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面图分析3-zh-PPT精选精品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T为等压面上的温度。填写十位、个位数。气 温在零度以下时,数值前加“—”号。
DD为等压面上气温与露点差。5℃以下填个 位、小数一位;5℃以上填十位、个位。
dd、ff分别为风向、风速,填写方法与地面 图相同。
3.2等压面分析项目及技术规定
1.等高线和高低中心(各层等压面图上) 等高线用黑色铅笔绘制平滑实线,间隔 40gpm,每条线标注千、百、十位。如:
切变线(上)和槽线(下)
我国的切变线多为东西向,从气压场 上看就是低空东西向的横槽。少数为 南北向。切变线在我国各地区、各季 节可出现,会引起不同强度的降水过 程。
3.4 温度场及温度平流的分析
等压面图上分析温度场,不仅可以了解冷暖气 团的空间分布情况和判断不同高度上锋区 (等温线或等厚度线密集的地带)的位置, 而且和气压场配合分析,还可以了解气压系统 的温度结构和温度平流情况。温度场的分析
③在比湿最大和最小区域用绿色铅笔标注“” 字(或“湿”字)和“”字(或“干”字)。
槽线和切变线
在AT图上要用棕色铅笔画出当时 的槽线和切变线,用黄色铅笔描上 前12(或24)小时的槽线和切变线。
另外,根据需要可将地面天气图 上的气压中心、雨区和锋面描绘在 等压面图上
谢 谢!
第三章
等压面图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
等压面图的概念,等压面填图格式; 等压面分析项目及技术规定 等高线、槽线和切变线的分析方法 等温线及温度平流的分析 天气系统的配置及演变特征
练习:等压面初步分析3张 (850hPa、700hPa、500hpa)
3.1 等压面图
等压面图的一般概念 o 空间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
面。
o 填有某一等压面上气象观测记录的图 称为等压面图,又称等压面形势图, 通常称为高度图。:
反映等压面相对于海平面的起伏形势的图,
称为绝对形势图,又称AT图;
由于同一高度上各地的气压不可能都相 同,所以等压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像 地形一样起伏不平的面。用来表示等压面的 起伏形势的图称为等压面形势图,等压面相 对于海平面的形势称为绝对形势图。
常见的几种等高线型式
槽线和切变线的分析
槽线低压槽中等高线曲率最大点的连线。 切变线是出现在低空(850、700hPa)风 场上具有气旋性切变的不连续线。
根据气压场和风场的相互关系,在槽线两 侧风向必定也有明显的气旋性切变,同样 风向有气旋性切变的地方,一般也是槽线 的所在地。槽线和切变线的不同在于其着 眼点:槽线着眼于气压场,是气压场的特 征线;切变线则着眼于风场,切变线附近 气压场比较平均,有时分析不出等高线来, 但风场表现明显。
等压面上等高线的分布反映空气的运动 情况,所以根据等高线与等温线的配置 关系来判断温度平流的情况。
温度平流和湿度平流
由于冷暖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引起的 某些地区增暖和变冷的现象,称为温度 平流变化,简称温度平流。同理,湿度 平流是指干、湿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引起 的某些地区湿度改变的现象。
温度平流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因温度平流 引起的气温改变量的大小),从三个方面 来判断:
850hPa
700hPa
500hPa
等压面图的填写
其中各项目填写规定如下:
HHH为等压面的位势高度。在850和700hPa图 上,是用gpm(位势米)为单位编报的。填图 时须将个位数四舍五入,填位势高度的千位、 百位和十位数;850hPa的千位数是1, 700hPa的千位数是2或3。 500Pa的千位数是5
温度梯度大的地方,注意是否有锋区。高 空锋区等温线相对密集。由于锋面沿高度 向冷区倾斜,因此地面的锋线应位于高空 图上等温线相对密集区的暖空气一侧,且 锋线与等温线大约平行。
温度平流的分析
由于冷暖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引起某些地 区增暖或变冷的现象,称为温度平流。
判断温度平流,除可直接判断温度的变 化外,还可据此间接判断气压场的变化。
AT850:…,144,148,152,… AT700:…,296,300,304,… AT500:…,556,560,564,…
高 低 中 心 分 别 用 兰 色 标 “ G” ; 红 色 标 “D”;台风中心用红色标“ ”
2.槽线、切变线(850,700,500hPa 图上)
用棕色铅笔分析。
3.等温线和冷、暖中心(各层等压面图上)
主要通过绘制等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完成。
