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二一七年财政预算总决算编表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柏县二○一七年财政预算总决算编表说明
双柏县2017年的财政工作,在上级财政部门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在县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全州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及时落实州人民政府下达我县的财政收支任务。
我县紧紧围绕改革主线,强化决算管理,做好2017年度财政决算工作。
(一)提高认识,树立新的决算工作理念
2017年,新预算法对决算编制和公开工作做出了新的明确规定,一要把决算工作放到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决算工作不是简单的汇总数据,要通过数据来分析社会变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民众需求,数字背后都是大文章,这是政府治理水平的体现。
随着决算公开的不断推进,政府的执政自信和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得以彰显,体现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要把决算工作放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高度来认识。
新预算法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在强调“完整、规范、公开、透明”,这也是现代财政制度一个重要特征。
可以说,决算工作的完整、规范、公开、透明
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提高财政决算工作水平更显迫切。
三要把决算工作放到关乎民众参政议政的高度来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民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各界了解财政政策及其执行情况的愿望非常强烈,并且关注点不断转移。
如,在对“三公”经费持续关注的同时,必须意识到民众获取更多的财政经济信息是趋势,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财政决算公开,已经成为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狠抓落实,切实解决决算公开的难题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既是政务公开的原则,也是决算公开必须坚持的原则。
决算公开,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了。
财政总决算公开方面,根据《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外,决算应当在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后20日内由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精神,各级政府决算支出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逐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对下专项转移支付决算公开到具体项目,并公开分地区的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同时,要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决算信息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财税政策、规章
制度的一些专业名词作出解释说明。
(三)加强分析,进一步提高决算数据价值
今年全国财政国库工作会上提出,要更加注重强化现代财政国库的分析反映功能,这对做好决算分析利用,挖掘决算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大家的支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仅是用数字说话,更是要进行有层次、有力度的分析。
决算人员有一个先天优势,就是掌握海量数据,一定要发挥这个优势,围绕深化财税管理制度改革和热点问题,用心运用决算数据。
近几年,财政部门在决算数据分析利用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做好决算数据分析利用,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要研究重点难点问题。
要透过数字表象看到背后的制度、机制和体制问题,重在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的建议。
要继续研究财政收支和国库库款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加强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措施建议。
二是要有大数据思维。
要在传统的因果关系分析基础上,加强对决算数据与其他经济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一定要下功夫开展数据挖掘,要做到立足决算分析问题,找出财政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为完善政府治理提供好的建议。
三是要发挥决算分析评价结果的作用。
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受到社会关注,民众关心的是钱花得怎么样,值得不值得。
要结合绩效评价推进情况,研究加强预决算衔接等问题,发挥
决算对预算的反馈和促进作用。
要通过做好部门决算量化分析评价工作,制作出部门财务的年度“体检表”,找出问题在哪里,原因在哪里,对症下药,为改进财政财务管理管理提供支持。
(四)夯实基础,健全决算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决算组织管理。
决算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在运行规律,从报表设计、编制、审核、汇总到最后的公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链条断裂。
如果说决算分析利用和决算公开是这项工作的终极目标,那么决算编制、审核、批复、核查等工作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
如果基础工作做不好,数据不能用、不敢用,就会影响决算公开,进而影响政府公信力。
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国库部门要勇于担当,切实履行职责,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县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中求进的经济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财政收入,全县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增长。
县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和措施。
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强化监管,我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各级财税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壮大财源基础,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加大清缴欠税和稽查力度,堵塞税收漏洞,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通过全县、各部门以及全县人
民的共同努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财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我县的财政收支任务,收入比上年增收2,720万元。
