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半夏泻心汤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半夏泻心汤与 “寒热错杂”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 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 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 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 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 心汤主之。”(《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0》)。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壅滞的邪热是单纯的热邪还是湿热?
后世认为半夏泻心汤等主要用于湿热病证。 元·戴元礼认为:“泻心诸方,取治湿热最当。”; 李时珍《本草纲目》“用泻心汤亦即泻脾胃之湿
热,非泻心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苦降能清热除湿,辛
通能开气泄浊”,并指出“湿热非苦辛寒不能”;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治暑湿痞证,用半夏泻心
[讨论]:
1 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脾胃虚弱,邪热壅滞,脾胃升降失常
脾胃虚弱从何而来?
临床误治,(就像149条,少阳病误用攻下法) 损伤脾胃;
先天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基因学说); 饮食不节、不洁伤脾胃; 药物伤脾、手术伤脾胃; 情志伤脾胃,过思伤脾胃; 劳倦内伤等都可导致脾胃虚。
条文中的“胸中”与“胃中”是指上下部而言。 热邪偏于上,包括胃脘,上至胸膈,故称“胸 中有热”;
“胃中有邪气”,是指腹中有寒邪,所以腹中 痛。
本证以黄连清胃中之热,干姜、桂枝温肠中之 寒,参、枣、草补中和胃,半夏辛温止呕,胃 肠功能复则呕吐复痛自愈。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我认为可以从煎服 法来看,本方是只煎一次,昼三夜二,偏重于 止呕。临床应用与半夏泻心汤大同小异。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讨论】半夏能否与附子同用?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 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说: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中药学》教材: 川乌【使用注意】“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
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附子【使用注意】“反半夏、瓜蒌、贝母、白
蔹、白及。”
仲景就有附子与半夏同用的例子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中寒气, 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 之。” 。
附子粳米汤(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寒气厥逆,
赤丸主之。” 赤丸(茯苓、乌头、半夏、细辛(《千金》作
人参))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 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 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 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 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
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 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 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是否因方中用芩连之苦寒,半夏、干姜之辛温, 寒热并用而谓之寒热错杂呢?
“寒热错杂”缘于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提出 “寒热之气互结”。应理解为虚实夹杂,虚当是 脾胃虚,实为邪气(热邪)阻滞,导致脾胃功能 失调的病变。
仲景治疗纯胃热,用泻心汤(大黄、连、芩); 治疗脾胃虚寒,用理中(参、术、干姜、草); 治疗二者兼而有之者,用半夏泻心汤(连、芩、
本证亦主胃热脾寒,上热尤甚,其主症当是 “食入即吐”。正如《长沙方歌括》“芩连苦 降借姜开,济以人参绝妙哉,四物平行各三两, 诸凡拒格此方该” 。
陈修园经验“若汤水不得入口,去干姜,加生 姜汁少许徐徐呷之,此少变古法屡验。”
关于半夏的品种
半夏包括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 法半夏、京半夏、仙半夏、青盐半夏、 竹沥半夏、苏半夏。另外,还有醋制 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
半夏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 三者之间有共同的病机、临床表现与治则。
不同的是,在半夏泻心汤证的基础上,若兼水 饮内停者用生姜泻心汤;若兼胃气重虚者,用 甘草泻心汤。
[临床应用]
a.消化系统:慢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 炎,肥厚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胃 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结肠炎,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胃炎、急慢性胃肠炎等。 常加藿苏梗;青陈皮;麦谷芽;砂仁、白蔲仁; 甘松等。或合四逆散。
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
在分析其病机时指出为邪热阻滞, 邪热亦包括湿热在内。从方测证,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热,亦可清 热燥湿,所以无论邪热、湿热均可 治。
壅滞的邪热从何来?
外邪入里:(就像149条,少阳邪热内陷); 病从口入:热性食品;嗜食烈酒浓茶、辛
辣食物、肥甘厚味 情志内伤,郁而化热; 脾虚气机不畅,运化失司,湿热内生。
半夏、干姜、参、草、枣)。连、芩清泻邪热, 干姜、半夏和胃气,参、草、枣补脾气。
3、半夏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生姜 泻心汤证三者之间的联系。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 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 姜泻心汤主之。”(157)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 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 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2、本证的主证是什么?
《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的原文仅此一条,对 其适应症的描述,也只有“满而不痛”。结合 《金匮》“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 主之。” 。
(1)有邪热阻滞的“心下痞”; (2)胃气不降的恶心、呕吐、嗳气等; (3)有脾气不升的肠鸣下利或大便干湿不调 。
3、如何理解半夏泻心汤的寒热错杂证?
