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成为了青少年教育的主题,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艺术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校外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校外艺术教育论文篇一
【摘要】校外艺术教育,是一种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

校外教育工作的意义在于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激情,并从中发现人才。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绘画写生教学体验模式
校外艺术教育,是一种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在于要求教育者把它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潜心地去引导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而不是去专一地培养他们当什么专家,成就什么大师。

校外教育工作的意义在于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激情,并从中发现人才。

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注重在教学中的点滴探索。

为此,笔者谈谈对校外艺术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我的艺术教育观
笔者深知,在校外艺术教育中,基础教育是基石。

而有效的艺术熏陶与引领是重中之重。

在不间断的教育实践中,我从不曾中断我的思考,并逐步沉淀出我的教育感受。

1.基础教育是一个引领学生去感受事物、学会判断的重要的启蒙过程。

我之所以把它叫做“启蒙”,是为了表达我的一种感受。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充当一个领路人,用我们的学识与智慧,用我们那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彼此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去自我判断。

除此之外,我们身为人师,就应善于判断,这是我们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有准确的判断,有利于今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不是主观武断的判决。

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判断,才是培养人才的开始;只有自己善
于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判断,才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2.我们如何去“定义”基础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应该说,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功利欲求,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事物的发展,更关注的是结果,忽略的是产生结果的过程。

其实,这种欲求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是个悖论,因为艺术教育更加重视的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而结果的取得更多的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因此,我对教学的过程和它的结果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首先,艺术教育需要一个结果,但艺术教育更应该重视的是完成结果的过程,“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试探性、思考性和修改性,是一个充满着不可知性、偶然性、反叛性和前瞻性的过程。

”就绘画而言,这是一个把情感体验转化为色彩的过程,把情感体验转化为造型结构的过程,一个在思考中反复无常的过程,一个在色彩中肆无忌惮的过程,一个在创作中得意忘形的过程。

实践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去学会感悟的过程,是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让他们沐浴阳光,触摸泥土,充分体验生命的魅力,并帮助他们把这种意念的灵动转化为内心感受,用绘画的形式令这种意念呼之欲出的过程。

3.关于艺术学习理念,我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

20世纪的印度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生命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而已,生命是极为广阔而深奥的,它是一个伟大的迷。

在这个浩瀚的领域中,我们更有幸为人类。

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谋生,我们就失去了生命的整个重点。

去了解生命的本身,比只是准备考试、精通数学、物理或其他科目要重要多了……教育的真正的意义,难道不是培养你的智慧,借着它找出所有的答案?你知道智慧是什么吗?它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的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

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物。

”我认为,这是20世纪最美丽的声音,是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振聋发聩的思想号角。

作为教师,理应身先士卒地发挥爱的包容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和谐的艺术学习环境,用我们的智慧与才学去鼓励他们,让学生的思想驰骋起来、让情感舞动起来,从而去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4.关于绘画写生的观察方法,我始终强调,学生应该懂得并且着
力实践“再生”法。

因为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一直在引导学生如何来看待艺术学习,那是个自我的世界,是一个属于自我的情感宣泄的场所。

我认为,这就是艺术学习的意义,也是艺术学习的“境域”,它是一种由生命体验的积聚而形成的“再生”,而不是物象的堆砌而产生的“再现”。

我们所描绘的风景、静物是为了唤起某种与我们的生命意志相吻合的样式,而不是事物的表象。

这种带有生命活力的写生观察法,是培养学生的有效方法。

多年来,我在这方面的感触是很深刻的。

记得我在法国逗留期间,在巴黎毕加索馆看到这样一幕: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席地而坐,观看并临摹毕加索的作品,我走近才知,原来是老师给学生们分析毕加索的作品,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毕加索作品为原型,在本子上重新创作自己的图画,他们的画面真可谓是形色各异,不一而足。