等压面图上的等温线的意义: 等压面上空气温度的分布;等密度线(等比容) 线;等位温线;等饱和水汽压线;等饱和比湿 线。
等温线的分析 规则如前述。
通常在等高线之后进行。除主要依据等 压面上的温度记录外,还可以参考等高线 的 形 势 来 分 析 。 700hPa 以 上 等 压 面 上 的等高线与等温线的形式往往大致相似并 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温度 槽(脊)对应并落后(1/4波长)于气压槽 (脊)。
②温度场的暖、冷中心,分别用红 色铅笔标注“N”字(或“暖”字) 和蓝色铅笔标注“L”字(或“冷” 字)。
等比湿线
①为了表示湿度场,AT850图上应绘制等比湿 线。但不必在全图范围内绘制,而只在国内 和国外有关地区绘制即可。也可用等露点线 来代替等比湿线(每隔2绘一条线)
②等比湿线用绿色铅笔平滑绘制。规定绘制 0.5,1,2,4,6等线(2以上每隔2 画一条),并 在每条线上表明数值。
o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风速越 大,平流强度也越大;
o 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等温线越密,温度梯 度越大,平流强度也越大;
o 等高线与等温线交角的大小,交角越大, 平流强度也越大;
绘制等压面图的技术规定
等高线 ①等高线用黑色铅笔以平滑实线绘制。各等压面上 的等高线均每隔40gpm画一条。在每条线的两端 均需标明位势米的千位,百位和十位数,并规定: 在AT850图上画等高线……,144,148, 152,……; 在AT700图上画等高线……,296,300, 304,……; 在AT500图上画等高线……,496,500, 504,……,在冬半年(10月至来年3月)每隔 80gpm画一根,如496,504,512等。
等压面的起伏形势可采用绘制等高线的 方法表示出来。具体地说,将各站上空某一 等压面所在的位势高度值填在图上,然后连 接高度相等的各点绘出等高线,从等高线的 分析即可看出等压面的起伏形势。
绝对形势图的几个标准层次:
85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1500米; 7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3000米; 5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5500米; 3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9000米; 2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12000米; 1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16000米。
②在AT图上,高位势区中心以蓝 色铅笔标注“G”(或“高”) 字,低位势中心以红色铅笔标注 “D”(“低”)字。“G”、 “D”字的标注位置与海平面气 压场图上确定高、低位置的原则 相同。
等温线
①等温线用红色铅笔细实线绘制。 以0℃为基准,每隔4℃画一条等温 线,如-4℃,0℃,4℃,8℃等。 所有等温线两端须标明温度数值。
等温线用红色铅笔绘制成实线,以00C为 准,间隔40C分析一根。在等温线的两端 或闭合等温线的北部开口处标注数值如…, -4,0,4,…等;
冷暖中心分别以兰色标“L”,红色标“N”
3.3 位势高度场的分析
等高线的分析 技术规定如前所述。
绘制等高线要充分考虑位势高度记录,又 要很好地应用空中风的记录。由于空中风 的记录通常比位势高度记录多,而且自由 大气中的风又与地转风接近一致,因此, 风的记录在等高线的分析中尤为重要。在 分析中要注意风压定律,等高线的走向应 尽量与风向平行,等高线的疏密要与风速 成正比。
DD为等压面上气温与露点差。5℃以下填个 位、小数一位;5℃以上填十位、个位。
dd、ff分别为风向、风速,填写方法与地面 图相同。
3.2等压面分析项目及技术规定
1.等高线和高低中心(各层等压面图上) 等高线用黑色铅笔绘制平滑实线,间隔 40gpm,每条线标注千、百、十位。如:
切变线(上)和槽线(下)
我国的切变线多为东西向,从气压场 上看就是低空东西向的横槽。少数为 南北向。切变线在我国各地区、各季 节可出现,会引起不同强度的降水过 程。
3.4 温度场及温度平流的分析
等压面图上分析温度场,不仅可以了解冷暖气 团的空间分布情况和判断不同高度上锋区 (等温线或等厚度线密集的地带)的位置, 而且和气压场配合分析,还可以了解气压系统 的温度结构和温度平流情况。温度场的分析
③在比湿最大和最小区域用绿色铅笔标注“” 字(或“湿”字)和“”字(或“干”字)。
槽线和切变线
在AT图上要用棕色铅笔画出当时 的槽线和切变线,用黄色铅笔描上 前12(或24)小时的槽线和切变线。
另外,根据需要可将地面天气图 上的气压中心、雨区和锋面描绘在 等压面图上
谢 谢!
