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对测量质量进行评估,就是依据一些 标准来判断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 44、常用的几种信度: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 45、信度是指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
同结果的可能性。如果说某个指标或测量工具的信度高,那它提 供的测量结果就不会因为指标、测量工具、测量设计本身的特征 而发生变化,反之亦然。 ❖ 46、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信度,是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在两种 不同场合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量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 47、相关系数反映的是测量分数的稳定性程度,故称为稳定性信 度。 ❖ 48、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但它存在着不 足之处,即第一次测量产生的“练习效应”,会对第二次测量产 生影响。 ❖ 49、复本信度是在一个测量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本来对同 一群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时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 50、复本信度是等值性信度的一种,它比再测信度的工作量大。
❖9、社会测量过程的第二步是对概念进行操 作化加工,将它们变为可测量的变量。
❖10、构造提问属于问卷设计。
❖11、在测量过程,另一项工作是相伴而行的, 这就是测量质量并进行评估,即根据一些 标准来判断对社会现象的测量是否成功。
❖12、测量的成功与否,主要靠信度和效度 两项技术指标来评判。
❖13、所谓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测量工具重复 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 可能性,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
❖(1)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形式表示 出来,或者说对测量对象形成概念化认识, 这就是“概念化”过程;
❖(2)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 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
❖(3)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 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8、社会测量过程的第一步是对测量对象形 成一定的概念。
❖ 56、测量是否有表面效度,主要是基于个人的主 观判断。
❖ 57、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 量概念的全部内涵。测量工具代表了概念定义的 内容越多,则内容效度就越高。
❖ 可见内容效度实际是在检查由操作化得到的经 验指标是否能够比较全面地代表概念所包含的内 容。
❖58、概念定义往往会包含数个维度或层面, 具有内容效度的测量工具应该是所有层面 的代表。
的不同来进行顺序排列) ❖ (3)定距测量 (以相等的固定间距(标准间距)来确定
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 ❖ (4)定比测量 (是在确定了间距数字后,通过确定有
实际意义的零点,将属性强度间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
❖ 字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许多重要的社会科学变量,如 收入、年龄都有符合定比测量
❖ 的要求。
❖ 25、定距测量的例子比较少见,除摄氏温度外, 标准化智力测验(IQ)也属定距测量。
❖ (2)第二,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因此通过 一定工具而进行测量往往比仅靠人自身感觉的测量要精确 得多;(如温度计)
❖ (3)第三,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还可以 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 (4)第四,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 察者而变化。
❖ (5)第五,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如聪明、漂亮、态度消极)
❖ (3)最后,它有精心设计的测量工具,特别是有 针对类似偏见学测量最为接近的是定 量测量,即针对表示某种社会属性的概念,构造 出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之进行经验观察,并以数 字形式表示观察结果。
❖6、社会研究中还有定性测量。
❖7、一般说来,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 26、指数与量表是测量抽象概念的常用工具。
❖ 27、在社会研究中,量表是一种将所测量的复合 变量的各个方面都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 定顺序排列出来的测量工具。在实际的社会测量 中,量表就像一把有刻度的尺子一样,用来测量 人们某种社会现象的态度、意愿以及某种社会特 征存在的程度。(如测量对某一事物是否赞同的 态度,1=完全赞同 5=完全不赞同)
❖ (2)指标的加权 (在按一定标准选定指标后,进一步要 考虑每个指标在指数中构成的分量如何,也就是考虑加权 问题。加权是给指数中的某些重要指标赋以特殊的分量)
❖ (3)处理缺失值 (无论是何种方法收集到的资料,都会 出现资料缺失的情况。产生数值缺失,就可能是影响整个 指数的信度和效度。)
❖ 35、量表的类型: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表
❖ 53、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 征的正确性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 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
❖ 54、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效度:表面效度、内容效 度、效标效度。
❖ 55、表面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 或学术界形成的共识之间的吻合程度,如果吻合 程度高,则表面效度就高。
❖ 中,另一项工作是相伴而行的,这就是测量质量并进行评 估,即根据一些标准来判断对社会现象的测量是否成功。
❖ 4、社会测量也是一种科学测量,它具备一切科学 测量的3个基本要素:
❖ (1)首先,它是按照一定程序的系统测量,每一 步都有详细的记录,是可重复的、客观的和能被 检验的;
