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5(27份) 人教课标版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题解读 “侍坐”指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学生们陪从孔子坐着。文章 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文本译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 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 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们平时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 则何以哉?” 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句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不了解我呀。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 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宾短语后置句 ) 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国以礼。(介宾短语后置句 ) 治国要用礼。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帽,做一个小相。”“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提示:①孔子和其他三人对话的时候,曾皙正在弹瑟。当孔子问 到他时,他做了一个结束弹奏的动作,然后站起来。这些动作表现了 他的洒脱、知礼、自信和成熟。但他并没有立刻回答孔子的问话,而 是说“异乎三子者之撰”,由此陈述自己的志向,明确表示自己和他 们不同。②在孔子的追问下他才说出了自己的理想:“莫春者,春服 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而这一 美景正是孔子以礼乐治国的崇高境界,所以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 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 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几个大国中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善战,而且 知方也。” 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冉求,你怎么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今义:军队编制单位 3.宗庙之事,如会同 ..
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4.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 .. 少年,不到 20 岁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资料助读 走近作者
孔丘(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 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 述了孔子的言论。宋儒把《论语》 《大学》 《中庸》和《孟子》称为“四 书”。
1 新导学· 文本探究 一、通假字 稀 稀疏 1.鼓瑟希 通________ ,________ .
暮 2.莫 春者通________ .
二、重点实虚词
方圆 道,指是非准则 正在 当
起 劳作 振作
当做

假如 至于 或者 往 依照,遵从
像,如同
及,比得上
代词,你 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 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于 在 语气词,呢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行为、神态描写,具体分析课文中孔子的 形象。
提示:从“侍坐”这一章中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的描写,我 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 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 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大事。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他是一个既热情又严格的老师,展现了一个有抱负的 活生生的形象。 所以课文中的孔子, 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 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动人。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孔子说:“要用礼治理国家,可他的话却毫不谦让,所以 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 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 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 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 会同,非诸侯而何?赤 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 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四、古今异义 1.以吾一日 长乎尔 ..
一两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天 2.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 指侵略的军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冉求回答说:“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手修明礼乐, 其礼乐,以俟君子。” 那就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公西赤,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 公西赤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宗庙 之事,如会同,端章 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
提示:
弟子 子路 孔子的反应或评价 “哂之”“为国以礼,其言不 “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 让”,批评其不谦虚、鲁莽、轻 方也” 率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 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加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以鼓励,因为小国也是国家 志向
冉有
对其志向做了分析并增强他的信 心,连续三个反问句,说明公西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华说的是礼制、仪式的小事,其 公西华 愿为小相焉” 实就是国家大事,他能够通晓礼 乐,就能够管理国家,增强他的 信心,使其勇于承担重任 “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大力肯定,因为用礼教去感化百 曾皙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姓,高洁其志趣,是治理国家的 根本措施
(3)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 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 虚一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简短的言辞 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见他娴 于辞令的特点。
3. 曾皙的志向与前面的三个人有何不同?为何能博得孔子的赞 扬?
2.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鲜活,极富表现力。从子路、冉有、 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提示:(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 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抱负之大可见一斑。 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思的情况下抢先发言,显出其鲁莽、 轻率的一面。 (2)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 口。 比子路言称的中等国家, 要小得多, 先说“方六七十”, 又说“如 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 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作品赏析 整体感知
解除顾虑 孔子问志 启发诱导 子路、曾皙、冉 子路:千乘之国 冉有:区区小国 有、公西华侍坐 弟子言志 公西华:愿为小相 曾皙:娱情山水 孔子评志——为国以礼
要点探究 1.用原文句子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孔子 对四个弟子的回答有怎样的反应或评价。
因为 认为 用、做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来”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 ①端章甫 ________________ ... ②鼓 瑟希________ 弹奏 . ③风 乎舞雩________ 吹风、乘凉 . ④曾皙后 ________ 落在后面 .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 也________________ 勇气 道,指是非准则 . . ②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________________大事,指治国为政 小事,指做小相 . .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富足 可使足 民________ .
咏而归。” 唱着歌走回家。” 夫子喟然叹曰:“吾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落在后面。曾皙问孔子: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