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顶级投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尔街顶级投行—JPMorgan面试经验
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数院概率统计系,大四,大学四年成绩中上,毕业志向稍显复杂:在大四寒假前铁定心肠出国,然后在一周之内改变主意,去工作。
工作面试前没有实习经验,没有社团活动经历。
从头到尾只有过两次面试经历,第一次被拒,第二次就收到offer了。
鉴于我曾经有过这么复杂的志向,我还是先介绍一下从出国到工作的想法。
跟其他所有出国的同学一样,我读过新东方,考过两次G,经历过漫长而折磨人的申请过程……没有人——包括我自己——想过去找工作。
唯一一点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当别人还在为申请晕头转向的时候,我还有闲情逸致去搅和一下招聘会,例如到摩根斯坦利、中金的网页上去投投简历。
当时只觉得有趣,同时也想积累一下面试经验。
当JPMorgan的offer到手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眼前是两条路:出国——念PhD——做faculty,或者工作——念MBA——做高管。
虽说不会走了一条路就没有走另一条路的可能,但毕竟那会耗费时间——五年的PhD啊!当一个我从前崇拜无比的师姐告诉我她对美国的失望的时候,我决定选择后一条路了。
因为我恐怕没有那种做faculty的激情;我喜欢美国,但还没喜欢到非去不可的地步,更何况所有关于美国的憧憬可能只是一种自己做给自己看得illusion。
当在国外的师兄师姐告诉我们美国校园只是一些美丽的乡下的时候,这个illusion就不复存在了。
虽然放弃以前所有的努力很难,但不能让沉没成本阻碍我们的决定。
第一个面试:
言归正传,面试经验。
我第一个面的公司是中金,招聘程序是:简历——group interview——笔试——单对单的面试,that’sas far as I go。
简历没啥好说,就是在网上填中英表格,非常长,一定要能耐着性子。
然后去清华groupinterview。
那是我第一次去清华经院,迟到了,到了之后才发现面试官比我还迟。
J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的穿着,我巴不得立刻折回去:其他人清一色乌鸦装,而我穿着大红毛衣,白色外套,无比扎眼。
Anyway,我是来这里闹着玩的,我心想,所以就大摇大摆的过去了。
Groupinterview就是两个面试官对着大约8个应聘者,以自我介绍开头,每个人都竭力表现自己,我看我是最humble的一个了。
然后是给定一个辩论题目:北京是否应该限制私家车数量,把应聘者分两组进行辩论。
有一男一女特别aggressive,吵得不可开交,我就在那里隔岸观火,偶尔才说一两句,因为实在没啥好说的。
最后是每人用英语说一件有趣的事,这大概是表现自己的最后机会了。
英语是我的长处,面试官看来很impressed。
一个星期之后就接到笔试通知了。
笔试的具体内容不宜在bbs上说(免得中金说我侵犯版权J,有兴趣可以私下交流),但要求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要求基础的会计知识。
总之,作为数院学生,我是一道数学题都没答上,是瞎懵的。
笔试归来之后,我心想如果中金还继续让我面试的话,那他们的HR就可能有问题了。
过了两个星期,接到面试通知。
我还是穿着我的luckyclothe——大红毛衣加白色外套。
面试有两轮,第一个面试官是一个挺帅的gg,但很cool。
问我为什么想来中金啦,问我对股市走向怎么看啦(答曰:由于上调利息,所以股市会向下走),问我是否关心股市啦(答曰:一点点,其实一点都不关心),问我今天股市开盘多少点啦(太ft了!只能说不知道)。
半年后才醒悟过来,那个时候还没到九点,股市根本还没开盘!所以面试的时候,诚实是第一位的。
第二个是中年面试官,给我一份英文报纸然我念,我紧张死了,以单词为单位把它念下来,他紧接着问报纸都讲了些什么,别说我有专业术语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会在念的时候注意自己念了什么啊。
就这样,我的中金面试到此为止。
总结一下:
(1)第一个面试不要想着志在必得,要想着我是来学习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要用锐利的眼睛看周围的人都是怎么做的(他们都是光华、经管的精英,我们要学的东西多着呢),包括着装、商务礼仪(第一次握手挺不习惯的)、态度(aggressive? Humble?)、谈吐……最重要的是善于模仿。
(2)group interview不要太aggressive,要表现得cooperative、constructive。
我在笔试就再没见到那两个吵得不可开交的同志。
笔试注重速度,虽然它有字数限制,但我都没理它,把每道题都写上一些。
有些同学只看着字数,结果没做完。
(3)诚实。
(4)Be Preapred!
