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统计学课件 (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6
n
n
抽样调查虽然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它能够解决全 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抽样调查调查单位 少,调查项目就可以多一些,以便对某一社会经济 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可以节省调查费用,又 可以满足统计时效性的要求。所以,我国统计调查 体系是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如果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而现象总体中 又有部分单位能比较集中地反映研究项目的数量特 征,则可采用重点调查。在统计调查体系中,适度 地采用了科学的推算方法。
组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1+3.3Lg N )
n
n
2-28
第三节 频数分布
n n n
n
一、频数分布的基本概念 1、频数分布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某一标 志进行归类排列,称为频数分布,或次数分布。根 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品质分布 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 2、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
n
5、确定调查时间。 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二种涵义, 即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n n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 资料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n
6 、调查的计划实施
2-5
三、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
n n n n n n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通讯法) 3.采访法 4.登记法 5.实验设计调查法 6.其他调查法
2-25
3)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n
n
等距分组:标志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 即各组的标志值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一 般用于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场合。 异距分组:各组的组距不相等。
2-26
(三) 相关指标的计算
n n
n
1.组距 连续式分组的组距计算公式: 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 间断式分组的组距计算公式: 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1
n n
第一,它是一次性(非连续性)的调查。 第二,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可获得大量详细、全 面的资料。
2-8
n nnnFra bibliotek2)全面统计报表制度 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 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 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 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 调查方式。 全面统计报表的实施范围,是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均要填报。 统计报表的主要特点: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n n n
第一节 统计资料的搜集 第二节 数据整理 第三节 频数分布
2-1
第一节
n n n
统计数据的搜集
n
一、统计数据搜集的基本理论 1、定义: 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 相应的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 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数字资料。 从过程的阶段性看,统计数据的搜集处于统 计工作过程的基础阶段。
n
3、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 调查单位的特征,即调查单位所承担的基本标志, 它由一系列品质标志(或称质量标志、属性标志) 和数量标志所构成。
2-4
n
4、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n
n
调查表: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 格上,就构成了调查表。 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在调查对象中随机选择或有意 识地确定调查单位,以书面文字或表格形式了解被调查者 的意见,调查者自愿、自由地回答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
非全面调查 连续(经常性)调查
全面报表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调 查 时间 组 织 形式
不连续调查 定期报表
周期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

专门调查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2-15
统计调查形式示意图
五、统计调查体系
n
n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的 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 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 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普查和全面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 互相替代。
2-23
1)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n
n
n
n
n
A)单项式分组:用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形成单项 式变量数列。 变量值又称标志值。按数量标志分组,数量标志的 表现,就是变量的取值 单项式分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变动范围 不大的场合。 B)组距式分组:将变量依次划分为几段区间,一段 区间表现为“从……到……”距离,把一段区间内 的所有变量值归为一组,形成组距式变量数列。区 间的距离就是组距。 连续型变量或者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型变量,适宜 采用组距式分组。
n
3)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分为类型 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n
n
n
类型分组:把复杂的现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 同性质的部分,就是类型分组。 结构分组: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组对 总体的比重,借此研究总体各部分的结构,即结 构分组。 分析分组:为研究现象之间依存关系而进行的统 计分组即分析分组。
n n
n
第一,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第二,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 征作出估计。 第三,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第一,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 第二,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2-10
n
B)适用范围:
n n
n n n
n
C)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有关定理。 D)抽样调查对数据的要求:所研究的变量是 随机变量。 E)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2-6
四、统计调查的组织各种形式
n n
n
(一)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 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一一进 行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 查。
2-7
n n
n
1)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它主要是 用以调查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的全面报表 搜集的统计资料。 普查有主要特点:
n n
第一,随机原则。 第二,最大抽样效果原则。
2-11
2)重点调查
n
n
