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文学
初期:
(一)社会概况:
1 .经济:恢复农村经济,逐步走向繁荣。
东南地区破坏严重。
抑商减税。
2.政治:极端专制的封建统治。
从内阁到六部等中央机构均设副职,满汉平分。
实际权力掌
握在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前)和军机处(雍正后)。
重大问题由皇帝一人裁决。
3.文化政策:⑴疏阔、宽大、笼络。
八股取士制,增加名额。
纳捐制度。
康熙十七年(1678)
开设博学宏词.科,罗致名士到翰林院任职。
编书⑵严禁文社,大兴文字狱。
庄廷疑(long,
双H失明,父为商人,买书编辑明史,被告,已死还鞭尸【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
史案”,杀七十余人,株连二百人;戴名世《南山集》狱、雍正年间吕留良狱、查嗣廷【金庸
《鹿鼎记》,反清情结,】狱等。
4.思想领域:⑴提倡程朱理学,重刊《性理大全》、康熙编写《性理精义》(2)顾【顾炎武】、
黄【黄宗羲】、王【王夫之】激进的民主思想。
①反思封建社会,提出积极主张。
君主、均
田。
②反对宋明理学,批判明末空疏学风。
实学③爱国【天下】天下兴亡。
【倡导实学,不
空谈】
郭绍虞
元:散曲,剧曲
(二)文学概况:
1.诗:(1)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
遗民【遗民诗人】,感兴亡。
【经过两朝】
(2)钱谦益【明末有名,探花。
投降清,留下污点】、吴伟业【状元,清代家贫,做官,
后后悔】七言歌行体。
贰臣。
感伤身世。
(3)宋琬、施闰章。
“国朝诗人”,叙事纪实。
【主观色彩淡】
(4)王士祯“神韵说”追求冲和淡远、含蓄蕴藉风格【康熙年间诗坛盟主】
创作转向感时忧世,遗民诗人之呼号、悲愤、砺志,其他诗人之徘徊观望,黍离之悲、沧桑之感,成为此期诗歌的主旋律。
2.词:陈维崔:阳羡词派,追慕苏、辛。
陈维松:阳羡词派,追慕苏、辛。
朱彝尊:浙西词派,宗法姜夔、张炎。
纳兰性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顾贞观
3.文:(1)顾、黄、王。
经世致用的文学观:经史致用,文史合一的杂文传统;重视文学的
社会功用
(2)〃清初三大家”侯方域(《李姬传》)、魏禧,纵横家气象。
汪琬
4.戏曲:历史剧李玉【社会底层】“苏州派”及《清忠谱》【明末苏州民变】
风情喜剧李渔【因战乱没有考试,为糊口,思想不太高,取悦大众】
清中期达到高峰洪异《长生殿》【杨玉环和皇帝的爱情】、孔尚任《桃花扇》【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南洪北孔】【是传奇(南戏),受词的影响比较大】【传奇和戏曲不同】
5.小说:(1)文言【传奇】:蒲松龄《聊斋志异》。
⑵白话:短篇:李渔《十二劳》II长篇:
陈忱《水浒后传》、钱彩、金丰的《说岳全传》【杨家将】、西周生《醒世姻缘传》、褚人获《隋唐演义》、李清《椿机(wu51)闲评》。
【有一技之长】
第四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有着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品味高雅的艺术精品
一、讽刺艺术的高峰
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己有,而明【金瓶梅,西游记对唐僧
等讽刺】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
然此类小说,大抵设一庸人,极形其陋劣之态,借以衬托
俊士,显其才华,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i军”【才子佳人,书生,富贵人家女儿,
他们相爱,捣乱的小人,就被讽刺】。
..…适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牛增孺,
出于私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威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
有足称讽刺之书。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一)《儒林外史》的讽刺特征
1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其文又威而能谐,婉而多讽】
作家“秉承公心,指摘时弊”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
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
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
【为赢笑声不真实不深刻】
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
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
2.将讽刺对象的个人性与社会性相连,把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之中
秉持公心: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目的是救世和悯世
⑴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讽刺的锋芒针对
造成这些人物的整个社会。
如范进中举、匡超人【喜剧形象,毫无廉耻,】、牛浦郎
⑵作者的爱憎感情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之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教,而是靠人物自
身的言语行动来表现。
1
3.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
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王玉辉【鼓励自己的女儿殉节,打呼殉得好】的先笑后哭等等。
马二先生游西湖,除吃六次茶、五次东西外,就是读墨卷、看请仙、拜御书,湖光山色点儿引不起他的兴趣等,在令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
(二)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
1、对照法(1)让人物自用己的行为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
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二
⑵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完全不同甚至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的对
照,从而形成喜剧效果。
如梅玖对待周进的前后不同态度、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等。
【周进没考中举时梅玖对他的傲慢,中举后尊敬】
⑶通过展示形式和本质、谎言和本相间的差异与错位,来形成讽刺效果。
如匡超人【先儒先生之辈】、范进吃虾元【中举以后,他母亲高兴死了,范进守孝,县令招待他丰盛,他不动,在守孝,吃素的,范进拿着竹筷子吃虾丸】、胡屠户的吹嘘【骂范进媳妇儿】等。
2、夸张法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
以揭示人物的真实面孔。
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二【范进发疯】
3、有意安排出人意外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丑态百出。
第十回避公孙成亲、第四十七回“方盐商【将新修的祠位放进孝节祠,人很多,有一老妇人在旁捉虱子吃】大闹孝节祠”等
4、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
如杜慎卿、成老爹【仰慕功名富贵,和别人说有人请他吃饭,有人骗他,他就信了】的被耍等。
二、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一)平实朴素的叙事风格
1.淡化情节的传奇性。
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紧张见长,而以平实朴素的白描为主导的叙事风格。
