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秘密流传的江湖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话:秘密流传的江湖语言
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3期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些曾经只在东北深山老林土匪中秘密流传的黑话,随着当年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被改编成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而走红于中国大地,成
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对白。

这些江湖黑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江湖为什么有黑话?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黑话
江湖黑话,即“春典”,也叫“山音”、“切口”或“怯口”。

有人考证过,这“春”字
实为“唇”字。

我们知道,真实的江湖,是一个边缘、底层的社会,其大多数成员或多或少都涉及非法勾当。

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是非常难以建立起来的。

但同时,江湖人又大多处
于贫困边缘,而且行走四方,迫切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

一口流利的春典,江湖黑话叫“满春
满典”,不仅表明你是“自己人”,有助于赢得江湖同道的信任,更是一个人江湖地位的象征。

一些春典,只有江湖中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讲,只有老江湖才会,初出茅庐的入学不到,也没资格讲。

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脸红什么”这样的问话,只有座山雕这样的大土匪头
子可以讲,下面的小喽哕是没资格这么问的。

用今日的概念,黑话,是江湖人中的一套完整而复杂的认证体系,掌握了黑话,才能够成
为职业的江湖人士。

所以,过去江湖人对春典非常重视,除非是非常信任的徒弟、亲人,绝不
轻易传授春典。

英雄好汉们在闯荡江湖之前,都要专门和师父学习春典,所以有“宁给十万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两金,不给一句春”的说法。

旧社会的江湖看似散乱,实则严密,切口是江湖中人独有的机密语言体系。

从古代到近代,各行各业都有许多组织,比如,经商有商会,三教九流有帮派,抢劫绑架有土匪……这些团队
组织为了保密,或者为了显示“只有我们是一伙的”,会自创语言,这就是“黑话”。

切口的应用很广泛,比如,商会的黑话运用可算是另一层面的潜规则,比如金子叫“黄”,100块叫“一爵”,1000块叫“一支”
江湖帮派的切口更复杂,比如金庸小说《鹿鼎记》里写天地会的切口,“地震高冈,一脉
溪水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

”这还真不是杜撰。

历史上天地会的圣地是云霄高溪,高溪庙有对联“一派溪山千古秀,三河峡水万年流”。

天地会的切口,就是借对联隐喻圣地,以达到辨认同伴的目的。

三教九流也有自己的黑话。

比如,算命先生算命时也有搭子,用黑话透底:“火点,空子,念攒子,老戗是海翅子,杵头海,海挖。

”这段黑话的意思是:“这是有钱人,是个外行,没
啥心眼,父亲当着大官,钱多,狠狠地敲诈。


黑话不好学
春典不仅是一个个孤立的语句、概念,说春典时的语气、节奏、态度等都很重要,稍有错误,便容易被老江湖发现,露出马脚。

所以,伪装江湖人不是背几句春典就可以,还要模仿得
惟妙惟肖。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之所以能成为传奇英雄,就在于成功模仿了土匪的黑话,而且取得了土匪的信任,这非常不容易。

有一部传统评书叫《永庆升平》,故事的本子今天还在,但是其中的“书道儿”,今天的
艺人表演不出来。

比如,其中有许多江湖人士讲春典的段落,今天的说书人很难模仿出那股江
湖气。

比如这几句:“合字儿,掉瓢儿,招路把合,龙宫道漂遥儿赤字,居米子海。

脑儿塞拈青字,浑天汪攒架漂遥儿,摘赤字的瓢儿肘,居米急付流儿撒活。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朋友(合字儿),回头(掉瓢儿),仔细看(招路把合),水面(龙
宫道儿)船上(漂遥儿)有官员(赤字儿),银子多(居米子海),头说(脑儿塞)带着家伙(拈青字),夜里三更,(浑天汪)上船(攒架漂遥儿),砍了当官的脑袋(瓢儿肘),大家
把银子分了再跑(居米急付流儿撒活)。

想伪装成绑匪,仅背诵下来这几句行话是不行的,说话时的语气、节奏都很重要。

老评书
艺人中不少人精于此道,但今天的人再去学习这些,就很困难。

同时,黑话中许多的概念非常接近,必须老江湖才能辨析出来。

比如“合字儿”、“排琴”、“并肩子”,都是黑话中“兄弟”的意思,但含义有细微的差别。

“并肩子”,一般是
关系特别熟稔才这么称呼;“合字儿”则一般是同行之间表示亲密、拉关系的说法;“排琴”
则是一种尊称,对不熟悉的人表示恭敬、礼让。

同行见面有暗号
过去,江湖中不同行业,其黑话(也就是春典)是不同的。

而且,不同地域的春典也不相同。

有“南春北典”的说法,南方江湖人说的叫“春”,北方江湖人说的叫“典”。

今天人们知道的春典,多从评书、相声等曲艺作品里面得来。

传统评书、相声艺人也是江
湖人士,对春典比较熟悉,能够惟妙惟肖地加以模仿。

但是,受到知识和地域的限制,艺人们
对春典的掌握也只能是有限的。

比如,老北京话有句“戏果儿”,是指调戏大姑娘的意思。

管大姑娘叫“果儿”是曲艺界
的说法,江湖好汉叫“姜斗儿”,武林好汉叫“斗花儿”,绿林响马的说法最有意思,叫“铃铛”。

这个说法据说是因为做买卖(即抢劫)时最忌讳遇见未婚女性,很不吉利。

这种情况叫“踩了铃铛”。

在传统的武术界,一些固定的说法、礼节,也属于广义的黑话。

比如武林朋友见面,不能
轻易问对方的师承、门派,如果问了,对方答不上来还好,答上来,必须管吃管住,临走送盘缠,否则会引起对方极大的不满,要动手解决的。

武师见面必先抱拳道辛苦,所谓“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抱拳道了辛苦,对方通常
会问一句话:“您家里哥几个呀?”这其实也是黑话,意思是打听对方做哪一行。

过去武林中
分有三正行。

开馆收徒弟、吃徒弟的孝敬,这叫“支点”,是“老大”。

如果您是教拳的拳师,就得说“家里老大,坐山守海”。

镖局里面的镖师,趟子手,有钱人家的教师爷,看家护院,
这叫“拉点”,也叫“老二”,干这个的得说“排行第二,看宅守院,外吃一线”。

走江湖打
把式卖艺的,叫“戳点”,也叫“老三”。

干这个得说“老三不成器,走方君子地”。

绿林响
马不入这几行,叫“看山守业,吃家里饭的”。

(摘自《新周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