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第8章 溶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北京课改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向 18
2.5g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反应后最终溶液质量为 214g,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 \ 10%
B. \ 37%
C. \ 20%
D. \ 36.5%
【答案】C
【解析】解:设盐酸溶质的质量为 x。
Zn + 2HCl =\!=\!=ZnCl_2+ H_2\uparrow溶液质量增加
65 73 2 65-2=63
x 214g-182.5g=31.5g
\dfrac7363=\dfracx31.5
x=36.5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frac36.5g182.5g \times100\%=20\%
故选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 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浓
D. 喝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D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溶液,如水,故 A错误;B.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故 B错误;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 C错误;
D.喝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与温度有关,故 D正确;
故选 D。
3.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强弱不同
B.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够无限的溶解
C. 溶解性大小只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 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答案】C
【解析】解: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强弱不同,如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够无限的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解性大小只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有关,如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4.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 X、 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 NaOH和 NH_4NO_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 X、 Y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Y的溶解度曲线为\ b曲线
B. 降温可使\ 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 \ X的饱和溶液从t_2\^circ C 降温到t_1\^circ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 t_3\^circ C 时,\ X、\ 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 Xgt Y
【答案】D
【解析】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Y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所以 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 Y的溶解度曲线为 a曲线,故 A错误;
B. X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b,所以升温可使 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故 B错误;
C. 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 X的饱和溶液从 t_2^\circ C 降温
到 t_1^\circ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C错误;
D. t_3^\circ C 时, Y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X物质的溶解度,所以若 X、 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 X\gt Y,故 D正确。
故选 D。
5.在 20^\circ C 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 \ 20\^circ C 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
C. 溶液丙若蒸发\ 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 4g
D. 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 A.第一次蒸发 10g水,析出 2g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 10g水,析出 4g晶体析出,蒸发相同的水时,析出的晶体第一次质量小于第二次,可知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 A错误;
B. 20^\circ C 时,蒸发 10g水,其饱和溶液能析出 4g晶体,则该温度下 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 40g,则 20^\circ C 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故 B正确;
C.溶液丙若蒸发 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等于 4g,故 C错误;
D.溶液乙和丙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故 D错误。
故选 B。
6.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A. 酒精
B. 水
C. 汽油
D. 植物油
【答案】B
【解析】解:配制溶液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水作为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花生油都属于有机溶剂.
故选 B.
7.在 20^\circ C 时, 200g水中最多溶解 A物质 20g,在 50^\circ C 时 100g水中最多溶解B物质 10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的溶解度大于\ B的溶解度
B. \ A的溶解度小于\ B的溶解度
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无法比较
【答案】D
【解析】在 20^\circ C时, 200g水中最多溶解 A物质 20g,只能确定 20^\circ C时 A物
质的溶解度为 10g,而不能确定 50^\circ C时 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不能比较 A、 B的
溶解度大小,故选 D。
8. 20^\circ C 时, 50g水中最多溶解 2.5gM物质; 30^\circ C 时, 80g水中最多溶解
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 )
A. \ Mgt N
B. \ Mlt N
C. \ M= N
D. 无法比较
【答案】D
【解析】 20^\circ C时, 50g水中最多溶解 2.5gM物质,说明 20^\circ C时 M物质的溶
解度为 5g; 30^\circ C时, 80g水中最多溶解 4.0gN物质,说明 30^\circ C时 N物质的
溶解度为 5g;不知道二者溶解度受温度是怎么影响的,并且温度也不一样,无法比较
溶解度的大小;
故选 D。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将\ 100mL饱和\ Ca(OH)_2溶液加热到\ 50\^circ C ,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 从浓度为\ 25% 的\ H_2SO_4溶液中取出\ 10mL,则取出的\ 10mL, H_2SO_4溶液浓度
仍为\ 25%
C. \ 20\^circ C 时,\ 50g水中溶解了\ 18克\ NaCl,则\ 20\^circ C 时\ NaCl的溶解度为\
36g
D. 将\ 95g\ KCl溶液蒸干得到\ 5g固体,则原溶液中\ KCl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答案】B
【解析】 A. Ca(OH)_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 Ca(OH)_2仍为饱和
溶液,故 A错误;
B.因为 H_2SO_4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从浓度为 25\% 的 H_2SO_4溶液中取出 10mL,则取出的 10mL\, H_2SO_4溶液浓度仍为 25\% ,故 B正确;
C. 20^\circ C 时, 50克水中溶解了 18克 NaCl,此时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
20^\circ C 时 NaCl的溶解度不一定为 36克,故 C错误;
D.将 95克 KCl溶液蒸干得到 5克固体,则原溶液中 KCl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dfrac595\times 100\% \approx 5.26\% ,故 D错误;
故选 B。
10.
