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云南省部分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2月份统一考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部分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2月份统一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22accce53a580216fcfe88.png)
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答案】C【解析】考点:诸子百家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来自于《墨子·兼爱》,他的解释是:圣人要以治理天下为自己的事情,就不能不考察混乱所起的根源。
我曾试着考察起源于何处,认为就是起源于人和人的不相爱。
墨子主张兼爱,爱所有的人。
所以答案选C。
A、D是儒家思想的主张,排除;B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
25.右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B.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C.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答案】B【解析】考点:城市的政治职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宫殿占地的确广阔,城市政治色彩和政治职能明显突出。
另外,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在图中并没有显示,西汉政府是典型的重农抑商政府绝对不会支持商业。
2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云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云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5ce990f7f1922791788e8a9.png)
云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共12题;共42分)1. (2分) (2019高二下·平坝期中) 子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A . 分封制度,天下归帝B .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C . 井田制度,天下归私D . 礼乐制度,天下归贤2. (4分) (2019高三上·屯溪月考) “上计”制度战国时期既已出现,秦汉时期得到发展,是一种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逐级向上呈递上计文书,最终使朝廷了解地方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等状况,并根据考核结果,朝廷予以地方官员升、降、赏、罚的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A . 杜绝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B . 抑制了官员贪腐现象的出现C . 促成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D . 强化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3. (4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中) 杜牧在《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写道:“伏以江淮赋税,国用根本,今有大患,是劫江贼耳……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自十五年来……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从中可以获悉当时江淮地区()①“草市”的税收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②商人经常面临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③“草市”已经不受官吏直接管辖,治安极差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4. (4分) (2017高二上·佛山月考) 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作者意在说明明朝()A .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B .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C . 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D .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5. (4分) (2018高一上·山东期末)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
云南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I)卷
![云南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I)卷](https://img.taocdn.com/s3/m/fc08e29ccf84b9d528ea7ae2.png)
云南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9高一上·芜湖月考) 有学者指出,“出于平稳延续家族的需要,必然要求采取严密的继承之法,使诸子中唯一有一个人拥有继承政治权利的资格,而将其他诸子排除在外。
”该学者评论的是()A . 皇帝制B . 嫡长子继承制C . 选官制D . 中央集权制度2. (2分) (2016高三上·锦州期中) 我国古代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汉晁错《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A . 中国古代注重对小农经济的保护B . 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生产D . 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3. (2分)(2019·武汉模拟) 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
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 .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 . 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 . 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D . 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4. (2分) (2020高三下·高安模拟) 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
19 世纪 70 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
云南省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仿真卷历史(A卷)
![云南省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仿真卷历史(A卷)](https://img.taocdn.com/s3/m/0a1f8a106137ee06eff918e2.png)
云南省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仿真卷历史(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 . 分封制的废除B . 宗法制的消亡C . 刺史制的建立D . 内阁制的形成2. (2分) (2019高一下·徐州期中)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
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A . 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B . 大跃进的“浮夸风”C . “文革”的严重错误D .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3. (2分)罗马法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A . 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B . 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C .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D . 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4. (2分)《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A .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 .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 . 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 .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5. (2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期中)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到50%-71%。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 .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B .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C . 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D .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慧6. (2分) (2019高二下·南昌月考)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州为监察机构,而到了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州由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https://img.taocdn.com/s3/m/16dea1f5bcd126fff6050b2d.png)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 宗法制B . 郡县制C . 君主专制D . 中央集权制2. (2分) (2016高二上·泰州月考)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A . 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B . 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 . 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D . 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3. (2分)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满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
这主要是因为A . 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B . 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C . 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D . 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4. (2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 .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 .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 .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 .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5. (2分) (2018高三上·宁阳期末) 下列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6. (2分)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民地进行瓜分,其中德属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下列哪一国占有()A . 日本B . 美国C . 荷兰D . 英国7. (2分) (2015高二上·陕西期中)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D卷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D卷](https://img.taocdn.com/s3/m/e009ade7b90d6c85ec3ac6ea.png)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25分)1. (1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据史料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 . 先代贵族B . 少数民族首领C . 亲族D . 功臣2. (1分)下图为中国古代某项手工业工序示意图(局部)。
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A . 造纸术B . 指南针C . 印刷术D . 火药3. (1分)总的来说,每个王朝初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很快,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随着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王朝衰落的因素逐渐滋长起来。
并且这些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可阻挡的内在趋势。
最终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王朝衰落成为必然,既而走向覆亡。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 就土地面言,初期土地较分散在自耕农手中,后期不断集中到地主手中B . 就税收而言,初期自耕农少税收少,后期自耕农多税收多C . 就机构而言,初期官僚机构精简有效,后期官员文化水平下降D . 就统治者而言,初期汲取前朝灭亡节俭勤政,后期没有教训可借鉴导致奢侈惰政4. (1分) (2017高三上·河南月考)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年份建置作用A .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 .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5. (1分) (2016高一上·兰州期中)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 (1分) (2018高二上·汽开区月考)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云南省2021年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I)卷
![云南省2021年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I)卷](https://img.taocdn.com/s3/m/3cce0a29910ef12d2bf9e721.png)
云南省2021年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据此可知在分封制下()A . 周公成为周王B . 仅分封血缘亲属C . 同姓亲族为分封主体D . 周朝国土广袤2. (2分) (2019高一下·温州期中) 如图示意图所示的牛耕技术出现于()A . 战国B . 西汉C . 东汉D . 唐代3. (2分) 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华夏暖春,古税千年成历史;人民顺意,新程万里创文明”。
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A . 西周B . 春秋C . 战国D . 秦4. (2分)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 . 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 . 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 . 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D . 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5. (2分) (2016高三上·新乡月考)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 .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 .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 . 民主思想己经成为社会潮流D .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6. (2分) (2017高一下·青冈期末) 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
2019届云南省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云南省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a3b114376baf1ffc4fad99.png)
2019届云南省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黑人路易·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
在东北的工业区,我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
