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
1.如图,用橇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B点比在A点费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用撬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
所以动力对撬棒的转动效果等于于阻力对撬棒的转动效,A选项错误;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小于阻力,撬棒是个省力杠杆,B选项正确;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动力的力臂大小随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而阻力和阻力臂大小不变,所以动力的大小不相等,C选项错误;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A点的动力臂小于在B点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手在A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大于在B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加的力,即在A点比在B点费力,D选项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为等刻度轻质杠杆,A处挂4牛的物体,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处施加的力()
A.可能为0.5牛B.一定为2牛C.一定为3牛D.可能是4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杠杆每小格的长度为L ,若在B 点用垂直OB 竖直向下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所用的力最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
min 42F L G L ⋅=⋅
则有
min 24N
22N 44
G L F L ⋅⨯=== 若在B 点斜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知 2211F l F l =
则此时杠杆左边的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动力臂减小,故动力将增大,故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 点施加的力
2N F ≥
故选D 。
3.如图所示,为提升重物,现选用轻质杠杆,不考虑杠杆支点O 点处的摩擦,每次利用杠杆把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重物悬挂在A 点,动力作用在C 点时,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B .当重物悬挂在
C 点,动力作用在B 点时一定比作用在A 点时要省力
C .无论重物挂在A 点还是B 点时,利用该机械所做的有用功都相等
D .如果动力作用在C 点且方向始终保持与杆保持垂直,则提升重物过程动力大小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灵活运用杠杆平衡公式分析即可;
【详解】
AB .不论重物悬挂在A 点或C 点,也不论动力作用在C 点还是B 点,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需要根据杠杆平衡公式,不仅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因此无法在只知道力的作用点的情况下判断是否省力,故AB 错误;
C .无论重物挂在A 点还是B 点时,由于物体质量相同,上升高度相同,则根据W Gh =可知,该机械所做的有用功都相等,故C 正确;
D .动力作用在C 点且方向始终保持与杆保持垂直时,可得动力臂大小始终不发生变化,但由于物体上升,重物的阻力臂会逐渐减小,则由杠杆平衡公式可知动力会减小,故D 错误。
4.悬挂重物G 的轻质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倾斜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若力施加在A
点,最小的力为 F A ,若力施加在B 点或C 点,最小的力分别为 F B 、F C 、且 AB=BO=OC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忽略O 点的位置变化)
A .F A > G
B .F B = G
C .F C < G
D .F B > F C
【答案】C
【解析】
【详解】
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最小;若力施加在A 点,当OA 为动力臂时,动力最小为F a ;若力施加在B 点,当OB 为力臂时动力最小,为F b ;若力施加在C 点,当OC 为力臂时,最小的力为F c ,从支点作阻力的力臂为G l ,如图所示:
A .F a 的力臂AO >G 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a <G ,A 错误。
B .F b 的力臂BO >G 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b <G ,B 错误。
C .F c 的力臂CO >G 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c <G ,C 正确。
D .F b 的力臂BO=OC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b =F c ,D 错误。
5.如图,一个长方体木箱,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其高度为H 、正方形底面的边长为L 、重为G 。
想把这个木推倒(木箱较重,不会移动),在其中部的中心最初施加一个水平推力大小是( )
A .