在印象主义绘画藏馆中,馆内荡漾着德彪西的音乐,学生们在观摩莫奈的风景作品,这是一种视觉、听觉与心灵的交流,是一种可以储藏的记忆。

这种观察,这种创作,我想,它一定能够成为学生们未来成才的极为有益的经历。

通过这个例子,我只想阐明两种在艺术学习中,我们观察世界与感知世界的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对名人名作的理解与借鉴(如毕加索的画),为学生们打开这种观察与理解世界之门,用人的意识来面对自然,去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学着用绘画来表达这种意义。

第二种是以印象主义引导我们通过光、色的瞬间变化来感知自然和生命的魅力。

我始终引导并鼓励我的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去走进艺术、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教育才有生命力,我们的学生才有鲜活的创造力。

5.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有效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不同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借鉴大师的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引领学生去有效地吸收不同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

因为造型艺术的形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结晶。

它既可以启迪我们的思想,又能呼应我们在各种经历的回忆中所生发出来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能引导我们在这种“回溯”中发现新的视觉语言,并表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因此,我认为,能够引导学生去有效地学习,能培养学生善于在吸收中充实自己的能力,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6.虽然说,艺术教育,教无定法。

但作为教师自身,总应该有自己所主张的教学体验模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的教学体验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点:
(1)行为体验。

这种体验形式不是刻意的教育行为,而是在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渗透。

我经常带学生外出写生,在偏僻的山村,这种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艰苦的生活条件,给习惯于大城市生活的学生们印象颇深。

在与村民共同的生活中,通过每一点一滴的行为体验,让他们对现今的生活更加珍惜。

(2)生命体验。

这种体验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命的感悟中,真正体验到生命的魅力所在,往往这种体验是给人深刻记忆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这样的契机,让学生能通过这种体验领受到生命的意义。

2008年的四川地震震动世界,我的学生中有前往灾区去做生命的“寻根之旅”,当他们看到的一个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灾区村民,在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却表现出如此的坚强与乐观。

而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面对断壁残垣的家园,更多表现的不是绝望,而是感恩。

感动之余,他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在内心深处萌发出对生命意义的刻骨铭心的认识。

(3)文化体验。

这种体验,在我的教学生活中尤为重要,因为我觉得一个艺术家,首先是一个文化的体验者。

只有不断地在创作中输入文化的养分,才可能有植根于文化土壤的艺术杰作,才可堪称为有精髓的艺术。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外写生,对于每一个雕塑、彩陶、壁画,我们要领略作品的艺术美感,同时,也要了解作品所内涵的文化因素,使学生在领略中,对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做一个有深度的把握。

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应当有机地切入有关美术史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对中西美术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例如,在素描课上,面对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我不仅引导学生领略作品表象所具有的形态美,而且进一步使学生对西方“两古时代”由艺术所形成的美学思想与创作主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他们对西方古典主义有一个比较具象的认识。

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创造与发展,有着长期的、积极的影响。

而不是去盲目地依葫芦
画瓢。

二、我的实践模式
众所周知,理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指导实践的目标;而实践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理念构想。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
1.激励性原则。

在众多的教学原则中,激励性原则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符合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重在指导学生学习中给予及时鼓励,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周围的关爱中培植它们个性的细胞,释放他们乐于创新的活力,在彼此平等而亲切的相处中,老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教学效果比较好。

有一个事例:我的一个学生,在数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给予鼓励。

有一次,他对我说:几年来的绘画学习,我受益匪浅,它已成为我终生的爱好,不仅如此,绘画的想象力还能帮助我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在几何中,我极有感触,谢谢您,老师。

其实,通过这一事例,我是想表明,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

2.互动性原则。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习的互动性。

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与创造能力。

收效明显。

在教学中,对话的形式是经常的,尤其在作品鉴赏课上,绘画写生课上,这种效果尤为突出。

在色彩写生中,我选择与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白杨》画面中自然环境相仿的场景――阳光•季节,向学生阐述色彩的运用手法,并将学生的作品与其比较,学生作品中用蓝色描绘天空,用黑色填补暗部和阴影。

