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人教
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二)
山夜调琴
[唐]王绩
促轸⑥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⑦,不使俗人闻。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⑥轸,用轴转动弦线。

促轸,拧紧弦线,使调门更高些。

这里即指弹奏。

⑦山水韵,抒写山水之乐的曲调。

唐吕才《东皋子集序》载王绩“雅善鼓琴,加减旧弄,作《山水操》,为知音者所赏”。

1.根据古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以疾罢归(_____)A.完了B.撤销C.免去
②终于家(_____)A.指人死B.最后C.终归,到底
2.选出下面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以《周易》、《庄》、《老》置床头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①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①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好饮酒
D.①自著《五斗先生传》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4.联系《野望》,选出对“不使俗人闻”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让刺史等官僚听到,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这些音乐。

B.不让那些“驱犊返”的“牧人”听到,因为他们俗务繁忙,没有时间来听雅乐。

C.作者向往隐居生活,《山水操》这样的乐曲只弹给知音欣赏。

5.下面文章的作者,谁的心境更接近王绩?结合选文和课文说说理由。

A.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C.吴均(《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结合《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传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
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⑨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6.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

(只划一处)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7.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2)树林阴翳翳(_______)
(3)而民受其弊弊(_______)(4)未尝及文章尝(_______)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及冠,嶷然有声及下船(《湖心亭看雪》)
C.宽简而不扰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读书辄成诵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0.欧阳修勤政爱民,以上选文和《醉翁亭记》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传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泛爱乐善。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堪(_____________)(2)迁(____________)(3)方(____________)
12.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1)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13.结合本文和《岳阳楼记》谈谈为什么范仲淹能被后人千古传
颂。

(至少写出三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而瓒深与先主相友。

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二)
14.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1)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
(2)喜怒不形于色
1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谓当出贵人
(2)先主以兄事之
(3)顾自见其耳
(4)见而异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⑴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⑵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17.选文写刘元起对先主刘备的赞语和人们对刘备的帮助,有什么作用?
1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少年时代刘备的评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①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②,平为宰③,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月:“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注)①户牖:地名,今河南兰考县东北。

②社: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即社日。

③宰:主持。

1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之(_______)(2)狱(_______)(3)谢(_______)
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善,陈孺子之为宰!
(2)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21.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

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

吾尝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⑥,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节选自《说苑》)
(注释)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②衽(rèn):衣襟。

③负贩:背货贩卖。

④明:证明。

⑤说(shuì):劝说,说服。

⑥不肖:不贤。

22.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
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2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管仲认为“知我者鲍子也”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霁岩赈①灾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

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

放赈时公编号。

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

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

庚午春,上司行牒②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

公曰:“不必也!”第③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

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经务卷八》)
(注释)①赈:救济。

②牒(dié):文书。

行牒:发布文书。

③第:只管,只。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

②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26.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陈雾岩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燮(xiè),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

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①。

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

调潍县,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

有谴②我任之。

”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

上宪嘉③其能。

秋又歉,捐廉代输④,去任之日,悉取券焚之。

潍人戴德,为立祠。

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

尝夜出,
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

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

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

乞休⑤归,囊橐⑥萧然,卖书画以自给。

(节选自《清史稿.郑燮传》,有删改)
(注释)①苞苴(bāojū):馈赠和贿赂。

②谴:降罪。

③嘉:赞赏。

④捐廉代输: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

⑤乞休:自请辞去官职。

⑥囊橐(nángtuó):口袋。

27.用“/”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2)岁荒
(3)活万余人
(4)于民事则纤悉必周
2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燮开仓赈贷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B.去任之日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C.或阻之或王命急宣(《三峡》)
D.卖书画以自给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

(2)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

31.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境界的最高写照,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先忧后乐”在郑燮身上的表现。

3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

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

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出见田畴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

