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2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教学目标:1.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间的拮抗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重要作用2.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3.探讨动物激素调节的实例4.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教学重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过程:(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过程说明:1.新课引入:问题探讨: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

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呢?2.疑难知识点拨:通过问题探讨提出血糖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一的内容思考什么是血糖?同时结合课本p25图2-9分析血糖的正常范围、来源及去路。

(1)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等(2)血糖去路: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等强调:①主要来源为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主要去路为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②因为肌肉细胞缺少一种分解肌糖原的酶,所以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变成葡萄糖,故血糖来源中只有肝糖原的分解,而去路中却可以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师:血糖究竟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涉及到的激素又有哪些呢?(3)建立血糖平衡调节模型:结合教材p26图2-10思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来调节血糖平衡的?引入模型建构,建立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

(4)血糖平衡调节机制:神经—提议调节(5)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拮抗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种生理效应起相反作用的现象(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协同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种生理效应起相同作用的现象(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6)维持血糖平衡的意义(7)血糖失衡的实例——糖尿病通过常见疾病,介绍糖尿病的类型、形成原因、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分析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原因。

3.本节知识小结:(1)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参与调节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3)血糖平衡调节模型(三)课后任务1.完成配套练习2.完成各知识点的阅读理解(四)教师任务作业检查及讲评(五)知识复习板书设计:1.血糖的来源及去路2.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参与调节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4.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案
目标:了解血糖平衡的重要性,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疾病与血糖平衡的关系。

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血糖平衡的意义
1. 血糖的作用
2. 血糖异常对健康的影响
二、血糖的调节
1. 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
2. 葡萄糖与糖原的转化
3.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4. 肾上腺素的作用
三、常见疾病与血糖平衡
1.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对身体的影响
2. 低血糖与高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简要介绍血糖平衡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展示:展示血糖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正常血糖范围。

3. 教学:介绍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以及葡萄糖与糖原的转化过程。

4.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5. 总结:总结血糖的调节过程。

第二课时:
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

2. 分析:分析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对身体的影响。

3. 探讨:讨论低血糖与高血糖的症状以及处理方法。

4. 提问:提问学生血糖平衡与健康的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保持血糖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胰岛素?它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是什么?
2. 低血糖和高血糖分别会引起哪些症状?如何处理?
3. 糖尿病是如何发病的?它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答案正确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者,评分为优秀。

血糖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血糖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血糖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血糖调节教学设计1一、导言(1)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2)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精心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一)血糖平衡结合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总结血糖的________与去路,从而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是稳定的,正常值为80~120mg/dL。

引导回忆、总结的问题是:(1)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利用了哪些消化酶?什么叫吸收?(2)肝糖元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进行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3)肌糖元在什么条件下分解?其分解的产物是什么,(4)非糖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能否全部转化?(5)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在哪?(6)葡萄糖可以转变成哪种氨基酸?经过什么方式转变?学生通过以上问题,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目的。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教师出示胰岛内各种细胞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3.结合课本插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降低血糖,胰高血糟素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激素的了解。

4.教师提供有关肾上腺素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总结,使学生体会出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

5.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动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对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有较全面的认识。

6.通过分析产生各种激素的具体部位,引导学生探究对应的效应器是什么?神经中枢又是什么?从而引出了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3.2激素调节的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2激素调节的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激素调节的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激素调节的过程中一个实例,在学习激素概念与各种激素的功能后,通过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激素是如何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构建血糖来源与去路模型。

(2)通过对生活中具体问题的思考,学会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3)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反馈机制,血糖平衡调节由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

(4)通过对糖尿病的了解,关注相关疾病,强化健康意识,指导自己和亲友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血糖来源与去路模型构建。

(2)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2.教学难点:(1)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2)血糖平衡调节的反馈机制。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引起学习兴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王确诊糖尿病后,医生建议每天30min有氧运动,并提醒随身携带一些糖果:①为什么需要带一些糖果呢?②相同运动量情况下,为什么身体健康的人不会出现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呢?以糖尿病患可能运动后可能出现低血糖为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引起学生思考以生活实际问题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血糖来源与去路的途径。

二、构建血糖来源与去路概念模型二、提示饭一顿不吃饿得慌,血糖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主要用来做什么呢?也就是主要去路,高一学过细胞呼吸,我们知道细胞中无时无刻在进行细胞呼吸,所以血糖的主要去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知,理解所学内容根据必修一学过的糖原、细胞呼吸等知识引导学生构建血糖来源与去路是进入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