财政支出方面,财政部门按照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快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等重点支出的安排和拨付力度,财政支出增长较快,为落实惠民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改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二是确保了各项法定支出的稳定增长。
三是涉及民生的各项支出大幅增长,教育支出上年同期增支3,820万元,增长1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上年同期减支298万元,减少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上年同期增支2,480万元,增长12%,医疗卫生比上年同期增支1,729万元,增长12%,农林水事务支出上年同期减支2,587万元,减少34.9%。
四是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收入比上年增收增幅不大,财政预算缺口较大的严峻形势下,确保了人员工资的按时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实现了省、州对我县的财政考核目标。
一、县情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贫困县,主要经济以农业为主。
共有五镇三乡,八十四个村(社区)委会,1551村民小组,总人口15.47万人,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为2946米,最低海拔为556米,居住着汉、彝、哈尼等18
个民族。
县城妥甸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州府楚雄58公里。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673万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00元,城镇人口37,997人,耕地面积为15,92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1.55亩。
二、二0一七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分析
(一)地方财政总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39,260万元。
1、上划收入完成10,700万元,比上年同期9,162万元增收1538万元,增长17%。
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098万元,比上年同期27,378万元增收2,720万元,增长10%,占县人民政府考核任务数29705万元的101%。
3、上划中央国内增值税收入完成4,085万元,比上年3,130万元增收955万元,增长31%;
4、上划中央国内消费税收入完成3万元,比上年2万元增收1万元,增长50%
5、上划中央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1,163万元,比上年1,437万元减少274万元,减少19%;
6、上划中央个人所得税收入完成1,660万元,比上年1,143万元增收517万元,增长45%;
7、上划省级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465万元,比上年575万元减少110万元,减少19%;
8、上划省级个人所得税收入完成664万元,比上年457万元增收207万元,增收45%;
9、上划省级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2,660万元,比上年2,418万元增收242万元,增长10%。
(二)基金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408万元,比上年1431万元减收977万元,增长68%。
(三)分部门情况:国税完成4,133万元,比上年同期2815万元增收1,318万元,增长47%,占县人民政府考核
任务数的96%;地税完成14,885万元,比上年同期15,742元减少857万元,下降5.%,占县人民政府考核任务数98%;财政部门完成11,080万元,比上年同期8,821万元增收2,259万元,增长26%,占县人民政府考核任务数的116%。
三、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0971万元,比上年同期152,950万元增支28021万元,增长18%,全县统筹使用一般性转移支付66,500万元。
1、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972万元,比上年同期14,430万元增支5,211元,增长26.5%;公共安全支出5,487万元,比上年同期5,461万元增支26万元,增长0.5%;教育支出20,911万元,比上年同期17,764万元增支3,147万元,增长17.7%;科学技术支出688万元,与上年同期的518万元增支170万元,增长32.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67万元,比上年同期1,813万元增支654万元,增长3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065万元,比上年同期19,066万元增支1,999万元,增长10.5%;医疗卫生支出14401万元,比上年同期12239万元增支2162万元,增长17.7%;节能环保支出5860万元, 比上年同期7,131万元减支1,271万元,下降17.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27万元,比上年同期2,135万元减支108万元, 下降5.1%;农林水事务支出4,1917万元,比上年同期31,066万元增支10,851万元,增34.9%;交通运输支出6,610万元,比上年同期32,705万元减支26,095万元,下降79.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303万元,比上年同期2,096万元增减支支793万元,下降37.8%;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585万元,比上年同期338万元增支247万元,增长73.1%;金融监管支出7万元,比上年同期9万元减支2万元,下降22.2%;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018万元,比上年同期5,049万元增支2,031万元,增长40.2%;住房保障支出8,349万元,比上年同期8,252万元增支97万元,增长1.2%;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支出187万元,与上年同期的203万元减支16万元,下降55%。
其他支出78万元,比上年同期13万元增支65万元,增长500%,为2017年债务利息和发行费用。
2、基金预算支出4984万元,比上年同期1645万元增支3339万元,增长203%。
四、地方财政平衡情况
(一)、2017年全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190,997万元,其中: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98万元;2、转移性收入143,698万元;(1)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945万元;(2)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82万元;(3)体制补助收入1873万元;(4)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2,166万元;(5)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5,726万元;(6)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652万元;其中:99年增资补助550万元;2001年1月增资补助577万;2001年10月增资补助452万元;2003年7月增资补助270万元;2006年7月增资补助1,746万元;年终考核奖励148万元;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助1909万元;(7)农村综合改革补助收入876万元;(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173万元; (9)结算补助2,235万元;(10)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654万元;(11)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收入533万元;(12)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收入4,965万元; (13)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收入2,193万元;(14)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移支付收入4,923万元;(15)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收入625万元;(16)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6,536万元;(17)固定数额补助收入374万元;(18)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53万元;(19)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收入2,221万元;(20)专项转移性收入77,213万元;3、上年结余2,001万元; 4、财政专户资金统筹调入121万元; 5、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4,584万元。
