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专题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专题知识点总结
一、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一)河流的水文特征:量季速沙冰汛
1、流量大小和流量季节变化一一最主要和气候和补给方式有关
① 流量的含义: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以立方米/秒计)
② 流量的影响因素:气候(蒸发、降水)、下渗、流域面积、支流、植被、人类
活动等
2、水位变化一一气候和补给方式、植被覆盖率
①长江流量大且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②塔里木河流量小且水位季节变化大
3、含沙量——最主要考虑植被覆盖率和人类活动(也和降水强度、土质、坡度等相关)
4、结冰期
①有无结冰期
②结冰期的长短一一考虑气温、纬度、洋流、地形
5、凌汛
①条件: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河流有结冰期
② 时间:初冬、冬季、初春
③ 典型区域:黄河宁夏段、山东段;中国东北;俄罗斯的“毕业了”
6、汛期:季节;长短
①东北有春汛夏汛两个汛期
②地中海河流冬汛
③南方的河流汛期长
④西北内陆地区汛期短
7、流速——地形地势
8、水能一一流速快落差大;流量大
Eg西北内陆塔里木盆地河流流量特点
a.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少甚至断流)一一支流少、冰雪
补给、气温
b.越往下游沙漠地区流量越小一一下渗、人类过度的用水
(二)河流的水系特征:一支速水流流流
1、支流
①支流的多少(长江支流多;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汇入)
② 支流的形状(盆地向心状水系、山地放射状水系、长江树枝状、海河扇状)
2、流速、水能一一地形地势
3、流域面积:两个分水岭之间的汇水区域的面积
①区别流域面积和水域面积
②流域面积一般不发生变化(除非地形改变,或者发生了河流袭夺现象)
③ 长江的流域面积大(秦岭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的河流流域面积小
④河流的流量大,是因为流域面积大(可能正确)
⑤ 河流的流量增大,是因为流域面积增大(基本错误)
4、流向
①等高线的凸向和河流的流向相反
②流向描述有时候可能需要分段
③通过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
④通过流向判断河流注入的水域,进而判断是内流还是外流,参与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⑤流向多变,推测地形情况:可能是地形复杂,也可能是平原地区河道弯曲5、流程:
⑥陆地面积较小、岛国、陆地比较破碎的河流流程短(海南、日本、马达加
斯加、印尼、英国等)
② 国际型河流流程长(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黄河)
6、其他水系特征:河网密度等
二、水文水系特征的运用
(一)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以欧洲为例)
1、流量、水位: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且均匀=河流的流量大且水位季节变化小,水位稳定
2、含沙量:河流的含沙量小,淤积少,河床深
3、结冰期:没有结冰期(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4、流速:地形平坦,流速慢,落差小,水流平稳
5、支流: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四通八达
6、流向:入海,外流河,可河海联运
7、流程:流程长,经过国家多
8、经济: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二)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以长江为例)
1、流量
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流量大(建水利枢纽、水库)
②台风带来大量的降水,河流的径流量大(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做抗灾准备)
2、含沙量: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蓄洪排洪的能力下降(上游植树造林)
3、汛期:(季风活动不稳定,夏季风的势力弱)雨带长时间停留,降水时间长,汛期长
4、流域面积、支流:流域面积广阔+支流众多,由南北两侧汇入干流=汇水多(加固河岸堤坝)
5、流向: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裁弯取直)
6、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7、人类活动
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
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退耕还林)
(二)湖泊湿地的性质
1、咸水湖
①干旱半干旱的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②河流和地下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把土壤和岩石里的盐分溶解,河流携带盐分注入湖泊
③内流湖,湖水和盐分无法被地表径流带出
④水分蒸发,盐分累积
⑤其他:古代海洋的遗迹(里海、海迹湖)
2、淡水湖
(三)湖泊湿地的作用
1、大气
①(气候)调节气候
②(湿度)增加空气的湿度——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干旱加剧
③(温度)调节大气成分,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一一温室加剧
2、水源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一一丰水期洪涝灾害加剧,枯水
期时出现断流
3、土壤:干旱区的绿洲减轻土地过度的沙化一一荒漠化、沙尘暴、盐碱化加剧
4、生物:保持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一一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
锐减,植被减少
5、环境:净化水体和空气,降解污染,美化环境一一污染加剧
6、经济
①为种植业提供灌溉用水,为渔业发展提供条件
②提供原料和能源(湿地植被、芦苇、鱼虾、盐、碱等)
③提供自然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④科研价值
(四)湖泊湿地萎缩的原因
1、泥沙增多
①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携带泥沙淤积湖泊湿地
②围湖造田、填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农业用地、城市交通用地)
2、水量减少
①(深居内陆;出现旱灾)降水少,夏季气温高,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长江中下
游伏旱)
②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
