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意象_品意境》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意象_品意境》教学设计
第一篇:《解意象_品意境》教学设计
“解意象,品意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意象之于领会诗歌意境的重要性;
2、积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3、学习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诗歌无不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情感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中国文人在山川风物、花鸟鱼虫前挥洒情思,留下了千千万万的诗篇,为我们建构了一条灿烂的艺术银河。
如果你想了解我们这个民族,那就去读诗。
可是,要读懂诗歌,你就得领会诗歌的意境。
要领会诗歌的意境,你必须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
(板书:解意象,品意境)
二、意境和意象
1、意境
(1)由《采薇》了解意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板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哀婉凄切的别离画面。
征夫出征能不能回,又何时可回,实在是前途难卜。
出征时正值春天,道旁杨柳随风飘舞,还有亲人送行,在这样的时候离开家乡,可以想见征夫的心情是何等哀婉凄切。
寥寥几字,却有如此丰厚的意蕴,这就是诗歌的意境的魅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2)什么是意境?
——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简洁点说,就是“图景 + 情意”。
(板书
意境:图景 + 情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板书: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表达了诗人渴望解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情。
2、意象
要领会诗歌的意境,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
(1)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找意象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找意象?——杨柳。
(2)意象是什么?给意象下定义?
——包含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可简洁表述为:物象 + 情意。
(板书
意象:物象 + 情意)
通过《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找意象:鸟、林、鱼、渊。
(3)意象与意境
意象和意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意境由意象构成。
区别:意象是有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艺术形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我们可以这样形象的表述: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和坦克,意境就是白色恐怖。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意象为虚,而意境为实。
三、如何理解意象
方法一:关注意象的色彩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冷冷清清”“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有何特点?能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解说:“冷冷清清/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给人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受。
再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枝红杏出墙来”“花褪残红青杏小”“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解说:其中的意象都极富色彩,我们可以从色彩的浓淡明暗亮丽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心绪。
所以,理解意象可以根据意象的色彩来考虑。
方法二:注意意象的寓意
梅花、兰花、牡丹、竹子、红豆、浮云等传统意象分别象征什么?
解说: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
所以,理解意象可以从寓意的角度思考。
方法三:弄清意象之间的关系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解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春风”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所以,我们要注意考察意象之间的关系。
方法四:抓住意象组合的特点
意象的组合方式:
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比结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悲乐组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名词组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方法五:抓住意象入情的方式
情与景的关系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弄清意象入情的方式也就击中了鉴赏的要害。
一般说来,意象入情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拟情入景。
主要采用拟人手法——“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二是比喻通感入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红杏枝头春意闹”。
三是夸张入情。
主要是夸张和想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是以典入情。
“沦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
五是象征入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
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
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
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六是对比入情。
“淮水东面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七是抑扬入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八是比兴带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九是偏激入情。
《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人。
”闺中少妇故意说偏激的话,从侧面曲折地表露出她那焦急等待的思念之情。
十是渲染入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好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的帮助。
四、归纳意象
要欣赏中国古典诗词,首先要积累一些古诗常用意象,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有着强烈的概括性,一种意象的形成,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诗歌意象具有文化传承性的特点。
例如:“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往往就整首作品而言,而意象则是营造一首作品意境的具体构件。
比如:一首诗的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便是构成这建筑的砖石。
古典诗词的意境是繁富多样的。
但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
在意境的创设上,大概有下列这些词语可以用到:
1、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清新自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萧瑟凄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晚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雄浑辽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苍茫旷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宁静闲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绚丽烂漫——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孤寂清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意境优美/意境深远/意境雄浑苍凉/意境清幽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根据提供的诗句,请同学们把其中的意象归纳一下:
1、柳——离情的象征
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2、菊花——坚强、清高的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3、梅花——高洁的象征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
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徐再思)
5、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
6、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
五、抓意象,品意境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思考题: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二篇:《解意象,品诗歌》教学设计
《解意象,品诗歌》教学设计
广西钦州二中语文组周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意象对于鉴赏诗歌的重要性
2、把握借助意象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学会借助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手段:“启发点拨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学
习法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3张不同颜色的树叶:绿色、黄色、褐色
提问一:(展示绿叶)这张叶子有什么特点?大家看到这张叶子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什么?(提示: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特点——颜色葱绿,水分充足,有活力、生机……
想到——想到绿树,想到浓阴;想到春天、夏天;想到青少年、想到人的成长……
提问二:(展示枯叶)这张叶子有什么特点?大家看到这张叶子的时候,你们又想到什么?
特点——水分少,干枯,没有活力……
想到——光秃秃的树,想到深秋、凋零、想到生命的终结。
甚至想到一张老去的布满褶皱的干瘪的脸,想到老奶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总结:看来这张叶子真有魔法,能让人浮想联翩。
这张叶子在诗歌术语中有个共同的名字——意象。
2、什么叫意象?
(1)意象:意——诗人的主观情意,象——客观事物
意象指融汇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的物。
(板书)
(2)展示学生写的一首诗并要求学生评价:
啊,椅子,四条腿,啊,骏马,四条腿。
评价:一般认为,此诗只是简单状物,没有借物寄托思想感情,是一首没有灵魂的所谓诗歌。
原因:“椅子、骏马”——是“象’,非“意象”。
3、意象之于诗歌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
提问:意象对于诗歌,是不是可有可无?
a)美国诗人庞德说:“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
”
b)中国诗人郑敏曾有过精当的比喻: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制成的建
筑物,意象就是那一块块预制板。
结论:意象是中国诗歌的基本元素,(反过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
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
(板书)
4、意象的魅力
既然诗人那么喜欢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到底意象有什么魅力呢?对比阅读两首诗歌,你更喜欢哪首?
