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引入凉山彝族童谣儿歌的行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凉 山 彝 族 童 谣 在 幼 儿 园 的 实 施策略
(一)兴趣及生活,生活及教育 兴 趣 是 幼 儿 最 好 的 老 师;陶 行 知 先 生 说:生 活 及 教 育。 彝 族 童 谣 内 容 丰 富,设 计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笔 者 认 为 将彝族童谣作为幼儿艺术的兴趣作为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的出发点,以 幼 儿 感 兴 趣 的 童 谣 歌。 如:邀 请 老 一 辈的爷爷奶奶,教小朋友一些生活中的 童谣,让他们将喝水、吃饭、排队等生活 中的事件与琅琅上口的童谣结合起来。 在 活 动 中,他 们 既 体 会 到 了 表 演 的 乐 趣,又 能 提 升 互 相 合 作、人 际 交 往 和 动 手的能力,有趣的儿歌促激发了他们的 表 演 欲 望,也 提 高 了 对 语 言 的 感 受 力。 儿童对凉山彝族童谣儿歌的兴趣,是开 发幼儿园艺术资源的出发点和驱动力。 ( 二) 以 主 题 为 支 撑, 融 合 幼 儿 各个领域 以某一主题为主体,各个学科整合 开 展 的 活 动 称 之 为 幼 儿 园 主 题。 它 强 调 知 识 与 知 识,技 能 之 间 的 横 向 联 系, 是 幼 儿 对 从 局 部 看 整 体 的 重 要 方 式。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凉山彝族童谣艺术 资源从主题入手的整合性开发就是从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入手的整合性开发。 因为“主题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围 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组织的教育教 学活动。”它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 领域的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 地连接起来,从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和 兴趣为出发点,将现实生活发生的新变 化和新形势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个主题 下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样的主题 整合,孩子对某一主题的知识有全方位 的认识和理解。 如西昌市第一幼儿园大班音乐整 合课程《过新年》就围绕彝族年这个主 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围绕 过“彝 族 年 ”这 个 主 题,教 小 朋 友 年 新 年的彝族童谣;将制作彝族粑粑编成舞 蹈 和 儿 歌,让 幼 儿 在 唱、跳 中 体 验 生 活 中制作粑粑的乐趣;在琅琅上口的童谣 中感受新年的乐趣和在新年中对长辈 的尊敬。
一、歌谣的定义 在我国古代就有“合乐为歌,徒歌 为谣”的说法,从这种说法上看歌、谣是 指两类事物。刘振泽主编的《现代汉语 辞海》中对歌谣的定义是:“随口唱出, 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词,如民歌、民谣、儿 歌、童谣等。”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辞 典 》认 为:歌 谣 即 民 歌、民 谣、儿 歌、童 谣的统称。 西昌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凉山 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也是攀西地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位于 彝族自治区的西昌市一个多民族聚居 区有汉、彝、回、藏等 28 个民族。随着近 些 年,随 着 高 速 公 路、铁 路 的 修 建 和 旅 游业的大力发展,西昌市已经发展成为 一座国际化、多民族融合的大都市。伴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对于教育也 影 响 颇 深,近 年 来,西 昌 新 建 了 一 些 国 际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将现代化的教 育 理 念 融 入 了 幼 儿 教 育 中。 幼 儿 园 的 师资配置,也以汉族教师为主。对于彝 族本土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越来越 少,所以将凉山彝族童谣歌引入幼儿园 的实践研究,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 弘扬传统文化时,利用本土资源作为校 本教材,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 二、 引 入 幼 儿 园 的 凉 山 彝 族 童 谣 的内容及分类 凉山彝族童谣包含了儿童牧羊谣、 游戏儿歌、儿童猜谜谣、儿童情趣、儿童 盘歌和其他儿歌等,凉山彝族日常生活
■花书姝/西南民族大学
摘 要:凉山彝族儿童歌谣是彝族的小 朋 友 自 娱 自 乐 或 者 玩 耍 时 唱 的 歌。 这 些歌是人民群众根据彝族儿童的各个 成长阶段,以启发彝族儿童的认知辨别 能 力,增 加 生 活 情 趣,提 高 儿 童 审 美 能 力 作 为 基 点 创 作 的。 这 些 儿 歌 生 动 有 趣,琅 琅 上 口,继 而 得 以 流 传。 因 为 它 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 律,所以便于记忆和演唱。凉山彝族童 谣 内 容 丰 富,题 材 多 样,设 计 生 活、哲 理、道德…… 关键词:凉山彝族 幼儿园 童谣 行 动研究
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其内容积极积 极 健 康,给 人 高 尚 的 审 美 情 趣,有 利 于 儿童品德修养教育,有利于启发儿童的 情趣和对各种事物辨别能力的提升。
在内容上可以分为: (一)儿歌 彝族童谣大多是以儿童为对象的 简单而富有童趣的歌谣。 (二)生活歌 历 史 上,彝 族 儿 童 的 生 活 丰 富 多 彩。 日 常 生 活 中 如 打 猪 草、放 牛 羊、采 桑果、打核桃等生活事件都有相应的童 谣;儿 童 集 会、逢 年 过 节 也 要 唱 如《红 萝卜》等童谣。孩子满月第一次抱去给 外公外婆看时大人们要咏诵吉利的童 谣,祭祀祖先要说文雅的童谣。童谣渗 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游戏歌 游 戏 是 童 年 最 好 的 教 育。 彝 族 儿 童 的 游 戏 运 动 如:捡 石 子、荡 秋 千、跳 水、摔跤等,是他们增强体魄;初识人与 人 之 间 的 交 往,享 受 美 好 生 活 的 需 求。 如《狩猎歌》这样的儿歌具有一定的竞 技 性。 通 过 摔 跤、甩 石 头、老 鹰 抓 小 鸡 等 游 戏,激 发 幼 儿 的 斗 志,通 过 力 的 较 量、技艺、技巧的比试,让幼儿心智得到 发展。再比如像《阿居尔惹格》即狐狸 护崽的游戏儿歌。儿歌在表演时,选择 一名儿童,捡 3-5 个小石头。他就假装 成狐狸,石头是他需要保护的东西。他 必 须 做 动 作 如 踢 腿、匍 匐,保 护 他 的 石 头。 其 他 参 与 游 戏 的 儿 童,先 围 成 犬, 再依次去抢石头,如果小石头被抢或者 被 踢 到,则 换 人 保 护 石 头,游 戏 继 续 进 行。未参与抢和保护石头的儿童,站在 旁边的儿童一遍重复童歌谣,一边去抢 小石头,直到把石头抢完为止。 (四)赞美歌 彝 族 人 民 崇 尚 勤 俭 节 约,好 学 上 进,讲究人伦道德,赞美孝顺父母,和睦 家庭,赞美友爱,助人为乐,赞美良好风 范。同时,还有赞美儿童日常生活美好 的儿歌;赞美历史中,上品德高尚的人, 赞 美 家 乡 的 广 袤 风 景 和 风 土 人 情 等。 它是幼儿认识世界认识家乡认识真善 美的启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