2.悲喜交融的风格敏锐捕捉人物的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结合在一起,此瞬间行为常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作为潜台词。
3 .思想文化的品味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狂狷而豁达的性格。
(二)人物塑造新成就
1.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 衣冠楚楚的,褴缕破烂的。
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
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裱,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2.不但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严监生、王玉辉
3 .体现人物性格的非固定性
匡超人、牛浦郎等
(三)叙事艺术的进步
采取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叙事方式。
如:薛家集开蒙、西湖之会等
三、长篇结构的新形式
第一部分一一第二回起至三十回,
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等人为代表,以莺短湖、西湖、莫愁湖聚会为中心,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的痴迷、愚味和攀附权贵、附庸风稚,同时,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和堕落。
第二部分一一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理想文士的探求。
作者着重写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
叙写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形象。
第三部分一一七回至五十五回,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用文人化的“四大奇人”来展示对未来的呼唤。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结构特点:采取编年和纪传相结合的方法,某一部分以某几个人物为主,构成相对独立的段落(一回或几回书),另一部分又以另几个人物为主,构成相对独立的另一个段落。
全书将这些相对独立的生活画面连缀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活和历史的长卷。
内在线索:主题思想,即对八股取士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与对百年知识分子厄运的思考
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把全书“片断的叙述”连
在一起,同时又时时处处兼顾时间的发展和空间的转换,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
四、杰出的语言成就
炉火纯青的白话
⑴精练、准确、生动、传神
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 身上青布衣全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
众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堑过来
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报
⑵人物的语言,各有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范进中举,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
张静斋:“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疽'
汤六老爷这样说:“我这脸是帘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来就放下来!我要细姑娘唱■一个,偏要你唱!”
⑶吸收富于表现力的民间谚语和俗语
“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
五、《儒林外史》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安徽的第一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槐,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
(胡适《吴敬梓传》)
《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
伟大也要有人懂。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世界文学也有深远的影响。
胡适认为后来的晚清谴责小说,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以及《海上花列传》,都是继承《儒林外史》的余绪。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鲁迅【阿Q、白描】、钱钟书【围城】
《儒林外史》是一部极为出色的著作,足堪跻身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它可与意大利卜伽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或英国狄更斯等人作品相抗..…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之规范。
(美国亨利W.韦尔斯《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比较研究》)
《儒林外史》己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八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第一节《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
一、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
名露,字梦阮,号芹,又芹圃、芹溪
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雍正二年甲辰(1724)
卒年: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已入1764)(据敦敏、诚诗)
一般认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
籍贯:丰润、辽阳二说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______
■曹颛、曹^
曹世选(包衣)一曹振彦一曹玺一曹寅一
曾祖母是康熙乳母,祖父曹寅为康熙“侍读气祖孙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
康熙南巡六次,
四次住在曹家。
雍正即位,曹家失势,五年遭抄没,六年迁回北京。
雪芹晚年贫居北京西山。
“茅椽蓬牖,瓦灶绳床”。
“举家食粥酒常赊”,屡受打击后贫病而
死。
性格豪放、愤世嫉俗.
二、曹雪芹的创作
自乾隆9年(1744年)开始创作,曾得到朋友的赞赏、鼓励。
“脂砚斋"“畸笏叟”几次评阅,
提出意见。
约乾隆19年(1754年)完成。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石头记》一一《情僧录》一一《风月宝鉴》一一《金陵十二钗》
三、《红楼梦》的版本和后四十回问题
【刻书印的发达,印书时可能会被修改】
1.八十回本系统:抄本、月旨(砚斋)评本《石头记》。
甲戌本:刘铃福、胡适曾藏,残存十六回,曾藏美国康奈尔大学,现藏上海博物馆【5000
万】。
己卯本:存四十一回零两个半回。
现藏国家图书馆
庚辰本:存七十八回。
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2.刻本系统:一百二十回,题《红楼梦》程伟元、高翳.
