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二期植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疗效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期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二期植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疗效探讨
作者:郑林文郑建军陈昭宏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討一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二期植皮术对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66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2)采用一期传统换药治疗联合二期植皮治疗,观察组(n=34)采用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创面封闭成功率、疼痛程度以及瘢痕增生程度。

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植皮修复;联合治疗;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瘢痕增生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8-0022-03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Combined with Skin Grafting on Deep Burn Wounds
ZHENG Lin-wen,ZHENG Jian-jun,CHEN Zhao-hong
(Department of Burn,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1,Fuji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combined with secondary skin grafting on deep burn patients. Methods 66 cases of deep bur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n=32) was treated with one-stage traditional dressing change combined with two-stage skin graft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4) was treated with one-stage VSD combined with two-stage skin grafting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ound closure success rate, degree of pain and degree of scar hyperplasia. Results The wound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skin graft repair; combination therapy; deep burn; wound healing; scar hyperplasia
烧伤是日常生活和临床常见的突发性疾病,根据皮肤损伤程度不同分为I~Ⅲ度,其中Ⅱ、Ⅲ度烧伤又被称之为深度烧伤,指皮肤损伤已达全层。

深度燒伤创面的治疗是烧伤科的难题,也是烧伤科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1-2]。

深度烧伤会导致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坏死,甚至会有骨肌肉的外露,并且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给早期清创治疗以及后期植皮带来了重大难度。

当皮肤出现深度烧伤后,皮肤的防御功能被摧毁,机体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完全愈合标准[3-5]。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全新的用于治疗复杂烧伤创面的技术,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促进烧伤创面分泌物的排出,使创面始终处于干燥情况,以便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6]。

本研究旨在于探究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本次研究对象66例。

纳入标准:①烧伤深度符合Ⅱ~Ⅲ度烧伤;②烧伤面积占全身面积15%以下;③能耐受手术;④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手术;②全身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全身严重性感染。

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调查总体逐个编号,于随机号码表上规定抽样的起点及顺序,随机选取样本单位编号;抽到编号范围内即为样本单位的号码,直至抽取完毕。

对照组采用一期传统换药治疗联合二期植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术治疗。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一期传统换药联合二期植皮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对烧伤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将已经坏死的皮肤以及其他组织进行彻底清除。

若患者四肢烧伤后远端肢体血运受到影响时,需及时给予切开减压操作,以免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情况发生。

清创完毕后给予患者烧伤创面每日清创、换药,待患者烧伤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植皮术,创面扩至健康组织,电动刀取刃厚至中厚皮片覆盖创面,多层敷料加压包扎。

1.2.2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3d内进行VSD治疗。

常规麻醉后进行烧伤创面的清理,若烧伤部位位于四肢则给予受伤肢体近心端止血带止血,将坏死组织以及失活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后使用电凝进行创面彻底止血,清创过程中需对于组织活力进行严格判断,既要达到清创目的,还需最大限度保留活力组织,防止清创过度。

缝合创面后,将负压材料覆盖于创面之上,使用半透明膜将其进行密封操作,连接三通管后接负压引流器,压力设定于0.03MPa左右,以负压材料塌陷明显,能够通畅引流为宜。

VSD完成后根据创面情况给予持续性或间断性灌洗操作,在VSD持续引流7d后撤除VSD,再次将已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理后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植皮修复,若发现创面7d后仍无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则继续进行VSD治疗[7-8]直至肌底组织健康。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主要包括: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以及创面封闭成功率;疼痛程度评价主要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满分10分;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远期临床效果,随访12个月采用瘢痕增生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四度:无,创面无瘢痕增生;轻度,瘢痕呈淡红色,无疼痛等不适;中度,瘢痕呈淡红色,有轻微疼痛不适感;重度,瘢痕呈暗红色,质地坚硬,存在明显的疼痛等不适感。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以及创面封闭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率以及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94%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12.50%);且观察组创面封闭成功率为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
3.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术前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以及末次随访,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瘢痕增生程度比较:观察组瘢痕增生程度较轻,重度瘢痕增生仅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
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既往临床对于烧伤患者创面的处理主要先通过清创后再每日换药,达到预防创面感染的目的[9]。

但既往方法对于烧伤深部组织以及渗出物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VSD技术刚好弥补了传统方法的缺陷,使整个烧伤创面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再给予负压吸引装置的治疗,可将渗出物以及深部坏死组织进行持续性吸引后进行清除,确保整个烧伤创面处于较为湿润的状态下,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10-11]。