第二个面试:
JPMorgan。
我是在CCER的网站上看到JPMorgan的招聘广告的。
那时已经是二月份,我的美国大学offer也陆续来了。
还是本着去见见世面的心态,我投了简历,resume基本上就是我寄给美国大学的那一份。
不出一个星期,一个香港的gg打电话来面试,英语。
问的问题很normal:why do you want to work in an investment bank? Why do you wanttogo to JPMorgan? 还问了一些我的兴趣,我就告诉他我在钢琴社里面混过。
仅此而已。
打完电话后,roommate狂赞我的英语。
(有那么好吗?)
过了好几个星期,以为石沉大海,没想到又来个电话,告诉我去CCER面试。
这次是来真的face to faceinterview。
我赶紧去动物园买了一套廉价西装(中金面试的学习成果),晚上察看JPMorgan 的网页,记下投行的要点,背熟。
面试共两轮,每轮有两到三个面试官对我一个,有来自上海、香港的面官,全英语。
问的问题包括:作为数院学生,为什么想来投行?你认为你有什么优势?如果你是JPMorgan员工,你如何向客户介绍JPMorgan?(幸亏前天晚上刚背过)如果你要同时应付多项工作,你怎么办?最ft的问题是,告诉我们你一生中最有趣的事情,他们明显拿我们寻开心嘛。
总体感觉是:
(1)要说流利的英语,这是他们的语言,
(2)答错问题不要紧,只要能及时承认错误,
(3)他们更看重个人能力而非专业背景,
(4)努力记下他们的名字,以显示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5)don’t freak out!
第三步是会见4个公司高官层。
第二阶段见的是HR或Associate,而第三阶段见的是副总裁和执行董事级别的。
这一阶段只剩下两个面试者——我和另一个清华女生,面试地点是公司。
感觉上这时候他们已经不会刁难我们,更多的是给我们介绍公司文化、业务,看看我们跟他们是否合得来。
公司里有一半是外国人,所以,again,英语口语非常重要。
这次能拿到Morgan的offer,运气也很重要,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格外珍惜这个机会。
此外,面试的确很能锻炼人:善于学习别人、表现成熟、做决定前三思而行。
我希望用我的经历证明,数院学生除了出国保研之外,还是有其他同样吸引的出路,as long as we keep out eyeswide open。
13条面试经验
1、从踏进办公楼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要告别学生气的松垮和随意,暗示自己正以一个白领的身份出现在这里。
在电梯、走廊、等候厅等各处都必须表现出职业人的仪表、风度和气质,与人交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礼有节,这有利于尽快树立自信,进入面试状态。
2、在去往考官办公室的途中,自然的步态和心态有助于消除紧张。
如有陪同的公司员工,不妨和他寒暄几句,问一下考官的尊姓大名,见面时的称呼问题自然解决了。
3、到达考官处后,考官很有可能仍在填写前一名应聘者的评估表,这很正常。
只要按照他的要求等候片刻就好。
4、和考官的见面、问候和握手要热情大方,内在的自信和外在的自信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5、如果考官给你喝水,不必客气,致谢后接受就是,当然喝不喝随你。
6、寒暄是第一道程序,是正式提问前的热身。
话题不外乎天气、交通、从何处得知招聘消息等等。
7、考官的问话如有不明白之处,一定要及时提问。
多听一遍问题并且回答正确比不懂装懂离题万里要好得多。
考官向来都很乐意重复他们的问题,这也为你思考问题并组织答案赢得了时间。
8、回答问题时语速适中,音量和音调不要太高;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勿离题,记住言多必失;和考官保持eye contact(眼神交流),手势和表情尽量自然。
9、考官发表个人意见时要跟上他的思路,适时简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不管考官对你回答的批评有多严厉,都要敢于对自己的想法负责。
答案的正确与否有时无关紧要,个人的主见和分析思路才是考官看重的东西。
10、遇到tough question(难题)时,一要自信,尽力想办法解决;二要镇静,设法用临场应变来避免冷场。
11、在坚持个人主见的同时也要注意和考官的双向沟通,否则"主见"就成了"固执"和"高傲"。
12、个人提问阶段要表现出自己对企业的兴趣,对企业发展的关心,一般一至两个就够了。
问题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13、道别时,可尝试向考官索取联系方式,但如果考官不愿意,也不要强求。
告别的礼貌用语我想也不用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