当进食后,大量葡萄糖涌入血浆,血糖即使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血糖依然高于正常范围,那么此时机体又会进行怎样的调节呢?教师讲解肝糖原、肌糖原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去路。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常德外国语学校陈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血糖平衡的调节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建构模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念;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三、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我们已经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

而上一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激素和激素调节”。

(学生: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或分泌器官分泌的对靶细胞其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激素调节就是由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一种调节方式)(二)导入明标: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那么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探讨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血糖平衡的调节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建构模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念;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其中学习重点有血糖平衡的调节,难点是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

(三)探究交流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学生结合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图2-9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并进行讨论、交流、思考以下问题: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ml左右。

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1. 引言血糖平衡就像一条细绳,稍微一松就可能翻船。

想象一下,早上你吃了一碗香喷喷的粥,心里想着今天要活力满满,结果没多久就开始打瞌睡,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血糖调节就像是一场精密的舞蹈,既要优雅又要稳重,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大跟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方法来调节我们的血糖,让它在理想的范围内稳稳当当,不跑偏。

2. 血糖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血糖血糖,顾名思义,就是血液里的糖分。

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就像汽车需要油一样,没有血糖,咱们可真没法子动起来。

但如果血糖过高,就像在马路上开快车,结果只会一头撞上墙;而如果过低,嘿,脑袋里就像是没有电一样,恍恍惚惚的。

2.2 血糖的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空腹的血糖值在70到100毫克每分升之间,饭后两小时不超过140毫克每分升。

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可得注意了!就好比你的信用卡超支了,得赶紧找办法补救,不然后果可不堪设想。

3. 血糖波动的原因3.1 饮食因素首先,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可大了。

吃太多糖分高的东西,就像给火上浇油,瞬间血糖就蹭蹭往上涨。

比如你吃了一大块蛋糕,瞬间幸福感满满,但过后又要忍受一阵困倦,真是乐极生悲啊。

相反,吃些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可以慢慢释放能量,就像慢慢点燃的蜡烛,持久又稳定。

3.2 生活习惯再者,生活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运动不足就像懒猫在阳光下打盹,血糖根本不会消耗掉,结果只能在体内盘旋。

定期运动就能帮助我们的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简直是血糖调节的“秘密武器”!此外,压力过大、睡眠不足也会让血糖不稳定,简直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4. 调节血糖的方法4.1 健康饮食那么,如何保持血糖的平衡呢?首先,从饮食入手,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让你的餐盘像彩虹一样丰富多彩,既美观又营养。

别忘了,多喝水,少喝甜饮料,这可比直接喝糖水好得多,身体会感谢你的。

4.2 定期运动接着,运动不能少。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血糖平衡的调节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血糖平衡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反应机制,理解血糖平衡的失调病理及治疗方法,实现血糖平衡的调节。

3. 课程内容:(1)血糖及其调节器官的组成(2)血糖调节机制(4)血糖检测(5)血糖的理化性质(6)血糖平衡的保持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血糖的定义、血糖的调节机制,以及血糖调节失调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2. 能够熟练运用血糖调节机制,熟悉血糖调节情况,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方法。

3. 加强学生对血糖及其调节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理解,提升学生的联系,思维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准备2. 教具:课堂上准备1个胚胎模型,作为生物学血糖平衡调节机制的具体展示;另外准备几副实物图片,作为血糖平衡调节的可视化认知工具。

3. 其他:为保证本节课上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准备一些小游戏,如猜歌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以轻松的方式掌握新知识。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猜歌或小动作的形式,让学生热身,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2. 概念认识(10分钟)让学生了解血糖的定义,血糖的调节器官的结构及功能等。

通过图片及教材,让学生掌握血糖的调节机制,熟悉血糖调节情况,提升理解能力。

4.活动互动(20分钟)使用模型及图片,给学生进行可视化的血糖平衡调节,加强理解。

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对血糖失衡的病理及治疗方法加深印象,让学生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方法。