而莫奈作品中,阳光下,蓝天、大地在画面中流动,生机盎然,一派暖洋洋的景象。

自然天空已不再用蓝色来描绘,它被渗透阳光的暖意色彩替代,暗部和阴影已不是黑灰色,而用冷色替代。

写生中,我让学生从阳光中走进树的阴影里,体会那里的“凉意”,理解莫奈画中冷色的真实和表现力,再从阴影里走入阳光中,体验空间里阳光的暖意。

用把身体借给自然的方式,感受冷暖色彩的表现力,体会并学习这种绘画方式。

这是以提问为先导,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

学生通过这种在自然中的亲历,使他们对
自己作品的用色产生了疑问,从而开始认识到,画面的色彩语言是自然得以“再生”,而不是“再现”的道理。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懂得运用色彩作画的乐趣,也给他们带来了怎样将自己的感受创造性地转化为色彩表现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

综上所述,是笔者多年来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工作感言,谨此,我想表达一种责任,一种对事业的执着之心。

参考文献:
[1]温平,熊震.非结论性教学.辽宁美术出版社.
[2][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群言出版社.
[3][法国]莫里斯•梅格•庞蒂.眼与心.商务印书馆.
校外艺术教育论文篇二
《校外艺术教育应注重有效的教育》
摘要:校外艺术教育有效性问题,已成为当前校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立足本土,潜移默化、改变观念,重视老师、着重主体,学生培养"等有效教育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能学,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有效的教育途径的实现,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少年宫作为校外艺术教育的单位,更应该重视有效的教育,使学生有效的成长。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 有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56-02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来实现,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少年宫作为校外艺术教育的基地,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校外艺术教育的应有之意
校外教育活动有诸多原则,而有效性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有效性原则是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的、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展、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和积极进取、勇于表达的原
则。

"因此,校外教育活动与有效性思维是互相融合的。

再者在当前教育状况下,课外教育没有应试压力,没有功利性,更适合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更能发挥个人特长,发扬个人的表达能力。

2校外艺术教育的优势所在
艺术教学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表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

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表现活动的源泉,因为有效思维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独创性、跳跃性和持续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艺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自我个性和表达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培养孩子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先天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校外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做法
在欧美国家,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式能力是全民都参与其中,在校内校外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他们有类似儿童馆和儿童博物馆的艺术教育,围绕着培养创造性,个性化的素质教育目标,在适应现代社会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以绘画为例,他们重视的不是个别能夺得绘画大赛名次的几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而且并不注重他们绘画表现的结果,而是注重整个创作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的艺术美,真正从心理上释放他们全部的想象和情感。

同时更多的是课外活动,在社会和大自然中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感受美。

比较国内外艺术教学差距,愈发认识到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加强艺术类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对于我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和工作者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效教育应是校外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反思和改变,这种反思和改变体现在:重新树立对教育对象的认识,重新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自我表达意识;把艺术教育从过去重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重素质、重能力、重审美教育;教学方法由过去单一教学规模变为开放的、综合的教学活动,更加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我作为一名校外艺术教育的管理者和工作者,结合平时工作实际,谈
谈注重有效教育的思考:
3.1立足本土,潜移默化。

艺术的创新来源于每个人的经验,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艺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作灵感。

遵循这样的规律,我们在注重课堂教学,传授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倡导有效教育教学。

美术教学中,我们注重利用地方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和写生。

结合我市美术课题《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的研究》的推广成果,带领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名人的作品进行研究、揣摩和学习;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对四牌楼、八字桥、金东方、菜花地、水上森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点进行写生活动。

同时开展优秀作品点评,邀请当地书画名家进行教学和交流0 / p > p b d s f i d = " 1 6 9 " > 0 0 髼 PN a h r e f = " / / w w w . . c o m / w u / " t a r g e t = " _ b l a n k " b d s f i d = " 1 7 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