n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 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而言,尽管这些单 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现象 的标志总量中却占有绝大的比重,在总体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3)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 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初步 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 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有人也认为它是“目的抽样”,以若干具有代表性 的单位为样本。
2-12
(二)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n
n
n
统计调查按时间标志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 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两大类。 1、连续性(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研究现 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如统 计报表制度。 2、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段 较长的时间对事物的变化进行一次性调查, 如普查、典型调查。
2-13
( 三)定期报表形式与专门调查
n
n
n
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报表形式和 专门调查。 1、定期报表制度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 和内容,定期地向各级领导机构报送统计资 料的一种形式。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专题研究而组织的专 项调查,如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普查。
2-14
全面调查


调 查 范围 统 计 调 查 形 式
2-22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n n
n n
1、品质分组的方法。 按品质标志分组,有些分组比较简单,分组 标志一经确定,组的名称和组数也随之确定。 2、数量分组的方法。 按数量标志分组,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首 先,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 事物质的差别。其次,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 总体的数量特征,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 定相宜的组距、组限。
n n n
第一,资料的来源是各个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第二,逐级上报和汇总的。 第三,属于经常性(连续性)调查,调查项目相对稳定。
2-9
2、非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其中的一部 分单位进行调查。
n
n
1)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 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 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出具有一定 可靠程度的推算。 A)特点:
2-17
六 现有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
n n n
1.统计年鉴 2.有关期刊 3.有关网站
2-18
第二节 数据整理
n n n
一、数据整理的内容与程序 1、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 2、数据整理的程序。
n n
n n
1)统计资料的审核。 2)资料的分组和汇总。分组,即对资料按其性 质和特点,划分为若干类;汇总,加总计算形成 各项统计指标。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是整理的中 心工作。 3)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4)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n
2、统计分组的原则
n
n
2-20
3、统计分组的种类
n
n n
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就是对研究现象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即先按一个标志 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第二个标志分小组,又再层叠地按 第三个标志分成更小的组,这称为复合分组。
n
2-2
n n
2、搜集数据的方法:实验与调查 3、搜集的统计数据有两种:
n n
一种是原始资料,又称为初始资料; 另一种是次级资料或第二手资料。
2-3
二、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n n
1、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n
n
n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该总体是由许多性 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 的标志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上报告调 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 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
2-19
二、统计分组
n n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分组
n
n
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 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 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2)分组的性质来:兼有分和合双重含义。 穷尽原则,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或者说 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所有的单位。 互斥原则,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 的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
n n
1)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 2)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数,亦称次数。对于变量 数列,标志值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一般用x表示;频 数(次数)用f表示。
2-29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n n
1、编制方法。 2、频率的性质
n n
1)任何频率都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数,即: 2)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即:
2-24
2)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
n n n n n n n
下限,上限:组距式分组的每一组变量值中,其最 小值为下限,最大值为上限。 组距:上下限之间的距离。 组限:相邻两组的界限。 间断组距式分组:组限不相连的组距式分组。 连续组距式分组:组限相连(或称相重叠的),即 以同一数值作为相邻两组的共同界限的组距式分组。 离散型变量,可间断组距式分组,也可连续组距式 分组。连续型变量,只能采用连续组距式分组。 “上限在不内”原则:在连续组距式分组中,以同 一个数值作为相邻两组共同的界限,统计上规定, 凡是总体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是相邻两组的界限值, 这一个单位归入作为下限值的那一组内。
2)按分组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或称 属性分组)和数量分组(或称变量分组)。
n
n
品质分组:按品质(或属性)标志进行分组。品质分组所 形成的数列称为品质数列。 数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数量标志的变异性体现在它 不断变动自身的数量上,故也称为变量分组。变量分组所 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
2-21
开口组的组距:以相邻组的组距为本组的组距。
n
2.组中值: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 值,组中值的计算公式: 上限 下限 组中值 2
2-27
n
n
计算平均指标或进行其它统计分析时,常以 组中值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3.组数
组数=全距/组距 斯特杰斯经验公式: 组数=1+3.3 Lg N 由此推出
n
n
3、频数密度:采用异距分组,各组次数的多少受到 组距不同的影响,为消除异距分组所造成的影响须 计算频数密度(或称次数密度)。频数密度的计算 公式: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各组频数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数, 各组频率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1。
2-30
三、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