❖ (2)其次,它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是在一 定理论背景下发生的;
❖14、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 了概念的真实含义,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
❖15、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 节,前者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从理论层 次对概念的含义加以说明;后者对概念进 行操作定义,从经验层次形成测量概念的 工具性指标。
❖16、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 对概念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 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
❖ 36、美国心理学家李克特在20世纪30年代,将答案从两 种选择扩展成了4种: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 同意。清楚的顺序回答形式,是李克特量表最大的优点。
❖ 37、李克特量表的答案类别应保持在4~8个之间,最好能 包含类似“不知道”、“未决定”“没意见”等中性类别。
❖ 38、在实际测量中,一般总是针对某个议题的不同层面, 设计出不同的陈述,分别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然后将 每一个陈述的测量得分的进行加总,用加总后的综合得分, 来代表对该议题的测量结果。这种形式的测量又被称为李 克特总加量表,简称为总加量表或李克特量表。(李克特 量表属于定序测量)
34、指数的建立包括以下3项技术:
❖ 首先,选取指标的方法,这需要对指标进行表面效度检验 和相关性分析;
❖ 其次,对指标分值进行加权的技术 ❖ 最后,处理缺失值的方法。 下面介绍每一步骤的具体
细节:
❖ (1)指标的选取 (建立指标数的第一步是选取符合标准 的指标,首先,要尽可能挑选表面效度较高的指标,其次, 要对不同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
❖ 17、研究者经常用维度这个术语来指称概念的层 面或具体方面。区分概念的维度,实际上就是对 概念的含义进行分类,这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了 解。
❖ 18、除了个人主观认识上的差异外,概念所依据 的理论框架的差异,也是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 19、想要具体测量这个概念,需要把概念抽象的 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化成能从经验上 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和指标,这个过程通常被 称为操作化,即在经验层次对概念进行操作定义。
❖39、语义差异表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 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 人的感觉。
❖40、以形容词正反语义为基础建立的量表, 被称为语义差异量表。
❖41、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大致分为三大类: 评价(好与坏)、力度(强与弱)、行动 (主动与被动),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是 评价。
❖42、进行语义差异测量时,首先要确立测 量客体;然后选择3~15组语义相反的形容 词或短语,他们应能够显示出测量客体在 某个方面的对立形象。接下来,准备一份 计分表,让被访者对测量客体表达自己的 感受,注意使每对语义相反的形容词之间 含有7~11个评分点。
第六章
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重点章 简答题多 论述题少)
❖1、社会测量是一种科学观察技术,它要求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检验的,或者说观察程 序是可重复的。
❖2、测量是人们通过现实世界细致的系统观 察而把握某种现象存在程度的过程。
❖ 3、测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5个重要的作 用:
❖ (1)第一,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 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59、内容效度的测定也是通过主观判断来 实现的,但由于有概念定义作为客观依据, 因此,随意性比表面效度小。
❖ 51、相关系数反映的是测量分数的等值性程度, 故复本信度又称为等值性信度。
❖ 52、与再测信度中“练习效应”产生的困难一样, 复本信度中完善的复本是很难构造的。为了克服 复本信度操作上的困难,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使用 了一种变通的方法,即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 级一群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题和偶数 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 间的相关系数,即所谓的折半信度。
❖31、量表不仅能测出变量的大小,而且还 能反映出变量的强弱结构,因此能获得比 指标测量更多的信息。
❖32、量表测量和指数测量都属于定序测量 层次,但是,在实践中,许多研究者从便 于统计分析的角度考虑,都将指数测量作 为定距测量或定比测量层次的测量来使用。
❖33、从使用频率看,指数比量表运用得更 加频繁,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已有的资料建 立量表的难度较大。
❖20、通过操作定义,概念转换为变量形式, 即转变成了能有不同取值的概念。、
❖21、变量是概念的具体化,可以在经验层 次上观测,表明事物在数量、等级或类别 上的变动状态。
❖22、可以直接观察的变量又称为指标,它 比变量更加具体,直接从经验层次反映出 概念内涵中某个层次的内容。
❖23、变量的经验观察只能通过指标观察结 果的综合来实现,这种综合观察被称为复 合测量,常见的形式包括量表和指数。
❖ 24、测量层次: (每次会考到) ❖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
按精确度由低到高, ❖ 测量分为 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四
个不同的测量层次。 ❖ (1)定类测量 (是根据属性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分类) ❖ (2)定序测量 (不仅对属性进行分类,还根据属性强度
❖28、在实际测量中,由多个指标构成的指 标群,通常被整合为某种指数。
❖29、指数是将多个指标整合为一个单一的 分数。
❖30、利用指数这个工具去测量个人和社会 的某种特征,可以在给个人或社会的许多 相关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的基础上,通过 将这些分数加以整合形成一个综合分数, 最终反映出此个人或社会特征存在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