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83b611650e52ea551898d7.png)
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主墓葬规模宏大,其余的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主、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扔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朝廷所垄断C.郡县制的缺陷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3.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诊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5.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6.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7.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4bba11650e52ea5518981f.png)
2014年秋季划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台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3.《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日太公,母日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春秋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 D.“人伦者,天理也”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
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6.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a1d73a0b4e767f5bcfce1c.png)
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命题教师:史忠富审题教师:迟桂娟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70分)选择题(70分,每题2分)1.《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2.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君主专制的确立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科举制度的形成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4.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5.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6.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7.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B.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8.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
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4c0e75f0e7cd185253620.png)
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2.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3.科技发明是时代发展的强心剂,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科技发明并外传,是典型的科技高峰期,这一时期是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4.某学者赞扬中国历史上的一项技术,认为该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等历史发展,称得上是重大的“革命”。
这位学者赞扬的是A.炼金术 B.观星术 C.航海技术 D.活字印刷术5.“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6.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7.下列关于我过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我国较成熟的古老文字B.魏晋时期开创了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风C.楚辞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D.京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8.清末举人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
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证据充分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画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f31508eff9aef8941e06d6.png)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
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荀子提出①“天行有常”,即②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又说③“制天命而用之”,④主张在掌握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
⑤这种带有唯物色彩的见解,为当时各家所不及,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A.①③B.②④C.②④⑤D.①③④2.右图是黄庭坚书写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十六字戒言源出于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曾撰《戒谕辞》,宋太祖赵匡胤总结前朝兴衰得失教训,认真研选,从中挑出核心内容四句十六字,颁于州县,刻碑为戒,从此世代沿袭,天下皆知。
关于上述材料说法错误的是A.倡导儒家民本学说B.书写的字体为楷书C.宋太祖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统治D.宣扬君权神授理论3.(公元65年)冬十月,日有食之。
……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
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颁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悚然兢惧。
”关于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汉朝统治者认为“君权神授”B.汉朝统治者尊奉“天人感应”C.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D.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4.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右《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纸质地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A.有助于了解“蔡侯纸”的基本信息B.说明汉代时期纸已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C.其制作精美,表明该时期造纸术已相当成熟D.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5.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f3e1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d.png)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B、雇佣劳动力增加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D、封建主阶级衰落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4、XX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A、惩治嫌疑犯法令B、限价法令C、土地法令D、总动员令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举行的战争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C、两大对立的阶层曾经诞生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厂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
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无产阶层革命运动的兴起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9、18世纪前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迸发了内战。
招致内战迸发的根本原因是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C、北方资产阶层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C、美百姓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D、促使美国经济的疾速发展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A、资产阶层革命的影响B、封建势力的衰退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D、工人运动的兴起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A、18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期13、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了革命风暴,其性质是A、反对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B、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C、反殖反封的民族解放运动D、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战争14、印度民族起义中,很多封建XXX成为起义的领导者,这说明A、起义以否决殖民统治为首要目标B、印度这一时期不存在阶层冲突C、起义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标D、封建XXX已演变成资产阶层15、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人民把首要斗争矛头指向殖民统治,而中国人民则指向本国的封建势力,这一点主如果由下列哪一方面引起的。
安徽省铜陵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铜陵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95024da8956bec0975e37e.png)
铜陵市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质量监测高二年级历史试卷(B卷)答案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1)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或封建制度的衰落等)。
(4分)(2)儒、释、道三教并行(或尊儒、礼佛、崇道)(2分)(3)条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等。
(3分)影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加快了信息的传播等。
(3分)27.(1)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或宗教改革)(4分)②欧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③工业革命(2分)(2)①器物层面的变革(2分)②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或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共和制)(4分)③思想层面的变革(或精神层面的变革)(2分)(3)①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2分)②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2分)(或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酌情给分)28.(1)评价:积极方面:促进了基层社会的稳定,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秦国完成统一和国家治理奠定了基础。
(2分)消极方面:鼓吹轻罪重罚,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2分)(或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酌情给分)(2)三权分立(或分权与制衡)(2分)不同:材料一主张加强君权;材料二主张分权与制衡(4分)(3)共同点:法律应用至高无上的权威;所立之法应维护人民的权益;(或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武器等)(4分)区别:“以法治国”是指用法律去治国,法律是一种用来治国的工具,实质是“以法治民”。
(2分)“依法治国”是指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实质是“依法治吏”。
(2分)(或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酌情给分)。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b68c7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6.png)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①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①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2分)2.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
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3.(2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4.(2分)4.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
”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5.(2分)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6.(2分)6.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山东省文登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文登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97690b90c69ec3d5bb753c.png)
山东省文登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
