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维生素A 指标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Detection of Vitamin A Indicators in Foods 
◎ 曹运红
(上海永安乳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Cao Yunhong
(Shanghai Yongan Dairy Co., Ltd., Shanghai 200000)
摘 要:维生素A 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A 会造成营养不良。

建立健全食品中维生素A 检测体系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本文阐述了食品中维生素A 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维生素A;检测
Abstract :Vitamin A has a very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lack of vitamin A can cause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Establishing a sound vitamin A indicator detection system in fo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this period, only in this way can guarantee the people ’s health and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vitamin A indicators in foo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Food; Vitamin A;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R155.5
维生素A ,也称为视黄醇,是一种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单醇。

维生素A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结构上与胡萝卜素有关,是所有β紫萝酮衍生物的总称。

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A 对保护视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保持上皮结构完整、增强免疫力非常重要。

它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身体的组织和细胞,如果缺乏维生素A ,将会导致夜盲症、结膜干燥、生长发育迟缓、味觉和嗅觉衰弱、食欲不振、记忆力衰弱以及让人烦躁不安。

在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缺乏维生素A 已然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大问题,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弱的儿童。

当前,许多中国人
缺乏维生素A ,而且情况相较其他国家比较严重,尤其是西部地区,因而必须重视维生素A 平衡营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食品摄入维生素A 是非常重要的,但当前我国的食品中维生素A 指标检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食物供应渠道繁多,很难一一进行维生素A 指标的检测。

1 食品中维生素A 指标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难度大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食品供应链也很长,
作者简介:曹运红(1987—),女,本科,检验员;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检测。

doi:10.16736/41-1434/ts.2019.04.040
这让食品生产加工变得更加复杂,风险点也比较多。

再加上监管部门多,食品检验环节也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的难度。

不仅如此,食品种类繁多,单从产品的外观可分为固体、半固态、液体等多种形态。

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大,综上的这些因素给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不仅如此,我国各地区的饮食差异较大,食品制造加工的生产链一般都比较长,这也使得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供应链更加复杂。

当前我国的食品市场可分为海鲜市场、生肉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等,不同食品种类中的维生素A检测方法也不一样,这不仅增大了检测的难度,还使得很多地区忽视了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的检测。

1.2 缺乏统一完善的检测体系
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是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进行补充,而且食品标准涉及部门多、领域广、种类多、制定标准滞后、评审和修订不够及时,检测方法或产品标准等并不能满足当前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工作的需要。

此外,标准体系整体水平不高,某些维生素A指标检测标准还低于国际委员会的标准,其检验技术和方法标准相对落后。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不统一,标准化产品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指标界限也存在差异。

而且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市场准入评价标准之间的分类体系不一致,导致其与现有的标准不一致,存在检测标准水平不明确、重叠、重复等矛盾。

根据食物分析表,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绿色蔬菜,如甜菜、卷心菜和菠菜等。

番茄、豌豆、生菜和芦笋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 g含有约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1]。

因为不同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不同,没有科学、完整的检验程序和方法体系,导致这项工作存在漏检和重复检查的现象,使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

而且食品检验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分工,其职责在条款上也没有明确规定。

以上这些问题都加大了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的难度。

1.3 检测方法手段落后
现如今,我国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技术水平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的检测人员通常只知道在某种食品中大概有多少维生素,却很难准确地检测出维生素A的具体含量。

技术的落后给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也给人们通过食物正确摄入维生素A、平衡营养留下了难题。

1.4 食品生产企业忽视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
检测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是为了利益,而检测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在利益的诱惑下,许多生产企业并不会认真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A,有时甚至会省略这个步骤,直接写上维生素A 的指标数据,将食品送至市场,蒙骗消费者。

食品生产结束后,生产企业一般需要在出厂前对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进行检测[2]。

然而,大多数企业为降低成本,不遵守规则,没有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A。

2 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存在问题的
解决策略
2.1 提高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的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维生素A检测的手段和技术,不断进行创新,以确保检测技术水平与时代发展同步,并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检测设备,不断提高我国食品中维生素A检测的准确性。

当新的食品中维生素A检测问题发生时,人们应深入研究,及时改进检验方法,让食品中维生素A检测更具权威性,增强大众的信服度。

由于检验方法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都放置在专业实验室,而且样品分析检测时间很长,现场采集的样品不可能实时、快速地检测。

而市场急需批量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准确的设备和技术,因此可以与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结合使用,以满足现阶段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2.2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
监管力度
①积极推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在今后地食品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食品企业的开业审查和生产许
可制度。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可以通过有效审计企业的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提高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的准确度。

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重视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的检测。

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问题,就需要将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纳入法律体系,让企业明白这是必需的程序,督促企业进行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的检测[3]。

这一法律法规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全面的,包括立法、执法、监督、处罚等方面,从而有效监督食品检测问题。

但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地合理化,从而确保食品的检验工作可以有序进行。

2.3 大力优化食品检验的方法和手段
①采取正确的食品抽样检验方法。

抽样是食品质量检验的基本过程之一,在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如果提取的食品样品不能代表所有的食品成分,那么它们就没有一定的代表性,检测数据就会有偏差。

因此,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食品抽样,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②优化食品的物理检测方法,提高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的准确度。

物理检验法作为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通过研究和测量产品在物理条件下的各种特性,从而对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进行高准确度的检测。

3 结语
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作为判断食品是否可以平衡人体营养的重要手段,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要加强这项工作的发展,确保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的准确度。

市场监督质量检验部应加强检验监测关键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对优质食品进行食品中维生素A指标检测,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尹 洧.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2(8):35-40.
[2]王国栋,杨晓莉,杨晶明,等.中国28个实验室维生素A检测的比对研究[J].卫生研究,2009,38(1):127-128.
[3]孙 炜,朱 晖,刁娟娟,等.208例成人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检测[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1):58-59.
(上接第152页)
[6]张丽茜,金红星,成文玉,等.乙酸-微波预处理法提取辣椒素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3):66-69.
[7]戴雄泽,刘志敏.辣椒素类物质研究进展[J].辣椒杂志,2005(4):13-16.
[8]董 静,张国辉,王洪涛.辣椒中辣椒碱和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及应用[J].食品科技,2006,3l(2):20-21.
[9]毛亦卉,欧阳娴,杨博智,等.辣椒素提取条件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3):97-98.
[10]期狄云,蒋健箴,石正强.辣椒素类物质的代谢生理研究现状[J].中国蔬菜,2000(3):48-50.
[11]王 燕.辣椒素类物质分析及其感官特性研究
[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12]王 燕,夏延斌,王 健,等.辣椒素类物质在烤制加工和储藏中的稳定性[J].农业工程学报,2009(3):272-276.
[13]夏延斌,王 燕,罗凤莲.辣椒及辣椒制品的“辣度”标准化研究[J].辣椒杂志,2008(4):9-12.
[14]闫 智,宏张动,赵铁军.食盐对蔬菜维生素C 含量的影响[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16(1):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