2GHL B .GH L C .HL G D .GL 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示可知,把这个木箱推倒,它右下端与地面的接触点是支点,当小孩水平推木箱时,力臂为2H ,阻力为木箱的重力,阻力臂为2
L ,如图所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G ×2
L =F ×2H F =GL H
故选D 。
6.用图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保持左侧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不变,使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 A 固定,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θ,动力臂l 也随之改变,所作出的“F -θ”图象和“F -l ” 图象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动力F 和θ的关系,当F 从沿杆方向(水平向左)→垂直于杆方向(与水平方向成90°)→沿杆方向(水平向右),由图可知,F 对应的动力臂l =OA ×sinθ,动力臂l 先变大后变小,则动力F 先变小后变大,所以A 错误;
B .当θ等于90°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但不为零,所以B 错误;
CD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 =F 2l 2可得:F =22F l l
,由于F 2、l 2不变,则F 和l 成反比,故C 正确,D 错误。
7.如图杠杆AOB 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 、B 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1m 、2m 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 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 BO =,不计杠杆重力,则1m 、2m 的关系为
A .12m m >
B .12m m =
C .12m m <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杠杆示意图如下: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可知,
1122G L G L =
1122m gL m gL =
即1122m L m L =
因为力与相应的力臂成反比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力臂12L L >,所以物体的重力12G G <,即12m m <,故选C 。
8.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杆上A 、B 、C 、D 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 点挂4个钩码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B点挂5个钩码
B.C点挂4个钩码
C.D点挂1个钩码
D.D点挂2个钩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每个钩码重力为F,每个小格长度为L,则O点左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4F×3L=12FL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A.若B点挂5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5F×2L=10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A错误;
B.若C点挂4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4F×4L=16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B错误;
C.若D点挂1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F×6L=6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C错误;
D.若D点挂2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2F×6L=12FL=12FL
杠杆能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9.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体积为1cm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
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合金块没有浸入液体时,液体的密度应为零,所以秤的零刻度应该在Q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若秤砣由Q向右移动,它的力臂变长,则左边合金块拉秤杆的力应增大,但合金块受到的浮力不可能竖直向下,所以零点的右边应该是没有刻度的,其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秤砣的质量不变,由Q向左移动时,它的力臂变短,则左边合金块拉秤杆的力减小,说明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增大,而合金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大,所以刻度应逐渐变大,即秤杆上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
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D.左侧增加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外移一格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横梁上一个格的长度为l ,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有
2332G l G l ⨯=⨯
A .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左边为
248G l Gl ⨯=
右边为
339G l Gl ⨯=
89Gl Gl <
杠杆右端下沉,故A 项不符合题意;
B .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左边为
224G l Gl ⨯=
右边为
313G l Gl ⨯=
34Gl Gl <
杠杆左端下沉,故B 项不符合题意;
C .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为
339G l Gl ⨯=
右边为
428G l Gl ⨯=
89Gl Gl <
杠杆左端下沉,故C 项不符合题意;
D .左侧增加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外移一格,左边为
339G l Gl ⨯=
右边为
339G l Gl ⨯=
99Gl Gl =
杠杆平衡,故D 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11.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 .F 1>F 2,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 .F 1=F 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C .F 1>F 2,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示可知,无论用哪种方法来抬,动力臂总是阻力臂的二倍,所用的力总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由于阻力就是重力,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动力的大小也是不变的,故应选B。
12.将打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上的未充气的气球,一起悬挂在杠杆右端,左端挂适量钩码使杠杆水平平衡。
将气针插入篮球气孔中,篮球中的部分空气充入气球后,杠杆左端下降,如图所示。
这个现象说明()
A.大气压的存在
B.钩码重大于篮球与气球总重
C.空气充入气球后,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大
D.空气充入气球后,篮球和气球受到总的空气浮力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开始杠杆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G钩码×L左=F绳拉力×L右
篮球与气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绳子拉力F、空气的浮力F浮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
G=F+F浮
则
F=G-F浮
将气针插入篮球的孔中,篮球中的部分空气就充入气球后,篮球与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变大,而重力G不变,绳子的拉力F变小,因为球对杠杆的拉力F绳拉力等于球受到的拉力F,所以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F绳拉力变小,而G钩码、L左、L右不变,因此
G钩码×L左>F绳拉力×L右
杠杆左端下沉。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左侧用细绳挂着正方体甲,正方体甲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测力计上,右侧挂着重为1N的钩码乙,O为支点,正方体甲的边长为0.1m。
在杠杆水平平衡的
条件下,当只改变动力臂l 1,电子测力计的示数T 随之改变,T- l 1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阻力臂l 2为6cm
B .正方体甲受到的重力为6N
C .当动力臂l 1=2cm 时,左侧细绳对杠杆的拉力为2N