6、债务还本支出5,680万元;7、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95万元;8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93万元。
二、基金收入2,408万元。
基金上级补助收入1,601万元,上年基金预算结余1346万元。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0,971万元;基金预算支出4,984万元。
收支相抵结余1,228万元(公共预算结余857万元,结转下年使用857万元;基金结余371万元)。
五、全县实现财政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高位推动抓落实,部门合力促增收
一是紧盯目标抓落实。
根据全县“十大专项”行动统一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年初及时印发《双柏县抓财税收支专项行动方案》、《双柏县2017年财政收支计划及考核办法》、《双柏县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争取上级补助任务分解及考核办法》,对年初财政收支计划、向上争取资金、融资计划进行任务分解,细化到税种、部门、乡镇、月进度,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财税收支运行定期分析制度和通报制度,严格按照财政收支序时进度要求抓任务落实,并对财政收支、向上争取资金、融资到位等情况实行按月通报,充分调动全县之力,抓紧抓实财政收支。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98万元,增长9.9%,非税收入占比38.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0,971万元,增长18.3%。
财政八项支出完成123,520万元,增长39.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2%。
二是强化措施抓协作。
紧紧围绕省州县抓财税收支专项行动方案,把税收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围绕奋斗目标,深入分析重点税源,查找差距,突出部门联动,积极争取部门和乡镇的支持配合,齐心协力谋收入,同心协力抓好综合治税。
严格落实好经济运行“研判、预警、应策、推动和问效”“五个主题”制度,按时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查找差距和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合力扭成一条绳抓财政收支新态势,财税部门以财政收入、支出、向上争取资金、财政八项支出增幅等任务挂图作战强化目标管控,全力抓好财政增收节支。
三是积极协调抓争取。
深入贯彻落实省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及改革精神,积极研究政策,盯准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抓项目、保增长,培产业、强支撑”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向上对接汇报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
通过高位协调,部门配合,全年累计争取到位转移支付资金141,076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63,86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7,212万元。
到位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4,584万元。
(二)规范管理强监督,整合存量固“三保”
一是严肃纪律抓整改。
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精准和实效,县监察、审计、财政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积极开展联合检查,做到信息共享,尺度统一,依据依规,整改从严,提高了财政检查、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平水。
一年来,共抽调45人次开展了全县预算单位财务检查及跟踪整改、会计基础工作专项审计调查、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检查等工作,共发现督促整改11大类累计280个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全县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联合检查和专项审计调查,充分掌握了全县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银行开户及资金存量、往来款全县预收应付款挂账情况。
严格按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政策清理追缴,累计追缴非税收入828万元、整合财政存量资金1,157万元,按要求撤并银行账户 7个。
强化对“三公经费”监管,全年安排“三公经费”806万元,同比下降0.4%。
公务接待人次减少9,287人,下降17%。
二是统筹资金固“三保”。
2017年继续以“三保”为抓手,紧紧围绕县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在保障民生保重点支出上做好“加法”、在降低行政成本上做好“减法”、在撬动社会资本上做好“乘法”、在清理财政投入上做好“除法”,积极整合统筹资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资金、新增政府债券和政府融资等统筹安排,优先向扶贫、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就业创业等民生事业倾斜,更好地发挥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在支持民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累计整合财政存量资金1,194万元用于民生支出。
全年筹措安排民生支出129,74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7%。
三是整合资金助脱贫。
紧紧围绕县委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安排部署,积极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工作投入力度,全年共筹措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530万元,切实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安排教育支出24,598万元(安排2,193万元补齐2014-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缺口,积极配合迎国检);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1,567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安排农林水支出39,975万元;安排医疗救助资金628万元,重点对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及因病致贫的人群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实施救助;发放救灾、救济、抚恤等资金4,710万元,重点帮助农村