对是否在一期清创完毕后即刻行植皮术目前存在一定争议,但更多学者更趋向于二期植皮,因一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早期感染以及创面的不平整,会导致一期植皮的存活率下降。

对于二期植皮而言,烧伤创面是否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直接关系到后期移植物是否存活,而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更是与创面感染情况密切相关[12-13]。

Key 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skin graft repair; combination therapy; deep burn; wound healing; scar hyperplasia
烧伤是日常生活和临床常见的突发性疾病,根据皮肤损伤程度不同分为I~Ⅲ度,其中Ⅱ、Ⅲ度烧伤又被称之为深度烧伤,指皮肤损伤已达全层。

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是烧伤科的难题,也是烧伤科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1-2]。

深度烧伤会导致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坏死,甚至会有骨肌肉的外露,并且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给早期清创治疗以及后期植皮带来了重大难度。

当皮肤出现深度烧伤后,皮肤的防御功能被摧毁,机体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完全愈合标准[3-5]。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全新的用于治疗复杂烧伤创面的技术,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促进烧伤创面分泌物的排出,使创面始终处于干燥情况,以便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6]。

本研究旨在于探究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本次研究对象66例。

纳入标准:①烧伤深度符合Ⅱ~Ⅲ度烧伤;②烧伤面积占全身面积15%以下;③能耐受手术;④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手术;②全身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全身严重性感染。

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调查总体逐个编号,于随机号码表上规定抽样的起点及顺序,随机选取样本单位编号;抽到编号范围内即为样本单位的号码,直至抽取完毕。

对照组采用一期传统换药治疗联合二期植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术治疗。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一期传统换药联合二期植皮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对烧伤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将已经坏死的皮肤以及其他组织进行彻底清除。

若患者四肢烧伤后远端肢体血运受到影响时,需及时给予切开减压操作,以免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情况发生。

清创完毕后给予患者烧伤创面每日清创、换药,待患者烧伤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植皮术,创面扩至健康组织,电动刀取刃厚至中厚皮片覆盖创面,多层敷料加压包扎。

1.2.2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3d内进行VSD治疗。

常规麻醉后进行烧伤创面的清理,若烧伤部位位于四肢则给予受伤肢体近心端止血带止血,将坏死组织以及失活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后使用电凝进行创面彻底止血,清创过程中需对于组织活力进行严格判断,既要达到清创目的,还需最大限度保留活力组织,防止清创过度。

缝合创面后,将负压材料覆盖于创面之上,使用半透明膜将其进行密封操作,连接三通管后接负压引流器,压力设定于0.03MPa左右,以负压材料塌陷明显,能够通畅引流为宜。

VSD完成后根据创面情况给予持续性或间断性灌洗操作,在VSD持续引流7d后撤除VSD,再次将已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理后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植皮修复,若发现创面7d后仍无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则继续进行VSD治疗[7-8]直至肌底组织健康。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主要包括: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以及创面封闭成功率;疼痛程度评价主要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滿分10分;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远期临床效果,随访12个月采用瘢痕增生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四度:无,创面无瘢痕增生;轻度,瘢痕呈淡红色,无疼痛等不适;中度,瘢痕呈淡红色,有轻微疼痛不适感;重度,瘢痕呈暗红色,质地坚硬,存在明显的疼痛等不适感。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以及创面封闭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率以及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94%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12.50%);且观察组创面封闭成功率为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
3.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术前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以及末次随访,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瘢痕增生程度比较:观察组瘢痕增生程度较轻,重度瘢痕增生仅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
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既往临床对于烧伤患者创面的处理主要先通过清创后再每日换药,达到预防创面感染的目的[9]。

但既往方法对于烧伤深部组织以及渗出物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VSD技术刚好弥补了传统方法的缺陷,使整个烧伤创面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再给予负压吸引装置的治疗,可将渗出物以及深部坏死组织进行持续性吸引后进行清除,确保整个烧伤创面处于较为湿润的状态下,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10-11]。

对是否在一期清创完毕后即刻行植皮术目前存在一定争议,但更多学者更趋向于二期植皮,因一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早期感染以及创面的不平整,会导致一期植皮的存活率下降。

对于二期植皮而言,烧伤创面是否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直接关系到后期移植物是否存活,而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更是与创面感染情况密切相关[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