③水利工程建设+沿岸过度引水使用=河流湖泊水量减少
④冻土解冻,下渗增加
3、生态破坏
① 内陆地区:沙尘暴和荒漠化的侵蚀
②全球变暖,冰川数量减少,冰雪融水减少
③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和海水侵蚀
④环境污染:使得湿地富营养化(藻类和水草丛生),泥炭化加速
其他人类活动
水循环概况
1、地球上的水:气态(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数量最大)、固态(高纬度、高山或特殊条件下)
2、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会判断河湖或者区域参与何种循环)
3、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蒸发、水汽输送)、重力(降水、径流)
4、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环节是地表径流
5、意义
①水资源的更新和再生②促进了海陆之间、高低纬之间能量传输(洋流)和物质迁移(搬运),维持全球水、热平衡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
④塑造了地表形态(降水是自然带的基础,径流是地表形态的基础)
⑤联系了4大圈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二、水体间的相互循环
(一)蒸发
1、蒸发的条件:气温、降水、风力、光照、水域面积(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湿度小,水域面积广,蒸发量大)
eg我国西北内陆多咸水湖的原因
2、蒸发的主体:植被、水域、土壤、冰雪的升华
eg城区的蒸发量比郊区
eg城市的降水量比郊区
(二)下渗
1、土质疏松程度:土质疏松,容易下渗
2、植被覆盖率: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被破坏减少下渗;地表径流增多;流水侵蚀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加
3、地势起伏:地形平坦或低洼,地表水停留时间较长
①建设梯田=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②灌溉农业区=地形平坦;大水漫灌=易下渗=地下水位升高;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盐分集聚,盐碱化
③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形崎岖=不易下渗=暴雨时地表径流增加=流水侵蚀加强=水
土流失严重
4、降水强度:同样降水量,持续时间越短,降水强度越大,汇成地表径流流出的越多,下渗越少
(三)河流的补给类型
1、雨水补给
①降水多的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少的区域以雨水补给为辅(在回答河流的补给方式时,要注意主次)
②发生时间:雨季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比如我国东北地区,出现春汛)
①发生时间:春季,补给季节变化
②意义:缓解春旱、补给河流、提供水源
③影响因素:、
3、高山冰川融水(冰雪融水,可以理解成为冰川融水,也可以理解成为冰川和积雪的混合)(西北、青藏高原)
①发生时间:夏季(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最多),补给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②意义:提供水源
③影响因素:、
4、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处于源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天池,松花江,单向补给)
②湖泊处于终点: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内陆湖,单向补给)
③湖泊处于中部:和河流相互补给(双向、鄱阳湖、洞庭湖)
5、地下水补给①特点:全年平稳、持续、夏季略多,量小②地下水与河流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位的高低
=地上河=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③地上河:
④过度利用地下水:
(四)考点分析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
⑤沼泽形成的原因:上不去、下不去、流不走,降水多,来水多
⑥河流水量减少(内流河断流)的原因:降水少、来水少、上得去、下得去、排得走
2、河流的补给方式:往往有多种补给方式,不同河段或不同季节,补给方式也不相同
3、陆上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关键是看两种水体的水位高低,由高水位水体补给低水位水体,因此补给关系并
不都是相互的,有些是单向的:如内流河对内陆湖的补给、地上河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冰雪融水对河流水的补给,火山湖对河流的补给
三、洋流
(一)洋流的分类
1、性质分类:寒流;暖流
结合等温线
①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普遍性):凸向等值线的高值,弯曲处和两侧相比为低值
②高高低低(特殊性):向高纬度凸表示高温,向低纬度凸表示低温
③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向
(二)洋流的分布(略)
①要求能够从极地俯视图中,通过洋流判断南北半球
②西风漂流:连续,环绕(南极洲),促进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的
水体和热量交换(三)洋流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①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维持全球的水热平衡
②洋流对沿海局地气候产生较大影响
寒流
暖流
2、对生物的影响
⑦形成渔场:
a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底层沉积物上泛带来饵料;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纽芬兰、北海道、北海)b盛行离岸风,上升补偿流带来底层的饵料(秘鲁)
c处于河流的入海口,河流携带大量的营养物质和饵料(舟山渔场,当然也有寒暖流交汇的影响)
d位于浅海大陆架(水深<200m,结合等深线),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⑧暖流使得自然带向高纬度延伸,寒流使得自然带向低纬度延伸
3、对航线的影响
①顺流=加快航行的速度,节约时间,节省燃料
②暖流,港口解冻,结冰期缩短=通航时间增加
③高纬度的洋流会带来浮冰=增加航行危险(拉布拉多寒流携带冰山)
④ 海雾(中低纬度寒流流经+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寒暖流交汇)=降低了大气的能见度=增加危险
4、对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eg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污染物将如何扩散?