第三章
等压面图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
等压面图的概念,等压面填图格式; 等压面分析项目及技术规定 等高线、槽线和切变线的分析方法 等温线及温度平流的分析 天气系统的配置及演变特征
练习:等压面初步分析3张 (850hPa、700hPa、500hpa)
3.1 等压面图
等压面图的一般概念 o 空间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
面。
o 填有某一等压面上气象观测记录的图 称为等压面图,又称等压面形势图, 通常称为高度图。:
反映等压面相对于海平面的起伏形势的图,
称为绝对形势图,又称AT图;
由于同一高度上各地的气压不可能都相 同,所以等压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像 地形一样起伏不平的面。用来表示等压面的 起伏形势的图称为等压面形势图,等压面相 对于海平面的形势称为绝对形势图。
常见的几种等高线型式
槽线和切变线的分析
槽线低压槽中等高线曲率最大点的连线。 切变线是出现在低空(850、700hPa)风 场上具有气旋性切变的不连续线。
根据气压场和风场的相互关系,在槽线两 侧风向必定也有明显的气旋性切变,同样 风向有气旋性切变的地方,一般也是槽线 的所在地。槽线和切变线的不同在于其着 眼点:槽线着眼于气压场,是气压场的特 征线;切变线则着眼于风场,切变线附近 气压场比较平均,有时分析不出等高线来, 但风场表现明显。
等压面上等高线的分布反映空气的运动 情况,所以根据等高线与等温线的配置 关系来判断温度平流的情况。
温度平流和湿度平流
由于冷暖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引起的 某些地区增暖和变冷的现象,称为温度 平流变化,简称温度平流。同理,湿度 平流是指干、湿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引起 的某些地区湿度改变的现象。
温度平流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因温度平流 引起的气温改变量的大小),从三个方面 来判断:
850hPa
700hPa
500hPa
等压面图的填写
其中各项目填写规定如下:
HHH为等压面的位势高度。在850和700hPa图 上,是用gpm(位势米)为单位编报的。填图 时须将个位数四舍五入,填位势高度的千位、 百位和十位数;850hPa的千位数是1, 700hPa的千位数是2或3。 500Pa的千位数是5
温度梯度大的地方,注意是否有锋区。高 空锋区等温线相对密集。由于锋面沿高度 向冷区倾斜,因此地面的锋线应位于高空 图上等温线相对密集区的暖空气一侧,且 锋线与等温线大约平行。
温度平流的分析
由于冷暖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引起某些地 区增暖或变冷的现象,称为温度平流。
判断温度平流,除可直接判断温度的变 化外,还可据此间接判断气压场的变化。
AT850:…,144,148,152,… AT700:…,296,300,304,… AT500:…,556,560,564,…
高 低 中 心 分 别 用 兰 色 标 “ G” ; 红 色 标 “D”;台风中心用红色标“ ”
2.槽线、切变线(850,700,500hPa 图上)
用棕色铅笔分析。
3.等温线和冷、暖中心(各层等压面图上)
主要通过绘制等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完成。
等压面图上的等温线的意义: 等压面上空气温度的分布;等密度线(等比容) 线;等位温线;等饱和水汽压线;等饱和比湿 线。
等温线的分析 规则如前述。
通常在等高线之后进行。除主要依据等 压面上的温度记录外,还可以参考等高线 的 形 势 来 分 析 。 700hPa 以 上 等 压 面 上 的等高线与等温线的形式往往大致相似并 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温度 槽(脊)对应并落后(1/4波长)于气压槽 (脊)。
②温度场的暖、冷中心,分别用红 色铅笔标注“N”字(或“暖”字) 和蓝色铅笔标注“L”字(或“冷” 字)。
等比湿线
①为了表示湿度场,AT850图上应绘制等比湿 线。但不必在全图范围内绘制,而只在国内 和国外有关地区绘制即可。也可用等露点线 来代替等比湿线(每隔2绘一条线)
②等比湿线用绿色铅笔平滑绘制。规定绘制 0.5,1,2,4,6等线(2以上每隔2 画一条),并 在每条线上表明数值。
o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风速越 大,平流强度也越大;
o 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等温线越密,温度梯 度越大,平流强度也越大;
o 等高线与等温线交角的大小,交角越大, 平流强度也越大;
绘制等压面图的技术规定
等高线 ①等高线用黑色铅笔以平滑实线绘制。各等压面上 的等高线均每隔40gpm画一条。在每条线的两端 均需标明位势米的千位,百位和十位数,并规定: 在AT850图上画等高线……,144,148, 152,……; 在AT700图上画等高线……,296,300, 304,……; 在AT500图上画等高线……,496,500, 504,……,在冬半年(10月至来年3月)每隔 80gpm画一根,如496,504,512等。
等压面的起伏形势可采用绘制等高线的 方法表示出来。具体地说,将各站上空某一 等压面所在的位势高度值填在图上,然后连 接高度相等的各点绘出等高线,从等高线的 分析即可看出等压面的起伏形势。
绝对形势图的几个标准层次:
85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1500米; 7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3000米; 5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5500米; 3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9000米; 2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12000米; 100hPa等压面图,海拔高度约为16000米。
②在AT图上,高位势区中心以蓝 色铅笔标注“G”(或“高”) 字,低位势中心以红色铅笔标注 “D”(“低”)字。“G”、 “D”字的标注位置与海平面气 压场图上确定高、低位置的原则 相同。
等温线
①等温线用红色铅笔细实线绘制。 以0℃为基准,每隔4℃画一条等温 线,如-4℃,0℃,4℃,8℃等。 所有等温线两端须标明温度数值。
等温线用红色铅笔绘制成实线,以00C为 准,间隔40C分析一根。在等温线的两端 或闭合等温线的北部开口处标注数值如…, -4,0,4,…等;
冷暖中心分别以兰色标“L”,红色标“N”
3.3 位势高度场的分析
等高线的分析 技术规定如前所述。
绘制等高线要充分考虑位势高度记录,又 要很好地应用空中风的记录。由于空中风 的记录通常比位势高度记录多,而且自由 大气中的风又与地转风接近一致,因此, 风的记录在等高线的分析中尤为重要。在 分析中要注意风压定律,等高线的走向应 尽量与风向平行,等高线的疏密要与风速 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