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苗书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苗书广
摘要:建筑施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
普遍。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裂缝会致使建筑工程的抗震与防水性能
减弱,妨碍了建筑工程的运作,进而损害建筑施工的质量。
因此,加强混凝土的
裂缝控制技术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建筑物裂缝的成
因是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组成,所以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保证
好质量,进而把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逐步提高,从而消除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
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1混凝土概述
1.1混凝土基本简介
混凝土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复合型材料的总称,是利用胶凝的材料,把其他
的材料等进行胶合,形成一个整体。
在混凝土中,通常是利用水泥来作为胶凝的
材料,再将砂石以及水等按照相应的比例来进行搅拌,最终形成水泥混凝土。
1.2混凝土的分类
对混凝土进行的分类,主要是按照不同的胶凝材料来进行划分的,主要有无
机胶凝材料混凝土以及有机胶凝混凝土。
无机胶凝材料制成的混凝土主要有最普
通的水泥混凝土,以及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等。
而有机胶凝材料制成的混
凝土,主要有沥青混凝土等。
而按照混凝土与外部密实的情况来进行划分,主要
可以分为混凝土、一般混凝土以及轻质混凝土三种。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也就是说,如果因为外界的温度发生变化,混
凝土就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一旦在变形过程中受到限制,那么建筑结构内部
就会存在拉应力的产生,如果此时拉应力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那么混
凝土就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产生裂缝。
2.2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主要在建筑的浇筑、运输、拼装等各个环节中。
混
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a.混凝土保护层过厚。
大多数人认为混凝土保护层越厚,就越能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其实不然,当保护
层过厚,也就会增加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使建筑结构的有效高度减小,从而
导致混凝土裂缝。
b.在振捣器振捣过程中,由于不细心,振捣的不均匀、不严实。
这样也就会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
c.在浇筑施工中,浇筑速度过快。
通常情况下,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分层,每一层处理完好后再进行浇筑,但是如果没有这
样做,同样会引起裂缝。
d.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过长,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减少,这
样就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e.在养护过程中没有掺水或者
掺水过少,使混凝土处于干燥的状态,此时与周围环境进行接触,就会引起混凝
土裂缝。
另外,还有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等各方面都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
2.3收缩引起的裂缝
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因收缩而发生的体积变化,收缩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化学收缩裂缝、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沉缩裂缝、温度裂缝、约束裂缝等.它
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发生在初凝开始,进行养
护之前.此时水泥水化反应剧烈,会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
收缩时,表层受到深层混凝土以及模板、钢筋的制约,使由软变硬中的塑态混凝
土产生拉应力,从而形成微裂缝。
3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生成的混凝土裂缝导致了建筑物产生了渗漏的现象,混凝土裂缝会因外力的不断作用而逐渐扩大,同时,由于水的渗入使得混凝
土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形的情况;在潮湿的环境下,二氧化碳会与水泥中的特有物
质产生化学反应,使得混凝土碱度减低,进而破坏了钢筋的纯化膜,加重了钢筋
的锈蚀,从而对钢筋的刚性与强度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除此之外,混凝土本
身的水拉能力会因裂缝的生成而降低,反过来会进一步的扩大裂缝。
因此混凝土
裂缝的生成对混凝土的稳定性与结构强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还会使得建
筑建筑物本身的建筑功能丧失。
4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策略
4.1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查
建筑施工中集料是混凝土的主要构成部分,集料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性能及
裂缝产生与否,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集料质量检查,尤其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认
真落实:
4.1.1加强砂石粒径及清洁度检查
砂石粒径与清洁度会大大影响混凝土拌合质量,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承载
力降低而引发裂缝,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砂石粒径的筛选,尤其应注重清理干
净砂石中的杂质,确保应用的集料具有良好的级配性能。
4.1.2做好各批次钢筋性能检查
钢筋是建筑工程结构的主要支撑,其质量也会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各批次钢筋参数检查,尤其针对重点环节应用的钢筋应做好抗拉、抗剪试验,通过检验后才允许进场
4.1.3注重施工现场施工材料管理
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是混凝土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质量给混凝土裂缝造成
的影响不容小视,要求施工单位一方面,施工材料管理,尤其当湿度较大时应使
用塑料布覆盖水泥,避免水泥吸水性能发生改变。
4.2加强温度控制
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注意施工中混凝土浇注时间以及速度,在
浇注过程中控制温度。
混凝土施工温度不宜大于28℃,日最高气温超过30℃时,宜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并采取骨料降温、加冰降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
入仓温度≤28℃;当现场气温超过 35℃时,应停止施工。
同时改善混凝土裂缝充
分改良骨料的配置,适当增加添加剂,尽可能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施工,这样
可有效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成分。
4.3加强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材料配比的重视程度。
在混凝土
制作过程中,把控水泥及外加剂的用量,从而达到减弱混凝土内部积累热量的目的。
混凝土一般具有两个特点:抗压性;抗裂性。
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提升混凝土的抗压性主要是通过增强混凝土的振捣完成的。
特别要注意:在
振捣过程中,振实工作一定要有顺序进行,避免少插漏插或过振的现象。
其次,
插点要均匀排列,一般以280mm左右的间距为最佳间距。
15~20s左右为最佳时间。
最后,如果水泥钢筋或粗骨料有沁水状况发生,存在裂缝或渗出较多的水分,就必须进行二次振捣,振捣的时间把控在20min左右即可。
二次振捣工作主要是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度,最终避免裂缝现象。
4.4裂缝修补
4.4.1表面修补
裂缝的修补方法通常是表面修补,其优势十分明显,常常处理表面裂缝以及深度裂缝,而且对于混凝土的结构承载力影响很小。
表面修补法,作为裂缝修补的常用技术,一般来讲,其做法就是表面涂浆,即在混凝土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有些工程中采用环氧胶泥进行表面涂抹,并为了满足防腐需要,在裂缝涂浆后,采取刷漆措施。
4.4.2灌浆法
当裂缝对于结构有严重影响的时候,或者对防渗有着一定的要求时,表面修补已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必须采用灌浆法进行处理。
所谓灌浆法,通常而言,是采用真空压力设备将浆质料压入裂缝中,浆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达到硬化,硬化后的浆质料与混凝土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整体,避免的裂缝的存在,并具备一定的密封性能。
5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因而对建筑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就要对施工中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与防治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邵帅.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5
[2]叶彬.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