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镇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镇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参考答案:
D
2.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营养食盐,如:锌营养盐、钙营养盐、硒营养盐、低钠营养盐、加碘营养盐等十多种营养保健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
B.钙营养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氯化钙或碳酸钙等含钙化合物
C.低钠盐中的钠离子比氯离子少,所以低钠盐是一种带负电的物质
D.各类营养盐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物
参考答案:
D
3.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只能与元素Y形成一种化合物
C.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D.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 m Y>X m R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加热蒸干,并经充分灼烧,得混合物的是()
A 0.1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B 向40mL 0.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67.2mLCO2(标况)
C 在100mL1mol/LNH4Cl溶液中,投入3.9克Na2O2
D 在20mL0.01mol/LMg(HCO3)2溶液中,投入0.2gMg(OH)2
参考答案:
B

5. 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的是()
A.
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B.
SO2气体通入H2S溶液中
C.
NaOH溶液滴入Ca(HCO3)2溶液中
D.
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参考答案:
B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分析:A.亚硫酸氢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一氧化氮气体;
B.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当硫化氢消耗完毕时,溶液的酸性是由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导致;
C.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D.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解答:解:A.亚硫酸氢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一氧化氮气体,图象中产生气体的起始点错误,故A错误;
B.SO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酸的量开始减少,所以酸性减弱,当硫化氢消耗完毕时,溶液的酸性是由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所导致的,所以酸性又会增强,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加入氢氧化钠立刻产生碳酸钙沉淀,图象产生沉淀的起点不同,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反应,明确图象含义及发生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6. (2011·上海卷)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A.3.2g B.4.0g C.4.2g D.4.6g
参考答案:
D
若镁全部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镁,其质量是4g;若镁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质量是4.6g。

因为只要有氧气存在,就不可能生成单质碳,即镁应该首先与氧气反应,所以选项D是不可能。

【解析】略
7. 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

溶解28.4g上述混合物,消耗1mol/L盐酸500mL.灼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A.35g B.30g C.20g
D.15g 参考答案:
C

8.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2 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3 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4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5 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参考答案:
D

9.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
以替代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
化剂,用于多种食品保鲜等,如图所示是茶多
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
关于这种儿茶素A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C15H12O7②1 mol儿茶素A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7 mol H2加成③等质量的儿茶素A

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金属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1 mol儿茶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Br2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A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A.①②③④B.③④C.③④⑤D.④
参考答案:
B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②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发生电能和化学能的转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如铜和稀硫酸的反应;
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故①错误;
②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故②错误;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发生电能和化学能的转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③正确;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如铜和稀硫酸的反应,铜为阳极被氧化,可生成硫酸铜,故④正确;
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化学反应,故⑤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电解池和原电池知识,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1. 化合物A溶于水全部电离,生成的离子为I-、NO3-、SO42-、H+、Na+、Mg2+中的两种在此化合物的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Cl- B.Fe2+、NH4+C.Al3+、K+ D.AlO2-、Ca2+
参考答案:
答案:C
12. 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极反应为Fe-3e-Fe3+
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会变化
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
参考答案:
A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标况下2.24L CO2通入1 mol?L-1100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 HCO3-
B、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 = Al(OH)3+4 NH4+
C、Na2S水解: S2-+2 H2O H2S+ 2OH-
D、等物质的量的NH4HCO3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
NH4++ HCO3-+ 2OH-=CO32-+NH3↑+2H2O
参考答案:
A

14. 一种白色固体可能由Na+、Ba2+、Cl-、Br-、HCO3-、SO32-、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组成,陶宝同学设计实验检验其组成,记录如下:
下列关于固体组成的结论错误的是
A. 肯定不含Ba2+,一定含有Cl-
B. 至少含有SO32-、SO42-中的一种离子
C. 肯定含有HCO3-和Br-
D. 无需焰色反应即可断定溶液中含有Na+
参考答案:
A
①将固体溶于水,溶液呈无色,且pH=9呈碱性,说明溶液中有弱酸根离子。

②向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气泡,证明有HCO3-,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说明有Br-;③向②所得水溶液中加入
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SO32-或SO42-,则没有Ba2+,一定含有Na+;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Cl-但由于第②步中通入Cl2,故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有没有Cl-,故选A。

15. 下列现象或技术应用中与胶体无关的是()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3,5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如图Ⅰ~Ⅳ所示。