”该材料反映的是A.汉初实行“推恩令” B.汉初实行封国制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2.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法律体系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3.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4.《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6.“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②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③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④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A.④B.①④C.①②④ D.②③④7.下列“口号”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国民革命成功万岁”C.“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D.“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8.《红星照耀中国》真实的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浙江省湖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0e88e0aeaad1f346933fe9.png)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样卷高二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小题,满分为100分。
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万历十五年》中提到:“一个人成为官员后,如果认识到他的成功和几代祖先息息相关,他就不能对他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福利完全漠视。
何况这种关心和帮助也不完全是无偿的支付,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自己的子孙在今后不受他们的提携。
”这种社会现象的历史渊源是A .宗法制 B. 分封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度2.为统一岭南地区,秦开凿灵渠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该水利工程的位置位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③3.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由此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①已初步具备民主政治的因素 ②实现了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 ④促成了社会对公平公正的追求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4.下列各项能够体现中国古代王朝对地方的有效驾驭和控制的有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时形成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③元朝设置了十个行中书省 ④清朝对边疆地区“大事集权、小事放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阅读下表。
① ③②④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到20世纪初,列强经济的侵略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掠夺C.众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加重D.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6.1895年英商在上海开设了外商在沪的第一家纱厂——怡和纱厂。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1b7cfa8f524ccbff12184bb.png)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测试高二(16届)历史试题命题人:吴冬梅审校人:高二历史组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客观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 )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2.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终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王朝的变法运动”。
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4.元末画家倪瓒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倪瓒认为绘画应( )A.不作修饰B.注重创新C.寄兴托志D.突出求形5.蒙古人人主中原后,婚姻习俗迥异于汉族,如多妻制、抢婚和收继婚等。
“抢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
其实施者既有地位显赫的达官,又有行为恶劣的强盗,在现存元杂剧中,明显出现“抢妻”情节的剧本就有20多部。
在《窦娥冤》、《汉宫秋》、《望江亭》等作品中通过女子抗争,表达了剧作家的愤怒。
对这些作品分析正确的是( ) A.突出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B.体现了元杂剧的作品特点C.反映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的不满D.表达了知识分子对自己地位的不满6.“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ee6c2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f.png)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45分)1.(3分)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囤,牛有牧,以待百事。
”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A.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C.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D.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3分)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
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
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
”据此可知,严复()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3.(3分)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
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 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 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4.(3分)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
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5.(3分)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
《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
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法条律令的繁杂 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价值观念的混乱 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6.(3分)《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6aa79ddaef5ef7ba0d3cad.png)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论语·雍也》提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材料强调的“仁之术”是指A.忠恕 B.正名C.兼爱D.中庸2.“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
……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材料反映的是A.儒家强调重民、利民的民本思想B.道家“因民之欲而不扰乱”思想C.墨家崇尚生产、厉行节约的主张D.法家的“法、术、势”治国策略3. “不法古,不循今”、“事异则备变”、“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这些主张体现了法家思想的A.变革进取精神 B.公平公正理念C.依法治国原则 D.自由平等思想4.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剧烈变革动荡 B.思想家的纷纷出现C.诸侯之间争夺霸权 D.生产力的显著进步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是为了A.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防止暴政B.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权力的扩大C.思想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秩序的稳定D.发展儒学并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6.有学者说:宋代理学家把作为儒学理论核心的道德修养、等级秩序、伦理纲常等抬升到了精神本体的高度,建立起了理学体系。
这说明A.理学发展了天人感应学说B.儒学的发展已达到了顶峰C.理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统一D.理学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7. 谭嗣同认为王阳明的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
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山东省莱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扫描版)
![山东省莱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585a237375a417866f8f78.png)
山东省莱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理科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8分。
共50分。
26.(1)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3分)。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分)(2)主张: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4分)(3)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分)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文化专制;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分)27.(1)第一类:③⑤第二类:②⑧第三类:①⑥第四类:④⑦。
(4分)(2)第一类: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巩固封建统治。
(2分)第二类:曾国藩、李鸿章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
(2分)第三类: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提倡君主立宪制。
(2分)第四类:陈独秀、李大钊主张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变革中国,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2分)(3)特点: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向西方学习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入。
(3分)28.(1)创造:改进造纸术;创制活字印刷术。
(2分)影响:以经济方便的方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分)(2)万有引力定律。
(2分)影响: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不断向前发展;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近代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纷纷建立起来;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6分)(3)动力:蒸汽动力。
(2分)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2分)。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4-2015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4-2015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后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e8613f43323968011c9228.png)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4-2015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谌征锋审题人:马海霞一、单项选择题(2分×30=6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C.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公意和众意之间经常有着很大的差别。
公意总是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利,它只是个体意志的总和。
”这里的“公意”在雅典城邦得以维护的直接举措是A.成立十将军委员会B.推行陶片放逐法C.给公民发放参政津贴D.实行轮番选举制4.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5.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
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
”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6.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7.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12fa7bf46527d3250ce008.png)
沭阳如东中学高二历史练习20150122一、选择题1.《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
”清冯桂芬《复宗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
