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10 第1讲 体验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 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 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 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 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 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
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
恰切。E.“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理解错误,此处应是诗人自
谦之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
6.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玉妙之 处。
2 . 选 材 特 点 : 2018 年 全 国 卷 Ⅰ 、 Ⅱ 的 选 材 都 是 七 言 古 诗 , 全 国 卷 Ⅲ 是 乐 府 诗,而且全国卷Ⅱ还是节选部分,改变了以往古代诗歌阅读题多考查律诗的传统, 选材多选用唐宋时期的作品。
3.考点分布:2018年全国卷3套试题,考点覆盖面广,考查了诗歌的形象、语 言、技巧和内容情感,所以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备考,切忌猜题押宝。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 B.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
三、(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BE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02
考情分析
1.题型变化:相较于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2018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分值方 面的变化是由原来的11分降为9分,其中1分给了现代文阅读,另1分给了名篇名句 默写。在题型方面的最大变化就是14题,由“5选2”变为“4选1”。15题简答题, 无题型变化。“古代诗歌阅读”重点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比如新课标全 国Ⅱ卷一题要求学生比较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的作用,该题目价值较高,让学 生在阅读比较中,提升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解析 D.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 毫泼墨”,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讲 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
[考点要求]
能力层级
具体要求
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栏 目 导

01
真题体验
02
考情分析
01
真题体验
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解析 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本联的表 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 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 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 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看Hale Waihona Puke 观谢谢4.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 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 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 志。
解析 诗歌大意: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 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我只好在醉中作草书,以酒作为旗帜战鼓,以笔作 为大刀长矛,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 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转眼间,我收起书卷,又端起酒杯,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 清平的气象。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 “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 的感觉。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 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 B.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 活贫困。“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 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 勉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