下面是NaCl和KNO_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和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NO_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 \ 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 KNO_3的质量为\ 110g
B. 图中表示\ 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C. \ t_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图中温度\ t的范围可能在\ 20\^circ C -30\^circ C
【答案】D
【解析】 A. 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 KNO_3的质量为 110g 是指温度为 60℃时,但 A项
没有指明温度,故 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表示 NaCl的
溶解度曲线是乙,故 B错误;
C. t_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C错误;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表中的数据可知,温度 t的范围可能在 20^\circ C -30^\circ C 之间,故 D正确;
故选 D。
11.两烧杯中分别是 X、 Y的饱和溶液,两试管中分别装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向
两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1所示,据图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Y的溶解度曲线为\ b曲线
B. 升温可使接近饱和的\ X溶液变饱和
C. \ t_3\^circ C 时,\ X、\ 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 Xgt Y
D. \ X的饱和溶液从\ t_3\^circ C 降温到\ t_1\^circ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 X
物质是 a曲线, Y物质是 b曲线,故 A正确;
B、 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可使接近饱和的 X溶液变饱和,故
B正确;
C、 t_3^\circ C 时, X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Y物质的溶解度,所以 X、 Y的饱和溶液质量
相等,则溶剂质量 X\gt Y,故 C正确;
D、 X的饱和溶液从 t_3^\circ C 降温到 t_1^\circ C ,溶解度最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D错误。
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t_1\^circ C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是\ 30%
B. \ t_2\^circ C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从\ 0\^circ C 升温至\ t_1\^circ C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 \ t_2\^circ C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各溶解\ 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
和状态
【答案】D
【解析】 A. t_1^\circ C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dfrac30g30g+ 100g\times 100\% \lt 30\% ,故 A错误;
B. t_2^\circ C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不相等,故 B错误;
C.由图可得,从 0^\circ C 至 t_1^\circ C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
C错误;
D.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所以 t_2^\circ C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各溶解
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故 D正确;
故选 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3.(1)应称量________ g\ NaCl,加适量水。
13.(2)若称量 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13.(3)取上述溶液 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 g,可得到 5\% 的 NaCl溶液。
【答案】(1)\ 7.5
【解析】(1)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times 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 =50g \times 15\% =7.5g。
【答案】(2)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解析】(2)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固体物质;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答案】(3)\ 30
【解析】(3)设要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 10g \times 15\% =(10g +x)\times 5\%,解得 x=20g,故取上述溶液 10g加水稀释到 10g +20g =30g。
14.(1)升高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__________(填序号)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4.(2)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14.(3)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14.(4)20℃时,将25gB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是
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4.(5)20℃时,取100gA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35℃,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填“変大”“变小”或“不变”)。
14.(6)若要使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而要使B从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1)C
【解析】解:(1)升高温度,A、B溶解度变大,C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2)B>A=C
【解析】(2)由图像可得,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B>A=C;
【答案】(3)30:100:130
【解析】(3)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中可溶解30gA,故35℃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0:100:130;
【答案】(4)饱和
【解析】(4)20℃时,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将25gB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是饱和溶液;
【答案】(5)不变
【解析】(5)升高温度,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均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6)降温结晶 , 蒸发结晶
【解析】(6)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故使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而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可以蒸发溶剂使固体析出,所以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5.(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
15.(2) 20^\circ C 时, 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 g。
15.(3)图中能表示 KNO_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 A”或“ B”)。
15.(4) 20^\circ C 时,将 40g\, KNO_3放入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继续加热至 80^\circ C ,下列各量一定变大的是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水
【解析】解:(1)固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所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答案】(2)\ 36.0
【解析】(2)从表格中查出 20^\circ C 时, NaCl的溶解度是 36.0g;
【答案】(3)\ A
【解析】(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 A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答案】(4)\ 131.6, \ ACD
【解析】(4) 20^\circ C 时, KNO_3的溶解度是 31.6g,所以该温度时, 100g水中最多溶解 31.6g硝酸钾,所以 20^\circ C 时,将 40g\, KNO_3放入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31.6g+ 100g= 131.6g;继续加热至 80^\circ C ,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40g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6.(1)甲实验中仪器 a的名称为___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产生黑色固体。
16.(2)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石蜡的成分中含有________元素。
16.(3)丙实验为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倒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集气瓶, 火星四射
【解析】(1)甲实验中仪器 a的名称为集气瓶,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集气瓶;火星四射。
【答案】(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
【解析】(2)乙实验中,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
【答案】(3)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合理说法均可)
【解析】(3)丙实验为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倒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17.(1) 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__色; 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实验 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7.(2)图 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___(选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17.(3)①碘易溶于酒精。
若【实验 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___(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 2中第二步操作。
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紫(紫红、红)
【解析】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呈紫(紫红、红)色;
故填:紫(紫红、红);
【答案】强
【解析】根据图 2和图 3的对比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故填:强;
【答案】不分层, 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①酒精可以和水相互溶解,因此用酒精代替汽油,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故填:不分层;
②对比碘在酒精和汽油中的溶解及酒精溶于水的现象,可知选择的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相互不溶解,且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这样通过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得到分离提纯;
故填: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