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刊
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1792),与上面差异挺大
排印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较普及。
3 .后四十回高翳续书
高翳(1763.-1815),字兰墅,一字云士,别署红楼外史。
祖籍辽东铁岭。
著有《高兰墅集》、
《兰墅诗抄》等。
否定:裕瑞、周汝昌等;
一分为二:胡适、鲁迅、俞平伯等。
【有功有过】
使作品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
完成了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黛玉焚稿较为精彩;
“兰【贾兰】桂【贾宝玉的孩子】齐芳、家道复初”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矛盾;
艺术上减色,人物性格有矛盾。
第二节多维的意义世界【内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第一回)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一一《集外集拾遗〈绛花洞主.小引〉》
一、红学小史与多维解读
(-)“旧红学”:乾嘉至“五四”前,以索隐派为主【揭示主题】
1 .纳兰性德家事说一一陈康祺【有门客,纳的性格和身世和贾很像】
2.清世阻【出家】与董鄂妃【江南名妓】故事说一一王梦阮、沈瓶庵一一梦僧推翻该说
3.康熙朝政治状态说一一蔡元培“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红色及朱,满清对汉文化的痴迷】
——胡适推倒
4.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主题就在于“解脱”和“出世”【欲望得不到满足,欲望满足后,
收西方哲学的影响】
(二)“新红学”:“五四”至全国解放,以实验主义的考证为主
胡适《红楼梦考证》“曹雪芹的自叙传”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实录其事”的自然主义作品【情场忏悔】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最早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进行研究的一部专著。
(三)全国解放后,直至文革结束
何其芳《论红楼梦》、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李希凡、蓝翎的《红楼梦评论集》
(四)“百花争艳”的新时期:文革结束后至今
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悲剧是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一一亚里士多德
恩格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鲁迅:“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主题:《红楼梦》以宝、黛、钗间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中心,写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各种矛盾; 同时,小说还通过不同人物的追求历程,以及一大批代表着青春和生命之美的女性的被毁灭, 写出了一出出感人的人生悲剧,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切探究和感悟。
(一)爱情婚姻悲剧
曹雪芹“大旨谈情”。
宝黛钗的悲剧涵盖了故事主体,成为作品最为感人的部分。
主要是在以大观园【诗意象征】为中心的审美情感世界展开,第五回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曲为其主题歌。
一一金悼
贾宝玉【富贵公子哥,叛逆者】
林黛玉【贾敏女儿,性格孤傲,与封建不合,内在心理矛盾】
薛宝钗【黄商家的女儿,准备入宫是选】结婚骗局,林焚稿断情
1.“木石前盟” 一宝黛的恋爱悲剧
①宝黛之爱纯洁真挚,如诗如歌
“没有恋爱生活,腾明没有林黛玉的存在”
“林黛玉用她的整个生涯唱出了一首缠绵哀艳的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流着他心中的血,眼中的泪, 给她做成了纪录。
”
“林黛玉似乎不知道除恋爱以外,人生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生活内容,也看不到恋爱以外还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
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这里边的一切,从这里面酿出她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绪、嗜好,以及她精巧的语言与优美的诗歌,以后,就在这里面消灭了她自己。
”一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绛珠仙草心中孕育着一段缠绵的深情,“因情蘑评生”,具有自然率真,圣洁清纯的性格。
神瑛侍者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理想化的才貌之爱。
•长期了解的知己之爱。
【比才子佳人中的浅俗深刻】
•纯洁真挚、专一持久,没有“淫邀艳约,云雨媾和”的俗滥内容
②宝黛之爱具有鲜明的叛逆性,表现出新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黛玉:多愁善感,敏感任性,孤高乖僻,幼稚天真,倔强自尊。
《西厢记》崔莺莺:温柔女工
宝玉:鄙视功名富贵;背弃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具有朴素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思想。
张生:温良恭俭让
非“金榜题名”式的才子和“温婉贤淑”式的佳人(“她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温良恭俭”;“姐姐是仕女班头,秀才是文章魁首");而是性情“乖僻”,被人笑为“痴病二以反封建为内容的性格相投,思想一致
③宝黛之爱曲折缠绵,具II浓烈的悲剧意味和独特的美学风貌。
与疑惧、忧愁、苦痛、矛盾相伴,并且以悲剧告终
首先,与黛玉独特的性格气质有关。
以情为生命。
【敏感与自尊】
其次,特定的时代氛围,造成了宝黛之爱那种欲掩还露,忽喜忽怒的特色,并决定了它最终
的悲剧结局。
【没有摆脱旧时代枷锁】
是性格与时代共同的悲剧。
2.“金玉良缘一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
木石【本真】前盟是没有婚姻的爱情;金玉【富贵】良缘是没有爱情的婚姻。
《终身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抄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
薛宝钗:“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第42回)
