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阅读理解,既是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拓宽视野的主要渠道,也是高
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然而阅读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是高中英语课堂中比
较普遍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索元认知策略能否促进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并结合阅读的三大模式及教学实践,研究元认知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学
启示。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高中英语教学阅读理解阅读模式教学策略
阅读作为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之一,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提高学生阅
读能力并非易事,因此,如何发展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增强阅读能力
一直是研究者及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高中英语课堂中我们发现,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及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多
数老师倾向于使用传统阅读教学。
他们首先会要求学生用泛读法来回答一些问题,或完成一些简单任务;接着使用精读法来解释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知识点、关键句
式结构和重点单词。
仅少数老师会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结构。
学习者必须在课上
或课后完成大量相关练习,却收效甚微。
这是因为老师们只授之以鱼,并未授之
以渔。
待学生进入高三,老师们才会教授一些阅读技巧,比如跳读、略读和猜词等。
这似乎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因此
教学效果也会不尽相同。
受限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及学习自主性,学习者很少
会想到如何有效地阅读。
渐渐地,他们会失去英语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所以,如
何培养学习者阅读自信及兴趣,如何引导学生靠自己去适应和控制阅读过程,就
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难题。
现代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语言学都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且活跃的心理活动。
阅读理解,不仅是一个识别、记忆、理解阅读材料的过程,还是一个控制和适应
过程,阅读者的生活经历、词汇量、信息处理能力都会影响到这个过程的发展。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元认知策略,一个对
认知活动进行计划监管及自我评估的认知策略。
当学习者掌握一些必要的元认知
策略,他们可以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积极的教学指导以及对他们教学过程及教
学效果的控制评估体制。
笔者将这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为研究背景、教学现状、研究
重要性及论文大纲。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对元认知策略及阅读模式
的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为元认知策略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文献综述
1.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许多研究者发现元认知实际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认知来源于自身对信息、材料的理解而非来自他人。
教育研究者多次尝试将该理
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建议学习者利用自我认知,调整学习方法,不断进行自我
调节。
Hartman(1994)和Palinscar & Brown(1984)将这一方法用于应用知识转换及
提高学习独立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Oxford(1990:20)在《语言学校策略》中将
元认知策略大致分为三种:第一为计划策略,即制定学习计划、浏览阅读材料、
标出有疑问的地方,以及思考如何实现学习目标。
第二为监控策略,即对学习材
料有所准备,在过程中监控自己的时间和速度,进而监控注意力和理解力。
第三
为评价策略,即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进而自我调节,发现问题,找到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阅读及阅读模式。
阅读是一项只有人类才有的心理活动之一。
作为作者与
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它不仅仅是对单词的识别和理解,还是对阅读材料主要观
点的阐释。
事实上,阅读过程就是理解过程。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般有这样几
种阅读模式:第一为“自下而上”式,即从最基础、最底层的词句出发进行理解,
进而得出文章大意。
这种模式,需要先对基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完成全文阅读
后对阅读材料进行自我理解和评价。
第二为“自上而下”式,即先利用文章题目及
阅读任务设置猜测出文章大意,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然后再仔细研究意义是如何
通过词句进行表达的。
这种模式,要求学习者先对阅读材料进行背景梳理,不断
监控阅读过程,检测阅读材料是否处于认知范围内,并及时调整,以达到预期。
第三为“平行交叉”式,即上述两种模式交叉使用,既利用低层次的认知技能,又
利用高层次的元认知技能,对过程及时监控,不断调整,有效完成阅读任务。
二、元认知策略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在阅读过程上。
高中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知之甚少,很少用于阅读过程中。
阅读前,大多数学生不使用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经历来帮助理解,也不对阅读材
料进行预先准备。
阅读中,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使用何种策略能更加有效地完成阅
读任务。
他们缺乏监管阅读过程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使用的策略不能行之有效时,他们一时间找不到另一种合适的策略继续阅读,做不到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
阅读后,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评估刚完成的阅读任务。
他们对阅读能力提高了多
少以及要怎么做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没有思考和自省。
换句话说,他们不具备优秀
阅读者的基本特征,也并不知晓何时、何地采用何种策略帮助阅读能力的提高。
2.在阅读能力上。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当
学生元认知水平提高,他们就能适时选择合适的阅读模式。
另一方面,当学生课
堂中接受了元认识策略的训练,他们就能够将元认知知识用于学习实践中。
从杨
小虎、张文鹏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元认知理论
的训练得到提高。
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上看,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实际就是教学
生学会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元认知可以看作学习者对自己认知水平的了
解以及对如何调节学习行为的认知。
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调节、自
我评估等进行训练,并鼓励其将调整后找到的最佳学习方法应用到各个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3.在阅读教学上。
教师应该有系统的元认知策略知识及训练技巧,这可以帮
助学生提高自我监管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学习发展有积极影响。
他
们不仅在理论上知晓元认知策略的定义和功能,还需要学习相关训练知识,掌握
具体的训练技巧。
除此之外,他们还需根据学生现状设计出训练课程,给学生以
专业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有计划地施以监管。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增强
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元认知策略
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十分有效,但一些学生仍忽视其重要性。
因此,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对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提高,还应对学习者进
行元认知策略指导和训练。
通过预先准备阅读材料,进行背景知识梳理,监管阅
读过程中的时间和速度,评估阅读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我监管、自我评估、自我调整的能力,增强阅读技能,有效完成高考中的阅读任务。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2]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Chamot, A. U.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Instruction: Current Issue and Research[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5,25,112-130。
[4]Hudson, T.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J]. Oxford,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5]Mokhtari, K., & Sheorey, R. Measuring ESL Students’ Awareness of Read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2002,25,(3),2-10。
[6]常梅直接元认知阅读训练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7]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郭晓艳晏晓红自主学习对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以及英语成绩的影响[J].中国英语
教学,2007,(03)。
[9]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杨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育与研究,2002,03,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