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测试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镓的核电荷数是31 B.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C.镓属于金属元素D.镓原子中子数是31
3、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我国空间站核心舱的制作材料使用了钛及其合金。

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8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的原子序数为22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4、如图所示为今年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金的元素符号为aU B.金容易被腐蚀
C.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
5、铝的元素符号是
A.AL B.Cl C.Al D.CL
6、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原子、分子理论是重要的科学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性质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7、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度同质量液态水和玻璃态水,体积不同
B.玻璃态水属于混合物
C.玻璃态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玻璃态水分子不运动
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铝B.氢氧化钠C.金刚石D.C60
9、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H B.Mg C.Cl D.P
10、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第 3 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 x=_________。

(2)第 16 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形成一种阴离子,该离子符号是_________ 。

(3)第 3 周期里第 11 号元素与第 17 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A.B.C.D.
(5)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___________;
(2)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快___________;
(3)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___________;
(4)冰融化变成水后,化学性质不变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__(填序号),由此可知,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如图所示:
(1)8 表示的信息是 ___________
(2)O 表示的信息是 ___________
(3)氧表示的信息是 ___________
(4)16.00 表示的信息是 ___________
5、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由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为___________。

②物质汞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
①在反应中,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裂成氯原子,原子再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_______。

②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计算:
(1)1 个氯离子( Cl-)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已知1个水分子H2O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1个水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
________。

(3)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nkg,且一个A原子中有a个质子,则一个A原子中的中子数约是________。

2、已知构成A原子的的微粒数共为56,中子数为20,求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实验结束后收集到10克氧气,标准大气压下相当于多少空气中的氧气含量?(ρ=1.4g/L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并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
氧气
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kg;若该原子的核外有n个电子,则核内有_______个中子。

4、计算
(1)已知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其中子数为16,该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取5.4g的药品,准确称量后,发现物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求实际称取物品的质量为______g。

5、计算:
(1)用容积为45mL的试管给液体加热,则试管内最多可盛液体的体积为______。

(2)若用容积为180mL的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则酒精灯内酒精的体积不能超过______。

(3)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kg,则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______。

(4)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容积为125mL的集气瓶内装入50mL的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氧气将瓶中水排完,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在桌面上,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请计算该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分子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
(1)改进后图Ⅱ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

为防止刺激性气体污染空气,还可以在试管口塞一个橡皮塞。

(2)实验时,若图Ⅱ滤纸条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和图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

(4)按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现象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图Ⅲ和图Ⅳ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当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不足时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错误;
B、物质颜色的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氧时,变为淡蓝色,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20滴水是1mL,一滴水的体积很小却含有多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体积很小,C正确;
D氧分子和臭氧(O3)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也不同,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所以镓的核电荷数是31,故选项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D、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39,故选项错误。

故选:D。

3、C
【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2=2+8+n+2,n=10,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钛的原子序数为22,符合题意;
D、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A、书写元素符号时,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金的元素符号为:Au,不符合题意;
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被锈蚀,不符合题意;
C、金是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故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铝的元素符号是Al。

故选C。

6、D
【详解】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不符合题意;
B、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是重要的科学思想工具,不符合题意;
C、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不符合题意;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对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因此同温度同质量液态水和玻璃态水,体积相同,不符合题意;
B、玻璃态水中只含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玻璃态水和普通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D、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因此玻璃态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8、D
【详解】
A、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H”的元素名称为氢,由“气”字旁可知,氢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Mg”的元素名称为镁,由“金”字旁可知,镁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Cl”的元素名称为氯,由“气”字旁可知,氯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P”的元素名称为磷,由“石”字旁可知,磷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A、微粒在不断运动,水结成冰只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减慢,但不会停止,故选项错误;
B、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使水分子与糖分子混合,故选项正确;
C、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分子之间均存在间隔,物质的状态只影响分子间间隔的大小,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间隔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1)
【解析】
(1)
质子数=核电荷数,则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x =15;
(2)
第 16 号元素是硫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两者可形成阴离子硫酸根离子或者亚硫酸根离子,其符号为:24SO -或23SO -

(3)
第 3 周期里第11号元素是钠元素,第 17 号元素是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离子;
(4)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钠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故选:A ;
(5)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CO + 2NO N + 2CO 催化剂。

2、
(1)分子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3)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解析】
(1)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2)
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快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3)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4)
冰融化变成水后,化学性质不变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3、
(1)CD
(2) AB 不一定
【分析】
(1)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故选填CD。

(2)
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原子一般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但要注意稀有元素为特例,AB其外层电子排布为排满状态,所以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相似,但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AD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不相似,由此可知,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点睛】
4、
(1)原子序数
(2)元素符号
(3)元素名称
(4)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
(1)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8表示原子序数;
(2)
在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O表示元素符号;
(3)
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故氧表示元素名称;
(4)
在元素周期表中,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16.00表示的信息是相对原子质量。

5、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汞原子##Hg 氧分子##O2
(2)氯化氢分子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
(1)
①由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物质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
①在反应中,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裂成氯原子,原子再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氯化氢分子;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三、计算题
1、(1)18(2)10(3)12n
a m
【详解】
(1)因为 Cl- 带了一个负电荷,因此氯离子( Cl-)的核外电子数比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一个,因此1个氯离子( Cl-)的核外电子数为17+1=18;
(2)已知1个水分子H 2O 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8,一个氢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1,则1个水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8+1×2=10;
(3)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

已知一个碳12原
子的质量是mkg ,该原子的质量为nk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n m 12
nkg mkg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
数+中子数,每个原子中有a 个质子,则每个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12n a m
-。

2、38
【详解】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A 原子的的微粒数共为56,中子数为20,故质子数加核外电子数共56-20=36,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1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8+20=38,答:相对原子质量38。

3、 (1)解:10g V =7.1L 1.4g/L
≈氧气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所以:V = V 21% 33.8L ≈÷空气氧气。

答:标准大气压下相当于分离33.8L 空气所收集到的氧气;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加热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2)Ma kg 12
; M ﹣n 【详解】
(1)见答案;
(2)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十二分之一的比值;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akg 12⨯ =Ma kg 12
;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中子数为M ﹣n 。

4、
(1)16
(2)4.6
【分析】
(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质子数=32-16=16;
(2)
用托盘天平称取5.4g 的药品,准确称量后,发现物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药品质量+游码刻度=砝码质量,砝码为5g ,游码刻度为0.4g ,所以实际药品质量=5g-0.4g=4.6g 。

【点睛】
5、
(1)15ml
(2)120ml
(3)(a+2b )kg
(4)()501255021%
100%52.6%125ml ml ml ml +-⨯⨯=
【分析】
(1)
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即145153
ml ml ⨯=,故填15ml 。

(2) 酒精灯内酒精的体积为:12V 43<<,所以容积为180mL 的酒精灯酒精的体积不能超过
21801203ml ml ⨯=,故填120ml 。

(3)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kg,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则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a+2b)kg。

(4)
计算过程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在不停地运动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氨水和酚酞试液位置放反了图Ⅲ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析】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详解】
[进行实验]氨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改进]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讨论](1)改进后图II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药品用量少,可以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为了便于观察到颜色及颜色变化,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氨水和酚酞试液位置放反了,或者氨水和酚酞试液都放在了棉花团上;
[拓展延伸](4)按照图Ⅲ和图IV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图Ⅲ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
(5)对比图Ⅲ和图IV所示的装置,说明了分子的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