D .当动力臂l 1=4cm 时,正方体甲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强为100Pa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通过甲物体处于平衡条件的分析确定杠杆所受的拉力大小,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结合图像上不同的点来解题。
【详解】
A .根据题意,甲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甲受到绳子的拉力,甲物体自身的重力,电子秤对甲物体的支持力
G F F =+支拉
物体拉杠杆的力和杠杆拉物体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F F =拉
电子测力计对物体甲的支持力和物体甲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F T =支
即
2F G T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1122F L F L =
得
()112F L G T L =-
根据图像可知当T 1=2N ,L 1=2cm
()21N 2cm 2N G L ⨯=-⨯
根据图像可知当T 1=1N ,L 1=4cm
()21N 4cm 1N G L ⨯=-⨯
解得L 2=2cm ,G =2N ,A 、B 选项错误;
C .由图像可知,当L 1=2cm ,此时T 1=2N
213N 2N 1N F G T =-=-=
细绳对杠杆的拉力是1N ,C 选项错误;
D .由图像可知,当L 1=4cm ,此时T 1=1N ,由公式 1N 100Pa 0.1m 0.1m F P S =
==⨯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择D 。
14.如图,粗细均匀木棒AB 长为1m ,水平放置在O 、O '两个支点上.已知AO 、O'B 长度均为0.25m 。
若把B 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40N ;则木棒的重力为( )
A .160N
B .120N
C .80N
D .4O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木棒AB 的重心在C 点,抬起B 端时的支点为O ,由于AO =0.25m ,则抬B 端的力的力臂
OB =AB −AO =1m−0.25m =0.75m
木棒AB 的重心距离支点的距离,即重力的力臂 111m 0.25m 0.25m 22
OC O C AB AO '=
-⨯-=== 木棒平衡,则有 F ×OB =G ×OC
木棒的重力
40N 0.75m =120N 0.25m
F OB
G OC ⨯⨯=
= 故B 正确。
故选B 。
15.如图所示,直径为50cm 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碗的端口水平。
一根密度分布均匀,长度为60cm 的光滑杆ABC 搁置在半球碗上,碗的厚度不计,平衡时杆受到的重力
与杆在B 点受到的弹力大小之比为( )
A .5 :3
B .6 :5
C .3 :2
D .4 :3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以AC 棒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OAB OBA BAD α∠=∠=∠=
设杆在B 点受到的弹力为N ,根据力矩平衡可得:
AB AD NL GL =
则:
25230N cos G cos αα⨯⨯⨯=⨯⨯
解得: 53
G N = 故A 项符合题意;BCD 项不符合题意;
16.如图所示,七块完全相同的砖块按照图示的方式叠放起来,每块砖的长度均为L ,为保证砖块不倒下,6号砖块与7号砖块之间的距离S 将不超过 ( )
A .3115L
B .2L
C .52L
D .74
L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因两部分对称,则可只研究一边即可;1砖受2和3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由力的合成求得1对2的压力;而2砖是以4的边缘为支点的杠杆平衡,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2露出的长度,同理可求得4露出的长度,则可求得6、7相距的最大距离。
【详解】
1处于平衡,则1对2的压力应为
2
G ;当1放在2的边缘上时距离最大;2处于杠杆平衡状态,设2露出的长度为x ,则2下方的支点距重心在 -2
L x 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22
L G G x x ⎛⎫= ⎪⎝⎭ 解得
3
L x = 设4露出的部分为x 1;则4下方的支点距重心在
1-2
L x 处;4受到的压力为
2
G G +
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114-52G G x G x ⎛⎫⎛⎫=+ ⎪ ⎪⎝⎭⎝
⎭ 解得
15
L x =
则6、7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为 ()131223515
L L L x x L L ⎛⎫++=++= ⎪⎝⎭ 故选A 。
17.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A 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M 悬挂点B 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M 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
B .秤的刻度值分布不均匀
C .增大M 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减小
D .悬点O 适当左移,秤的量程会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轻质杠杆自身的质量不计,假如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那么液体的重力是相同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M M OA G l G l =液,G 液、OA l 、M G 不变,则M l 不变,物体M 悬挂点
B 的位置是不变的,这样不能知道液体的密度,密度秤不能正常使用,A 错误; B .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M M OA G l G l =液,即
M M OA V gl G l ρ=液液 化简可得
M M OA
G l V gl ρ=液液,可知ρ液与M l 成正比,则秤的刻度值分布是均匀的,B 错误; C .增大M 的质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M M OA G l G l =液可知,秤的量程会变大,C 错误; D .悬点O 适当左移,阻力臂是增大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M M OA G l G l =液可知,秤的量程会变大,D 正确。
故选D 。
18.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铁棒A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力F 将铁棒从水平地面拉至竖直立起.此过程中,力F 作用在B 端且始终与铁棒垂直,则力F 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保持不变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如下图所示: 在抬起的过程中,阻力F 2 不变,F 与铁棒始终垂直,所以动力臂l 1 不变,由于铁棒的位置的变化,导致了阻力F 2 的阻力臂l 2 在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l1=F2 l2可知,l1、F2都不变,l2变小,所以F也在变小。
故选B。
19.有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用绳子拴住木棒的O点,将它悬挂起来,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若把木棒从绳子悬挂处锯开,则被锯开的木棒()
A.粗细两端质量一样B.粗端质量较大
C.细端质量较大D.无法判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如图1,设O点到粗端的距离为L,在O点左侧对称地割取长也为L的一段(图1)。
现再次利用对称割法,在O点右侧割取与O点左侧所割等大的一部分(图2虚线部分),将两次所割取的部分(各自重力显然是相等的)取走,则原木棒只剩下图2所示部分。
设左端剩下的重力为G左,力臂为l左,右端剩下的重力为G右,力臂为l右,由杠杆平衡条件有:
G左l左 G右l右,
很明显l左>l右,故有G左<G右,再加上被取走的部分,仍有左端的重力小于右端重力,即粗端重力大,质量大。
故选B。
20.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下列操作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B.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增加一个钩码
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D.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钩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横梁上一个格的长度为L,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有
⨯=⨯
G L G L
2332
A.两边各向外移一格,左边
248
⨯=
G L GL
右边
G L GL
⨯=
339
由于
<
GL GL
89
杠杆右端下沉,故A不符合题意;
B.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增加一个钩码,因左边
⨯
24
G L
右边
⨯
42
G L
因
2442
⨯=⨯
G L G L
故B符合题意;
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
G L GL
⨯=
339
右边
⨯=
G L GL
428
因为
>
98
GL GL
杠杆左端下沉,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
⨯=
G L GL
33
右边
⨯=
G L GL
224
由于