d.口腔炎,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多发病,每因精神因素、神
经内分泌因素、胃肠功能乱、自身免疫性疾患、 细菌、病毒感染、微量元素缺乏等导致舌体或 膜甚至咽喉部溃疡,伴有舌痛难忍,进食困难, 心烦失眠,咽干口燥,反复发作。
e.白塞氏综合证Behcet’s syndrome, Oculo-oralgenetal syndrome(口、外生殖器、虹膜炎为主要 表现的三联综合证。1937年由土耳其皮肤病专家 Behcet首先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报导)
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材拣净杂 质,筛去灰屑即可。
法半夏,是生半夏用甘草15%,生石灰10% 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 炮制而得。
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 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生半夏,辛温有毒,生用对口腔、喉头和消化 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致上述部位肿胀,疼 痛,失音,流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偏重于祛风,散瘀,消疖肿,多外用。内服用 于治疗恶性肿瘤。
白塞氏综合证在《金匮要略》中称狐惑病。“狐惑之 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问食臭,其 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 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并治第三》+)
附:半夏泻心汤的其它两个类方证 一是黄连汤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 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消化道肿瘤 胃癌 食道癌手术后 肠癌手术后
治疗慢性胃炎等,半夏泻心汤常加枳术汤; 藿苏梗;青陈皮;麦谷芽;砂仁、白蔲仁; 甘松等。或合四逆散。
[临床应用]
b.妊娠恶阻 c.失眠.半夏泻心汤治疗因脾胃不和所至的失眠。
此型多兼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等。治宜调和 脾胃以治其根本。《内经》半夏秫米汤、《千 金要方》的温胆汤等可见,用半夏为主药治疗 失眠,古已有之。
姜半夏,善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蠲饮。 如小半夏汤。
法半夏,温性低,长于祛痰止咳,除湿浊等。
清半夏,长于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 咳。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半夏就用清半夏 为佳。
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姜粉,麻黄,桂支, 小茴香,南坪细辛,石灰15%,甘草,皂角, 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京半夏,偏重于健 胃化痰。如: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就要用京半 夏为好。
竹沥半夏 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 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 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 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 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 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 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 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 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二是干姜芩连人参汤证: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 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359)
《医宗金鉴》:《经》曰,格则吐逆。格者, 吐逆之病名也。朝食暮吐,脾寒格也;食入即 吐,胃热格也。本自寒格,谓其人本自有朝食 暮吐之病也。……当以理中汤温其太阴,加丁 香降其寒逆可也。若食入口即吐,则非寒格, 乃热格也,当用干姜、人参安胃,黄连、黄芩 降胃火也。另外Biblioteka 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
比较10克 法半夏 姜半夏
饮片 3.89 5.20
颗粒剂 5.15 1.95
水半夏—半夏的伪品
水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咳之功,但无降 逆止呕之效。多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支气 管炎。化痰止咳水半夏可代替半夏。用于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时水半夏不能代半夏 用。 水半夏是半夏和法半夏的伪品。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 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 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 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 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 心汤主之。”(《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0》)。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壅滞的邪热是单纯的热邪还是湿热?
后世认为半夏泻心汤等主要用于湿热病证。 元·戴元礼认为:“泻心诸方,取治湿热最当。”; 李时珍《本草纲目》“用泻心汤亦即泻脾胃之湿
热,非泻心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苦降能清热除湿,辛
通能开气泄浊”,并指出“湿热非苦辛寒不能”;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治暑湿痞证,用半夏泻心
[讨论]:
1 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脾胃虚弱,邪热壅滞,脾胃升降失常
脾胃虚弱从何而来?
临床误治,(就像149条,少阳病误用攻下法) 损伤脾胃;
先天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基因学说); 饮食不节、不洁伤脾胃; 药物伤脾、手术伤脾胃; 情志伤脾胃,过思伤脾胃; 劳倦内伤等都可导致脾胃虚。
条文中的“胸中”与“胃中”是指上下部而言。 热邪偏于上,包括胃脘,上至胸膈,故称“胸 中有热”;
“胃中有邪气”,是指腹中有寒邪,所以腹中 痛。
本证以黄连清胃中之热,干姜、桂枝温肠中之 寒,参、枣、草补中和胃,半夏辛温止呕,胃 肠功能复则呕吐复痛自愈。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我认为可以从煎服 法来看,本方是只煎一次,昼三夜二,偏重于 止呕。临床应用与半夏泻心汤大同小异。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讨论】半夏能否与附子同用?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 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说: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中药学》教材: 川乌【使用注意】“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
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附子【使用注意】“反半夏、瓜蒌、贝母、白
蔹、白及。”
仲景就有附子与半夏同用的例子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中寒气, 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 之。” 。
附子粳米汤(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寒气厥逆,
赤丸主之。” 赤丸(茯苓、乌头、半夏、细辛(《千金》作
人参))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 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 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 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 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
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 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 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是否因方中用芩连之苦寒,半夏、干姜之辛温, 寒热并用而谓之寒热错杂呢?
