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效生态林的改造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效生态林的改造措施
摘要:低效生态林是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的作用所致,影响了
森林功能与效益的正常发挥,是造成林业整体效益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
大面积产生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简要阐述了造成低效生态林的因素,该对其改造技术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今后林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低效林;改造;林业发展
前言
森林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
人类对经营森林有更高的要求,低效林因此而被提出,这是指受人为因素、自然
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
林分的总称。
低效生态林改造比新造林投资少、见效快,保护环境,社会经济效
益明显。
因此,实现低效生态林的改造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造成低效生态林的因素
1.1 立地条件差,没有适地适树
山区许多林地立地条件差,存在贫瘠、干旱、肥力差的情况,如果造林时没
有做好换土、施基肥等基础工作,后续造林种上去也长不好。
此外,由于各造林
地不同部分的立地条件差异很大,难以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严格按具体造林地
的自然环境、立地条件、土壤特性、水肥条件和其他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树种。
部
分地段造林地的生境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相应,造林后效果不好而形成低效生
态林。
特别是生态工程造林,常用的树种火力楠、樟树、红锥和其他阔叶树种对
立地要求高,在脊薄干旱林地生长较差,形成了低效生态林。
1.2 苗木质量差,苗木处理不当
要造好林,必须坚持良种壮苗,特别是容器良种壮苗。
近年来,伴随经常性
的异常气候变化,造林季节经常干旱少雨,一年中降雨不均衡,也常出现暖冬。
在造林季节出现干旱少雨,造林后林地土壤水分不够,成活率难以保证。
降雨不
均匀,成活的新造林苗木易老化成小老头树。
在传统的造林中,一般采用裸根苗
进行造林,在干旱少雨及苗木过早抽梢的情况下,所造林分常出现造林成活率偏低、长不好的情况。
如果又出现造林苗木达不到设计标准,所造林抵御恶劣自然
因素的能力不足,往往形成低效生态林。
1.3 造林季节太迟
实践证明,造林有极强的季节性,在适宜的造林季节完成造林是造好林的关键。
生态造林从规划设计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要按工程经过一系列的评审、
招投标等程序,导致到实施时,已经过了造林季节。
1.4 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造林质量较差
现在的造林仍然以人力完成为主,而造林所耗的劳力极大。
从清山、打穴、
施基肥、覆土到种植的全过程都是强体力技术劳动。
加之林地条件差,造林投入
标准低,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和赶季节的压力,造林质量难以达到设计标准。
1.5 造林投入不足
高标准造林必须要有高投入。
实际上,目前生态造林的造林单价太低,全额
投入到施工中,仍然达不到造林设计的质量要求。
以碳汇造林为例,广东省投入
每亩造林800元,加3年抚育总投资1200元(含直接和间接费用),相对社会
投资造林成本还是比较低)。
而且生态造林设计的密度过疏,造林后难以郁闭成
林。
以碳汇造林为例,补植套种、更新改造类型造林设计密度54 株/亩,如果抚
育管理差,难以郁闭成林。
1.6 造林后续管理不到位
“三分种、七分管”体现了抚育管理的重要性。
造林种植后抚育、追肥和其他
作业措施不力,或采用的管理、技术措施不当,都会造成低效生态林。
常常表现
为后续抚育不足,杂草、杂灌严重压制了目的树种的生长,导致出现低效生态林。
1.7 灾害及其他原因
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畜破坏两方面。
自然灾害包括低温、火灾、病虫害等,或者由于过度采伐后,留存的母树不够,天然下种能力不足,形成的次生林种群
遗传品质低劣,自然发育退化,密度疏,形成的防护效益较差的疏林或残次林。
再有一种情况是许多生态造林后,受人畜破坏,生长不良造成低效生态林。
2.低效生态林的改造
低效生态林的改造要因地制宜,应对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2.1 因林制宜补植套种
对低效生态林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林分情况留存符合要求的树种,在达不到
密度要求时进行补植套种。
在补植套种中,一定要考虑到树种的适生性、速生性
和耐荫性等。
在对针叶纯林进行补植、套种时,选用的阔叶树种要求种间关系协调。
对于天然下种能力弱的,要通过人工措施来促进其形成针阔混交林。
种间配
置要参考当地的天然生态群落结构,特别是过渡阶段的森林植物群落结构。
补植
套种应采用容器大苗进行补植,以确保成功率。
2.2 人工重新造林更新
人工重新造林更新要因地制宜。
一是对生长极差或造林失败的林地进行重新
造林。
在对造林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立地条件,选好树种,科学配置树
种结构,采用良种壮苗,抓好造林各工序的质量,重新造林。
二是采取轮种措施,即针叶纯林全面砍伐后改造为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
三是造林过程中,对同
一块林地地势较高,光照较强且水分较少处种植优质强阳性树种,适度密植;地
势较低较湿润且光照相对较弱处种植杉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
在重新造林时,
一要打大穴、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二要采用良种壮苗,一定要用营养袋苗;三
要适度密植。
建议初始造林设计密度每亩要120 株以上,以利于尽快郁闭成林。
四要及时尽早种植,要在清明节的节气前,选择合适的天气完成种植。
一般选择
在阴雨天进行种植,保证有较高成活率。
2.3 强化造林后续抚育管护
造林后直至郁闭阶段必须强化抚育管护。
无论是对新造林还是补植套种林分,以及因管理不善、管理措施不当而形成的低产林,都要加强抚育和后续管理,确
保尽快郁闭成林。
一般采用除草割灌、施肥、卫生伐、透光伐、间伐、修枝、林
地清理等抚育措施,促进林分的生长。
抚育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林木生长有足够的
生长空间和良好的光照条件,减少杂草、杂灌和目的树种的水肥竞争,增加林分
自身防病、防虫和防火的能力,最终提高林分质量和发挥良好的效益。
一般对于
重新造林和套种补植的林分,在改造后连续抚育3 年以上,每年抚育追肥2 次以上。
2.4 结合人工促进更新,科学进行封育
对符合封山育林条件的林分采取人工促进更新的封山育林。
对于具有天然下
种或者萌蘖能力的疏林地、低效林地和灌木林地可采取封山育林。
依靠植物的自
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森林培育。
连平
县有许多林地如石质山林地或高海拨的山地,不具备重新造林或补植套种的立地条件。
因此,可按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对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林地、有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的幼树林地、有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的萌蘖能力强的乔木根株和灌木丛的林地,可采取全封闭措施,每次规划期为5 年。
其间可根据情况采取人工促进整地、平茬复壮和补播等辅助育林措施。
3.结束语
低效生态林即林木生长发育不良,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达不到正常林分所应具有的生态效能的林分,这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及其作用的发挥。
采取综合性技术进行改造,科学合理地调整林分结构,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的潜力,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推动森林资源安全和林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蕊.低产低效核桃林的形成与发展对策[J].山西林业科技.2015(01)
[2]路跃琴.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08)
[3]刘春兰,刘雪英,彭同盟.赣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J].绿色科技.2011(09)
[4]胡路东.低效林改造中的难点和对策[J].绿色科技.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