”由此推测,“宗法”的含义是A.区分同祖同宗子孙的制度B.按血缘推行教化的根本C历代实施分封的制度基础D按嫡庶治理社会的法则2.以地方行政组织为线,史学家吕思勉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相符的是A.神权与王权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C.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3.如果要查阅明确载有明代设立内阁制的资料,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①《明史·职官志》②《明成祖实录》③《明史·太祖本纪》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4、按照唐朝有关兵役法的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右仆射(丞相) 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经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他拒不署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魏征“专权乱政”5.《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时,皇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
据此判断,当时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6.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
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决策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7、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公开宣称:“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日本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b6da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9.png)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1.(3分)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宗法制度的强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2.(3分)图1为汉代“车马过桥”画像砖,画面为二马拉一轺车,一骑吏在车的右后侧跟随。
画像砖中的情境()图1A.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B.全面再现了汉初社会风貌C.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成果显著D.反映了礼制对社会的影响3.(3分)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4.(3分)“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
”宋朝的这一政治体制旨在()A.防范武将专权B.有效分权制衡C.加强君主专制D.优化基层管理5.(3分)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
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A.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C.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6.(3分)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7.(3分)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新词汇不断涌现。
下列词汇突出体现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A.师夷长技B.适者生存C.自由恋爱D.实业救国8.(3分)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6be8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5.png)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2分)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
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
他们分别是( )A.孟子和王阳明B.荀子和朱熹C.董仲舒和顾炎武D.董仲舒和朱熹3.(2分)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表分析和,他们都( )A.主张“君臣平等”B.批判封建君主制C.践行“工商皆本”D.主张应限制君权4.(2分)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5.(2分)早在春秋时,就能用土圭测正午日影长短而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后以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为参照逐渐建立并流传下来的预报天气变化、指导农事的历法即二十四节气;哈雷彗星从春秋到清末共被记录了31次,但古人始终没有发现其出现的平均周期为76年,最后还是被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这一规律。
这些事例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科技( )A.科技重实用轻理论抽象B.天文研究得到普遍重视C.科技重经验综合轻实践D.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世界6.(2分)如图为清中期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该画作()A.表达了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B.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真实反映C.运用了工笔重彩的创作手法D.体现了理学对文人意趣的影响7.(2分)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d0017af46527d3240ce04e.png)
2014年秋高二(上)期末测试卷历史(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有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西周时期社会环境、事态人情。
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A.《老子》B.《孟子》C.《诗经》D.《离骚》2.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逐渐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
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①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②“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③《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④能歌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
”“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A.主张经世致用B.力挽儒学危机C.维护理学正统D.反对盲从孔子4.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5.下表是一位同学运用多元史观对近代某一思想的评价。
据此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兴起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6.20世纪初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说“孝”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促成上述言论产生的历史因素,不包括A.民国初年共和徒有其表B.反对尊孔复古逆流的要求C.清王朝的腐朽反动统治D.民主自由思想的广泛传播7.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2.“……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3.《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候(窦婴)武安侯(田蚡)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4.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5.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
这种现象表明()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6.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7.《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
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A.诸法合体、私法为主 B.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C.体现了的理性原则、平衡观念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8.历史上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该派别的活动()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转变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C.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9.“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混乱而重复,各种年龄的年青人与一位教师坐在一起;14世纪后逐渐出现了按年龄和程度分班级,每班有不同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并增加了希腊文的学习。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人文主义的复兴B.罗马法的重生C.城邦民主政治的复活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0.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一主张()A.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D.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11.孟德斯鸠曾经写道:“中国的皇帝……据说他的帝国如果不公正,他将被剥夺去帝国和生命。
”与其说法意义相近的儒家思想是()A.法不阿贵 B.克己复礼 C.知行合一 D.民为邦本12.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国家()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13.“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所有的英国人都起来反对詹姆士二世……。
经过短暂的谈判之后,威廉和玛丽作为自信十足的议会的客人,开始了自己的王朝”。
当时威廉和玛丽在“自己的王朝”中()A.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必须严格践行“议会至上”的原则C.由内阁首相代行其行政权D.必须接受英国各政党的监督制约14.“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
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
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马克思所说“这次革命”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15.《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
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16.“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材料反映了()A.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B.“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C.“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D.《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17.“艺术家在传达他们对于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
民主社会理解为艺术实验和创新的需要,极权社会如苏联则视之为退化或者社会危险品予以禁止。
”材料所述的艺术风格为()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8.“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19.《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
”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20.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
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
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21.《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
这表明()A.“预备立宪”破产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22.《字林沪报》是中国近代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刊之一。
有人在这份报刊上查阅到这样一段文字:“高丽之乱国固非自今日始矣。
光绪八年壬午岁,大院君之变,则日本暗主其谋。
光绪十年甲申岁,金玉均之叛,则日本明助其力。
若今东学党之事,不过乱民匪党,癣疥之疾,而竟兵连祸结,若临大敌者,此中未必无人焉”。
这段文字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甲午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23.日本官方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述:“管区内的敌人,使日军最感棘手者,为冀西及冀中军区的共军。
彼等以省境及日军作战地区附近,或沼泽、河流等日军势力不易到达的地区为根据地,进行巧妙的地下工作及灵活的游击战。
”文中的“共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A.江南游击队 B.八路军C.工农红军D.新四军24.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25.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到:“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这一路线被写入党章是在()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
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
宋真宗亲自写手招,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
……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
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
……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
……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踢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
……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一个相时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
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