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少数民族。
这表明A.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B. 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C. 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D. 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1953年”,而且并不是出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在东北工业区,切可以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因此B符合题意,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于1954年,时间上不合题意,C“差别消失”的表述过于绝对不合史实,D与材料主旨不合,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政策2.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
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此外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句话,其主要的背景包括①工业革命开始爆发②工人阶级政党发展③资本主义代议制趋向完善④巴黎公社政权昙花一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以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最新云南省2022-2021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最新云南省2022-2021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e8fd2b6f1aff00bfd51eef.png)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1. 《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A.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B. 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C. 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D.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临时约法》具有封建人治主义色彩,首开因人立法之风,主要是因为民主政治受到了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故B项正确。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并不是因人立法的主要原因,排除A。
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并不是因人立法的主要原因,排除C。
当时的确存在帝国主义的干涉,但这不是宪法出现因人立法的原因,排除D。
2. 《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
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B. 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D. 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答案】D............3.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
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
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B. 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C.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D. 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从2001年至2006年”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WTO,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挑战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先进国家的研究,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的说法正确,故选C。
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的论文和专著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国内建设的需要,与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无关,排除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25分)1. (1分) (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 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A . 内外服制度B . 古代地名C . 西周分封D . 汉初封国2. (1分) (2020高二下·新乡月考) 某书体的体式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该书体具有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等特征。
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该书体特征的是()A .B .C .D .3. (1分) (2019高一下·邵东期中)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 . 农民地位不断降低C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4. (1分) (2018高三上·江西月考)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
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
”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是()A .B .C .D .5. (1分)内阁是中西方共有的政治概念。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西方国家内阁的最大不同是A . 掌握最高决策权B . 是皇权专制的产物C . 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D . 是最高的行政机构6. (1分)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封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 . 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B .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 .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 . 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7. (1分) (2017高一下·遵义月考)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A .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B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要求C . 明初倭患猖獗D . 清初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的需要8. (1分)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A . 扶清灭洋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 . 民族独立和富强D . 建立社会主义9. (1分)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B . 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D . 政府没有给予大力支持10. (1分) (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这些举措()A . 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B . 促进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C . 有利于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D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1. (1分) (2020高二下·芮城月考)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是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主要策略。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 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战略B . 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C . 革命道路探索中的曲折D . 力图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2. (1分)(2016·南通模拟) 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
”这一讲话()A .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 . 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C . 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D . 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13. (1分) (2019高二下·大名月考) 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 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 .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 . 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D .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14. (1分) 1978年,广东清远为克服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试点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立即取得显著成效。
到1981年底,“清远经验”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
这一现象客观上表明()A .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条件己经具备B . 思想路线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C . 分配体制改革揭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D . 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15. (1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为鼓励人们观剧,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符合现代声学和光学原理,所以场地虽大,但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演员的表演。
鼓励观剧的根本目的是()A . 让公民接受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B . 让公民接受声学和光学科技教育C . 扩大雅典文化艺术在世界的影响D . 鼓励欣赏公共文化,培养公民意识16. (1分) (2017高二下·太仆寺旗期中) 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
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这一过程说明()A . 罗马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 . 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C . 罗马法学体系达的完善和成熟D . 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17. (1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掠夺来的巨额财富主要用于()A . 在本国转化为资本B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C . 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享乐D . 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18. (1分) (2018高二下·成都期中) 18世纪法国作家大多将遥远的中国描绘成乐土,独孟德斯鸠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为法国和欧洲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中国形象”,此后,中国在西方思想家、政治家们心目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这一变化()A . 是欧洲人以“欧洲中心论”思想审视中国的结果B . 侧面体现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是封建君主专制C . 表明启蒙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儒家“三纲五常”压制人性D . 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世界地位下降19. (1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这反映了()A . 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 .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 . 民主进程艰难曲折D .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20. (1分) (2017高三上·怀化期末) 亚当·斯密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
材料反映的思想()A . 盛行于新航路开辟时期B . 与启蒙思想相呼应C . 促进了商业革命的发生D . 体现了人民主权说21. (1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
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 . 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B . 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C . 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D . 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22. (1分) (2018高二上·江苏期末)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B .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 . 整顿金融,恢复信用D . 社会立法,保障改革23. (1分) (2019高一下·山东月考)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学者()A .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作用C . 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D . 高度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24. (1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发表讲话称:“全球金融市场需要重返纪律,假如没有纪律,就没有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材料的观点实际上是A . 稳定汇率B . 实行浮动汇率C .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D .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25. (1分) (2019高二上·安徽竞赛) 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以向心力为主、离心力居次;60年代后,总体上离心力占上风,但局部国家间向心力增强。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 . 与美苏争霸有关B . 欧洲一体化发展C . 不结盟运动兴起D . 国家利益的影响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分)26. (2分) (2019高二上·山阳期末)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二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恩格斯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1)罗马法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该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什么?该宪法的实施对美国有何积极作用?(3)近代英国、法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27. (2分) (2020高三下·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