(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拉尼娜:秘鲁更干燥;印尼洪灾(我国台风势力增强)
2、厄尔尼诺(南美洲西海岸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每隔数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成为西风,赤道逆流加强,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
①印尼旱灾,森林大火;
②秘鲁洪涝,鱼类死亡(水温和上升流受到抑制,都使得浮游生物死亡)
③全球气候异常、农业减产(欧洲雪灾)
④对我国:台风减少;夏季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现象;次年南方出现洪涝(夏季风弱,如1997年
强
一、资源调配的原因
1.……,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2.资源分布不均
①迁入地:缺少+不缺少但是有缺陷
②迁出地:丰富+不仅丰富且有优势
3.交通、政策、技术、生态……的支持
二、资源调配的影响
1.对两地的影响
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②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
⑤加强两地的交流和联系
2.对迁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资源的需求;②调整资源的结构;
3.对迁出地的影响
①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于资源开发利用
②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一、描述题的答题思路
1、描述整体
2、描述内部的差异和变化
3、描述特殊、极端
二、描述地形、地势特点
1、描述整体:地形以……为主+地形的基本特征
①平原(<200m,等高线稀疏),山地(>500m,密集且弯曲)
②丘陵、高原、盆地
③等高线数值变化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④有明显的多种地形,切记需要分方位讨论
2、描述内部差异:地势……高,……低(如通过河流的流向)
3、描述特殊和极端:地形具备怎样的特殊性
①山地的走向(以经纬线为参照物)、坡度的陡缓(岛屿)
②平原的面积和形状、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
③特殊的地貌:丹霞、喀斯特、雅丹、黄土、冰川、海蚀、风力等
① 其他区域特色(比如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等)、西欧平原(冰碛地貌)等)
北回归线
0城市
*黄麻
/河流喻弟高
线/m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①(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②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
①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①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
②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
③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
④11月一次年4月(10月一次年5月)降水较少
6、澳大利亚的珊瑚礁(有适合珊瑚虫繁衍的环境)
①纬度低,水温高;
②水温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
③海水清澈无污染,水质好,清晰度高;
④风浪小,海面平静
⑤地壳运动,地质沉降,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
7、钱塘江大潮
① 农历8月18处于天文大潮,月亮、太阳等天体对地球产生的引力大,潮差大
②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海湾,海水从外海涌来,被不断的推高
③ 夏秋季节的东南季风和台风加强了潮势
④ 钱塘江注入,起到了顶托作用
8、花岗岩景观(泰山、华山、黄山、普陀山、崂山、三清山)
内力作用,岩浆侵入,凝固,形成花岗岩
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岩石断裂发育=花岗岩露出地表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强烈、附加有侵蚀作用(棱角消失形成球状;崩塌作用显著出现峭壁)
9、砂岩景观(武夷山丹霞地貌、科罗拉多大峡谷、桂林山水等)
①外力作用:沉积和固结成岩,形成砂岩
②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岩石出露
③外力作用:侵蚀作用(干燥区风力为主,湿润区流水为主),风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