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及把握血糖平衡调节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通过理论知识,活动互动,小组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经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从而达到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设计
(2)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3)类型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环节五
5.糖尿病
(1)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2)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如:引发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足部神经功能退化导致截肢;给肾脏带来负担最严重是导致肾功能衰竭
微课名称
血糖平衡的调节
知识点源
▲学科:生物▲年级:高二(上)
▲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章节:第3章第2节
教学目标
▲通过对血糖来源与去向的分析,形成正常机体的血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的观点
▲尝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加强对血糖调节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以人体血糖调节为例,说明激素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
▲关注糖尿病,了解糖尿病与饮食习惯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环节一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该维持相对平衡。
环节二
2.主要激素的作用
环节三
3.血糖调节的过程
①血糖平衡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
②血糖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
环节四
4.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3)1型与2型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及治疗
环节六
小结
课堂检测

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2(共5篇)

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2(共5篇)

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2(共5篇)第一篇: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2血糖的调节目标:理解人体血糖的平衡状态.解析:要求能写出血糖的三大来源和三大去路.理解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解析:机体怎样通过控制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3.9-6.1 mmol/L)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是什么? 理解人体血糖平衡的生理意义.知道不正常的血糖含量有哪些危害? 理解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及保健方法资料: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讨论: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你能快速的表达出来吗?)(二)血糖平衡的意义问题3:血糖含量过低或过高有什么危害?1、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2、血糖含量异常: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 时,高血糖症当空腹血糖浓度在130~160mg/dL时,形成。

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1、血糖平衡依耐于的调节作用,升高血糖的激素及对应的具体作用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是:其作用是:2: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1)血糖平衡受和共同调节,该过程中下丘脑分泌激素而是通过某些参与调节。

垂体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2)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体现了机体随时不忘的特点。

(3)血糖调节中枢在(四)、糖尿病及其防治(一)高血糖与糖尿1.空腹时血糖血糖含量超过130 mg/dL叫做高血糖2.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肾糖阈)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叫做糖尿(二)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又名1、病因:细胞受损或不足,致使分泌不足,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甚至糖尿2、分析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的原因:3、防治:没有根治办法。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模型构建,很好地落实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教材中模型构建方法只能让学生体会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不能让学生体会到激素只是一种信号分子,为此,将物理模型与概念模型构建相结合,不仅有利于落实知识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观看测定血糖的视频以及构建模型等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在上课过程中,板书要与教师的讲解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在组织安排活动中也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②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认识到生物体是一个统一体③能够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以及二者与神经调节的关系④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防治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习惯3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三、教学难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四教学过程(一) 血糖平衡及其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巧克力中含有高糖分,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能量。

教师继续启发学生:1.“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人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80~120mg/d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请同学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0.8分钟~1.2分钟]2.周一早上空腹升旗时,有什么感觉?(低血糖) 怎么办?(吃点糖果) 如果不吃一会儿又好了怎么回事?(正常人血糖调节平衡了)因此保持血糖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要想知道血糖平衡是如何维持的,老师先引导回忆再提出问题:1.血糖来源有几个途径?(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儿?(2)肝糖元分解:什么条件?主要场所在哪?(3)非糖物质转化:条件?能否全部转化?2.血糖去路有几个途径?(1)氧化分解:(场所?)(2)合成(条件?场所?)(3)转化(条件?)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忆、思考、分析、讨论,教师总结如下图:(结合PPT课件讲解来源去路,并提问图中箭头处略去的作用名称和条件场所)。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师演示课件:血糖平衡的调节,展示胰岛内各种细胞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

并请同学思考并参考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1.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艾银东一.教学目标1.抓住激素调节的核心内容“库”和“流”的关系;2.通过血糖调节的图引导学生总结出动物激素间的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3.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4.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5.认识到动物激素的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教学重点1.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3. 尿糖检测实验三.教学难点1.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2.反馈调节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CAI—1:动态演示血糖调节的过程。

2.多媒体CAI—2:动态演示激素的产生、释放、作用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过程说明环节一.疑难知识点拨:一.血糖平衡调节(一)正常浓度:0.8~1.2g/L或80~120mg/dl 或者大约0.1%质疑:为什么血糖浓度会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因为人体的血糖(库)的流入(来路)与流出(去路)大体相当。

(二)血糖来源与去路(多媒体投影)质疑:为什么人体血糖(库)的流入(来路)与流出(去路)会大体相当呢?这是调节的结果。

有哪些调节方式参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呢?(三)机制: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这里重点只分析激素调节)1.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偏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血糖降低(3条去路)血糖偏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素………血糖升高(2条来路)2.过程P26~27 “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强调:①血糖水平高低与进食多少、饥饿程度有关②血糖平衡调节能力有限,要按时进食拮抗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反的作用的现象。