GL GL
<
34
杠杆右端下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21.如图,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B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A.球在C点时受力平衡
B.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C.球在A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将静止不动
D.球在B点时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小球将静止不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球在C点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CD.小球在A、B两点时,是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此时的动能最小,速度最小为0,若在A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运动,若在B点时,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则球会保持静止不动,故A、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
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球经过同一高度A、B两点时,动能相等
B.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时,动能为零
C.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
D.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在地面M点的黑色圆斑大于N点的黑色圆斑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在A、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故A错误。
B.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竖直方向的速度。
小球在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是仍然能往右运动,说明小球还具有水平方向速度,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
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
在C点在在D点之前,故在D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的机械能;故C错误。
D.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形变越大。
在M点与在N点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都为零,又因为小球在M点机械能大于N点机械能,故小球在M点的弹性势能大于在N点的弹性势能,故在M点的圆斑要大于在N点的圆斑;故D正确。
23.如图所示,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 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
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可能大于C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大,势能减少,因为存在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A和C、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到D 点减少的重力势能,故B错误;
C.斜面粗糙,则AB段有可能匀速,但因摩擦力的存在B的速度一定大于C的速度,所以,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故C正确;
D.木块从B到C,因为有摩擦,则C处的动能小于B处的动能,从C到D,由于忽略空
气阻力,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D点动能大于C点动能,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与A点的动能大小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24.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明的质量为 50 kg,每次跳起高度约为 6 cm(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 100 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起跳过程中小明的动能持续增大B.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C.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 3J D.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 50W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向上起跳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小明的动能减小,故A错误;
B. 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高度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
C. 小明的重力为:
G=mg=50kg×10N/kg=500N,
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
W=Gh=500N×0.06m=30J,
故C错误;
D. 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
P=W
t
总=
30J100
60s
=50W,
故D正确。
故选D。
25.小美用20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她对足球做的功是()A.3000J B.150J
C.没有做功D.做了功,但无法确定做功多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中只告诉了该同学对足球的作用力大小为200N,而没有说明足球在该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15m是足球离开脚后运动的距离),她对足球做了功,但无法准确求出她对球所做的功,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6.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
浮在水面上。
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B.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C.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D.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详解】
松手后,乒乓球上升到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水的重心不断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故选B。
27.李明同学,一次缓慢地从一楼走上五楼,另一次则急促地跑上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做的有用功相同,功率不同
B.两次做的有用功和功率都相同
C.两次做的有用功不同,功率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
=可知两次上楼过程所做的有用李明同学的体重不变,上楼的高度不变,根据公式W Gh
功相等;缓慢走上去用的时间比跑上去用的时间多,且前后做的功相等;根据公式
W
P
可知,走上去做功的功率小于跑上去做功的功率。
t
故选A。
28.班里组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
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
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①五楼到一楼的高度H;②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
③每个同学的体重G;④四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功率公式得
W GH
P
==
T T
学生都是从同一栋楼中的一楼到五楼,所以H高度相同,没有必要测量高度H的大小了;学生自身重不同,爬楼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必须测出各个体重和所用时间,这样可对比出不同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大小关系了。
故选D。
29.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20N的物体在2s内匀速提升2m,拉力F等于12N。
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40J
B.拉力所做的总功为48J
C.拉力F的功率大小为2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公式可得
==⨯=
W Gh
20N2m40J
有用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
==⨯=
222m4m
s h
根据公式可得
==⨯=
W Fs
12N4m48J
总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拉力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