源自对年轻美丽的女性普遍爱慕的感觉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第36回)
龄官与贾蔷
司棋与潘又安【与表格】
贾芸与小红【手绢】
柳湘莲与尤三姐【剑】
(二)家族衰亡悲剧
大观园以外以宁、荣两府为中心的世俗伦理世界。
乌托邦一一现实、清一一浊、情一一淫、真一一假,第四回四句俗谚是主题歌。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薛家】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第5回)
冷子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脂批:“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己是贾府之末世了疽'(第2回)
♦贾府衰败原因
1 .生活上的奢侈和经济上的枯竭
日常生活: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 再搭上酒菜…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第39回;茄鳌的做法
婚丧喜庆:可卿出丧【1000两买棺材,128人打杂,银山】、元妃省亲【大观园】等
金钱来源:乌进孝交租;
2 .封建道德理念的崩溃和百年望族的后继乏人
贾府人物关系简表
贾免/王熙凤-巧姐
贾赦邢夫人.(妾生〉贾迎春②
「贾珠李纨一贾兰 荣国公贾源一贾代善
贾元春① /贾母 贾政/王夫人)贾宝玉
〈赵姨娘丫贾探春③
贾环
贾敏咻如海一林黛玉
① 溺于私欲的疯狂追求者
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精明干练,又自私自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被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
虎”。
惩贾瑞、“弄权铁槛寺”逼张财主之女和长安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及她腹中的胎 儿被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
私欲膨胀,对上欺瞒,对下欺压盘剥。
【放外债,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 券。
】 对封建礼法有利可图就用之,无利就无视:“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的报应的,凭什么事我
说要行就行”、斥贾琏五重罪
有用的就为我所用,把它变成维护自身利益的批判的武器,无用的,就为我所弃,把它 变成同;样维护自身利益的武器的批判。
② 卫道守礼和“补天”者
贾政:“身自端方,体自坚硬”,人格基本和谐统一,成为旧家庭覆亡的祭品。
薛宝钗:封建淑女。
德、才、貌、识俱佳。
安分随时、会做人、淡泊宁静。
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卫道守礼】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责任制, 抛弃私利。
被远嫁】
③ 建家庭的叛逆者
小说主人公,作品爱情婚姻悲剧的中心人物,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I. 厌弃功名仕进,背弃旧时代的人生道路。
【读书、应举】
II .追求人性自由,无视封建的伦常和秩序,具有朴素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思想。
独特的“女儿
观”【女儿是水做的,反对男尊女卑,到袭人的村子,看到村姑很亲近】
II. 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反对旧的爱情婚姻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是维护封建大家
族的工具】
梦醒者的苦痛,“多余人”的悲剧【寄生在旧家族的大树上】
“陷身于女子重围中的孤独者,热闹环境中的寂寞人。
"一一王昆仑
3 .封建家族自身的重重矛盾和下层奴婢及青年叛道者的斗争
① 封建叛逆者和封建卫道者。
宝黛、宝玉挨打【为何挨打,宝黛爱情、贾不喜欢贾雨村】
② 封建势力的内部矛盾
宁国公贾演一贾代化
贾敷
贾敬
贾珍—贾蓉',秦可卿 贾惜春④
“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王夫人、凤姐与贾赦、邢夫人之间:“抄捡大观园”【邢夫人与王夫人的角逐】
嫡庶之间:赵姨娘、贾环
③被统治者与统治者间的矛盾
奴仆:焦大
丫鬟:晴雯【自尊】、鸳鸯【贾赦要纳妾拒绝,贾母死自缢而亡】、司棋
封建社会末世景象的缩影
四大家族间“连络有亲“:贾家的“老太君”贾母,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贾政的妻子王
夫人,是九省统制王子腾的妹妹;荣国府的当家人、贾琏的妻子王熙凤,是王子腾的侄女;薛
宝钗的妈妈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一母所生的亲姐妹;薛宝钗后来又被选为贾宝玉的婚配人。
(三)、人生悲剧
在以太虚幻境为核心的幻梦世界展开,主题歌为:《好了歌》【人生的孤独感。
荒诞的存在
感。
】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过去现在对比】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富贵】今又糊在蓬窗【贫寒】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富贵不能持久】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
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注》
色【一切外在有形东西】空观: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深重的孤独感、悲剧感与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
思想内容:悲剧的表现:
1 .女儿的悲剧青春与美被毁灭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第2回)
•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
己。
(第20回)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通过青春和美的被毁灭,展示普遍的女儿悲剧
林黛玉:集历代才女美的特征于身、纯真如玉独立人格、诗化
薛宝钗
钗黛合一
表现出雍容娴雅之美,反映出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善良: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
多才:堪与黛玉比肩。
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
自自面
王熙凤聪明机智,精明干练。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
金陵事更哀
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