(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协同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同的作用的现象。

(如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3.机制——反馈调节(1)概念: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方式叫反馈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探究式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探究式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案)

过去的学习中已积累了很多基础,学习中应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建模的角度设计了“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通过活动来建构知识,设计资料分析、模型建构、思考与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建构。

【实验目的】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这个建模活动,更好地理解人体内是如何对血糖含量进行调节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体内激素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同时,也力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建构模型,尤其是概念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学生所做的模拟活动,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模拟活动之后,学生再根据在活动中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或进行计算机模拟。

【实验材料和用具】1. 准备3张不同颜色的纸和一把剪刀。

2 .用某种颜色的纸剪出15张卡片。

卡片正面写上“每1 L血液中的0.1 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

这些是“糖卡”,翻转过来则代表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再翻回去就代表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糖卡”是否翻转及怎样翻转需要严格依照步骤3、4来进行。

3 .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剪出2张卡片,并在上面写上“胰岛素”。

每张“胰岛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正面翻到背面。

4 .用第3种颜色的纸剪出2张卡片,并写上“胰高血糖素”。

每张“胰高血糖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背面翻到正面。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和把握动物生理学的核心概念──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意义、机制。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 培养学生通过构建模型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

制定以上教学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这个实验, 可以了解血糖的平衡、意义、调节机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广元中学韩棠丽一、教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的一部分内容,此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介绍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两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教材在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的内容中,主要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等四部分内容。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激素调节的事例之一,属于激素调节中反馈调节的典例,该部分内容在《通过激素的调节》这节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之一。

在学习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不同点,也能为下一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做好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所了解,但激素如何调节人体生命活动却没有学过,这个知识对高二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建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2)分析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建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2)通过对“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难点:血糖调节的分析与建构模型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分组讨论法、模型建构学习法,六、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血糖调节模型建构的小卡片;七、教学策略:1、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1分钟左右)
讨论: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
(通过计算得出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消耗葡萄糖的同时肯定要通过某种途径及时补充血糖,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当中讲到的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正是由于储能物质的分解和转化,才使得运动员体内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幻灯片展示胰岛A细胞和B细胞以及他们分泌的激素,提出问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的平衡的?引入模型构建。
关于建立血糖调节模型:
(1)解释:
①正常血糖范围是—L,为了更好的理解血糖模型建构过程,假定正常值是L。
②活动中由甲解说,乙丙配合用卡片操作。(体现糖调节过程中器官的相互配合)
③乙出示胰岛素卡后装入口袋。(激素作用后会灭活,装入口袋表示灭活。)
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分析激素调节的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正常人血糖范围是,结合课本中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血糖来源:食物中消化吸收(主要)、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血糖去路: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
师:一些特定激素对血糖平衡有调节作用,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最重要。
师:提出问题:你赞同这一观点吗如果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应该如何设计实验
(生:略)
5、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实验过程: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狗静脉
实验结果: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胰液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师:提出问题:仅通过二人的实验过程,能不能排除盐酸促进胰液
分泌如果不能该如何改进

(课堂教学设计)血糖的平衡调节

(课堂教学设计)血糖的平衡调节

《血糖的平衡调节》一、课程分析《血糖调节》是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血糖的调节过程及糖尿病的防治”。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内环境与稳态》之后设计的一节课,通过探讨血糖的稳定与调节,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动物稳态的维持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同时在探讨血糖调节时讲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这也为后面章节的有关内容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本节课内容与人体健康联系紧密,涉及到了一些血糖失衡症。

对这些疾病,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精心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引路、开窍、促进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意目标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血糖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及其意义,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2.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糖平衡调节机制的了解,培养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意目标:(1)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3)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2)糖尿病的成因。

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

四、教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使学生了解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

老师再用课件引导学生认识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可通过观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当人体的血糖失衡后,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严重。

学生虽然对此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具体的,学生并不大清楚,特别是高血糖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出现了糖尿也不一定是糖尿病,这些内容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血糖平衡》教学设计9.25

《血糖平衡》教学设计9.25

资料1:对禁食24小时的小鼠(25g左右)腹腔注射2单位的胰岛素后小鼠会出现低血糖并发展为休克遂将上述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腹腔注射1mL50%的葡萄糖溶液,可以观察其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资料2:严重的低血糖会造成立即机体损伤以及暂时或持久的神经系统的损害,甚至可引起脑水肿和死亡。