(1)若用实验Ⅳ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
是。

(2)若用实验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
号)。

其中能够说明泡沫灭火器中选择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CO2而不选择碳酸钠的实验是。

(3)若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采用实验Ⅲ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填能或不能)
若能,请说明其计算所需的数据;
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实验二、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当石灰水过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实验三、检验“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和小苏打。

(1)检验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的试剂
是;
(2)证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的实验方法

参考答案:
I.(1)NaHCO3(2)Ⅱ Ⅲ ⅣⅡ
(3)能,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或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
II.(1)Ca2++OH-+HCO3-=CaCO3↓+H2O
Ⅲ (1)AgNO3溶液和稀HNO3
(2)取少量样品制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盐酸,若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说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3分)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2)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

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120℃、101kPa下,a m 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 mL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

①若混合气体与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mL CO2,则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倍小数)。

②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4mL,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

参考答案:
答案:
(1)1∶4
(2)CH4(g)+2O2(g)=CO2(g)+2H2O(1);△H=-891kJ/mol
(3)①0.33 ②b≥5a/4
18. (8分)较低温度下,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某校甲、乙
两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均用200mL 12mol/L盐酸与17.4g 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用稀NaOH溶液吸收残余的氯气。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①甲、乙两组制得的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②
甲组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Ca(ClO3)2的含量较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多少克?
(2)实验中所得到的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并写出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答案:(1)根据题意,n(HCl)=12mol/L×0.2L=2.4mol
n(MnO2)=17.4g/87g/mol=0.2mol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n(HCl)︰n(MnO2)=2.4︰0.2=12︰1>4︰1
所以浓盐酸过量,应根据MnO2计算。

根据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n(Cl2)=n(MnO2)=0.2mol
又因为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
n[Ca(ClO)2]=1/2n(Cl2)=0.1mol
m[Ca(ClO)2]=143g/mol×0.1mol=14.3g
(2)①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会产生副产物Ca(ClO3)2
6Cl2+6Ca(OH)25CaCl2 +Ca(ClO3)2+6H2O
②Cl2未与石灰乳完全反应,残余氯气被NaOH溶液吸收,
Cl2+2NaOH=NaCl+NaClO+H2O
19. 硫化钠是用于皮革鞣制的重要化学试剂,可用无水芒硝(Na2SO4)与炭粉在高温下反应而制得,反应式如下: Na2SO4+ 4C Na2S+4CO↑② Na2SO4+4CO Na2S+4CO2 1、现要制取Na2S 7.80 g,若生产过程中无水芒硝(Na2SO4)的利用率为90%,则理论上需要无水芒硝(Na2SO4) g(精确到0.01);
2、若在反应中生成的Na2S物质的量为1 mol,则消耗的碳单质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是
≤ n ≤;
3、若在上述反应中消耗的碳单质为1 mol,生成Na2S的物质的量为 y mol,生成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则y与x的关系式为y= ;
4、Na2S放置在空气中,会被缓慢氧化成Na2SO3及Na2SO4,现称取已经部分氧化的硫化钠样品39.20 g溶于水中,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沉淀9.6 g,放出H2S气体1.12 L (标准状况)。

请计算:39.20 g样品中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参考答案:
1、15.78
2、由反应①和②可得反应③:Na2SO4+ 2C Na2S + 2CO2↑
根据反应①和反应③,由极值法得:消耗的碳单质的物质的量范围n的范围是:2 mol ~ 4 mol。

3、根据反应①: Na2SO4+ 4C Na2S + 4CO
ax mol ax/4 mol ax mol
根据反应③: Na2SO4+ 2C Na2S + 2CO2
a mol a/2 mol a mol
根据题意得: a mol + ax mol =1 mol
a/2mol + ax/4 mol = y mol
解得:y =(2分)
4、2Na2S+ Na2SO3+3 H2SO4=3 Na2SO4+ 3S↓+3H2O
Na2S+ H2SO4= Na2SO4+H2S
根据以上两个反应结合题中条件可求得: 39.20 g样品中有
Na2SO3: 0.10 mol Na2S: 0.250mol
再应用质量守恒得:Na2SO4:0.05 mol
39.20 g样品中氧化产物:n(Na2SO3)=0.10 mol (2分) n(Na2SO4)=0.05 mol(2分)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