的,了解的也只有“唐山大地震”那几个字,只知道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一代人的情愫也是我们这代人无法理解的。
通过观看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