(一)(二)
《勤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天才与勤奋作伴(节选一首绝句中的两句)不要期待幸运
成功与刻苦相连也不要坐等明天
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
评价:第一首诗《勤奋》没有使用意象,道理直白,缺乏回味的诗。
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
”所以,这首诗象“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诗缺乏韵味
后两句诗使用意象,引人联想,让人想起春天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农民们怎么满怀希望播下种子,想到禾苗的成长,想到秋天的收获……意味悠长。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曾说“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结:意象的魅力
A、通过“最典型最精约的形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言不尽之意,在于言外”,使诗歌意味悠远, 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
B、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调动其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在读者与诗人之间引起共鸣式的情感的燃烧。
(板书)
5、如何借助意象鉴赏诗歌
(1)在一首诗中,诗人是不是只用一个意象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不是,是一组!
(2)借助意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就是先把诗歌的意象捕捉出来。
第二步:充分运用我们的想象和联想,把这些意象还原成诗人创作时的情境、画面。
第三步:进而领略诗人的情思,获得美的体验。
(3)如何进行想象和联想?
这是三步中的难点,可以根据以下的步骤展开:
把握意象特点→勾勒画面→涂上颜色使画→面动起来加上→特写镜头使画面更细致
(板书)(4)举例: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通过意象鉴赏诗歌(背景音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A.捕捉意象:幻灯展示
B.想象、联想举例:瘦马,瘦骨嶙峋的马、毛发凌乱暗淡褐色的马,步履疲惫迟缓C.还原画面:在一个深秋的傍晚,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于瑟瑟秋风中踽踽独行在古道上。
望不尽的是路旁的枯藤、老树、昏鸦的暗淡;听不完的是单调的风声以及偶尔昏乌鸦的伴唱。
猛一抬头,看见潺潺的水流上横着的小桥和炊烟缭绕着的人家,但在天际尽头仍是那孤独的影子。
D.领略情思
问:隐藏在这画面背后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思?
——孤独凄凉,一种酸楚的流落感和着人生的失落感。
(5)齐读,有感情朗读一遍
(5)练习:通过意象鉴赏《山居秋暝》(播放背景音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綄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捕捉意象:
(新雨后)空山——幽静、郁郁葱葱,秋天傍晚——清爽、恬静,秋高气爽明月——皎洁(月光如流水一样)松——葱绿,笔挺,让人想起正直,清泉——清澈、透亮、让人想到品行高洁竹——青绿、一节节,让人联想到清高、节气綄女——健康、快乐、朴实莲——美渔舟——还原:
初秋的傍晚,山雨刚过,万物为之一新,空气中和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浩月当空,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宗宗流淌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白白的素练,多么幽清明净的所在呀。
竹林里不时传来一阵欢声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女孩洗衣服回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
破了荷塘的宁静。
问:同学们,诗人隐藏在这纯洁美好生活图景背后的情思是什么呢?——向往这种纯洁、朴素、宁静的生活。
(6)课外练习(06年浙江高考卷元曲)
(一)[正宫]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答:(1)流水白云(解析:此小题是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前四句共有五个意象,分别是“小径”“舟” “流水”“青山”“白云”。
结合平时的知识,“小径”清静幽雅,“小舟”自由自在,“流水”清澈柔美,“青山”幽深宁静,“白云”悠然飘渺。
再从五个意象中找出两个具有“温润柔美”“飘逸渺远”特征的是比较容易。
)
(二)09年全国高考卷1宋诗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
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附板书:
1、意象的定义:意——诗人的主观情意,象——客观事物
意象指融汇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的物。
2、意象与诗歌的关系:意象是中国诗歌的基本元素,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
3、意象的魅力:
A、“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言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B、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在读者与诗人之间引起共鸣。
4、借助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总结:捕捉意象——运用想象和联想——还原情景、画面——领略情思,获得体验
↓
把握意象特点→ 勾勒画面→ 涂上颜色→ 使画面动起来→ 加上特写镜头使画面更细致
第三篇:意象意境教案
诗歌鉴赏之
-------意象与意境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意境的内涵。
2、弄懂意象、意境的关系。
3、重点是掌握诗词鉴赏中的意象、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
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分析:
先想到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想到:啼鸟:欢快的气氛风雨:无情的风雨落花:实让人惋惜
总结: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1、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
2、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
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让人惋惜”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人物、事物、画面。
)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音信、书信白雪
玉壶
冰心
高洁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闪亮的星星,意境就是茫茫夜空;
如果意象是天河,意境就是荡漾着天河波光和水声的无限苍穹。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
情思
意境=意象
氛围
三、什么是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
意象让人从旁观赏,意境却让人身入其内、神游其中。
“就是说,是有形的意象生发出无形的意境,无形的意境是依赖有形的意象而存在的。
“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天的意境应该是包括了落叶的意象及其四周弥漫的秋意的“实与虚的统一,显与隐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四、“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下面我们来举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五、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六、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广东卷)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七、总结方法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同学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六、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七、趁热打铁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