有田荒秽⑥者,则集众杖之。

或诉以“乏⑦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

由是邻里有无相助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注]①招怀:招纳安抚。

②树艺:种植栽培。

③坊曲:大街小巷。

④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

⑤僚佐:随从官员。

⑥秽:杂草多,荒芜。

⑦乏:缺乏。

⑧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渐复旧制________②桑麻蔚然_________③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B.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C.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D.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3)翻译句子。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4)张全义管辖的河南地区“凶年不饥”的原因有哪些?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①承摄:继承掌管。

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③黄武:年号。

④皖:地名。

下文“建业”也是地名。

⑤进达:举荐人才。

33.下面句中的“之”与“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以我酌油知之D.为不忠之鬼
34.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
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3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既定荆州既:
②都武昌都:
③大破之破:
④事国数十年事:
36.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1)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2)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参考答案
1.CA
2.B
3.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4.C
5.我选C。

我认为吴均的心境更接近王绩。

吴均在文中尽数富春江美景,感受自然给人净化心灵之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现的就是远离权力、隐居山林的情怀。

而王绩也有隐士情怀,他结交像仲长子光这样的隐士,他拒绝权贵,他饮酒弹琴,无不表现了他的这种情怀。

所以说,吴均的心境更接近王绩。

6.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7.(1)清(2)遮盖(3)害处(弊病)(4)曾经
8.A
9.(1)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2)(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10.不同点:①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②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11.堪(能忍受)迁(调任)方(正)
12.(1)范仲淹日夜不停(地学习),冬日里疲惫得厉害,(就)用水浇脸(提神)。

(2)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

13.示例:因为范仲淹有志向、节操,能吃苦;刚正不阿、孝顺、节俭、廉洁、乐善好施;一心为百姓和国家着想,所以能被后人千古传颂。

14.(1)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
(2)喜怒/不形于色
15.(1)有人(2)对待(3)回头看(4)以……为异(对……感到奇怪)
16.(1)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相同。

(2)先主因此能用于聚合众人。

17.从侧面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雄才大略,写出人们对他的支持与认同。

18.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有抱负和超人的远见,不甘心贫苦;喜怒不形于色,沉默少言,但深得他人喜爱。

19.(1)之(补充音节,无实义)(2)狱(案件)(3)谢(道歉) 20.(1)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2)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
21.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22.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23.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
24.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

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所以,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25.①只管拿出前次点名册中暗自记下的极度贫困的人,直接通知他们领救济,乡民都认为他神奇。

②原来是(是因为)贫民上次领救济品时没有时间装扮,陈霁岩完全可以看出贫民的真实面貌的缘故。

26.示例1:陈霁岩倡议根据贫困程度发放救济品,让贫民得到真正的救济,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关心百姓、恪尽职守的人。

示例2:陈霁岩根据百姓的衣服容貌记下最贫困的人,救济极贫者时直接根据名册发放,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富有智慧、治理有方的人。

27.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
28.(1)就(2)年成(3)使……活(4)都
29.B
30.(1)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一打听,知道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

(2)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

31.(1)郑燮在潍县任职期间,遇灾荒当即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当有人劝说他上报时,他表示救人命在即,上面降罪自己承担,他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个人荣辱的前面,体现了“先忧后乐”的情怀;(2)
秋天歉收时他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百姓交赋税,走的时候烧掉借据,为了百姓的利益,贡献了自己的财物,把百姓放在个人之前,体现了“先忧后乐”的情怀;(3)偶闻贫困书生韩梦周夜间苦读,拿出自己的钱接济,而自己退休时却以卖书画度日,把百姓的生活放在自己的生活之前,体现了“先忧后乐”的情怀。

(答出两点即可)
32.
(1)规模茂盛的样子就
(2)B
(3)便召集他的邻人加以责问说:“如他确是缺乏人力牛力,你们为何不帮助他?”
(4)张全义采取招募流民,奖励耕种,倡导互助等措施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不怕饥馑。

33.B
34.C
35.①已经②建都,定都③打败④侍奉;为……效力;为……做事
36.(1)孙权用(这件事)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策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2)是仪自己认为没有才能,坚决推辞不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