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二章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练习 粤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物理 第二章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与汽车行驶安全练习 粤教版必修1
1.汽车停车距离是指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如果司机酒后驾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加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关系式: ①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s =v 0t +12at 2
;
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t =v 0+at ; ③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
t -v 2
0=2as ;
④用平均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s =v -t =v 0+v t
2
t W.
基础练习
1.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减速,设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 2
,则制动后6 s 时的速度为(C )
A.52 m/s
B.32 m/s
C.0
D.-10 m/s
2.汽车以5 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紧急制动时以大小为2 m/s 2
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则在2 s 和4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分别为(C )
A.4 m ,4 m
B.6 m ,4 m
C.6 m ,6.25 m
D.4 m ,6 m 解析:汽车的停车时间为t 0=v 0+v a =2.5 s ,2 s 内的位移s =⎣⎢⎡⎦
⎥⎤5×2+12×(-2)×22m =6 m ,
4 s 内的位移即2.
5 s 内的位移s 2=[5×2.5+12×(-2)×2.52
]m =6.25 m.
3.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C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4.甲、乙两辆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设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经3 s 停止,共前进了36 m ,乙经1.5 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B )
A.9 m
B.18 m
C.36 m
D.27 m
解析:设它们的初速度为v 0,由匀变速直线运动s =v 0+v t
2
t 得v 0=24 m/s ,乙车在1.5
s 内的位移为s 乙=
v 0+v t 2
t =24
2
×1.5 m =18 m ,B 选项正确.
5.(多选)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6 s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 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25 m/s 以内,则(AD )
A.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80 m
B.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20 m
C.警车发动后12 s 才能追上货车
D.警车发动后37
3
s 才能追上货车
解析: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设警车在t 时刻与货车速度相等,即2.5t =10,t =4 s ,此时两车的距离为Δs =10t -12at 2=10×4-12
×2.5×42
m =20 m ,A 对,B 错;
设警车发动后经t ′追上货车则10t ′=12×2.5×(t ′-6)2
,可得t ′=13 s ,而按
要求2.5 t ′≤25,t ′≤10 s ,即运动10 s 后警车以25 m/s 的速度匀速直到追上货车,所用时间应大于12 s ,C 错D 对.
拓展练习
6.(多选)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
A.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甲和乙可以相遇两次
C.第2 s 末甲、乙速度相同,所以,第2 s 末甲、乙相遇
D.第2 s 末甲、乙在相遇前距离最大
7.汽车正在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 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 =-6 m/s 2
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 的大小为(C )
A.9.67 m
B.3.33 m
C.3 m
D.7 m
解析:解法一 选取自行车为参考系,汽车做初速度为6 m/s ,末速度为0,加速度为
a =-6 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据v 2t -v 2
0=2as 得s =3 m.
解法二 要使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即汽车的速度等于自行车的速度,设汽车刹车时间为t ,据v t =v 0+at 得,t =1 s ,汽车位移为s 汽=v 汽t +12at 2
=7 m ,自行车位移为s
自
=vt =4 m ,x =s 汽-s 自=3 m.
8.(多选)如图所示的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
A.整个过程中,BC 段与CD 段的运动方向相反
B.整个过程中,CD 段和DE 段的加速度相同
C.整个过程中,D 点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在0~8 s 内,质点通过的位移为16 m
9.从离地500 m 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小球落地过程中完成最后180 m 的时间.
解析:(1)小球经t s 落到地面,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12gt 2得:t =
2h
g
=
2×500
10
s =10 s.
(2)小球下落500-180 m =320 m 的时间为t ′=2×320
10
s =8 s ,所以小球落地过程的最后180 m 所用的时间为10-8 s =2 s.
答案:(1)10 s (2)2 s
10.(2014·宁波高一)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 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 段加速后,进入BC 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 位置,已知:x AB =5 km ,x BC =10 km.求:
(1)直升飞机在BC 段的速度大小;
(2)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1)t =11∶00-10∶56′40″=200 s , 设直升飞机在BC 段的速度大小为v . 由t 1+t 2=200 s ,①
x AB =
0+v
2
t 1,② x BC =vt 2,③
由①②③式可解得:v =100 m/s ,t 1=100 s. (2)由x AB =12at 2得:a =2x AB t 21=1 m/s 2
.
答案:(1)100 m/s (2)1 m/s
2
车速与刹车距离
摩擦系数μ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值为0.8左右,雨天可降至0.2以下,冰雪路面就更低了,假设摩擦系数μ为0.8,则不同的车速,刹车距离如下:
车速/(km/h ) 20 30 40 50 60 70 80 刹车距离/m 2.0 4.4 7.9 12.3 17.7 24.1 31.5 车速/(km/h )
90
100
120
150
180
200
250
上面仅仅是刹车过程,实际上,从人看到情况不妙,到踩刹车使车减速,需要一段时间,这包括人的反应时间和车子的响应时间,人与人的反应时间不同,专业运动员的反应时间仅0.1秒,普通人的反应时间在0.2秒以上.如果考虑人的反应时间和车子的响应时间,正常情况下所需总时间约0.5~0.6秒,实际上除了遇到突然的、吓人一跳的状况外,大多数人的动作时间约需1秒,当然那些遇事慌张、目瞪口呆,甚至举手投降的人除外.
考虑那1秒钟的动作时间,刹车距离将增大,实际刹车距离如下:
安全行车常识里有一个保持车距的原则,即保持车距为车速的千分之一,如车速为50 km/h,保持车距50 m,车速为120 km/h,保持车距120 m,对照上面计算结果可知,这个车距是非常安全的,而且车速<100 km/h时,人们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具体的反应时间如下,只要在反应时间之内动作了,即便前车突然停住(追尾或撞上障碍物),后车也能刹住,因此可称之为安全反应时间.
车速过高时,千分之一的车距是不一定安全的,当车速达到150 km/h时,人们的安全反应时间仅为0.9秒,好手能化险为夷,一般车手已经很危险了,当车速超过180 km/h,反应时间只有0.4秒,F1车手或许能刹住,超过200 km/h,就是塞纳再世也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