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8、尧帝凿井 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a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连续”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没有中断,一直这样)
(2)人们只好跑到很远的大河里去挑水。
“只好”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没有别的选择,很无奈)
(3)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到家。
一早一晚,这其中的时间真长啊!挑水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大河离人们住的地方很远、很远)
5.品读句子:“又挖了一会儿,果然挖出水来了。”课件出示图片。(展示课件第五屏)
朗读指导:
(1)读好句中的儿化音;
(2)重音强调读“果然”,读出人们的欣喜。
6.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读出角色的感情变化。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尧帝凿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为什么这是一个好办法?(学生回答)
2.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3.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读出感情。
4.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6.学生尝试复述。(要求:不看书)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
(1)尧是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他对老百姓怎么样?
2.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3.学习生字“传”“位”“们”:
3.“尧帝”指的是名字叫“尧”的帝王,也就是国王。“凿井”是什么意思呢?(挖井)
4.帝王尧为什么要凿井呢?让我们从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初读全文,尝试复述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2.课件播放全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识“井、传、国、位、非、常、生、活、们、考、挖、已、经、方”14个生字)(展示课件第三屏)
(2)学生开火车朗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准确、流畅,有惊喜的感情)
(3)“已经”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已经”指时间过去或者事情完成了。
(5)课件出示句子“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6)学生练习用“已经”造句,教师点评。
4.复习词语“湿漉漉”(这是个ABB式叠词,我们曾在本册第四课中学习过,是很湿的意思)
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4)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非常”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很、特别)
3.学生复述当年“大旱”的情景(要求:用上刚才品析过的词语)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学生思考:两幅插图分别对应课文哪部分内容?(学生反馈)
2.小朋友都见过蚂蚁,对于我们人来说,它实在是太小了!我们从它的身边走过,一般不会注意到它们。为什么尧帝却能看到路上的蚂蚁呢?课件出示图片“尧帝凿井”(展示课件第五屏)
朗读指导:重音强调读词语“这个”“从此”“再也不用”。
3.学生自由练读,落实强调重音。
三、复述感悟
1.因为尧帝为人民解决了大问题,人民非常感激他,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一些地方看见他的塑像,那正是人们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课件出示图片。
(展示课件第六屏)
2.让我们心怀感激之情,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3.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里的故事?
(学生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后,讨论交流。)
(1)当时他正在“低头思考”。
(2)他是个怎样的人?(细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尧从蚂蚁那里得到了怎样的启发?(学生回答)
(蚂蚁能在大旱的季节里活下来,洞底下一定有水源。)
3.学习词语:“已经”
(1)课件出示句子“挖到一人深的时候,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2)体会尧帝的美好品质。
重点
难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汇。
2.读懂课文,知道尧帝是怎样找到水源的。
教具
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投影仪。
设计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
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在左,书写时要注意左让右;
4.学生练习用三个生字口头组词、造句。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6.随机选择几份学生练习投影展示,教师评价。
四、品读重点句,理解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本段,思考:“大旱”是什么意思?(严重缺水)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大旱”?(学生回答)
2.品读重点句:(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带点的词语。方法:重音强调、拉长发音)(展示课件第四屏)
教学设计:
课题
8尧帝凿井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14个生字:“井、传、国、位、非、常、生、活、们、考、挖、已、经、方”;会写8个生字:“已、井、方、为、生、次、非、国”;学习两点水、国字框;积累“关心”“着急”“思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尧帝是怎样找到水源的。
四、作业练习
1.课件出示连线题:(展示课件第七屏)
读一读,连一连
湿漉漉的食物
金灿灿的泥土
香喷喷的稻穗
2.学生口头回答填空题:
()的天空()的小河()的树木
3.阅读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种子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
及
学情
分析
1.从题目入手,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2.品读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尧帝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尧的画像,教师简介:尧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的一帝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展示课件第三屏)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2)人们只好跑到很远的大河里去挑水。
“只好”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没有别的选择,很无奈)
(3)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到家。
一早一晚,这其中的时间真长啊!挑水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大河离人们住的地方很远、很远)
5.品读句子:“又挖了一会儿,果然挖出水来了。”课件出示图片。(展示课件第五屏)
朗读指导:
(1)读好句中的儿化音;
(2)重音强调读“果然”,读出人们的欣喜。
6.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读出角色的感情变化。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尧帝凿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为什么这是一个好办法?(学生回答)
2.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3.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读出感情。
4.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6.学生尝试复述。(要求:不看书)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
(1)尧是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他对老百姓怎么样?
2.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3.学习生字“传”“位”“们”:
3.“尧帝”指的是名字叫“尧”的帝王,也就是国王。“凿井”是什么意思呢?(挖井)
4.帝王尧为什么要凿井呢?让我们从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初读全文,尝试复述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2.课件播放全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识“井、传、国、位、非、常、生、活、们、考、挖、已、经、方”14个生字)(展示课件第三屏)
(2)学生开火车朗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准确、流畅,有惊喜的感情)
(3)“已经”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已经”指时间过去或者事情完成了。
(5)课件出示句子“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6)学生练习用“已经”造句,教师点评。
4.复习词语“湿漉漉”(这是个ABB式叠词,我们曾在本册第四课中学习过,是很湿的意思)
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4)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非常”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很、特别)
3.学生复述当年“大旱”的情景(要求:用上刚才品析过的词语)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学生思考:两幅插图分别对应课文哪部分内容?(学生反馈)
2.小朋友都见过蚂蚁,对于我们人来说,它实在是太小了!我们从它的身边走过,一般不会注意到它们。为什么尧帝却能看到路上的蚂蚁呢?课件出示图片“尧帝凿井”(展示课件第五屏)
朗读指导:重音强调读词语“这个”“从此”“再也不用”。
3.学生自由练读,落实强调重音。
三、复述感悟
1.因为尧帝为人民解决了大问题,人民非常感激他,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一些地方看见他的塑像,那正是人们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课件出示图片。
(展示课件第六屏)
2.让我们心怀感激之情,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3.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里的故事?
(学生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后,讨论交流。)
(1)当时他正在“低头思考”。
(2)他是个怎样的人?(细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尧从蚂蚁那里得到了怎样的启发?(学生回答)
(蚂蚁能在大旱的季节里活下来,洞底下一定有水源。)
3.学习词语:“已经”
(1)课件出示句子“挖到一人深的时候,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2)体会尧帝的美好品质。
重点
难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汇。
2.读懂课文,知道尧帝是怎样找到水源的。
教具
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投影仪。
设计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
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在左,书写时要注意左让右;
4.学生练习用三个生字口头组词、造句。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6.随机选择几份学生练习投影展示,教师评价。
四、品读重点句,理解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本段,思考:“大旱”是什么意思?(严重缺水)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大旱”?(学生回答)
2.品读重点句:(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带点的词语。方法:重音强调、拉长发音)(展示课件第四屏)
教学设计:
课题
8尧帝凿井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14个生字:“井、传、国、位、非、常、生、活、们、考、挖、已、经、方”;会写8个生字:“已、井、方、为、生、次、非、国”;学习两点水、国字框;积累“关心”“着急”“思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尧帝是怎样找到水源的。
四、作业练习
1.课件出示连线题:(展示课件第七屏)
读一读,连一连
湿漉漉的食物
金灿灿的泥土
香喷喷的稻穗
2.学生口头回答填空题:
()的天空()的小河()的树木
3.阅读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种子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
及
学情
分析
1.从题目入手,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2.品读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尧帝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尧的画像,教师简介:尧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的一帝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展示课件第三屏)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