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人群,解决好基本生活、子女上学、住房困难、受灾受困等问题。
安排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补助资金4,006万元;安排就业创业资金344万元;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经费16,130万元,巩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三)深化改革提质量,抓实预决算公开
一是紧抓改革促规范。
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继续稳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国库电子化支付改革、全县工资审批管理系统等改革,提升国库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电子化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了县乡预算单位财政一体化平台正常运转,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认真编制2018-2020年财政中期规划,始终把绩效管理贯穿财政预算编制全过程,引导预算单位强化资金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确保部门履职绩效目标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和完整。
二是优化支出强保障。
始终紧抓收入、支出两个关键环节,强征管,重绩效,严监督,在做大财力规模的同时努力提升财政支出效益,严格按照序时进度要求督促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不断完善和强化惠农补贴政策,全年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7,026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2个,投入财政资金813万元,总投资996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投入财政资金685万元;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2,242万元;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346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714万元;安排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824万元,14,943人城乡居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是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
积极帮助指导各预算单位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公正,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创新预决算公开模式,全面推行在单位宣传栏、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网、财政内外网等相关网站多渠道公开部门预算、部门决算、财政总决算、三公经费等收支信息,全县58个部门,
114个预算单位,除少数涉密部门经费未公开外,部门预决算信息全部实现了网上公开。
12月初财政部驻云南专员办对双柏县2016年财政预决算收支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组对全县58家一级预算单位2016年决算公开情况和2017年58家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规范性、细化性进行检查,得到了督查组的好评。
六、2017年年末政府债务构成
通过2014年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甄别锁定后,2014年年末,我县政府债务余额38,767.6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9,531.28万元,专项债务10,236.33万元。
1、2017年政府债务限额情况
双柏县2017年政府债务余额49674万元。
2017年人大批准双柏县政府债务限额为58,67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8,438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0,236万元,举债没有超过限额。
2、新增政府债务情况
(一)一般债务新增情况
为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根据《预算法》关于举借债务及债务限额管理的要求,2017年我县债券转贷收17,384万元:一般置换债券14,584万元(含定向承销置换债券4,900万元,公开置换债券2,280万元),用于置换2017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债务及部分逾期债务。
新增债券8,904万元安排2017年重点项目。
(二)专项债务新增情况
本年无新增专项债务。
3、政府债务偿还情况
(一)一般债务偿还情况
2017年,我县共偿还一般债务5,680万元,其中:通过州级转贷的置换债券偿还存量债务5,680万元。
2017年共计支付利息1,110万元,通过县级预算安排支付244万元,通过偿债专户支付866万元。
新增政府债券资金89,04万元,其中用于扶贫项目5,500万元,棚户区改造项目2,705万元,白竹山公路修复建设699万元。
本年采用其他方式化解债务本金4783万元。
(二)专项债务偿还情况
2017年没有偿还专项债务。
4、2017年年末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2017年,通过置换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县级安排偿还、在限额内增加政府债务,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49,674万元,其中:一般债券41,094万元,专项债券8,580万元。
七、绩效评价开展工作情况
双柏县2017年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在州财政局的指导下,按照州财政局相关要求,协助配合项目实施单位完成州级安排“直接介入”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积极开展“上下联动”项目的绩效评价,为做我县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八、存在问题
在2017年的财政预算收支执行中,我县不断完善财政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推进子管理改革,采取了各项积极的增收节制措施,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基数较小,而我县自然条件较差,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公共社会服务成本较高,支出主要是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障资金,可调整压缩支出空间有限,从目前情况看短期内财政难于走出困境,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需求疲
软,地方财政收入短期内难于有较大增收;二是财政刚性支出增加幅度较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和支持改革的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极为突出;三是县乡财政的困难程度加深,保职工工资和机构正常运转出现较大缺口;四是预算约束不强,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些部门单位不严格按管理规定使用资金,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还未得到根本遏制;五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的依赖较强,县级财政负担加重,吃饭和建设矛盾加剧。
双柏县财政局
二〇一八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