对血糖低于2.8mmoL/L的患者可以口服葡萄糖进行治疗,也可以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进行治疗。

资料1、2分别说明什么?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1、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血糖来源与去向的动态平衡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多种,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发挥主要作用。

思考.讨论( 教材P55页概念检测第3题)血糖平衡调节模型图学生活动:请阅读教材P50~51,找出两种激素作用途径,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社会责任—关注糖尿病(请结合教科书P52页,与社会联系,阅读教材,了解糖尿病,关注健康。

)1、糖尿病的种类资料:在人类历史上,糖尿病是人们最先认识的疾病之一。

我国《黄帝内经》上描述糖尿病的症状“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尿而膏浊不止”。

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描述总结出糖尿病的症状及原理?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3、合理饮食,健康生活三、课堂小结(构建网络图)四、课堂检测1. 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下丘脑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2.如图为a点开始进食后,人体中葡萄糖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B.bc段下降是由于血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等途径C.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D.该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可引起下丘脑某区域兴奋3、 [2023年山东卷]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学生解释说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资料,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得以提升(2)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学习,学生体会生命精致完美,认同科学生活方式。

(2)通过对两种类型的糖尿病的分析,学生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胰岛素的发现;血糖的调节
(2)教学难点:血糖的调节;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三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程序及知识要点教师行为学习活动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猪坚强”图片,
调整状态,准备上课
解读探究,合作交流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讲述并板书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一个平衡状态称之为血糖的稳态,如何维持的呢?
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
来源:肝糖元分解血液当中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去路
非糖物质转化转化非糖物质思考:
(1)不进食,猪如何能存活?
(2)“猪坚强”从三百斤瘦到120斤
(3)“猪坚强”如何长到三百斤的?
(二)血糖稳态的调节
胰岛素的发现:
出示材料:1886年两位生理学家为了研究胰脏的消化作用,将狗的胰脏的切除,结果发现狗排出的尿招来许多蚂蚁,而后分析尿液当中有糖.
质疑:胰脏当中是否存在某种控制尿糖的物质呢?这种物质是否能治疗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把新鲜的胰脏食入糖尿病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尝试解释一下.
改进:有的生理学家把新鲜的胰脏研磨液注射给去处胰脏的小狗,小狗的糖尿病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1920年,班廷和贝斯特在艰苦的环境中,利用结扎小狗胰导管致使胰腺外分泌部萎缩而后从萎缩的胰腺中制备提取液,此提取液可治疗患糖尿病的狗.而后在麦克劳德和柯利普等人的帮助下成功提取并纯化了胰岛素.推测:胰岛素如何降低血糖的呢?
出示图片:
提问:(1)此图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处理有什么区别?
(3)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何?说明什么
胰岛素如何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呢?
:引导
提问:(一)当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促进基因______和______过程合成载体蛋白.
(二)合成载体蛋白后,通过胞外分泌,使得细胞膜上的增多,葡萄糖通过进入细胞
1 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两方面的差异分别是
2 这一事实说明谁体内的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
给出核心概念:激素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至其他部位或细胞来调节人体和动物的生命活动
后面环节看时间而定:出示材料
研究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促进胰岛素分泌,刺激下丘脑腹中核则抑制胰岛素分泌而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血糖浓度较低时,延髓糖中枢兴奋并将兴奋传至肝脏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
还有那些系统也参与了血糖调节呢
总结:血糖在神经―激素共同调节下,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的。

学生思考:
糖尿病和胰脏有关
消化系统将这种物质消化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学生回答:抑制血糖的来源,促进血糖的去路
学生回答: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学生回答:肥胖者对胰岛素不敏感。

学生读图回答:
横坐标表示细胞外葡萄糖的浓度,纵坐标表示细胞内葡萄糖浓度
是否添加胰岛素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学生回答: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与受体不能结合或结合能力弱
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基本相同;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
学生回答:神经系统也参与了血糖的调节
板书
血糖稳态的调节
胰岛素
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
来源:肝糖元分解血液当中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去路
非糖物质转化↓转化非糖物质
胰岛血糖素
四课后反思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学案例,设计者从介绍胰岛素发现史的几个实验,在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是解决思路,学生锻炼了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并体味了科学探究的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