“寒热错杂”缘于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提出 “寒热之气互结”。应理解为虚实夹杂,虚当是 脾胃虚,实为邪气(热邪)阻滞,导致脾胃功能 失调的病变。
仲景治疗纯胃热,用泻心汤(大黄、连、芩); 治疗脾胃虚寒,用理中(参、术、干姜、草); 治疗二者兼而有之者,用半夏泻心汤(连、芩、
本证亦主胃热脾寒,上热尤甚,其主症当是 “食入即吐”。正如《长沙方歌括》“芩连苦 降借姜开,济以人参绝妙哉,四物平行各三两, 诸凡拒格此方该” 。
陈修园经验“若汤水不得入口,去干姜,加生 姜汁少许徐徐呷之,此少变古法屡验。”
关于半夏的品种
半夏包括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 法半夏、京半夏、仙半夏、青盐半夏、 竹沥半夏、苏半夏。另外,还有醋制 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
半夏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 三者之间有共同的病机、临床表现与治则。
不同的是,在半夏泻心汤证的基础上,若兼水 饮内停者用生姜泻心汤;若兼胃气重虚者,用 甘草泻心汤。
[临床应用]
a.消化系统:慢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 炎,肥厚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胃 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结肠炎,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胃炎、急慢性胃肠炎等。 常加藿苏梗;青陈皮;麦谷芽;砂仁、白蔲仁; 甘松等。或合四逆散。
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
在分析其病机时指出为邪热阻滞, 邪热亦包括湿热在内。从方测证,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热,亦可清 热燥湿,所以无论邪热、湿热均可 治。
壅滞的邪热从何来?
外邪入里:(就像149条,少阳邪热内陷); 病从口入:热性食品;嗜食烈酒浓茶、辛
辣食物、肥甘厚味 情志内伤,郁而化热; 脾虚气机不畅,运化失司,湿热内生。
半夏、干姜、参、草、枣)。连、芩清泻邪热, 干姜、半夏和胃气,参、草、枣补脾气。
3、半夏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生姜 泻心汤证三者之间的联系。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 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 姜泻心汤主之。”(157)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 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 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2、本证的主证是什么?
《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的原文仅此一条,对 其适应症的描述,也只有“满而不痛”。结合 《金匮》“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 主之。” 。
(1)有邪热阻滞的“心下痞”; (2)胃气不降的恶心、呕吐、嗳气等; (3)有脾气不升的肠鸣下利或大便干湿不调 。
3、如何理解半夏泻心汤的寒热错杂证?
d.口腔炎,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多发病,每因精神因素、神
经内分泌因素、胃肠功能乱、自身免疫性疾患、 细菌、病毒感染、微量元素缺乏等导致舌体或 膜甚至咽喉部溃疡,伴有舌痛难忍,进食困难, 心烦失眠,咽干口燥,反复发作。
e.白塞氏综合证Behcet’s syndrome, Oculo-oralgenetal syndrome(口、外生殖器、虹膜炎为主要 表现的三联综合证。1937年由土耳其皮肤病专家 Behcet首先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报导)
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材拣净杂 质,筛去灰屑即可。
法半夏,是生半夏用甘草15%,生石灰10% 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 炮制而得。
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 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生半夏,辛温有毒,生用对口腔、喉头和消化 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致上述部位肿胀,疼 痛,失音,流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偏重于祛风,散瘀,消疖肿,多外用。内服用 于治疗恶性肿瘤。
白塞氏综合证在《金匮要略》中称狐惑病。“狐惑之 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问食臭,其 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 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并治第三》+)
附:半夏泻心汤的其它两个类方证 一是黄连汤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 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消化道肿瘤 胃癌 食道癌手术后 肠癌手术后
治疗慢性胃炎等,半夏泻心汤常加枳术汤; 藿苏梗;青陈皮;麦谷芽;砂仁、白蔲仁; 甘松等。或合四逆散。
[临床应用]
b.妊娠恶阻 c.失眠.半夏泻心汤治疗因脾胃不和所至的失眠。
此型多兼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等。治宜调和 脾胃以治其根本。《内经》半夏秫米汤、《千 金要方》的温胆汤等可见,用半夏为主药治疗 失眠,古已有之。
姜半夏,善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蠲饮。 如小半夏汤。
法半夏,温性低,长于祛痰止咳,除湿浊等。
清半夏,长于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 咳。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半夏就用清半夏 为佳。
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姜粉,麻黄,桂支, 小茴香,南坪细辛,石灰15%,甘草,皂角, 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京半夏,偏重于健 胃化痰。如: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就要用京半 夏为好。
竹沥半夏 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 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 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 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 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 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 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 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 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二是干姜芩连人参汤证: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 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359)
《医宗金鉴》:《经》曰,格则吐逆。格者, 吐逆之病名也。朝食暮吐,脾寒格也;食入即 吐,胃热格也。本自寒格,谓其人本自有朝食 暮吐之病也。……当以理中汤温其太阴,加丁 香降其寒逆可也。若食入口即吐,则非寒格, 乃热格也,当用干姜、人参安胃,黄连、黄芩 降胃火也。另外Biblioteka 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
比较10克 法半夏 姜半夏
饮片 3.89 5.20
颗粒剂 5.15 1.95
水半夏—半夏的伪品
水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咳之功,但无降 逆止呕之效。多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支气 管炎。化痰止咳水半夏可代替半夏。用于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时水半夏不能代半夏 用。 水半夏是半夏和法半夏的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